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修電梯

讀經: 利未記19章9-18節


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章18節


思嵐罹患的罕見疾病使她的關節經常脫臼,得靠電動輪椅才能出門。有一次,她騎著電動輪椅要去開會,到了火車站發現電梯又再次壞了,使她無法到月台搭車。有人告訴她,可以搭計程車到40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個車站。她電召了計程車,但車子卻沒來,最後她只能放棄回家了。

不幸的是,這樣的遭遇常發生在思嵐的身上。她常因電梯損壞而無法搭車,因沒人放下斜坡板而無法下車;有時她還因需要幫忙而被車站服務人員視為討厭的人。這些都令她感到難過。

聖經裡有許多論及如何與人相處的準則,其中「愛人如己」至關重要(利未記19章18節;羅馬書13章8-10節)。這樣的愛不但使我們不致於說謊、偷盜或惡待別人(利未記19章11、14節),更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態度。我們應該公平地對待員工(13節),也會對窮人慷慨解囊(9-10節)。就思嵐的例子來說,那些修理電梯或搬斜坡板的人所做的,並非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是對他人提供重要的服務。

如果我們只將工作當成謀生或賺取個人利益的途徑,就很可能會將旁人視為麻煩人物。但若將工作當成付出愛的機會,那麼就連最平凡的例行公事也會變成神聖的事業。

— 霍薛頓

天父,祢要我們在工作中把握每個機會愛祢和服事人,
求祢幫助我,讓我今天能在工作中使別人得益處。


為何有時我們會對需要特別協助的人感到厭煩呢?今天你如何讓工作成為傳達愛的管道呢?



全年讀經:
箴言30-31章 ; 哥林多後書11章1-15節


靈命日糧 : 別被騙了!

讀經: 創世記3章1-7節


魔鬼⋯⋯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章44節


斑點白蠟蟲(或稱提燈蟲)是一種美麗的昆蟲,牠的外翅佈滿斑點,內翅則帶有亮紅的斑點,一飛起來便會熠熠生光。但牠的美麗卻是欺騙人的偽裝。這種昆蟲在2014年首度出現於美國,在北美洲被視為有侵略性的害蟲,因為牠對環境和經濟具有潛在的殺傷力。斑點白蠟蟲會啃食任何樹木的內部,其中也包括櫻桃樹和其他的果樹,並在樹上留下會導致發霉的黏液,造成植物死亡或無法結出果實。

在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另一種「害蟲」。化身為蛇的撒但欺騙這對夫妻,使他們違背上帝且偷嘗禁果,好讓自己能「如上帝」一樣(創世記3章1-7節)。但他們為何要聽從蛇呢?牠所說的話就能引誘夏娃嗎?或是牠本身就有吸引力?聖經指出,那受造的撒但是全然美麗(以西結書28章12節),但牠墮落的原因也和牠引誘夏娃的說詞一樣:「我要與至上者同等。」(以賽亞書14章14節;以西結書28章9節)

撒但擁有的美麗,只是用來欺騙(創世記3章1節;約翰福音8章44節;哥林多後書11章14節)。牠不光是自己墮落,還要拖其他人一同沉淪,或是讓他們無法成長。然而,那位更有能力的耶穌會幫助我們,祂是那位美善的救主,我們可以奔向祂。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能以聖經真理衡量所見所聞。
感謝祢藉著十字架戰勝罪惡。


你何時曾被某人或某群體所提出的誘人建議所欺騙?有什麼方法能幫助你察覺這樣的騙局呢?



