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深遠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6節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


三歲的迪藍•麥考伊(Dylan McCoy)跌進了他祖父後院的水井裡。這個12公尺深的水井,以石頭砌成,但因為井蓋板腐爛而使迪藍掉了進去。還好迪藍剛學會游泳,在他父親下到井裡去救他之前,可以浮在3公尺深的水面上。消防隊員帶了繩索要將男孩吊出井口,但迪藍的父親因擔心兒子的安危,早已從滑溜的石頭爬下井底,以確認兒子平安無虞。

這就是父母的愛!無論井有多深,路有多遠,困難有多大,我們都會為孩子而付出!

當使徒約翰寫信給早期教會的信徒時,那些信徒正面臨信心動搖的危機,因虛假的教導使他們混亂。約翰的這番話對他們而言就好像救生圈:「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相信耶穌的人都被稱為「上帝的兒女」,乃是親密又正確的稱呼,這也讓所有信靠祂的人,得以確認自己的身分。

無論多深或多遠,上帝都會為祂的兒女付出!

有些事是父母會為自己孩子而做的,就如迪藍的父親會下到井裡去救自己的兒子;這也好比天父極至的作為,差派祂的獨生子讓我們能親近祂,與祂重新建立關係,並住在祂裡面(5-6節)。

— 莫麗莎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當我受困在深井裡,
祢不但進入井裡將我救出來,還帶我回到祢身邊!


上帝曾於何時救你脫離黑暗無望的深井?你如何經歷到祂將你帶到希望之地?



全年讀經:
創世記16-17章;馬太福音5章27-48節


靈命日糧 : 漸漸成熟

讀經: 耶利米書15章15-18節


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祢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


查爾斯•西緬牧師(Charles Simeon,1759-1836年)牧養英國劍橋聖三一堂五十多年,影響深遠。在他事工生涯的早年,曾遇見鄰區的亨利·魏恩牧師(Henry Venn)和他的幾位千金。初次會面之後,幾個女孩覺得年輕的西緬牧師既嚴厲又自負。於是,魏恩牧師要女兒從樹上摘一顆還未成熟的桃子,當她們不懂父親為何要她們這麼做時,他回答說:「女兒啊,現在這顆桃子是青澀的,所以我們必須等待。等它多曬一點太陽、多淋一些雨水之後,就會變得成熟而甜美。西緬牧師也是如此。」

多年過去了,因著上帝轉化人生命的恩典,西緬牧師確實變得溫柔謙和,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每日堅持不懈地讀經禱告。一位與他同住了幾個月的友人,見證了他的勤勉操練,說:「這就是他充滿愛心與屬靈力量的訣竅。」

西緬牧師每日親近上帝,就像那位傾心聆聽上帝話語的先知耶利米一樣。耶利米堅心倚靠上帝的話語,甚至說:「我得著祢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他細細地深思、品味上帝的話語,因為這是他「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利米書15章16節)。

假設我們的生命也像是顆青澀的果子,那麼我們要相信:當我們藉由閱讀和遵從聖經真理而越來越認識上帝時,上帝會透過祂的靈,幫助我們漸漸變得溫柔謙和。

— 潘艾梅

親愛的上帝,祢的話語能餵養我,
保守我不受罪的轄制。求祢幫助我能每日閱讀聖經。


讀聖經如何改變你的生命?你為何有時不讀聖經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15章;馬太福音5章1-26節


靈命日糧 : 隨時讚美敬拜

讀經: 詩篇100篇


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祂歌唱!—詩篇100篇2節


我在基督徒會議中心的餐廳排隊拿自助早餐時,有一群婦女也進入餐廳。我對排在我身後的一位姐妹微笑打招呼,她也向我問好,還說:「我見過妳。」我們舀了些炒蛋到自己的盤中,努力回想我們在哪裡見過面。但我很肯定她認錯人了。

回到餐廳用午餐的時候,她又跑來找我,說:「妳是不是開白色的車?」我聳聳肩,說:「那是好幾年以前的事了!」她笑著說:「以前我們的車子幾乎每天早上都在同一間小學前面等紅燈。妳總是舉起雙手,開心地唱歌。我想妳應該是在敬拜上帝。這讓我好想和你一起稱頌上帝,特別是在難過的日子裡。」我們讚美上帝、相互擁抱、一起禱告和享用午餐。

