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需要力量!

讀經: 詩篇28篇


耶和華是祂百姓的力量。—詩篇28篇8節


芮琪家前面的阿拉斯加雪松在暴風雨的強風中左搖右晃。芮琪很喜歡這棵樹,它不僅為她的家人遮蔽夏日的陽光,也給予他們隱私空間。眼看著猛烈的暴風雨正要將這棵樹連根拔起,芮琪立刻拖著她15歲的兒子飛奔過去,試圖營救它。芮琪用自己的雙手和瘦小的身軀,與兒子一同努力不讓樹倒下。但可惜的是,他們的力量都不足夠,最後大樹還是砰然倒下。

上帝是大衛王的力量,大衛也在另一種形式的暴風雨中向上帝呼求(詩篇28篇8節)。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大衛在寫下這首詩時,他的人生正四分五裂。他的親生兒子起來謀反,試圖篡奪王位(撒母耳記下15章)。大衛深感自己軟弱無力,以致於他害怕上帝會保持沉默,而自己就會絕望而死(詩篇28篇1節)。大衛向上帝說:「我呼求祢,向祢至聖所舉手的時候,求祢垂聽我懇求的聲音!」(2節)雖然大衛與他兒子之間的關係從未修復,上帝仍賜給他力量繼續前行。

如果可以,我們多麼希望能阻止壞事發生!儘管我們是軟弱無力,但上帝已經應許,我們隨時都可以向祂呼求,讓祂成為我們的磐石(1-2節)。當我們需要力量時,上帝就是我們的牧者,祂會永遠扶持我們(8-9節)。

— 施安妮

上帝啊,似乎總有一些事會讓我需要祢特別加添力量。
幫助我記得,離了祢,我就不能做什麼。


你曾在何時自覺軟弱無法解決困難?上帝如何為你而介入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5-7章﹔希伯來書12章


靈命日糧 : 借來的鞋

讀經: 加拉太書5章13-26節


用愛心互相服事。—加拉太書5章13節


在2018年,加州野火蔓燒,一位名叫蓋博的高中生在逃離家園的混亂之際,錯過了他心心念念的加州越野資格賽,從而無法參加接下來的加州越野賽。錯過這資格賽,將使他耗費四年辛苦受訓的心血付諸流水,也無法繼續他的運動生涯。

有鑒於蓋博的特殊情況,加州的體育理事會提供蓋博另一次機會,他必須獨自在競爭對手的學校跑道上,跑出夠格參賽的時間。但由於他的跑鞋早已被燒得焦黑,他只得穿著普通休閒鞋去跑。正當蓋博準備要獨自「競跑」時,卻驚訝地發現有好幾位競爭對手到場,他們不僅提供他一雙跑鞋,還為了讓他能達到參賽資格的標準,而願意陪他一起跑。

事實上,蓋博的這些競爭對手並沒有義務去幫助他。他們本可順從自己的本性,只為自己著想(加拉太書5章13節),而且如此一來,還可能增加自己獲勝的機會。但他們所做的,卻恰恰反映了保羅的勸勉。正如保羅鼓勵信徒,在生活中展現出聖靈所結的果子,也就是「用愛心互相服事」,以及「恩慈、良善」(13、22節)。當我們願意倚靠聖靈的幫助,行事為人不再只順從自己的本性,就更能去愛你我周圍的人。

— 洪可婷

親愛的上帝,我的本性就是只顧自己的利益,
求祢幫助我,能因著愛祢而願意服事別人。


你要如何以「聖靈所結的果子」待人?你如何更愛你的「鄰舍」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4章﹔希伯來書11章20-40節


靈命日糧 : 超越障礙

讀經: 希伯來書11章1-6、13-16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身為領隊,我帶學生們前往超越障礙訓練場,進行校外活動。我們指導學生穿上安全配備之後,就讓他們攀登一面將近3公尺高的牆。那些先完成的人就鼓勵每一個攀登者要相信安全帶,不要往下看,只管往上爬。我們幫一位學生繫緊環扣跟腰帶時,她盯著那些障礙物,說:「我絕對爬不上去!」我們確認她的安全帶的承受力之後,便鼓勵她爬上那面牆,當她爬上牆頂上的高台時,所有人都為她歡呼!

