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全然滿足

讀經: 詩篇63篇1-11節


我的心滿足,就像飽享了骨髓肥油;我要用歡樂的嘴唇讚美祢。—詩篇63篇5節,新譯本


許多菲律賓的家庭都會大肆慶祝特別的日子,比如生日、婚禮、城鎮慶典和聖誕節等。在這些場合裡,家庭成員都會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豐盛的菜餚。大家一起回憶往事,因老掉牙的笑話哈哈大笑,吃飽喝足之後就開始唱歌,通常會播放伴唱帶,也就是卡拉OK。對許多菲律賓人來說,吃飯和唱歌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滿足!

在詩篇63篇,大衛寫道,他對那豐盛佳餚全然滿足。想像一下,像大衛這樣的君王每餐會吃到什麼山珍海味!然而,大衛寫下這首詩時,並不是在宮殿中過著舒適的日子,而是在曠野躲避他的兒子押沙龍。當時大衛又飢又渴,困頓疲乏。他面臨不確定的未來,可能會失去他的財產、權力和家庭。

在這樣的景況下,便能清楚顯明什麼對大衛才是真正重要的。他所渴想的不是葡萄酒,而是上帝(1節)。他的食慾被他渴求全然滿足於上帝所取代。對他來說,上帝的慈愛比生命更好(3節)。

在健康、財務或人際關係上,你正面臨困境或衝擊嗎?我們可以像大衛一樣,無論在什麼景況都信靠上帝。因這位上帝比生命更美好,我們可以喜樂歌唱,將我們的心轉向祂。

— 雷雅娜(特約作者)

親愛的主,請祢以祢的慈愛滿足我的心,讓我無論正面臨
什麼樣的景況,都可以用我的嘴唇和生命讚美祢。


你最近一次因上帝的同在而喜樂,有如享受豐盛佳餚,是在什麼時候?那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7-9章;啟示錄8章


靈命日糧 : 聖誕節驚奇

讀經: 希伯來書1章1-9節


上帝的使者都要拜祂。—希伯來書1章6節


在倫敦的一天晚上,我正趕赴一場會議。雖然下著滂沱大雨,但我快遲到了,只好在街上狂奔,拐了個彎,眼前的一幕讓我停住了腳步。在商場林立的攝政街,數十個天使張開閃亮的巨大翅膀,盤旋於來來往往的車輛之上。這些由無數脈衝燈組成的天使,是我見過最神奇的聖誕裝飾。我不是唯一被迷住的人,街上有好幾百人都以驚奇的表情向上注視。

驚奇與敬畏是聖誕故事的核心。當天使向馬利亞顯現,說她將奇妙地懷孕生子(路加福音1章26-38節),又向牧羊人宣告耶穌的降生(2章8-20節),每個人的回應都帶著懼怕、驚奇和敬畏。環顧攝政街上的人群,我想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或許正經歷馬利亞和牧羊人首次看見天使的感受。

片刻之後,我注意到有些天使舉著雙手,似乎仰頭向上注視。正如在傳報耶穌降生的好消息時,天兵天使都一起讚美(13-14節),這看起來就像天使也注視著耶穌,心生敬畏。

「祂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1章3節)。耶穌明亮耀眼,正是眾天使注目的焦點(6節)。若以天使為主題的聖誕裝飾可以使忙碌的倫敦人停下腳步,不妨想像一下,我們與耶穌面對面相遇的那一刻,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 霍薛頓

天父,我敬拜祢。
謝謝祢,賜下祢那令人敬畏的兒子耶穌。


上次你心生敬畏之情是在什麼時候?在這個聖誕節期,你如何重燃對耶穌的敬畏?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4-6章;啟示錄7章


靈命日糧 : 言語溫和

讀經: 提摩太後書2章22-26節


主的僕人不可爭競。—提摩太後書2章24節


我在臉書上跟人爭論,這實在是不智之舉。是什麼讓我認為自己有義務在熱門話題上「糾正」一名陌生人?特別是針對一個會導致分裂的議題。爭論的結果是帶怒氣的言語、受傷的心靈(至少我感覺受傷),以及失去為耶穌作見證的機會。這就是「網怒」的綜合結果。「網怒」就是指人們常常在部落格圈中所發出的憤怒言辭。正如一位倫理專家所說,人們往往誤把這股憤怒,歸結為談論公共議題的方式。

