ODB

靈命日糧 : 微小卻強大

讀經: 撒母耳記上17章32、41–47節


[歌利亞]觀看,見了大衛,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面色光紅,容貌俊美。—撒母耳記上17章42節


美國聖地牙哥的女嬰賽比(Saybie)在23週出生,體重僅有245公克,是個「微型早產兒」。醫生們不太相信賽比能夠存活,於是告知她的父母,他們或許只能和女兒共處一個小時。但是,賽比是個生命鬥士,就如嬰兒床旁邊有張粉紅色卡片上面寫著「微小卻強大」。在醫院待了五個月之後,賽比的體重奇蹟般地達到2.5公斤的健康水平,可以出院回家!這也讓她成為全世界最小的存活早產兒。

聖經中也有一些戰勝逆境的勵志故事。牧羊少年大衛向掃羅王自薦出征,迎擊巨人戰士歌利亞,因為歌利亞誣衊上帝並威脅以色列國。掃羅王卻認為大衛少不更事,並對他說:「你不能去與那非利士人戰鬥,因為你年紀太輕,他自幼就作戰士」(撒母耳記上17章33節)。當少年大衛走上戰場時,歌利亞「就藐視他,因為他年輕」(42節)。然而,大衛並不是獨自一人去爭戰,他「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也就是以色列軍隊的上帝(45節)。當戰役結束時,得勝的大衛穩穩站立,而巨人卻倒地身亡。

無論面對多大的難處,當上帝與我們同在時,便無需因任何事而懼怕。靠著上帝的能力,我們雖「微小卻強大」!

— 郭惟恩

上帝啊,今天我自覺渺小,且孤身一人,無路可走。
但我深信祢會與我同在並引導我,我要信靠祢的大能!


你何時會覺得自己渺小而不重要?儘管困難重重,你如何看見上帝與你同在,並為你加添力量?



全年讀經:
創世記39-40章;馬太福音11章


靈命日糧 : 路路皆通?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7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某一天,我下班正準備開車回家,看到女兒傳來的訊息:「不要上高速公路!」原來,我回家必經的高速公路已堵塞得像停車場。我嘗試走其他的道路,但每條路都塞車,最後只好放棄。我想,既然必須等到晚點才能回家,就乾脆朝相反方向走,去看看孫女參加的體育比賽。

那天沒有一條路能讓我回家的經歷,使我想到有人說,所有道路都能讓人與上帝建立永恆的關係。有人相信,善心和善行的路能領人到上帝那裡;有人則選擇參與宗教活動這條路。

但聖經告訴我們,若依靠這些道路只會進入死胡同,只有一條路才能通向那位永活的真神。耶穌清楚表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這話是向世人表明,祂將替人受死好開闢一條道路,讓我們得以進入天父的家,也就是能到祂面前,並得享祂在今天和永恆為我們預備的真實生命。

現在就放棄那些不會通往上帝面前的道路吧!要回轉信靠耶穌為救主,因為唯獨「信子的人有永生」(3章36節)。我們這些早已信靠耶穌的人,可以安心地走在耶穌所預備的道路,不要另尋他路。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我要永遠信靠祢。
謝謝祢賜下唯獨耶穌才能提供的救恩。


明白只有耶穌才能拯救我們,為何至關重要?為何人們總以為要附加其他條件才能進天國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6-38章;馬太福音10章21-42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憐憫

讀經: 詩篇138篇


我的仇敵發怒,祢必伸手抵擋他們。-—詩篇138篇7節


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有人故意拋擲一塊大石頭,砸破一個猶太小孩的臥室窗戶。那個窗台擺設了大衛之星,以及猶太宗教儀式所用的燭台,表示這戶人家正在慶祝哈努卡節,也就是光明節。這個小孩住在美國蒙大拿州的比靈斯城,當時城裡有好幾千人,包括許多基督徒,都以憐憫回應這充滿仇恨的舉動。他們對猶太鄰居受到的傷害與恐懼感同身受,於是許多人都在自家的窗戶貼上燭台的圖片。