當面對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困難時,恐懼與不安會讓我們心生疑慮。但上帝不變的大能、仁慈和信實的確據,能形成強韌可靠的安全帶。這樣的確據也激勵了舊約時代的聖徒,讓他們在尚未完全瞭解上帝計劃中的所有細節時,可以全心信靠上帝(希伯來書11章1-13、39節)。當我們帶著確信,熱切地尋求上帝,完全信靠祂時,我們就會與世人有分別。因為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看待困境的眼光,將目前的景況與永恆的盼望相比,就會知道我們的試煉只是暫時的(13-16節)。

專注於生命中難走的道路跟陡峭的山坡,會讓我們無法相信上帝能帶領我們超越這些障礙。然而,知道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就能憑信心勝過內心的疑慮,相信上帝會幫助我們克服那些曾經看似不可能超越的障礙。

— 鄧書琪

耶穌,感謝祢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好讓我們在面對障礙時,
完全倚靠祢的大能,而不依賴自己的能力。


你如何能更有勇氣地去面對不可能解決的難題?解決難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2章﹔希伯來書11章1-19節


靈命日糧 : 置身烈焰

讀經: 但以理書3章12-18節


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但以理書3章25節


發生在西班牙一個小鎮安迪利亞的一場野火,使將近202平方公里的樹林化為焦土。然而,在那遭到烈火蹂躪的荒地上,大約有一片上千棵翠綠的柏樹仍舊挺拔矗立。這是由於柏樹具有保水能力,才能使這片樹群免於大火的摧殘。

在尼布甲尼撒王統治巴比倫期間,也有一小群人倖免於國王的滔天怒火。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拒絕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造的金像,並對他說:「我們所事奉的上帝,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但以理書3章17節)。國王一氣之下就要人把火窯燒熱,比平常更猛烈七倍(19節)。

幾名士兵執行國王的命令,將那三人捆著扔進烈焰中,卻反倒被燒死。當時在場的人都看見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雖置身於烈焰中,卻「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在那火窯裡還有第四個人,其「相貌好像神子」(25節)。許多學者相信,那就是耶穌在道成肉身之前的顯現。

在我們面臨恫嚇與試煉時,耶穌仍與我們同在。當我們被迫要與世俗妥協時,無需感到害怕。也許,我們不知道上帝將在何時或如何幫助我們,但我們知道,祂與我們同在,會賜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在每一場「烈焰」的試煉中,仍能忠心地跟隨祂。

— 史珍妮

親愛的上帝,求祢使我被聖靈充滿,
讓我能不屈從外界的壓力,以堅守真理來榮耀祢。


為何上帝超自然的同在與安慰能激勵你呢?你如何扶持那些正面臨逼迫的人?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3-5章﹔希伯來書10章19-39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的話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10-13節


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決不徒然返回。—以賽亞書55章11節


莉莉是個聖經翻譯員。當她在機場準備要搭機返國時,卻被當地的警方扣留。警察查看她的手機,發現裡面有語音版的新約聖經,便立即加以沒收,並且對她進行兩個小時的訊問。警察在審訊莉莉時,要她播放手機裡語音版的聖經。當時所播放的經文恰巧是馬太福音7章1-2節:「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其中一位警察聽到這兩句以他的語言播放出來的經文,頓時臉色慘白。之後,莉莉沒再受到任何刁難,就被釋放了。

我們並不知道這兩節經文對那位警察的內心帶來什麼衝擊,只知道上帝「口所出的話」,要成就祂的旨意(以賽亞書55章11節)。而以賽亞在說這些帶著盼望的預言時,上帝的子民已被擄至外邦。以賽亞要他們確信,就像雨雪能滋潤土地讓植物發芽結實一樣,上帝「口所出的話」也必要成就祂的美意(10-11節)。

我們可以藉由閱讀這段經文,鞏固我們對上帝的信心。當我們面對艱險的景況,或許就如莉莉在機場面對那些警察一樣,即使我們尚未看見那最後的結果,仍能相信上帝正在做工。

— 潘艾梅

天父,感謝祢向我顯明祢的話語,帶給我愛、盼望和平安。
請幫助我,讓我對祢的愛日益加深。


上次你看見上帝的奇妙作為是在什麼時候?你如何藉由上帝的話語領受祂的愛?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1-2章﹔希伯來書10章1-18節