全年讀經:
箴言27-29章 ; 哥林多後書10章


靈命日糧 : 盡你所能

讀經: 哥林多後書9章6-11節


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按能力調整,是在健身領域廣泛被使用的詞語,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參與健身。以伏地挺身為例,可能你一口氣能做10下,而我只能做4下。這時,教練就會鼓勵我,根據自己當時的體能狀態調整所做的次數。雖然每個人的體能水平不同,但努力的方向一致。因此教練可能會說:「盡全力做好你的4下伏地挺身,不要跟別人比。要照著你目前的能力,持續盡你所能地去做。有一天,你會驚訝自己竟能做7下伏地挺身,甚至10下。」

談到奉獻和捐輸時,使徒保羅說得很清楚:「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其實他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和對我們的勸勉,可說是另一種的按能力調整。保羅說:「各人要照著心裡所決定的捐輸」(7節,新譯本)。我們每個人能給予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有時這些程度也會隨時間而改變,互相比較不會帶來益處,正確的態度才有所助益。因此,要照著你現在的能力慷慨解囊(6節)。上帝已經應許我們,在樂意捐輸的事上操練自己,我們就能擁有凡事富足的蒙福人生,而「使感謝歸於上帝」(11節)。

— 博約翰

厚賜萬物的上帝,我願盡我所能地樂意奉獻。
我明白這種操練至為重要,求祢賜我智慧不與別人比較;
賜我力量能慷慨給予,並賜我信心知道祢必看顧。


你以何種態度奉獻或給予呢?甘心樂意?不情不願?或是被迫而為之?若不與任何人比較,你會如何樂意奉獻呢?



全年讀經:
箴言25-26章 ; 哥林多後書9章


靈命日糧 : 工作中的憐憫

讀經: 馬太福音14章1-14節


耶穌⋯⋯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馬太福音14章14節


我的朋友美倫在一間會計師事務所工作,負責為各公司行號計算員工的薪資。或許這聽起來像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但有些公司常常在指定的期限過後才繳交員工資料。在這種情況下,美倫就會超時工作,好讓這些公司的員工可以及時收到他們的薪資。美倫之所以這麼做,是考慮到許多家庭都需要依靠這份薪金過活,購買食物、藥品和支付房租。

美倫在工作上所展現的憐憫之心使我想到主耶穌。當耶穌在世上時,即使是受到干擾也願意繼續服事人。例如:耶穌聽說施洗約翰被殺之後,想要有一段獨處的時間,便坐船打算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馬太福音14章13節)。也許,耶穌是想要為祂的親戚約翰哀哭,以禱告度過哀慟。

但問題來了。那時,有許多人尾隨著耶穌,而這些人都有各種身體上的需要。當然,若讓這些人離開會省事得多,但耶穌上了岸,「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14節)。

雖然耶穌在世上傳道時,教導眾人和醫治疾病是祂工作的一部分,但祂的憐憫卻影響了祂履行職責的方式。願上帝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也能體會祂的憐憫,並給我們力量能以這樣的憐憫對待他人。

— 史珍妮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滿足我屬靈和物質方面的需要。
求祢使我能因著對祢的感恩,以憐憫待人來榮耀祢。


你如何經歷上帝的憐憫和看顧?在履行日常職責時,有什麼會妨礙你彰顯上帝的愛?



全年讀經:
箴言22-24章 ; 哥林多後書8章


靈命日糧 : 道別與重聚

讀經: 啟示錄21章1-5節


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21章3-4節


我哥哥大衛因心臟衰竭突然過世,使我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家有七個兄弟姐妹,大衛排行老四,但他卻是我們之中第一個過世的。當時他的意外猝死讓我反覆思考了很多事。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家未來會面對更多親人離世,而較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道別的機會也會像問候那樣多。

從理智的層面來看,這種情況絕對不會令人訝異,因為這就是人生。但在情感上卻是沉重的打擊,使我對有限生命中的每時每刻和每個機會,都有全新的體會。同時,也讓我更嚮往將來永恆的相聚,在我們未來的重聚中,將永遠都不必道別。

這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啟示錄21章3-4節的核心:「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上帝。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雖然,今日我們可能正經歷親人辭世的傷痛,但對信靠基督的人來說,祂的受死與復活讓我們在永恆中有重聚的機會,可再次彼此問候,永不需要道別。

— 柯貝爾

天父,謝謝祢,祢是永活的上帝,並賜給我們永生。當我們因痛失至親而哀傷時,懇求祢以永恆的盼望安慰我們。


你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和失落?知道有一天還會與他們相見,如何使你得安慰呢?



