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安靜聆聽

讀經: 以賽亞書55章1-7節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以賽亞書55章6節


想像一下沒有手機、無線網路、衛星導航、藍牙裝置或微波爐的生活。這就是有「美國最安靜小鎮」之稱,西維吉尼亞州綠堤鎮(Green Bank)的生活方式。這裡也是「綠堤天文台」的所在地,擁有全球最大可操控式電波望遠鏡,需要「安靜」以「聆聽」深空中脈衝星和星系運動自然產生的無線電波。這座望遠鏡的鏡面大過一個足球場,位於總面積廣達34,000平方公里的國家無線電寂靜地帶中央。設置寂靜地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這座極端敏銳的望遠鏡受到電磁波的干擾。

這種刻意製造的安靜讓科學家可以聽到「天籟」,也令我聯想到,我們需要讓自己足夠安靜,才能聽見那位創造宇宙的上帝所說的話。上帝透過先知以賽亞向那悖逆、偏離正路的百姓說:「你們當就近我來,側耳而聽,就必得活。我必與你們立永約」(以賽亞書55章3節)。上帝應許要將祂信實的愛賜給所有歸向祂,尋求祂赦免的人。

我們若要清楚地聆聽上帝的聲音,便需遠離一切會讓我們分心的事物,在閱讀聖經和禱告中親近上帝。上帝並非遙不可及,祂渴望我們能騰出一段時間與祂獨處,使祂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心,直到永遠。

— 龐雅各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今日能在祢面前把心安靜下來,
即使只有片刻,但沒有什麼比親近祢更加重要!


為什麼聆聽上帝的聲音在你的生活中如此重要?你如何安排時間來親近上帝?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3-55章;帖撒羅尼迦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喜樂歡唱

讀經: 詩篇95篇1-7節


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詩篇95篇1節


一個週六早晨,6點33分,讚美的歌聲順著樓梯飄了下來。我以為除了我以外,全家人都還在睡夢中,但最小的女兒稚嫩沙啞的歌聲證明我錯了。她還在半夢半醒時,嘴巴已經開始唱讚美詩歌了。

我最小的女兒很愛唱歌。事實上,她沒辦法不唱歌。無論是起床、上學或上床睡覺的時候,她都要唱歌。她生來就喜歡唱歌,而且大多時候,她唱的歌都是以頌讚耶穌為主,她總是隨時隨地讚美上帝。

我喜歡我女兒那單純、敬虔而誠摯的聲音。她自發且快樂地唱著詩歌,正呼應了整本聖經對我們的邀請,邀請我們來讚美上帝!在詩篇95篇,我們讀到:「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1節)再讀下去,我們瞭解這讚美源自於認識這位上帝:「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3節);源自於明白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因為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草場的羊。」(7節)

對我女兒而言,這些真理是她早晨醒來的第一個念頭。因著上帝的恩典,這個小小的敬拜者深刻地提醒我們向上帝歌唱的喜樂。

— 何安德

上帝啊,我要為祢的本質、為祢邀請我們成為祢草場的羊,以及祢為我和祢所有的子民成就的一切,向祢獻上感謝!
今天我要時時因祢的良善歌唱讚美祢!


什麼會激勵你讚美上帝對你的信實?哪些詩歌可以幫助你記得並專注於祂的本質和良善?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50-52章;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


靈命日糧 : 循序漸進

讀經: 馬太福音13章31-35節


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馬太福音13章32節


我偶然遇見一個老朋友,他向我述說他的近況,但我不得不承認,他所說的簡直是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在我們交談的幾個月後,他樂團的歌曲幾乎無處不在,不僅是電台排行榜上的熱門單曲,還有一首暢銷歌曲被用作電視廣告的配樂。他簡直就是迅速竄紅!