靈命日糧 : 繞遠路

讀經: 出埃及記13章17-18節


非利士地的道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裡走。—出埃及記13章17節


班寧眼見同儕一個個都升職了,不禁又羨又妒。朋友都說:「為什麼你還沒升上經理?那是你應得的。」但班寧早已將自己的職涯交給上帝,所以他總是回答說:「我只想順服上帝替我安排的計劃,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

幾年後,班寧終於獲得升遷。那時,他所累積的經驗,使他能有信心承接這份工作,也為他贏得下屬的敬重。但反觀那些早已升職的同儕,卻仍遲遲無法善盡管理之責,因為他們都還沒有準備好就獲得了晉升。班寧這才明白,上帝帶著他「繞遠路」,是為了讓他能有更充分的準備來勝任這個職務。

當上帝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出埃及記13章17-18節),祂也選擇了一條較遠的路,因為在前往迦南地的「捷徑」中,充滿了艱難與危險。有些聖經注釋家認為,繞遠路也能讓以色列人有更充裕的時間,將自己的身心靈調整到最佳狀態,好面對日後的種種爭戰。

最短的路程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有時上帝也會讓我們「繞遠路」,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在其他的事情上,我們都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做更充足的準備,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當有些目標未能立即達成的時候,我們仍可信靠上帝,因為祂是引領我們前進的那一位。

— 許文榮

慈愛的上帝,每當事情沒有立即成就時,祢明白我的感受。求祢讓我能更有耐心地信靠祢,相信祢至高的計劃和旨意。


上帝如何藉著讓你「繞遠路」來裝備你呢?你如何提醒自己持續地信靠上帝?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1-52章﹔希伯來書9章


靈命日糧 : 回家

讀經: 撒迦利亞書10章6-12節


他們必在遠方記念我。……且得歸回。—撒迦利亞書10章9節


華特·狄克森(Walter Dixon)只過了五天的蜜月期,就被送往韓國作戰。幾個月後,有些士兵在戰場上發現狄克森遺留下的夾克,口袋裡塞著妻子寄給他的信。軍隊長官便通知狄克森年輕的妻子,說他已戰死沙場。但事實上,狄克森還活著,只是成為俘虜被監禁了兩年半。他時刻都想盡辦法要逃回家。他曾逃跑過五次,可惜都沒有成功,直到最後才被釋放。你能想像當他回到家時,眾人是多麼驚訝!

上帝的百姓也曾體會那種被人擄去,遠離家鄉,渴望回家的心情。以色列民因悖逆上帝以致被敵人擄到異國。他們每天早晨醒來都渴盼回家,但卻無法自救。令人欣慰的是,上帝應許永不遺忘自己的百姓,上帝要憐恤他們,並領他們歸回家鄉(撒迦利亞書10章6節)。祂會撫平百姓期盼回家的痛楚,但這並不是因為百姓的堅忍,而是因著上帝的憐憫:「我要呼叫,……他們要歸回。」(8-9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們可能會因為做了錯誤的決定,或因身陷困境,而感覺自己成了俘虜,遠離上帝。但儘管如此,上帝絕不會遺忘我們。祂知道我們的渴望,也會呼喚我們。我們若回應祂,就會知道我們已經回到祂的身邊,回到天父的家中!

— 郭惟恩

上帝,有時我覺得自己離祢很遠,但其實祢就在我身旁,
求祢幫助我能聽見祢的呼喚,帶領我回到天父的家中。


在你的生命裡有哪方面讓你覺得自己像個俘虜?上帝如何呼喚你,指引你回到祂身旁?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50章﹔希伯來書8章


靈命日糧 : 認罪得釋放

讀經: 詩篇32篇1-7節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篇32篇1節


麥明在濫用藥物和犯姦淫的罪中苦苦掙扎,感到萬念俱灰。他把自己非常在意的人際關係弄得一團糟,且時時受到良心的譴責。在痛苦當中,他逕自前往一間教會,請牧師和他談一談。他告訴牧師自己複雜的經歷,並且聆聽牧師與他分享上帝的憐憫和饒恕之後,麥明感到得著了釋放。

一般認為,詩篇32篇是大衛犯姦淫罪之後所作的詩。大衛設下陰險的計謀,害死了與他行淫之婦人的丈夫(參閱撒母耳記下11-12章),加重了自己的罪行。儘管他隱藏這些罪惡,但他的行為卻已留下惡果。詩篇32篇3-4節描述大衛在承認自己醜陋的惡行之前,內心十分煎熬,在他還沒認罪前所受的折磨是無法否認的。那麼,他要如何才能脫離這樣的綑綁呢?當他向上帝陳明自己的罪,並且接受上帝的饒恕,便得著了釋放!(5節)

