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除掉罪與負罪感

讀經: 以賽亞書6章1-7節


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以賽亞書6章7節


多年來,迪芳一直因自己年輕時惡待妹妹而有沉重的負罪感。雖然她已經向妹妹道歉,也得到妹妹的原諒,但她仍然感到十分內疚。

以賽亞書6章1-5節記載,以賽亞如何因看到上帝的異象而引發自己沉重的負罪感。然而,當祭壇上的火炭碰到他的嘴唇後,以賽亞聽到令他安心的話語:「你的罪孽便除掉」(7節)。這在殿中壇上的火炭,通常覆蓋著剛宰殺之羔羊的血,這羔羊的血預示著耶穌的犧牲。當上帝的羔羊死在十架上,我們的罪惡和過犯就歸到祂身上(彼得前書2章24節)。

我們若犯罪行惡就是有罪的,理當被譴責受刑罰,而負罪感也常常隨之而來。即使是最虔誠的基督徒,也會在犯錯時,糾結於這樣的感受。

有時負罪感是對我們有益,因為它會讓我們知罪,並領我們悔改。然而,當我們的罪得到赦免後,揮之不去的負罪感卻會奪去我們的自由。福音的美好是基督除去了我們當受的刑罰,使我們可以從罪咎的重擔中全然得著釋放,得享自由。讓我們一同歡欣,因為有了耶穌,我們便無需被罪惡感捆綁或陷入無止盡的羞愧當中。我們是蒙赦免的!

— 費思睿(特約作者)

耶穌,賜我信心,相信祢在十架上的犧牲已除去我的罪,
所以我無需再有負罪感。謝謝祢賜下赦免之恩。


什麼會讓你有負罪感?如果你已經認罪悔改,如何提醒自己上帝已經藉著耶穌赦免你了?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5-7章;約翰二書1章


靈命日糧 : 貝蒂阿姨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5章1-6節


我們若愛上帝,又遵守祂的誡命,從此就知道我們愛上帝的兒女。—約翰一書5章2節


在我小時候,每當寵愛我的貝蒂阿姨來訪,我就像是過聖誕節一樣。她會帶星際大戰的玩具來,還會在離開時偷塞些現金給我。當我到她家小住時,她會確保冷凍庫裡有冰淇淋,也從不煮我討厭的蔬菜。她沒有要我遵守太多規矩,還允許我熬夜。我的阿姨很棒,她反映了上帝的慷慨和寬容。但若要健康地長大,我還需要另一種與貝蒂阿姨不同方式的愛。我也需要父母對我和我的行為有所期待,並幫助我達到要求。

上帝對我的要求也比貝蒂阿姨多。縱然祂讓我們沉浸在祂無盡的愛中,這份愛也不會因我們抗拒或逃跑而改變,但祂對我們也有所期待。當上帝教導以色列人應如何生活時,祂賜給他們十條誡命,而不是十個建議(出埃及記20章1-17節)。上帝知道我們會自欺,便清楚指出祂的要求:我們要「愛上帝,又遵守祂的誡命」(約翰一書5章2節)。

感謝上帝,「祂的誡命不是難守的」(3節)。我們能靠著聖靈的大能活出這些誡命,同時經歷上帝的愛和喜樂。上帝對我們的愛是永不止息的,但聖經也幫助我們知道自己是否回應了上帝的愛:我們是否順從聖靈的引領,遵守祂的誡命?

我們可以口說自己愛上帝,但我們靠著祂的能力所行的,才是真正表明我們對祂的愛。

— 郭惟恩

上帝啊!我說我愛祢,但卻很難去愛,很難遵從,
求祢幫助我明白如何用我的行動來愛祢。


你覺得何時最難順從上帝?順服與愛上帝之間的關聯,如何讓你以新的眼光來看待你在基督裡的生活?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3-4章;約翰一書5章


靈命日糧 : 禮物太多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6-10、17-19節<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章6節


有位母親總覺得自己在購買家人的聖誕禮物上花了太多錢,所以有一年她決定嘗試不同的做法。在聖誕假期的幾個月前,她就開始搜尋一些家庭的舊貨出售,買了許多便宜的二手物件。她花很少的錢買了比往年更多的禮物。在平安夜裡,孩子們興奮地拆開一件又一件的禮物,但隔天,他們竟然還有更多禮物!原來這位母親因這些不是新的禮物而感到內疚,所以在聖誕節早晨又預備了額外的禮物。孩子們又開始拆禮物了,但很快就抱怨說:「我們太累了,不想再拆禮物了!妳給我們的禮物太多了!」孩子一般不會在聖誕早晨說這樣的話,嫌禮物太多!

