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對主有信心

讀經: 約翰一書5章13-15節


我們若按著上帝的旨意祈求,祂必垂聽,這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約翰一書5章14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在2018年,英國針對成年人的一項研究指出:「除了睡覺以外,每人平均每隔12分鐘就會滑一次手機。」但老實說,當我想到自己一整天都用手機上網找資料,或回覆無數的通知、簡訊、來電或郵件,就知道這個統計數據實在過於保守了。通常我們都會一直查看手機,深信它能提供我們需要的訊息,讓我們有很好的規劃,掌握各種消息並與外界保持聯繫。

身為基督徒,其實我們擁有一個遠勝於智慧型手機的資源。上帝愛我們並顧念我們,還渴望我們向祂傾訴自己的需求。聖經說,我們禱告時可以確信,「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約翰一書5章14節)。藉著研讀聖經並將上帝的話存記在心,我們能放心地祈求上帝定意要賜給你我的一切,包括平安、智慧和信心,並且確信祂必會賜下我們所需要的(15節)。

有時我們的處境沒有出現轉機,會以為上帝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然而,我們若能在每一種情況中,都堅定地向上帝尋求幫助(詩篇116篇2節),就能建立起對上帝的信心。這使我們能在信心中成長,雖然所祈求的事不一定都會實現,但我們仍然可以確信,上帝已應許會在祂最美好的時間裡,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 駱金妍(Kimya Loder)

你何時曾無法坦然無懼地向上帝禱告?
你要如何才能有信心、有恆心地向上帝祈求呢?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能有信心地向祢禱告,相信祢能供應我一切所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


靈命日糧 : 對主有信心

讀經: 約翰一書5章13-15節


我們若按著上帝的旨意祈求,祂必垂聽,這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約翰一書5章14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在2018年,英國針對成年人的一項研究指出:「除了睡覺以外,每人平均每隔12分鐘就會滑一次手機。」但老實說,當我想到自己一整天都用手機上網找資料,或回覆無數的通知、簡訊、來電或郵件,就知道這個統計數據實在過於保守了。通常我們都會一直查看手機,深信它能提供我們需要的訊息,讓我們有很好的規劃,掌握各種消息並與外界保持聯繫。

身為基督徒,其實我們擁有一個遠勝於智慧型手機的資源。上帝愛我們並顧念我們,還渴望我們向祂傾訴自己的需求。聖經說,我們禱告時可以確信,「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約翰一書5章14節)。藉著研讀聖經並將上帝的話存記在心,我們能放心地祈求上帝定意要賜給你我的一切,包括平安、智慧和信心,並且確信祂必會賜下我們所需要的(15節)。

有時我們的處境沒有出現轉機,會以為上帝沒有垂聽我們的禱告。然而,我們若能在每一種情況中,都堅定地向上帝尋求幫助(詩篇116篇2節),就能建立起對上帝的信心。這使我們能在信心中成長,雖然所祈求的事不一定都會實現,但我們仍然可以確信,上帝已應許會在祂最美好的時間裡,供應我們一切所需。

— 駱金妍(Kimya Loder)

你何時曾無法坦然無懼地向上帝禱告?
你要如何才能有信心、有恆心地向上帝祈求呢?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讓我能有信心地向祢禱告,相信祢能供應我一切所需。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


靈命日糧 : 定睛上帝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6-11節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章6節


在選購訂婚戒指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最適合的鑽石。當時我心中有個疑慮:若我錯過最美的鑽石怎麼辦?