保羅對提摩太的明智建議中,也要他對此有所警惕:「惟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提摩太後書2章23-24節)

這番忠告是保羅在羅馬監獄中寫給提摩太的,為要預備這位年輕牧者去教導上帝的真理。保羅所給的建議,對今時的我們,同樣切時適用,尤其當我們與別人的談話論及我們的信仰時,更應「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25節)。

溫和地對人說話是保羅的一項教導,但這並非僅限於牧者。所有愛上帝且想與人談論上帝的人,都應以愛心述說祂的真理。聖靈會幫助我們謹慎說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

— 雷翠霞

天父上帝,當我與人談論聖經真理或受人關注的議題時,
求祢讓我的心思和話語能充滿祢的愛。


避免在網路上(或其他場合)與人爭論為何極其重要?當你被聖靈引導,你評論的語氣和心態會有何改變呢?



全年讀經:
阿摩司書1-3章;啓示錄6章


靈命日糧 : 認識你

讀經: 詩篇8篇


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詩篇8篇4節


他的名字叫迪陽,他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學生。他細數自己遊歷過的大城小鎮,說:「這實在是一所極大無比的學校。」在2016年,他開始了一段為期四年的單車之旅,希望能認識世界各地的人並向他們學習。當語言有隔閡時,他發覺,有時只看著彼此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有時候,他也會用手機上的翻譯功能來跟人溝通。他的旅程,並不是以走過多少公里數或見過多少風景為標準,而是以他在途中所遇見、在他心中留下烙印的人來衡量,正如他所說:「或許我不懂你的語言,但我卻好想認識你。」

然而,在這個浩大無比的世界裡,上帝卻完全知道世上的一切,包括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無一例外。當詩人大衛思想上帝之手所創造的一切、諸天以及月亮星宿(詩篇8篇3節),不禁對上帝滿心敬畏。他驚嘆道:「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4節)

上帝完全認識你,祂比任何人更瞭解你,而且祂還顧念你。我們只能像詩人那樣回應說:「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1、9節)

— 施安妮

親愛的上帝,祢對所創造的一切無所不知,
這讓我驚嘆不已。我愛祢,因祢深知我的一切。


知道上帝瞭解你的一切且深愛著你,這讓你有什麼感受呢?相信這個真理對你的生命有何影響?



全年讀經:
約珥書1-3章;啓示錄5章


靈命日糧 : 說話與讚美

讀經: 路加福音1章62-75節


撒迦利亞的口立時開了,舌頭也舒展了,就說出話來,稱頌上帝。—路加福音1章64節


手術後的中風使譚陌失去說話能力,面臨漫長的復健之旅。幾週後,在教會的感恩節禮拜中,我們喜出望外地看到他,更叫人驚訝的是他竟站起來開口說話。即使他邊想邊說時,言語雜亂、內容重複且時序顛倒。但有一件事很清楚:他在讚美上帝!此時便顯明了人在遭難時仍然蒙恩。

在基督即將誕生之前,也有一個人失去說話的能力。天使加百列向祭司撒迦利亞顯現,並且告訴他,他會成為一位偉大先知的父親(參見路加福音1章11-17節)。撒迦利亞跟妻子都已年紀老邁,所以他懷疑天使所言。就在那時加百列告訴他,他將不能說話,「直到這事成就的日子」(20節)。

這事真的成就了。在為那奇妙誕生的嬰孩命名儀式上,撒迦利亞說話了。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讚美上帝(64節)。然後他說:「主以色列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因祂眷顧祂的百姓,為他們施行救贖。」(68節)

像撒迦利亞那樣,當譚陌可以開口說話時,他的反應就是讚美上帝,他們的心都傾向於那位造他們口舌與心智的造物主。無論我們此時正面對何種景況,都同樣可以用這種方式做出回應。

— 葛庭墨

天父,謝謝祢,讓我能開口說話。
在我疑惑時,祢的同在堅固了我的信心。
請幫助我學會善用言語,更親近祢,使祢得榮耀。


當危機來到時,你會作何反應?當危機過去,你的反應又是如何?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12-14章;啓示錄4章