同樣地,上帝賜給我們的恩典和福氣也很多,但我們似乎總是渴望得到更多: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更多的銀行存款、更多⋯⋯(任何你想得到的)。因此,保羅鼓勵提摩太要提醒他教會中的弟兄姐妹:「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章7-8節)

上帝不但賜給我們生命氣息,還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若我們能好好享受,並滿足於祂所賜的禮物,向祂說:祢已經給我們太多了!我們不需要更多了!這該有多好啊!「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節)。

— 施安妮

天父,感謝祢賜給我諸多的恩福,
求祢教導我每天都曉得獻上感恩。


今天你要為什麼事感謝上帝?你如何學習知足呢?



全年讀經:
但以理書1-2章;約翰一書4章


靈命日糧 : 不保留的愛

讀經: 約翰一書3章16-18節


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


海蒂和傑夫一家大小從炎熱的海外工作地回國,在密西根州的親友家附近住了幾個月,正好趕上冬天。在他們的十個孩子當中,有好幾個將是首次見到下雪的自然美景。

但在密西根過冬需要很多禦寒衣物,包括大衣、手套和靴子。對於一個大家庭來說,要準備禦寒衣物度過幾個月的寒冬,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但上帝為他們預備了所需的一切!首先,有位鄰居送給他們一些鞋子,接著又送了雪褲、帽子和手套。不久,一位朋友向教會弟兄姐妹求助,為他們家庭成員募集了12種尺寸的各式保暖衣服。大雪來臨前,這家人已經得到他們過冬所需的各樣保暖用品。

協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們服事上帝的一種方式,約翰一書3章16-18節鼓勵我們,以自己所擁有的去幫助別人。服事人能使我們變得更像耶穌,因為我們會像祂一樣去愛人和看見別人的需要。

上帝經常藉著祂的兒女來滿足他人的需要或回應禱告。在服事別人時,我們的心會得到激勵,正如我們激勵了他們一般。那麼,當上帝裝備我們以新的方式服事人的時候,我們的信心也會成長(18節)。

— 凱辛蒂

天父,求祢賜我一顆樂意助人的心,在看到他人的需要時,能喜樂地提供幫助,以感恩的心服事祢。


當你注意到周遭的人需要幫助時,你如何以實際的方式表達上帝的愛?服事上帝如何使你的信心成長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7-48章;約翰一書3章


靈命日糧 : 禱告的殊榮

讀經: 歷代志上29章11-19節


求祢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祢的命令、法度、律例。—歷代志上29章19節


鄉村歌手克里斯·史坦普頓(Chris Stapleton)有一首非常個人的歌曲,曲目是說爸爸不再祈禱了,其靈感來自他父親常為他祈禱。淒美的歌詞揭示他父親不再祈禱不是因為疲倦,而是他父親過世了。史坦普頓想像現在他父親不需要在禱告中與耶穌說話,而是與耶穌一同行走,一起面對面交談。

史坦普頓對父親為他祈禱的回憶,使我想到了聖經中一位父親為他兒子所做的禱告。當大衛王年紀老邁時,他為兒子所羅門做好預備,讓他能接任成為以色列的國王。

大衛召集全國眾領袖來膏立所羅門為王,接著他像以前一樣帶領百姓祈禱。大衛重新數算上帝對以色列的信實,他也為百姓能繼續對上帝忠心而禱告。然後,大衛特別為兒子所羅門做了很個人的禱告,他求上帝「賜我兒子所羅門誠實的心,遵守祢的命令、法度、律例」(歷代志上29章19節)。

我們也享有如此的殊榮,能夠忠心地為上帝放在你我生命中的人禱告。我們忠心的禱告會產生無法磨滅的影響,在我們離開人世後仍持續存在。正如在大衛去世之後,上帝仍繼續回應大衛的禱告保守所羅門和以色列,同樣地,我們禱告的效應也會比我們的生命更長久。

— 夏莉珊

天父,我把至親好友帶到祢面前,
求祢親自在他們的生命中成就祢美好的計劃。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閱讀探索叢書《與天父談話》。