全年讀經:
箴言19-21章 ; 哥林多後書7章


靈命日糧 : 友善的鰭

讀經: 創世記4章8-16節


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


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在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附近游泳時,突然游來了一隻重約23公噸的座頭鯨,還將她夾在自己的魚鰭下。這名生物學家原本以為自己命在旦夕,但這隻龐然大物慢慢游了幾圈後就讓她離開了。就在那時,這名生物學家看見一隻虎鯊正游離附近的海域。這位生物學家相信,這隻鯨魚是在保護她,救她脫離危險。

在這個充滿危機的世界裡,上帝要我們看顧他人。但你可能會問:我真的應該對別人負責嗎?或是用該隱的話說:「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章9節)舊約其他的書卷則發出宏亮的回響:是的!就像亞當要照看伊甸園一樣,該隱也要看顧亞伯。以色列百姓原本應該看顧弱者和窮人,然而,他們所行的卻與此相反。他們剝削百姓、欺壓貧民(以賽亞書3章14-15節),違背了上帝要他們愛人如己的誡命。

然而,即使該隱因殺害亞伯而被驅逐離開,上帝依然看顧該隱(創世記4章15-16節)。上帝為該隱做了該隱本應為亞伯做的事,美好地預表了上帝藉著耶穌為我們成就的一切。耶穌總是看顧我們,祂也賜給我們能力,使我們也可以為他人付出。

— 裴格倫

慈悲的上帝,謝謝祢看顧我。祢保守我、眷顧我。
求祢幫助我,也能如此待人。


上帝將誰託付給你?你如何承擔這項責任?你曾如何試圖逃避這項責任?



全年讀經:
箴言16-18章 ; 哥林多後書6章


靈命日糧 : 勉勵他人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8節


我們又勸弟兄們,……勉勵灰心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


每當災害發生時,最先上陣的救難人員都會展現出敬業的精神與無比的勇氣。2001年,紐約世貿中心遭受恐怖攻擊,造成數千人死傷,還導致400多名救難人員英勇殉職。為紀念這些救難人員,美國參議院便將每年的9月12日定為全國勉勵日。

雖然政府設立全國勉勵日似乎很特別,但使徒保羅卻認為勉勵他人是教會增長不可或缺的元素。保羅寫信勸勉在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要求這個新興的教會要「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雖然他們正遭到迫害,保羅仍勉勵大家無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15節)。因他深知,人們很容易灰心沮喪、自私自利,並與人發生衝突,若沒有上帝的幫助與能力,信徒便無法互相扶持。

現今仍是如此。我們都需要他人的扶持,也需要如此對待我們周圍的人。但我們沒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所以保羅勸勉眾信徒說:「那召你們的[耶穌]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24節)。我們可以靠著耶穌的幫助,天天彼此勉勵。

— 彭絲嵐

親愛的耶穌,謝謝祢每天都鼓勵我。
也請讓我知道,我應當去勉勵誰。


何以一句勉勵的話,足以驅散心中的陰霾?今天你要去激勵誰呢?



全年讀經:
箴言13-15章 ; 哥林多後書5章


靈命日糧 : 曠野中的火焰

讀經: 出埃及記3章1-10節


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出埃及記3章10節


十九世紀末期,吉米·懷特在奇華胡安沙漠騎乘時,看見一片奇特的煙雲向天空盤旋而上。這年輕牛仔以為有野火發生,立即騎向煙雲升起的源頭,卻發現那陣「煙」是一大群從地底洞穴傾巢而出的蝙蝠。懷特這才發現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這片廣袤無邊、令人嘆為觀止的地底洞窟。

摩西在中東的曠野牧羊時,同樣看到一個吸引他注意的奇異景觀,那是一株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荊棘(出埃及記3章2節)。當上帝親自從荊棘中對摩西說話時,摩西這才發覺自己遇見了遠比奇特景觀更偉大的至高者。上帝告訴摩西:「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6節)。上帝要使那些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百姓得著釋放,並讓他們知曉自己的真實身分是上帝的子民(10節)。