經濟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將我這種舉棋不定,遲遲無法做選擇的人,稱為「最大化者」(maximizer),與之相反的,則是「滿足者」(satisficer)。滿足者會依據物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做選擇。但最大化者呢?我們永遠都希望所選擇的是最好、最棒的(很慚愧!)。在面對各種選擇時,像我這樣猶豫不決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呢?可能會表現出焦慮、憂鬱和不滿。事實上,社會學家已將這種症狀稱為錯失恐懼症。

當然,聖經沒有「最大化者」和「滿足者」這樣的名詞,但我們可以看到相近的概念。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勉勵提摩太不要追求世上的事物,而是要在上帝裡面得著滿足。世界承諾要帶給我們的滿足,從來都無法真正地實現。保羅希望提摩太能認定自己在上帝裡面的身分,他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章6節)。保羅還對提摩太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8節)。看來保羅是一位滿足者。

當我專注在世界宣稱能使我滿足的各種事物時,往往只會焦躁不安且不滿足。然而,當我定睛上帝,放棄「最大化者」這個執念後,我的心就能得享真正的滿足和平安。

— 何安德

你認為自己是個知足的人嗎?為什麼?
你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影響你過知足的生活?

天父,求祢幫助我在與祢的關係中,尋求身心靈的滿足。並謹記唯有祢能滿足我的心靈,這是世界無法做到的。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1-22章;約翰福音14章


靈命日糧 : 定睛上帝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6-11節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章6節


在選購訂婚戒指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最適合的鑽石。當時我心中有個疑慮:若我錯過最美的鑽石怎麼辦?

經濟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將我這種舉棋不定,遲遲無法做選擇的人,稱為「最大化者」(maximizer),與之相反的,則是「滿足者」(satisficer)。滿足者會依據物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做選擇。但最大化者呢?我們永遠都希望所選擇的是最好、最棒的(很慚愧!)。在面對各種選擇時,像我這樣猶豫不決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呢?可能會表現出焦慮、憂鬱和不滿。事實上,社會學家已將這種症狀稱為錯失恐懼症。

當然,聖經沒有「最大化者」和「滿足者」這樣的名詞,但我們可以看到相近的概念。在提摩太前書中,保羅勉勵提摩太不要追求世上的事物,而是要在上帝裡面得著滿足。世界承諾要帶給我們的滿足,從來都無法真正地實現。保羅希望提摩太能認定自己在上帝裡面的身分,他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章6節)。保羅還對提摩太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8節)。看來保羅是一位滿足者。

當我專注在世界宣稱能使我滿足的各種事物時,往往只會焦躁不安且不滿足。然而,當我定睛上帝,放棄「最大化者」這個執念後,我的心就能得享真正的滿足和平安。

— 何安德

你認為自己是個知足的人嗎?為什麼?
你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影響你過知足的生活?

天父,求祢幫助我在與祢的關係中,尋求身心靈的滿足。並謹記唯有祢能滿足我的心靈,這是世界無法做到的。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1-22章;約翰福音14章


靈命日糧 : 希望的彩虹

讀經: 詩篇42篇


應當仰望上帝,……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篇5節


在一次的度假旅途中,我的慢性疼痛復發,以致假期開始幾天都必須留在房間裡休養。那時,我抑鬱的心情就像天空那樣陰霾。幾天後,我終於可以踏出房門與丈夫到附近的燈塔觀光,可惜濃密的烏雲遮擋了大部分的美景,只能看到陰暗的山脈和暗淡的地平線,但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

當天晚上,傾盆大雨使我們的出遊計劃泡湯,我困在房間裡,百般無聊地瀏覽著相機裡的數碼照片。一會兒,我把相機遞給丈夫,急切地說:「你看,有彩虹!」原來,先前我過於專注自己的憂鬱心情,以致錯失了上帝要用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創世記9章13-16節),讓我疲憊的心靈重新得力。

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常常會把我們拖入絕望的深淵。我們迫切需要提振精神,需要記得上帝的持續同在與無限大能(詩篇42篇1-3節)。只要我們仔細回想,上帝曾如何讓我們和他人經歷祂的恩典,那麼我們在面對令人沮喪的景況時,都可以確信在上帝裡面仍然有盼望(4-6節)。

當負面情緒或困難環境遮蔽我們的視野時,上帝邀請我們來到祂面前、閱讀聖經,並信靠祂的信實(7-11節)。當我們尋求上帝時,便可以倚靠祂的幫助,在黑暗的日子裡看見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