有誰的禱告曾對你的生命產生重大的影響?你如何透過禱告來鼓勵他人?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5-46章;約翰一書2章


靈命日糧 : 上帝同在

讀經: 以賽亞書7章10-14節


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以賽亞書7章14節


十九世紀的佈道家布腓力牧師(Phillips Brooks)寫了一首廣受喜愛的詩歌《小伯利恆》,歌詞提到:「因世界充滿罪惡,主降無人聽聞,誰肯謙卑打開心門,主必進入其心。」這正是聖誕節的意義:耶穌來到這個破碎的世界,拯救我們脫離罪惡,並讓所有相信祂的人能與上帝建立新的、活潑的關係,生命得救贖。

在布腓力牧師寫了這首詩歌的十多年後,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生動地描述了自己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與上帝的關係是多麼密切。祂就在這裡。祂認識我,我也認識祂。這不是比喻或誇張的說法,而是世界上最真實的關係,而且每一天都更加真實。我滿心喜樂地期待,這段關係會隨著時間繼續加深!」

布腓力牧師對上帝在他生命中同在的確信,反映了以賽亞預言耶穌的另一個名字:「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以賽亞書7章14節)。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這個希伯來名字以馬內利的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1章23節)。

上帝藉著耶穌來到我們中間,使我們可以認識祂,並且能永遠與祂同住。祂慈愛地與我們同在就是最美好的禮物!

— 龐雅各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賜下愛子,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
並且復活,求祢幫助我為祢而活,從今直到永遠!


上帝愛你且要永遠與你同在,對你來說有何意義?今天,你要如何親近祂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2-44章;約翰一書1章


靈命日糧 : 默默陪伴

讀經: 約伯記2章11-13節


他們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約伯記2章13節


珍鈴是主題遊樂園的工作人員。一天,她看到小男孩羅明跌坐在地上哭泣,急忙衝上前去幫助他。羅明是個患有自閉症的小男孩,因為他等了一整天想要玩的遊樂設施壞了,所以忍不住傷心大哭。珍鈴並沒有急著要羅明站起來,或說沒事叫他別哭了,她只是靜靜地陪著羅明,同理他的感受,讓他可以盡情地哭泣。

珍鈴做了很好的示範,讓我們知道如何陪伴悲傷痛苦的人。聖經記載約伯失去家園、他的牲畜(財產)、他的健康,以及痛失十個孩子之後,感到悲痛萬分。當約伯的朋友「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約伯記2章11節)。當約伯的朋友們到達時,約伯正坐在地上哀慟哭泣,他們便和他一起坐了七天,什麼也沒說,因為他們看出約伯極其痛苦。

可惜,因為人性的軟弱,約伯這三個朋友後來給了他許多不適當的勸告。然而,在剛開始的那七天裡,他們帶給約伯極大的安慰,就是他們那沉默溫柔的陪伴。我們可能不瞭解某人的悲傷,但我們不需要瞭解才能去愛對方,有時候,陪伴就是表達愛最好的方式。

— 洪可婷

上帝啊!無論我是處於人生的高峰或低谷,
感謝祢總是時時刻刻與我同在。
幫助我也能如此陪伴那些祢讓我遇到的人。


誰在你最艱難的時刻陪伴你?今天有誰需要你的陪伴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40-41章;彼得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將最好的獻上

讀經: 瑪拉基書1章8-14節


祂必坐下如煉淨銀子的,⋯⋯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他們就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瑪拉基書3章3節


當我們走進一間無家者收容所時,進入眼簾的是各方捐贈的一大堆鞋子。收容所的負責人邀請我們青年團契的成員幫忙整理這些舊鞋子。我們花了整個上午把鞋子配成對,並整齊地排放在水泥地板上。最後,我們扔掉了一半以上的鞋子,因為那些鞋子已嚴重破損,無法再繼續使用。儘管收容所無法阻止人們捐贈劣質的物品,但他們絕不會將破損的鞋子分送出去。

在古時,以色列人也會將損壞之物獻給上帝。上帝透過先知瑪拉基斥責百姓,因他們明明有健壯的牲畜,卻將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獻為祭物(瑪拉基書1章6-8節)。上帝向以色列民表達祂的不滿(10節),宣稱祂配受尊崇,並譴責他們將最好的留給自己(14節)。即便如此,上帝仍應許會差遣一位彌賽亞。這位彌賽亞的愛與恩典會改變眾人的心,並激勵他們甘心奉獻蒙上帝悅納的供物(3章1-4節)。

有時,我們也會想將剩餘的獻給上帝。我們讚美祂,期望祂賜給我們所有的一切,但我們卻只將自己剩下的零碎獻給祂。當我們思想上帝為我們成就的一切,我們就能將最好的獻給祂,因祂全然配受我們的讚美!