我們可能會沉迷於偉大和成功,就是那種戲劇性地成名、迅速快捷地成功。但是,耶穌所說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卻將天國(上帝在地上的國度)的道路比作那細小、隱藏、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它們的工作是緩慢而漸進的。

這位天國的君王耶穌基督也是如此。基督的使命藉著祂的捨命達到高峰,就像種子般被埋到地下,像麵酵般被藏入麵團中。然而,祂復活了。如樹木穿透泥土,如餅遇熱膨脹,耶穌復活了,祂被升為高。

我們蒙召要按耶穌的方式而活,是一種堅定不移且循序漸進的方式。這樣的生活是不再自己做主,不再爭權奪利,也不再以一些利益為自己的手段辯解。效法基督的結果是可以「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32節);成為餅,可供筵席使用──這些都是基督的工作,而不是我們的。

— 裴格倫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常以細微、隱藏,
且看似微小的方式做工。即使我看不見祢,
仍求祢幫助我相信祢在動工,並賜我恩典能堅持到底。


你能做哪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去鼓勵或祝福別人?你在哪方面需擺脫與人的比較或對偉大和成功的錯誤認知?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7-49章;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


靈命日糧 : 佈道或耕地?

讀經: 以弗所書4章4-16節


全身都靠[基督]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章16節


根據一則家族傳說,有兄弟二人,一個叫培理,另一個叫梅文。一天,他們站在家裡的乳牛場時,正好看見一架飛機在空中噴寫文字,勾勒出兩個英文字母(GP)。

兩兄弟都認真思想這兩個字母對他們有何意義。一個想到「去佈道」,另一個則理解為「去耕種」。後來,其中一個男孩獻身於傳福音的事工,成為著名的佈道家葛培理(或稱葛理翰)。他的兄弟梅文則盡心經營家裡的乳牛場多年。

撇開空中的噴字不談,若上帝真的呼召葛培理去傳道,叫梅文去務農(事實似乎如此),那他們都在各自的工作中榮耀了上帝。雖然梅文順從上帝的呼召去務農,而葛培理的佈道生涯非比尋常,但葛培理的成功並不代表梅文所做的就不重要。

上帝會指派一些人擔任大家所說的全時間服事(以弗所書4章11-12節),但這並非意味著從事其他工作,或承擔別種任務的人所做的事情就不重要。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應如保羅所說那樣「百節各按各職」(16節),也就是善用耶穌給予我們的恩賜來榮耀祂。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無論是「去佈道」或「去耕種」,在何處事奉或工作,都可以為耶穌發光。

— 白德夫

上帝,求祢幫助我在祢安排的崗位上克盡厥職,
讓我看到自己的言行和操守如何給他人帶來好的影響。


你如何在工作中運用所得的恩賜榮耀上帝?你如何鼓勵別人按照上帝對他們的呼召事奉耶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5-46章;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


靈命日糧 : 一起成長

讀經: 歌羅西書3章5-16節


你們要讓基督所賜的和平在你們心裡作主,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歌羅西書3章15節,和合本修訂版


我的丈夫艾倫站在設有高聳照明燈的棒球場上。當對方球隊的球員擊出一個高飛球時,他的雙眼緊盯著球,以全速跑向球場上最黑暗的一角,結果撞上了鐵鏈圍欄。

當晚回到家後,我遞給他一個冰袋,問他說:「你感覺還好嗎?」艾倫揉了揉他的肩膀,說:「如果當時我的隊友能提醒我要撞上圍欄了,或許我會覺得好受一點!」

的確,團隊齊心合力才能發揮最佳效益。只要其中一個隊友能夠在艾倫衝向圍欄時大聲提醒他,那麼他就不會受傷了。

聖經提醒我們,我們這些蒙召的主內肢體是一個團隊,應當齊心合力,彼此照應。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上帝在乎我們如何互相交流,因為個別肢體的行為會影響全體信徒(歌羅西書3章13-14節)。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把握機會彼此服事,並竭力保持合一及和平的心,教會必然興旺(15節)。

保羅教導他的讀者,「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16節)。如此一來,我們便可透過愛和坦誠的關係,互相激勵與警戒,以感恩的心順從及讚美上帝,大家一起成長!