早在向摩西顯現的600多年前,上帝就已應許亞伯拉罕:「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3節)。以色列民逃出埃及,只是上帝這個應許中的一步,其實祂的應許是要經由亞伯拉罕後嗣中的那位彌賽亞,來拯救所有的受造物。

今日我們也能因上帝的這個應許而蒙拯救,是因為上帝將救恩賜給每一個人。基督來到世上,是為整個世界的罪而受死。我們因著相信祂,成為永活上帝的兒女。

— 葛庭墨

親愛的天父,祢有極大的能力,且是聖潔無瑕、
可敬可畏,謝謝祢願意讓我能親近祢。


有哪些令人驚異的事使你認識這位上帝?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兒女,如何使你活出相稱的生活方式?



全年讀經:
箴言10-12章 ; 哥林多後書4章


靈命日糧 : 祂的形象

讀經: 哥林多後書3章17-18節


我們眾人⋯⋯就變成了與主有同樣的形象。—哥林多後書3章18節,和合本修訂版


合唱團總監雅利安(Arianne Abela)在年幼時,總是會坐在自己的雙手上,希望把兩隻手藏起來。她一出生就十指不全,畸形或黏在一起;她沒有左腿,右腳腳趾也殘缺。她愛好音樂,也是抒情女高音,並打算在史密斯學院主修政府學系。但有一天,她的合唱團老師卻要她擔任指揮,迫使她必須在人前展示她的雙手。從那時起,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她開始擔任教會詩班的指揮,現今在另一所大學的合唱團擔任總監。雅利安有感而發地說:「我的老師看到我的長處。」

這激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啟發我們:儘管我們有許多不足,上帝這位聖潔的老師會從我們身上看到什麼?最重要的是上帝看到了祂的形象,如經上所記:「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世記1章27節)

我們擁有上帝榮耀的形象,就應該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對雅利安而言,她要讓人看見的不是雙手,也不是殘缺的手指,而是耶穌。對基督徒而言也是如此,哥林多後書3章18節說:「既然我們眾人以揭去面紗的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就變成了與主有同樣的形象。」(和合本修訂版)

跟雅利安一樣,我們也能藉由基督改變生命的大能(18節)來指揮我們的人生,獻上尊榮上帝的生命之歌。

— 雷翠霞

上帝,謝謝祢按照祢的形象來創造我。
求祢幫助我,在生命的各方面都能體現出這個事實。


知道自己具有上帝的形象,如何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這又如何幫助你與他人的互動呢?



全年讀經:
箴言8-9章 ; 哥林多後書3章


靈命日糧 : 刻在心版上

讀經: 箴言7章1-5節


繫在你指頭上,刻在你心版上。—箴言7章3節


在1450年,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將活字運用在印刷術上,引領西方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將學習帶入新的社會領域。這項發明不僅讓世界各地的人識字、讀寫能力獲得提升,也讓新的知識迅速傳播,給社會、宗教各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古騰堡製造出史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聖經。在此之前,聖經一直是靠抄寫員煞費苦心地手工謄寫,並且經常得花一年的時間才能製成一本。

隨著活字印刷術的使用,此後的幾世紀,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有了閱讀聖經文本的殊榮。當我們手攬電子版聖經的同時,仍有許多人還是手持因古騰堡的發明而產生的紙本聖經。從前需費時耗資才能製成一本的聖經,許多人都無法擁有,如今卻垂手可得。

能夠隨時閱讀上帝的真理實在是奇妙無比的特權。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我應遵守上帝藉著聖經對我們的教導,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箴言7章2節)一般,並將祂智慧的話語刻在「心版上」(3節)。當我們尋求明白聖經,並活出內中蘊含的智慧時,我們就如聖經抄寫員一般,用「指頭」謄寫上帝的真理,這真理也刻在我們的心版上,無論到哪裡,我們都帶著祂的智慧。

— 洪可婷

慈愛的上帝,請幫助我能更熟知祢的話語,
好讓我能過討祢喜悅的生活。


將經文存記心上,對你有何益處?你要如何將上帝的智慧銘記於心並融會貫通呢?



全年讀經:
箴言6-7章 ; 哥林多後書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