我的這位新朋友證明了,大家會注意到基督徒的言行舉止,就連我們以為沒人看見的時候也是一樣。當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喜樂地敬拜上帝,就能隨時隨地來到這位創造主的面前;認識祂恆久的慈愛與信實,我們就能與祂有親密的交流,並且感謝祂持續地保守看顧(詩篇100篇)。不論是在車上唱詩讚美,在眾人面前禱告,還是用善行傳揚上帝的愛,我們都可以鼓舞別人一起「稱頌祂的名」(4節)。畢竟,敬拜上帝並不僅限於主日的聚會。

— 鄧書琪

全能的上帝,求祢幫助我一生敬拜祢,也讓人們能感受到我的喜樂和感恩。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你整天都喜樂地敬拜上帝呢?有哪個人敬拜上帝的舉動,曾激勵你敬拜上帝?



全年讀經:
創世記10-12章;馬太福音4章


靈命日糧 : 追隨耶穌的步調

讀經: 約翰福音11章14-27節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約翰福音11章21節


最近我的車子進廠維修。維修廠離我家很近,大約2公里,所以我決定走路回家。但是,當我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悠哉地走著時,卻發現其他人的速度都好快。

其實道理不難懂,車子本來就跑得比行人快,一輛輛呼嘯而過!當我慢條斯理地走到家時,突然意識到,我們太習慣快速的步調了,時時都講求速度。隨後,我又發現自己也時常期盼上帝能加快腳步,我希望祂的計劃能符合我緊湊的時間表。

耶穌在這世上時,祂看似慢吞吞的步調有時會使祂的朋友感到失望。在約翰福音11章,馬利亞和馬大捎口信給耶穌,說她們的兄弟拉撒路病了,她們知道耶穌一定能醫治他(1-3節)。但是耶穌晚了四天才到(17節),拉撒路早就死了。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21節)說白一點就是:耶穌的行動不夠快。但耶穌卻有更偉大的計劃:祂要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38-44節)。

你能理解馬大的失望嗎?我可以。有時候,我也渴望耶穌可以快點回應我的禱告,但祂卻似乎慢了一些。但耶穌至高的時間表和我們的不一樣,祂拯救的工作是按照自己的進度,而不是按我們的。而最後祂所成就的會顯出祂的榮耀和良善,遠非我們的計劃能相比!

— 何安德

天父,有時我太沒耐心。求祢幫助我,
相信祢的時間安排最完美,並堅信祢的良善。


你何時曾因耶穌看似不回應禱告而失望,後來才明白祂要成就更偉大的事?這如何影響你對上帝和祂主權的看法?



全年讀經:
創世記7-9章;馬太福音3章


靈命日糧 : 洪水來臨

讀經: 路加福音6章46-49節


惟有聽見不去行的,就像一個人在土地上蓋房子,沒有根基。—路加福音6章49節


我居住的科羅拉多州位於美國西部,以洛磯山脈和每年的降雪量聞名。但這裡最可怕的自然災害卻不是大雪,而是豪雨。1976年7月31日,鄰近埃斯特斯公園度假小鎮的大湯普森河,發生了嚴重的洪災。等到大水退去後,總計共有144人罹難,牲口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研究人員也開始對此區域做幾項重要的研究,尤其是檢視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路基結構。結果發現,那些成功抵擋暴風雨的公路圍牆,都由水泥灌注而成。換句話說,這些圍牆的根基堅固牢靠。

就人生而言,問題不在於洪水是否會臨到,而是洪水何時臨到。有時我們會提前得知消息,但通常都毫無徵兆。耶穌強調,洪水來臨時我們需要穩固的根基。要建立這樣的根基,不僅要聽從祂的話,更要活出祂的教導(路加福音6章47節),這就像在生命中注入水泥一樣。當人生必然會出現的洪水來襲時,我們就能抵擋得住,因為根基穩固(48節)。聽見耶穌的話卻不去行,會使我們的生命不堪一擊,倒塌毀壞(49節)。這就是智慧和愚昧之間的不同。

偶爾在生活中停下腳步,檢視一下我們生命的根基,無疑是件好事。耶穌會幫助我們去增強軟弱之處,使我們在洪水臨到時,可倚靠祂的大能站立得穩。

— 博約翰

耶穌,我想成為聽見祢的話就去行的人。
求祢讓我看見,我生命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弱點。
感謝祢應許我,當洪水來臨時,祢必與我同在。


你生命中有哪些應特別注意的軟弱?你可以如何改進?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航向未知

讀經: 以賽亞書43章1-7節


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以賽亞書43章2節


紐約時代廣場的降球儀式;倫敦大本鐘的跨年敲鐘儀式;台北101大樓的跨年煙火秀。不管你居住的城市如何慶祝新年,迎接新的一年和全新的開始總是令人興奮不已。我們在元旦這天,啟程前往全新的旅程。今年我們會交到哪些新朋友,又會碰上什麼新的機會呢?