— 鄧書琪

天父上帝,感謝祢以聖經教導我,以聖靈帶領我,
並藉祢的子民讓我關注並履行應負的責任。


你如何以聖經的教導促進主內肢體合一與互愛?「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對你有何意義?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3-44章;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


靈命日糧 : 上帝扶持

讀經: 以賽亞書41章1-10節


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章10節


在2018年,年屆114歲的南非人布隆(Fredie Blom),被公認是全世界最長壽的男性人瑞。他於1904年出生,剛好是萊特兄弟製造了飛行者二號的那年,布隆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南非的種族隔離時代,以及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當人們問布隆長壽的秘訣時,他只是聳了聳肩膀。因為和許多人一樣,他並非總是選擇能促進健康的食物及作法。但布隆為他的非凡健康提供了一個理由,他說:「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上帝,祂滿有能力,祂扶持我!」

布隆所說的與上帝對以色列民所說的話類似,當以色列被兇惡的敵人壓迫得喪失勇氣時,上帝應許以色列百姓說:「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章10節)。無論以色列百姓的境況何等絕望,多麼不可能脫離困境,但上帝依然向祂的子民保證,祂會溫柔地扶持他們。上帝堅定地說:「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10節)

不論我們的一生是長久或短暫,我們總會面對許多艱辛的挑戰,例如婚姻陷入困境、孩子離家出走、醫生告知罹患惡疾,甚或遭受迫害。但上帝會向我們伸出援手並堅定地扶持我們;祂會保護我們,並以大能而溫柔的手扶持我們!

— 郭惟恩

上帝啊,我覺得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求祢讓我確信,
祢正在保護我、幫助我和扶持我。


你何時曾感到孤獨或被遺棄?當你明白生命是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會如何鼓勵你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41-42章;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


靈命日糧 : 歡迎外人

讀經: 利未記19章33-37節


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利未記19章34節


我剛移居到異國時,我的第一次經歷就讓我覺得自己不受歡迎。那天,我的丈夫去一間小教會講道,我找了個位子正打算坐下,一位老先生就很不友善地對我說:「坐過去一點!」我被他粗暴的態度嚇了一跳。後來他的妻子向我道歉,並解釋說我占用了他們平常坐的位子。幾年後我才知道,以前會眾會出租會堂的長椅,藉此為教會籌募資金,也確保沒有人會占用別人的位子。經過數十年後,這種心態顯然依舊深植人心。

後來,我細細思想上帝如何教導以色列人善待外人,這和我所遇到的文化習慣正好相反。上帝在頒布能使祂的子民興旺蓬勃的律法時,提醒他們要善待與歡迎外人,因為他們自己也曾是寄居的(利未記19章34節),不但要以恩慈對待外人(33節),更要「愛他如己」(34節)。上帝將以色列人從被欺壓的埃及地拯救出來,應許賜給他們「流奶與蜜之地」(出埃及記3章17節),祂期盼祂的百姓能夠愛那些住在他們當中的外族人。

當你遇到異國人或有外人在你們當中時,求上帝幫助你破除任何會造成隔閡的文化習慣,讓你能與他們分享上帝的愛。

— 潘艾梅

天父上帝,祢敞開雙臂歡迎我,因祢日復一日地愛著我。
懇求祢將祢的愛賜給我,使我能和人分享祢的大愛。


歡迎別人進入我們的家和教會,為何如此重要?在這當中,你覺得最困難及最有意義的是什麼呢?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9-40章;歌羅西書4章


靈命日糧 : 缺少智慧

讀經: 列王紀上3章5-12節


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祢的民,能辨別是非。—列王紀上3章9節


兩歲大的肯肯失蹤了,他母親馬上撥電話報警。不過幾分鐘後,一位緊急服務工作人員就找到了他,原來他到離開兩個街區外的市集去玩了。他母親原本已答應,晚一點他可以和爺爺一起去市集逛逛。但他自己卻開著他的電動玩具車去了市集,還停在他最喜歡的遊樂設施旁邊。當肯肯安全回家之後,他父親就明智地拔掉電動玩具車裡的電池。

肯肯實際上很聰明,可以自己到他想去的地方,但兩歲的孩子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特質:智慧。其實,我們成年人有時也缺少智慧。所羅門也覺得自己缺少智慧,在他繼承大衛的王位後(列王紀上2章),也坦承自己像個幼童。當上帝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3章5節),所羅門回答說:「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所以求祢賜我智慧,可以判斷祢的民,能辨別是非」(7-9節)。於是上帝便賜給所羅門「極大的智慧聰明和廣大的心,如同海沙不可測量」(4章29節)。