靈命日糧 : 急難中的禱告

讀經: 創世記32章24-32節


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創世記32章24節


在收到一本新約聖經之後,丹尼的生命得到改變。聖經的內容吸引了他,以至後來讓他愛不釋手。在短短六個月內,他的人生發生了兩件大事。他相信耶穌已赦免了自己的罪,並接受耶穌為救主;在經歷幾次劇烈的頭痛後,他被醫生診斷出腦瘤。因為難以忍受強烈的痛楚,他必須臥床休養,再也無法工作。某次劇痛到睡不著的夜晚,他忍不住哭求上帝,直到清晨四點半才終於入睡。

身體的疼痛會使我們哭求上帝,而其他令人痛苦的處境,也會催逼我們尋求上帝。在丹尼發出痛苦呼求的數千年前,雅各也曾在急難中苦苦哀求上帝(創世記32章24-32節)。雅各即將面對未解的家庭糾紛。他曾欺騙哥哥以掃(27章),擔心哥哥會採取報復。因此雅各在困境中尋求上帝的幫助,他面對面遇見上帝後(32章30節),便從此徹底地改變了。

丹尼也有相同的經歷。當他病臥在床時,仍禱告祈求上帝,後來漸漸能下床,而醫生的檢查顯示,他的腫瘤消失了!雖然上帝不總是會奇妙地醫治我們,但我們仍可深信,祂永遠聽我們禱告,並賜給我們在困境裡所需的一切。在絕望時,我們當誠心祈求上帝,然後將結果交給祂!

— 簡恩德

天父,求祢幫助我,將生命中的難處和挑戰,視為祢賜給我在禱告中尋求祢的機會,並且使我越來越認識祢。


你要把什麼困境交託給上帝呢?若上帝沒改變現狀,繼續向祂祈求對我們有何幫助?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9-11章;啟示錄3章


靈命日糧 : 如霧消散

讀經: 以賽亞書44章9-11、21-23節<


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如薄雲滅沒。—以賽亞書44章22節


一天清晨,我來到住家附近的池塘。一艘小船翻躺在池邊,我坐在上面,心裡想著事情,並看著微風吹拂著水面的薄霧。縷縷白霧盤旋上騰,宛如迷你「龍捲風」,然後緩緩靜止。不久,陽光穿透雲層照射下來,薄霧就消散了。

這一幕使我心得安慰,因它使我想起一段剛讀過的經節:「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厚雲消散;我塗抹了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以賽亞書44章22節)。我到那裡就是想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想要擺脫盤踞心中數日的惡念。雖然我不斷認罪,但卻忍不住懷疑,若我一再犯同樣的罪,上帝是否會原諒我。

那天清晨,我終於明白答案是肯定的。當以色列民一再沉溺在拜偶像的罪中時,上帝藉著以賽亞向以色列民顯明祂的恩典,要他們停止尋求假神,並歡迎他們回轉向祂。祂說:「以色列啊,你是我的僕人,我造就你,必不忘記你。」(21節)

我尚未完全參透如此偉大的饒恕之恩,但我明白唯有上帝的恩典才能完全除去我們的罪孽且治癒我們。我滿心感謝上帝,因祂的恩典像祂一樣崇高聖潔且無窮無盡,在我們需要時隨時供應。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總是慈愛地與我同在。
我不想一再犯罪,當我向祢認罪時,幫助我知道,
祢會完全塗抹我的罪,讓我能經歷真正的自由。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閱讀探索叢書《恩典》。


人們會如何濫用上帝的恩典呢?你要怎樣避免一再犯罪,並經歷上帝的饒恕?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5-8章;啟示錄2章


靈命日糧 : 真的僕人

讀經: 腓立比書2章6-11節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章8節


公元前27年,羅馬統治者屋大維(Octavian)來到元老院,宣示放棄一切權力。那時,他已打贏一場內戰,成為羅馬共和國唯一的執政官,他的權力就像個羅馬皇帝。但屋大維明白這龐大的權力沒有得到肯定,所以他在元老院前宣布放棄所有權力,願意接受指派擔任普通的公僕。元老院如何回應呢?他們尊榮這位統治者,授予他一頂槲葉環並稱他為羅馬人民的公僕,甚至尊稱他為「奧古斯都」,意為神聖偉大。

保羅提到耶穌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奧古斯都看來也是如此,但真是這樣嗎?其實奧古斯都只是假裝放下權力,真正的目的是圖謀私利。但耶穌卻是「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2章8節)。在羅馬帝國時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最屈辱且羞恥的死亡方式。