當我們說了或做了些什麼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事之後,我們必須先尋求上帝的憐憫,認罪悔改,才能重新開始。我們無需因所犯的罪,永遠心懷罪咎。當我們願意向上帝認罪,並且尋求祂的赦免時,上帝永遠都會敞開雙臂接納我們。我們可以一同頌揚:「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1節)

— 簡恩德

天父,當我因受試探而犯罪時,求祢赦免我。當我渴盼
得釋放時,求祢讓我尋求祢的赦免,並請求別人的饒恕!


當你因做錯或說錯些什麼而感到愧疚時,你會怎麼做?若有人懷著罪惡感來向你求助,你會建議他們怎麼做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8-49章﹔希伯來書7章


靈命日糧 : 克盡己職

讀經: 希伯來書6章9-12節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得前書4章10節


我的兩個小孫女參加兒童音樂劇《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角色徵選,她們都渴望能夠成為主角。麥琪想要當愛麗絲,凱蒂想要演瑪蒂妲。不過,最後她們只能扮演兩朵不起眼的小花,看來沒有什麼機會能登上百老匯的舞台。

但聽我女兒說,我這兩個孫女為她們的朋友能擔任主角非常興奮。她們似乎更為朋友感到開心,兩人都雀躍不已。

這是何等美好的光景,基督的肢體也應如此!每個教會都有看似比較重要的職位,但也需要有人擔任小花的角色,縱使不受人矚目但所做的同樣重要。若別人獲得我們渴望的職位,讓我們予以對方鼓勵,並仍熱切謹守上帝賦予我們的職分。

事實上,幫助和鼓勵他人,也是愛上帝的方式之一。希伯來書6章10節說:「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彼得前書4章10節也提醒我們,上帝給予的每種恩賜都很重要:「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想像一下,當眾人在教會中彼此鼓勵,並殷勤地用上帝賦予的恩賜來榮耀上帝(希伯來書6章10節),這將多麼令人歡欣喜樂!

— 白德夫

至高的上帝,求祢幫助我不羨慕別的職務,而是按祢神聖的呼召專一服事祢,並求祢讓我用鼓勵的言語去扶持同工。


有誰獲得你想要的職位、任務或角色,但卻需要你的鼓勵?為什麼以感恩的心去鼓勵別人是對你有益的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6-47章﹔希伯來書6章


靈命日糧 : 人是健忘的

讀經: 申命記8章2、10-18節


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申命記8章2節


有位女士向她的牧師抱怨說,他講道的內容很多都是重覆的。她問牧師:「為什麼你要一直重覆呢?」牧師回答:「因為人是健忘的。」

事實上,有許多因素會導致我們健忘,例如時間的流逝、年歲增長,或是過於忙碌。我們可能會忘記密碼、人名,甚或停車的地方。我丈夫說:「我的腦容量有限,所以必須先刪掉一些舊的記憶,才能記住新事物。」

那位牧師說得沒錯,人是健忘的。因此我們常常需要提示,來幫助我們記住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以色列人也有這樣的傾向。即使他們曾親眼看見許多神蹟,卻仍不斷需要被提醒,上帝看顧他們。在申命記第8章,上帝提醒以色列民,祂雖曾讓百姓在曠野忍饑挨餓,但後來卻每天供應給他們神奇的嗎哪為食物。上帝讓他們的衣物耐穿不會磨損,引領他們走過蛇蠍橫行的曠野,並使磐石流出水泉。當他們體會到自己是多麼需要完全仰賴上帝的看顧與供應(2-4、15-18節),他們才學會了謙卑。

上帝的「信實直到萬代」!(詩篇100篇5節)每當我們察覺自己又出現健忘的狀況時,不妨思想上帝曾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這能提醒我們祂的美善和信實的應許。

— 凱辛蒂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總是如此信實。
無論今天我會面對什麼景況,求祢幫助我能全心信靠祢。


你在哪些方面難以信靠上帝?哪些經文能幫助你記得上帝是多麼看顧你?



全年讀經:
耶利米書43-45章﹔希伯來書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