— 鄧書琪

負面的情緒曾如何遮蔽了你的視野?
你要如何以上帝為你的盼望?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使我的心靈重新得力,讓我能將懇求憐憫的禱告,轉變成充滿盼望的讚美。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希望的彩虹

讀經: 詩篇42篇


應當仰望上帝,……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篇5節


在一次的度假旅途中,我的慢性疼痛復發,以致假期開始幾天都必須留在房間裡休養。那時,我抑鬱的心情就像天空那樣陰霾。幾天後,我終於可以踏出房門與丈夫到附近的燈塔觀光,可惜濃密的烏雲遮擋了大部分的美景,只能看到陰暗的山脈和暗淡的地平線,但我還是拍了幾張照片。

當天晚上,傾盆大雨使我們的出遊計劃泡湯,我困在房間裡,百般無聊地瀏覽著相機裡的數碼照片。一會兒,我把相機遞給丈夫,急切地說:「你看,有彩虹!」原來,先前我過於專注自己的憂鬱心情,以致錯失了上帝要用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創世記9章13-16節),讓我疲憊的心靈重新得力。

身體或情感上的痛苦常常會把我們拖入絕望的深淵。我們迫切需要提振精神,需要記得上帝的持續同在與無限大能(詩篇42篇1-3節)。只要我們仔細回想,上帝曾如何讓我們和他人經歷祂的恩典,那麼我們在面對令人沮喪的景況時,都可以確信在上帝裡面仍然有盼望(4-6節)。

當負面情緒或困難環境遮蔽我們的視野時,上帝邀請我們來到祂面前、閱讀聖經,並信靠祂的信實(7-11節)。當我們尋求上帝時,便可以倚靠祂的幫助,在黑暗的日子裡看見那道象徵希望的彩虹。

— 鄧書琪

負面的情緒曾如何遮蔽了你的視野?
你要如何以上帝為你的盼望?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使我的心靈重新得力,讓我能將懇求憐憫的禱告,轉變成充滿盼望的讚美。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與眾不同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9-32節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11章29節


在1742年11月,英格蘭斯塔福德郡發生一場暴動,抗議查理·衛斯理所傳講的福音信息。因查理和他哥哥約翰似乎正在改變教會長期以來的某些傳統,讓許多市民怒火中燒。

他哥哥約翰一聽說發生暴動,便趕到斯塔福德郡幫助弟弟。約翰落腳的地方很快便被抗議者包圍,但約翰勇敢地與他們的領袖會面,平靜地與他們交談,使眾人的怒火逐漸平息。

約翰·衛斯理柔和平穩的態度,安撫了一群憤怒的抗議者。但他並非天生就具有一顆柔和的心,而是因他追隨效法救主柔和謙卑的樣式。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我們需要學習耶穌的柔和謙卑,才有能力遵行使徒保羅的教導:「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

按人的本性來說,我們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忍耐,但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結出的果子,基督柔和的心能使我們與眾不同,並裝備我們去面對充滿敵意的世界。當我們活出這種柔和謙卑,便是遵行了保羅的教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立比書4章5節)

— 柯貝爾

現今的文化為何會將柔和視為軟弱?
柔和如何展現強大的力量呢?

親愛的上帝,有時我會想要反擊那些傷害我的人。當我有這樣的想法時,求祢提醒我,耶穌是以溫柔憐憫的心對待祂的敵人。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7-18章;約翰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與眾不同

讀經: 以弗所書4章29-32節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馬太福音11章29節


在1742年11月,英格蘭斯塔福德郡發生一場暴動,抗議查理·衛斯理所傳講的福音信息。因查理和他哥哥約翰似乎正在改變教會長期以來的某些傳統,讓許多市民怒火中燒。

他哥哥約翰一聽說發生暴動,便趕到斯塔福德郡幫助弟弟。約翰落腳的地方很快便被抗議者包圍,但約翰勇敢地與他們的領袖會面,平靜地與他們交談,使眾人的怒火逐漸平息。

約翰·衛斯理柔和平穩的態度,安撫了一群憤怒的抗議者。但他並非天生就具有一顆柔和的心,而是因他追隨效法救主柔和謙卑的樣式。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11章29節)。我們需要學習耶穌的柔和謙卑,才有能力遵行使徒保羅的教導:「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