現今大家都讚許「僕人式領導」為美德,主要是因耶穌謙卑的榜樣。謙卑不是希臘或羅馬人推崇的品德。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顯明祂是真的僕人,是我們真的救主。

基督成為僕人,是為了拯救我們。因為祂的「虛己」(7節),我們得著偉大的救恩和永生。

— 裴格倫

親愛的耶穌,感謝祢為我犧牲生命。
祢奴僕的形象並不虛假,而是真愛的流露。
今天,求祢使我的心充滿愛和感恩。


為什麼我們永遠不會與上帝隔絕?明白耶穌為了救你而成為受苦、受死的僕人,對你有何意義?



全年讀經:
何西阿書1-4章;啟示錄1章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指引

讀經: 詩篇1篇1-3節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這人便為有福。—詩篇1篇1-2節


因為銀行的疏失,美國一對夫妻發現帳戶裡多了12萬美元,於是便瘋狂購物。除了繳清所有帳單外,他們還買了休旅車、露營車和兩部越野沙灘車。當銀行發現了存款錯誤,便通知他們要歸還這筆錢。但很不幸地,這對夫妻早已花光這筆意外之財,銀行因此控告他們犯下嚴重的盜竊罪行。在出庭的時候,這名作丈夫的告訴記者:「我們聽從了錯誤的法律意見。」他們已學到一個教訓:聽從錯誤的建議(還花光不屬於自己的錢),會把人生搞得一塌糊塗。

相比之下,詩人提供的智慧建言卻能幫助我們避免搞砸自己的人生。詩人指出:那些找到真正滿足的有福之人會拒絕不遵從上帝之人的建議,不受他們的影響(詩篇1篇1節)。這些有福的人明白愚昧、不符合聖經真理的建議,會引人走向隱藏的危險,且付出極大的代價。他們「喜愛」聖經永恆不變的真理,從而受到激勵,並且全心全意地「思想」(2節)。他們明白順服上帝的指引,將帶來穩定和豐盛(3節)。

當我們做任何決定,無論是職業、金錢或關係等等,都應藉由聖經、屬靈的建議和聖靈的帶領,尋求上帝的智慧。上帝的引導是避免把人生搞砸,過滿足生活的重要關鍵!

— 魏馬文

慈愛的上帝,我為著未知的事尋求祢的指引,如住哪裡、
結婚對象、未來的工作等等,但求祢先幫助我,
讓我能在已知的事上學習順服,包括愛祢和愛人。


要做合上帝心意的決定,為什麼遵從聖經至關重要?誰能給你智慧的建言?為什麼他們值得信賴?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1-12章;猶大書1章


靈命日糧 : 同一團隊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1、16-18


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費城老鷹隊的四分衛卡森‧溫茲(Carson Wentz)在重傷痊癒後,重新回到球場。這支國家美式足球聯盟隊的後備四分衛尼克‧福爾斯(Nick Foles)在溫茲歸隊後,平和地回到替補席坐冷板凳。雖然他們是同一個球隊位置的競爭對手,但他們選擇相互支持,同時也對自己的角色保持自信。有位記者注意到,這兩位運動員因著對基督的信仰而有獨特的關係,這表現於他們不斷地彼此代禱。如其他人所見,他們因謹記兩人同屬一個團隊而讓上帝得著榮耀,他們不僅是同屬老鷹隊的四分衛,更是同屬代表耶穌的基督徒群體。

使徒保羅提醒信徒要活得如「光明之子」,等候耶穌的再來(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5-6節)。藉著基督的救贖所帶給我們的盼望,我們可以擺脫任何出於嫉妒、缺乏安全感、恐懼或羨慕而與人競爭的試探。相反地,我們能「彼此勸慰,互相建立」(11節)。我們可以敬重那些榮耀上帝的屬靈領袖,並且「彼此和睦」地一起事奉,成就我們共同的目標,也就是向人傳福音,並鼓勵人們為耶穌而活(12-15節)。

當我們在同一個團隊中事奉時,我們可以遵從保羅的教導:「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16-18節)

— 鄧書琪

耶穌,請給我機會,讓我今天能鼓勵一起事奉的同工。


與你在同一個團隊的人當中,有誰曾激勵你呢?你如何鼓勵與你一起服事的同工?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8-10章;約翰三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