雖然新的一年令人興奮雀躍,但也可能暗潮洶湧。沒有人能預知將來,或是會面對哪些風暴。許多新年傳統儀式,也顯示出這一點:中國人發明煙火是希望能藉此驅邪納福;新年許願的傳統據說是源自於古時的巴比倫人向神明許願祈求庇佑。這些舉動,都是試圖確保不可知的未來能平安順遂。

巴比倫人在沒向神明許願的時候,就忙著征服列國,包括以色列人。上帝告訴被擄的猶太人這樣的信息:「你不要害怕!……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以賽亞書43章1-2節)。多年後,耶穌和門徒因猛烈的暴風而險遇船難時,耶穌也說了相似的話。祂在命令海水平靜前,問門徒說:「為什麼膽怯呢?」(馬太福音8章23-27節)

今天,我們正要從岸邊啟程,航向嶄新的未知水域。不論我們會面對什麼挑戰,上帝都與我們同在,而且祂有能力平息我們生命中的驚濤駭浪。

— 霍薛頓

上帝,感謝祢,不論今年我將面對什麼景況,祢都會與我一同度過。


展望新的一年,哪些事使你興奮期待?有哪些使你擔憂的事,你可以交在上帝手中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生活中的煙火

讀經: 以弗所書2章12-18節


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以弗所書2章14節,新譯本


在跨年夜,當高空煙火在全球大小城鎮點燃時,也伴隨著爆炸聲響。製造商說,這響聲是有目的的,因為閃光的煙火本來就是要打破平靜的氛圍。多發型煙火的響聲最大,尤其是在接近地面時爆開,響聲更是震耳欲聾。

有時煩惱也會像煙火一樣,在我們的心中、腦海和家中爆開。生活中的煙火,如家庭紛爭、人際問題、工作挑戰、經濟壓力,甚至教會分裂,會讓我們像經歷了爆炸,情緒紛亂。

但我們知道有誰能使我們勝過這些干擾。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14節說,基督是我們的和平。當我們住在祂裡面,就能經歷祂的平安,勝過任何干擾,能使所有憂慮、傷害或不團結的聲浪平靜下來。

這對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有力的保證,特別外邦人原本「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上帝」(12節)。他們雖經歷迫害和內部分裂的危機,但在基督裡,藉著耶穌的寶血,他們得以親近上帝,彼此合一。「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祂使雙方合而為一,拆毀了隔在中間的牆」(14節,新譯本)。

進入新的一年,動盪與分裂的威脅將會發出隆隆巨響,讓我們轉離生活中的煙火,去尋求那永遠與你同在的平安之主吧!祂能平靜轟隆隆的響聲,使我們得著醫治。

— 雷翠霞

賜安慰的上帝,當生活中的煙火驚擾我時,
求祢幫助我時刻擁有祢的平安。


什麼樣的「煙火」正打破你平靜的生活呢?當你在禱告中把這些交給上帝時,你感受到什麼樣的平安?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真正的成功

讀經: 出埃及記34章1-7節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


我採訪的嘉賓禮貌地回答我的問題,但我覺得彼此的互動似乎潛藏著某種東西,一段對話將此表露無遺。我說:「您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嘀咕著:「不只是成千上萬,是數千萬的人!」

或許是同情我的無知,這位嘉賓提醒我他的資歷、頭銜、成就,還曾上了某本著名雜誌的專欄。那一刻真是令人尷尬!