身為基督徒,我們也領受了極大的憐憫。這位救主自願卑微地住在我們當中(約翰福音1章14節),祂對我們的處境感同身受。為著我們,「祂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章6-7節)。祂能體會我們的感受,與我們一同哀哭,甚至為了救贖我們,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這位救主顧念我們所有的傷痛。若有人對我們「拋擲石頭」,祂必安慰我們;若我們對人生感到失望,祂必陪伴我們走出絕望。詩篇138篇6節說:「耶和華雖高,仍看顧低微的人;祂卻從遠處看出驕傲的人。」當我們陷在患難中,祂必保守我們,祂會伸手抵擋仇敵的怒氣(7節),也會撫平我們最深的恐懼。上帝啊,感謝祢那憐憫大愛!

— 雷翠霞

上帝啊,感謝祢瞭解我的傷痛,並以慈愛眷顧我,
使我得安慰,求祢幫助我也能以憐憫待人。


你生命中有哪些層面需要上帝的憐憫?你如何以上帝的慈愛和關懷對待別人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3-35章;馬太福音10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合上帝心意

讀經: 撒母耳記上16章1-13節


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


有人問幾位亞洲的資深銀行家,他們最喜歡在面試新人時提出什麼問題。其中一位回答:「你認為什麼是成功?你會怎樣獲得成功?」這位花旗銀行新加坡分行的執行長解釋說:「我想瞭解面試者追求成功的動機,知道他的核心思想和價值觀,從而找到合適的人選。」

那麼上帝呢?祂會怎樣尋找合適的人選呢?撒母耳記上16章1-13節,讓我們看到一次的「面試」。先知撒母耳受上帝委派,前往尋找及膏立以色列的王,而上帝向撒母耳開出的條件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7節)

先前參與面試的七位候選人都遭到了否決(8-10節),但第八位應試者,也就是耶西最小的兒子大衛,雖然當時是最沒有成就的,但卻蒙上帝揀選,因他符合上帝所期待的重要條件:「我找到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必遵行我的一切旨意。」(使徒行傳13章22節,新譯本)

雖然個人的技能與資歷是重要的考量,然而也不可忽略舉足輕重的品格要素,如誠實、真誠、正直以及謙卑。這對我們具有重大的意義:當我們想要成為上帝良善忠實的僕人時,不僅要追求技能與知識上的長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一個合上帝心意的人。

— 沈啟智(特約作者)

主啊,讓我像大衛一樣,成為一個合祢心意的人。
求祢幫助我,凡事都能遵行祢的旨意。


對你而言,何謂合上帝的心意?你要怎麼做才能天天都合上帝心意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31-32章;馬太福音9章18-38節


靈命日糧 : 破除循環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4-21節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浩偉第一次被父親毒打是他七歲生日的那天,他因不小心打破窗戶而遭父親無情虐打。浩偉回憶說:「他總是對我拳打腳踢,然後再道歉。他是個有暴力傾向的酒鬼,我也沾染了這樣的惡習,如今正在努力擺脫這種惡性循環。」

浩偉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走到這一步。他十多歲,甚至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不是待在監獄裡就是被判緩刑,並多次進出戒癮中心。就在他感覺人生夢想完全破滅時,他在一所福音戒癮中心裡,藉著與耶穌建立關係而找到了盼望。

浩偉說:「過去,我心中只有絕望。但現在,我努力朝另一個方向邁進。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告訴上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要放下自己的意願,完全順服祂。」

當我們以破碎的生命來到上帝的面前時,無論是起因於自己或別人犯下的過失,上帝都能讓我們那破碎的老我,成為新造的人。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基督的愛與生命能破除我們過往的惡性循環,賜給我們新的未來(14-15節)。而且,不僅於此!我們的一生當中,每時每刻都能從上帝的作為,以及祂在我們身上持續的工作,找到盼望與力量。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使我不致越發墮落沉淪,
並且使我成為新造的人!求祢讓我能越來越像祢。


當你接受耶穌為救主時,你的人生正朝著什麼方向?知道上帝仍繼續塑造你的生命,使你越來越像祂,對你有何幫助?