— 鄧書琪

全能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在凡事上都讓祢居首位,
並將最好的獻給祢。


為何有時你會想把剩餘或損壞的東西獻給上帝?今天你要以什麼方式將最好的獻給祂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7-39章﹔彼得後書2章


靈命日糧 : 再次變甘甜

讀經: 以賽亞書25章1-9節


在這山上,萬軍之耶和華必為萬民用肥甘設擺筵席。—以賽亞書25章6節


俄羅斯的婚禮習俗既美好又有意義。其中一個習俗是在宴會中,主持人要大家舉杯向新人敬酒祝福。每個人都從玻璃杯啜了一口之後,便大聲喊道:「苦啊!苦啊!」(Gor’ko! Gor’ko!)當賓客喊苦的時候,這對新人必須站起來互相親吻,表示賓客手中的苦酒將再次變為甘甜。

以賽亞曾預言,世上的荒涼、毀壞跟咒詛的苦酒(以賽亞書24章),將會被新天新地這甜美的盼望所取代(25章)。上帝將擺設豐盛的筵席,預備豐富的佳餚和最香甜的美酒。這將是一個為萬民而設,祝福不斷,滿有恩典和豐盛供應的宴席(25章6節)。此外,在上帝這位公義君王的統治下,死亡將被吞滅,愁苦的眼淚會被抹去,普天下百姓的羞辱也會被除掉(7-8節)。上帝的子民必歡欣喜樂,因他們所信靠並等候的救主將帶來救恩,使他們杯中的苦酒再次變得甘甜(9節)。

有一天,我們將與耶穌共享「羔羊之婚筵」(啟示錄19章9節)。當耶穌迎接祂的新娘(教會)回家時,以賽亞書25章的應許將會實現。苦澀的生命將再次變得甘甜!

— 魏馬文

上帝,我看見並經歷許多磨難、痛苦和親人離世,
有時很難相信祢能將苦澀再變成甘甜。
求祢使我能信靠祢,
因祢應許賜下華冠代替灰塵,喜樂代替悲哀。


什麼會令你渴望上帝將苦澀再次變得甘甜?當我們等待耶穌再臨,你如何幫助別人將痛苦化為甘甜?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5-36章﹔彼得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短暫且寶貴

讀經: 詩篇139篇7-16節


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寫在祢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6節


父親的呼吸越來越微弱,我和母親還有姐妹們陪伴在他的床邊,直到他停了呼吸。父親回歸天家永遠與上帝同住時,還差幾天就89歲了。他的離開讓我們感到失落,只留下回憶和一些遺物讓我們懷念他。但我們仍然盼望有一天能再度與他相聚。

我們擁有這樣的盼望,因為我們相信,父親已經和認識他、愛他的上帝同在。這也讓我開始思想,父親出生時的第一口呼吸,是上帝賜給他的生命氣息(以賽亞書42章5節)。甚至在他開始呼吸之前,及至後來的每一口呼吸當中,上帝每時刻親密地介入父親生命中的每個細節,正如祂也介入你我的生命。當父親還在母腹裡的時候,上帝便將他塑造成形,這實在是上帝奇妙的作為!(詩篇139篇13-14節)而就在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時,聖靈以慈愛擁抱他,並引導他回天家與上帝永遠同住(7-10節)。

每一位上帝的兒女都會有相同的經歷。我們在這世上短暫生命中的每一刻,上帝都知道(1-4節),並且祂看我們為寶貴。在餘生的每一天和對永生的盼望中,讓我們與詩人同聲頌揚:「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150篇6節)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感謝祢創造我,賜我氣息,
也賜給我盼望。
求祢幫助我,在失去親人的悲傷中仍緊緊倚靠祢。


知道上帝密切介入你的生命,如何帶給你盼望?你如何以你的生命來讚美祂?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3-34章﹔彼得前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