過後,我一直為上帝如何在西奈山向摩西啟示祂自己而感到震撼(出埃及記34章5-7節)。上帝是宇宙的創造主和審判人類的主宰,但祂沒有用這些頭銜;祂是千億星系的造物主,但也沒提到這壯舉。反之,祂介紹自己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6節)。當祂揭示自己是誰時,列出的不是頭銜或成就,而是祂的特質。

當人類按著上帝的形象受造,並蒙召去效法祂的榜樣時(創世記1章27節;以弗所書5章1-2節),其箇中寓意極深。有成就固然是好的,頭銜也有其價值,但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要變得富有憐憫、恩典和慈愛。

正如那位受訪的嘉賓一樣,我們也可以把成就視為人生意義的指標,而我也是如此。但上帝已經塑造了真正成功的典範,那並不是名片或履歷上洋洋灑灑的頭銜或資歷,而是我們如何變得更像祂。

— 霍薛頓

親愛的聖靈,求祢使我能滿有憐憫、恩典、忍耐與慈愛!


你會將成就視為你人生意義的指標嗎?今天你要更多地操練上帝哪方面的特質呢?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


靈命日糧 : 屬靈世界

讀經: 以弗所書6章10-20節


我們的爭戰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而是……天空靈界的惡魔。—以弗所書6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


公元1876年,在印第安納州中部鑽探煤礦的一群礦工以為他們發現了地獄之門。歷史學家約翰•巴羅(John Barlow Martin)的報告指出,當時在地下183公尺處,傳來可怕的聲響,並冒出惡臭的濃煙。這些礦工以為自己挖到了魔穴的洞頂,驚慌失措,趕緊封閉了那口井,並逃回自己的家。

這些礦工當然是判斷錯誤,因為若干年後他們再次進行鑽探時,發現該處蘊藏豐富的天然氣。雖然他們搞錯了,但我發覺自己有點羨慕這些礦工,因他們會在生活中意識到屬靈世界的存在,而我卻經常缺乏這種意識。我很容易忽視超自然界與 自然界之間的關聯,忘了「我們的爭戰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而是……天空靈界的惡魔」(以弗所書6章12節,和合本修訂版)。

當我們看見這世界被邪惡所勝時,我們不應屈服,或嘗試以一己之力與其爭鬥。相反地,我們應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13-18節)加以抵抗。研讀聖經,定期與其他信徒聚會相互鼓勵,並在做出選擇時先考量他人的益處,都能幫助我們「抵擋魔鬼的詭計」(11節)。靠著聖靈的幫助,我們無論面對任何境遇都能站立得住(13節)。

— 畢愛敏

上帝啊!求祢教我切記,在繼續前行及事奉時,
當憑信心並倚靠祢的能力。


你如何不忽略屬靈世界的存在?在保羅所說的「全副軍裝」中,上帝是否正呼召你穿戴某些部分的軍裝呢?你要如何穿戴呢?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9-12章;啟示錄20章


靈命日糧 : 重建毀壞之處

讀經: 耶利米書33章6-11節


這城必在地上萬國面前使我得名聲,得喜樂,得頌讚,得榮耀。—耶利米書33章9節,新譯本


道恩在十七歲時,因偷竊與吸食海洛英,不得不離開家人在南非開普敦市曼恩伯格鎮的住處。他並沒有離家太遠,而是在他母親的後院搭建一間簡陋的鐵皮屋。那裡很快就被人稱為「賭場」,一個人們吸毒犯罪的地方。然而,道恩在十九歲時,因相信耶穌而得救,從此開始了漫長又艱辛的戒毒過程。最後他靠著上帝的幫助及主內朋友的支持,終於成功脫離毒癮。那間鐵皮屋在搭建成的十年後,被道恩與同伴改造成一所家庭教會。這個曾經是罪惡沉淪的黑暗之地,現在卻成為禱告和敬拜上帝之處。

這間教會的領袖從耶利米書33章的信息得著盼望,他們看到上帝如何醫治及重建敗壞的人和地方,就像祂改變了道恩及先前的「賭場」。先知耶利米對那些被擄到異邦的上帝百姓說,雖然耶路撒冷城不能倖免於難,但上帝會醫治祂的百姓、「建立他們」,並除淨他們的罪(耶利米書33章7-8節)。這城後來會使上帝得著喜樂、名聲和榮耀(9節)。

當我們因罪惡帶來的悲傷及破碎而感到沮喪時,讓我們仍繼續禱告,求上帝賜下醫治和盼望,就如祂在曼恩伯格鎮的那個後院所行的一樣。

— 潘艾梅

上帝啊!感謝祢讓那些看似已死的生命
重新有了新生命。請祢繼續在我心裡動工,
讓我能與人分享祢拯救的大愛。


你曾看見上帝如何重建你自己及別人的人生?如今你怎樣祈求祂的醫治?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5-8章;啟示錄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