全年讀經:
創世記29-30章;馬太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 : 向上看

讀經: 詩篇121篇


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121篇2節


雲幕低垂,擋住了地平線,並使能見度僅有幾百公尺。時間慢慢地過去,這陰霾的天氣對我情緒的影響顯而易見。但是,午後時分,雲層漸漸散開,我看到了美麗的派克峰(Pikes Peak),還有兩側相連的山脈。這是我居住的城市最知名的地標。我臉上露出微笑並深刻體會到,眼睛所見的事物或視線所及,都會影響我們的屬靈眼光。我不禁想到詩人吟唱:「我要向山舉目」(詩篇121篇1節)。的確,有時候,我們只需要稍微向上看,抬高視線!

詩人思想他的幫助從何而來,也許是因為以色列周圍的山頂上遍佈供奉外邦神祇的祭壇,而且常有強盜出沒。也可能是因為詩人舉目遠眺,望向聖殿矗立的錫安山,並記起那位創造天地的主宰是那位與人立約的上帝(2節)。

無論如何,當我們敬拜上帝時都必須舉目仰望。我們必須抬高視線,甚至高於我們的環境、各種困難與試煉,以及這世代的假神虛無飄渺的承諾。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那位造物主和救贖主,那位按每個人的名字呼喚我們的主。祂是那位「你出你入」都「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的上帝(8節)。

— 裴格倫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祢是造物主、保護者,
也是創造天地、看顧我的上帝。
求祢幫助我能抬高視線,仰望並信靠祢。


今天你如何不看目前的景況,專心仰望上帝?當你求告上帝,向祂求助時,結果如何?



全年讀經:
創世記27-28章;馬太福音8章18-34節


靈命日糧 : 紙皇冠

讀經: 哥林多前書6章1-6節


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哥林多前書6章2節


為慶祝特別的節日,我們家舉辦一次聚餐。吃完飯後,大家就打開派對小禮物,裡面裝滿各式糖果、小玩具、五彩碎紙,以及另一樣特別的物品──紙皇冠。我們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戴上皇冠,然後圍坐在桌旁,微笑地看著彼此。於此片刻,我們每個人儼然都是國王或王后,雖然我們的王國不過是自己家裡的餐廳,而且桌上杯盤狼藉,一片凌亂。

這讓我想到在聖經裡,我不常注意的一個應許。將來有一天,所有的基督徒都會與耶穌共享管理的權柄。在哥林多前書6章,使徒保羅提到這點並且問道:「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2節)保羅提及這未來的特權,因為他想激勵信徒和平解決世上的紛爭。在那時,信徒們彼此控告,並因此損害了群體中其他信徒的聲譽。

隨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結出節制、溫柔、忍耐的果子,我們會變得更善於解決衝突。當耶穌再臨,完成聖靈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時(約翰一書3章2-3節),我們便能「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上帝,在地上執掌王權」(啟示錄5章10節)。讓我們抓住這個應許,它在聖經裡閃閃發光,就像鑲在金皇冠上的鑽石一樣。

— 史珍妮

全能的上帝,謝謝祢賜給我有祢同在的美好未來。
當我難以與他人合作時,求祢使我願意來倚靠祢。


當你遇到衝突時,聖靈如何影響你的言行?這又如何影響你周圍的人?



全年讀經:
創世記25-26章;馬太福音8章1-17節


靈命日糧 : 挖出來!

讀經: 路得記1章3-5、20-21節


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章31節


詩芮在弟弟和弟媳的婚姻出現問題時,就迫切地禱告,希望他們能夠和好,但他們還是離婚了。接著,她的弟媳帶著孩子遠走他鄉,而孩子的爸爸並沒有反對。從此以後,詩芮再也沒有見過她極其疼愛的姪女。多年後,詩芮說:「因為試圖獨自忍受這件事所造成的傷痛,我讓苦毒的根在我的心裡生長,如今已開始蔓延到我的家人和朋友中。」

路得記講述一位名叫拿俄米的婦人,她心裡的悲傷逐漸變成苦毒,深深地折磨著她。她的丈夫客死異國,十年後,她的兩個兒子也相繼過世。最後,她窮途潦倒,只有媳婦路得和俄珥巴與她相依為命(1章3-5節)。當拿俄米和路得一起回到猶大地的伯利恆時,全城的人看到她們都很興奮。但拿俄米卻告訴她的朋友:「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耶和華降禍與我」(20-21節)。她甚至要他們叫她「瑪拉」,就是「苦」的意思。