按人的本性來說,我們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忍耐,但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結出的果子,基督柔和的心能使我們與眾不同,並裝備我們去面對充滿敵意的世界。當我們活出這種柔和謙卑,便是遵行了保羅的教導:「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腓立比書4章5節)

— 柯貝爾

現今的文化為何會將柔和視為軟弱?
柔和如何展現強大的力量呢?

親愛的上帝,有時我會想要反擊那些傷害我的人。當我有這樣的想法時,求祢提醒我,耶穌是以溫柔憐憫的心對待祂的敵人。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7-18章;約翰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因愛而付出

讀經: 馬太福音6章1-4節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章4節


每天早上,葛倫都會駕車到附近的得來速(或稱點餐車道)買咖啡。在付款時,他也會同時幫後面那一輛車上的人買單,並請收銀員祝福對方有美好的一天。葛倫與那輛車上的人素不相識,也不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他只是認為這是自己最起碼能做到的事情。然而,有一天,從當地報刊編輯收到的一封匿名信中,葛倫才發現自己這小小的舉動所帶來的莫大影響。原來在2017年7月18日,葛倫一如既往地為後面那輛車上的人買單,卻沒想到這一份小小的愛心贈禮,使得那輛車上的人改變了他們當天要自殺的計劃。

葛倫每天都幫後面那輛車的人買單,但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或稱讚。唯有這一次,他確實看到了這小小的贈禮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耶穌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6章3節),祂是在敦促我們像葛倫那樣,以愛心付出而不求得到認可或表揚。

當我們因為愛上帝而付出,不在意是否會得到讚揚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信所付出的,無論大小,上帝都能使之成為接受者的幫助。

— 洪可婷

你曾如何從別人的匿名餽贈中得到幫助?
你要如何「在暗中」為他人付出更多?

天父,感謝祢使用我去幫助別人,也感謝祢透過別人來供應我的需要。求祢幫助我,讓我的付出不是要得人的讚賞,而是要使祢得榮耀。

整本聖經都在呼召我們,要慷慨地愛人,如同耶穌一樣。歡迎點解連結: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5-16章;約翰福音12章27-50節



靈命日糧 : 因愛而付出

讀經: 馬太福音6章1-4節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章4節


每天早上,葛倫都會駕車到附近的得來速(或稱點餐車道)買咖啡。在付款時,他也會同時幫後面那一輛車上的人買單,並請收銀員祝福對方有美好的一天。葛倫與那輛車上的人素不相識,也不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他只是認為這是自己最起碼能做到的事情。然而,有一天,從當地報刊編輯收到的一封匿名信中,葛倫才發現自己這小小的舉動所帶來的莫大影響。原來在2017年7月18日,葛倫一如既往地為後面那輛車上的人買單,卻沒想到這一份小小的愛心贈禮,使得那輛車上的人改變了他們當天要自殺的計劃。

葛倫每天都幫後面那輛車的人買單,但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或稱讚。唯有這一次,他確實看到了這小小的贈禮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耶穌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6章3節),祂是在敦促我們像葛倫那樣,以愛心付出而不求得到認可或表揚。

當我們因為愛上帝而付出,不在意是否會得到讚揚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信所付出的,無論大小,上帝都能使之成為接受者的幫助。

— 洪可婷

你曾如何從別人的匿名餽贈中得到幫助?
你要如何「在暗中」為他人付出更多?

天父,感謝祢使用我去幫助別人,也感謝祢透過別人來供應我的需要。求祢幫助我,讓我的付出不是要得人的讚賞,而是要使祢得榮耀。

整本聖經都在呼召我們,要慷慨地愛人,如同耶穌一樣。歡迎點解連結: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5-16章;約翰福音12章27-5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