我們應當去哪裡尋得我們需要的智慧呢?所羅門說智慧的開端是「敬畏」上帝(箴言9章10節)。所以我們可以從求問上帝開始,求祂教導我們如何更認識祂,並賦予我們超越自己原有的智慧。

— 施安妮

上帝,我一直都很需要智慧。
我渴望遵從祢的旨意,求祢指引我當走的道路。


你在哪些方面需要上帝的智慧?什麼能讓你擁有一顆受教的心?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7-38章;歌羅西書3章


靈命日糧 : 擊敗生命巨龍

讀經: 歌羅西書2章9-15節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


你有和龍打鬥的經驗嗎?如果你覺得沒有,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一定不會同意。在《天路客的行囊:恆久專一的順服》一書中,他寫道:「龍是我們恐懼的投射,泛指所有可能傷害我們的恐怖事物……面對可怕的巨龍,凡夫俗子根本毫無勝算。」畢牧師想表達什麼?人生處處有巨龍,諸如威脅生命的健康危機、突然失業、失敗的婚姻,或叛逆浪蕩的兒女。這些「巨龍」是生命中極大的危險和破口,我們無力獨自應付。

但在這些爭戰中,我們有一位得勝者。這得勝者不是童話故事裡的白馬王子,而是替我們爭戰而最終得勝一切的君王主耶穌,祂能勝過一切試圖摧毀我們的「巨龍」。無論是我們的失敗或是渴望摧毀我們的屬靈敵人,我們的主耶穌都遠遠超越這些巨龍,正如保羅將耶穌描述為「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這墮落世界中任何造成破壞的力量都不能勝過祂!

當我們明白人生的巨龍是自己無力單獨面對時,正是學習倚靠基督拯救的時刻。屆時我們能充滿信心地說:「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哥林多前書15章57節)

— 柯貝爾

天父,感謝祢遠大於我今天遭遇的困難。求祢賜我智慧和力量,使我能與祢同行,相信祢能賜給我一切所需的恩典。


你正面對哪些「巨龍」呢?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勝利,如何激勵你面對這些困境?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4-36章;歌羅西書2章


靈命日糧 : 面對批評

讀經: 箴言15章1-2、31-33節


忍怒的人,止息紛爭。—箴言15章18節


嚴厲的話會傷人。所以我一位得獎的作家朋友,在面對批評時,常感到萬分糾結不知如何回應。他的新作品獲得五星評價和一個重要的獎項,但一位頗具聲望的雜誌審稿人一面讚揚他的書寫得很好,卻又明褒暗貶地給了嚴厲的批評。這位作家轉而向朋友求助:「我該怎麼回應呢?」

有個朋友建議:「算了吧!」我也有在雜誌寫專欄的經驗,便與他分享面對批評的技巧,包括無視這些論斷或從批評中學習,並持續工作和寫作。

然而,我最後決定看看聖經教導我們如何回應強烈的批判,畢竟聖經的建議才是最好的。雅各書的建議是「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1章19節)。使徒保羅則勸我們「要彼此和睦相處」(羅馬書12章16節,新普及譯本)。

箴言15章更用了一整章的篇幅,給予我們回應紛爭的智慧之道,例如:「回答柔和,使怒消退」(1節);「忍怒的人,止息紛爭」(18節);「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32節)。當我們思想這些智慧的話語,願上帝幫助我們能像我朋友一樣勒住自己的舌頭。最重要的是,智慧教導我們當「敬畏上帝」因為「尊榮以前,必有謙卑」(33節)。

— 雷翠霞

親愛的上帝,當我們面對批評或是因衝突而受到傷害時,
求祢使我謹言慎行,好讓我能謙卑地使祢得尊榮。


當你被人批評時,最直覺的反應是什麼?若和人起衝突,你要如何謙卑地謹守口舌?



全年讀經:
以賽亞書32-33章;歌羅西書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