誰不曾面對失望,進而心生苦毒呢?傷人的話語、期待落空,或無理的要求,都會讓我們感到不滿或憤怒。當我們向自己和上帝承認那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時,上帝這位溫柔的園丁會幫助我們挖出所有苦毒的根,不論是剛長出來或是已經生長多年,祂都可以用甘甜而喜樂的靈來代替。

— 施安妮

上帝,幫助我看見,祢總是在我的生活中彰顯祢的美好,
求祢挖出我內心所有不榮耀祢的苦毒之根。


生活中有哪些事容易讓你生出苦毒?你有哪些苦毒需要上帝以慈愛將其除去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23-24章;馬太福音7章


靈命日糧 : 無人被忽視

讀經: 約翰福音1章35-42節


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希伯來書6章10節


我在飯店附設的健身房運動時,與負責打掃的安娜聊了起來,發現她有令人驚嘆的生命歷程。她說:「有時候,我覺得別人對我視而不見,但我期盼上帝能使用我。我曾是個街頭妓女,吸毒成癮。但我知道,上帝要我戒毒並跟隨祂。幾年前的某一天,我跪在耶穌腳前,祂釋放了我。」

我向安娜道謝,因她與我分享上帝為她所做的一切,我也要她放心,因她不是一個被忽視的人。上帝已在我們的對話中使用她,以一個美好的方式提醒我,上帝有轉化生命的大能。

上帝樂意用那些可能會被忽視的人。使徒安得烈雖然並不像他的哥哥彼得那般出名,但聖經記載安得烈「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彼得],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於是領他去見耶穌」(約翰福音1章41-42節)。

彼得透過安得烈而認識了耶穌。安得烈原是施洗約翰的門徒,當他從約翰那裡得知耶穌後,就跟從相信了耶穌,並立刻告訴他的哥哥。安得烈低調的忠心服事產生了震撼世界的影響。

上帝看重忠心的服事更勝於聲望。不論我們身在何處,甚至是沒有人注意到的時候,祂仍可大大使用我們。

— 龐雅各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從未忽視我!
無論我在何處,感謝祢能使用我而帶來一些改變。


有誰低調的忠心服事影響了你的生命?今天你如何藉由服事人來服事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20-22章;馬太福音6章19-34節


靈命日糧 : 吹號!

讀經: 民數記10章8-10節


在你們快樂的日子和節期並月朔,……也要吹號。—民數記10章10節


用小號獨奏的《安息號》(Taps)是美國軍隊在一天的結束時,或是在葬禮上吹奏的樂曲。令我感到訝異的是,在這首樂曲的一個非正式版本中,其歌詞有幾節的結尾都是:「上帝臨近!」的確,不論是在每晚黑夜來臨前,或為痛失所愛而哀悼之際,這首樂曲的歌詞都給士兵們一個美好的確據,那就是「上帝臨近」。

在舊約裡,吹響號角也是提醒以色列人「上帝臨近」的方式。在慶祝節日和節期的時候(那些日子是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一部分),猶太人就得要「吹號」(民數記10章10節)。吹響號角不只是提醒以色列人上帝的同在,也讓他們知道在最需要幫助時,上帝就在左右,而且祂渴望幫助他們。

今天,我們仍需時時提醒自己:「上帝臨近!」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敬拜方式,透過禱告與歌唱呼求上帝。或許,我們的禱告也可被看作是呼求上帝幫助我們的一種號角聲。讓人得安慰的是,上帝總是垂聽我們呼求的聲音(彼得前書3章12節)。對於我們的每一個懇求,上帝都會以祂同在的確據來回應,使我們在生活的艱難與憂傷中,能得堅固和安慰。

— 夏莉珊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因祢回應我求救的呼聲,
並且向我保證祢大能的同在與慈愛。


在什麼時候,你的禱告就像是向上帝求救?得知上帝會垂聽我們的禱告,如何讓你得激勵?



全年讀經:
創世記18-19章;馬太福音6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