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穿越風暴

讀經: 詩篇107篇23-32節


祂使狂風止息,波浪就平靜。—詩篇107篇29節


在2021年春天,龍捲風侵襲美國德州,幾位風暴追逐者拍攝到龍捲風旁邊出現彩虹的影片和照片。在其中一個短片裡,田野長長的麥稈在旋風的威力下折腰,一道絢麗的彩虹劃過灰暗的天際,拱立在龍捲風旁邊。在另一段短片裡,幾個旁觀者站在路邊,凝視著那道象徵盼望的彩虹在旋轉的漏斗雲旁巍然屹立。

在詩篇107篇,詩人讓我們看到盼望,並鼓勵我們在困境中轉向上帝。他形容那些在風暴中的人「無法可施」(27節),「於是,他們在苦難中哀求耶和華,祂從他們的禍患中領出他們來」(28節)。

上帝明白祂的兒女在經歷人生的風暴時,有時可能會看不到盼望。然而,我們需要時時記得上帝的信實,尤其是在前景漆黑一片、動盪混亂之時,更是如此。

無論我們的風暴是生活中巨大的障礙,是情緒上的大波動,還是精神上沉重的壓力,上帝都能使「狂風止息」,並引領我們進入安全的避風港(29-30節)。雖然我們得解脫的方式或時機,可能並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但我們仍能相信上帝會持守記載在聖經中的應許。祂所賜持久不變的盼望,能帶領我們穿越任何風暴。

— 鄧書琪

你何時曾在人生的風暴中感到毫無盼望?在你需要一線希望時,上帝曾如何藉著聖經或聖徒的勸勉,使你想起祂的應許?

慈愛的上帝,謝謝祢在我人生的每個際遇中賜予我盼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14章;約翰福音12章1-26節


靈命日糧 : 醫治所有的人

讀經: 哥林多後書5章11-19節


[上帝]藉着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哥林多後書5章18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歐的斯洛維尼亞西部偏遠的峽谷中,有一個祕密的醫療設施(法蘭安游擊隊醫院),許多工作人員在此救助數以千計的傷兵,但從未被納粹黨發現。雖然能躲過納粹黨多次的偵察確實很神奇,但更了不起的是,這間由斯洛維尼亞抗爭運動所創立和經營的醫院,對當時對戰雙方(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傷兵皆一視同仁,有「醫」無類,歡迎所有人前來就醫!

聖經教導我們要去幫助萬民,使他們的心靈得著醫治。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憐恤所有的人,無論他們抱持何種觀點。每一個人不管他們有何種信念,都同樣配得基督的愛與恩慈。保羅強調基督的博愛「激勵我們,因為我們確信:基督一人⋯⋯代替所有的人死了」(哥林多後書5章14節,當代譯本修訂版)。我們所有人都遭受罪的折磨,都亟需基督的赦免而得著醫治。祂主動尋找我們所有人,為要醫治我們。

出人意料的是,上帝還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19節),邀請我們去照顧那些(與我們一樣)心靈受傷和破碎的人。我們參與醫治的工作,使受傷的人能透過與上帝聯合得以康復,而這種和好的關係及醫治,所有的人只要願意接受就都能得著!

— 郭惟恩

你認為上帝不會或不應醫治哪些人?
上帝可能會要你去哪裡促進和好並使人得醫治?

上帝啊,我和世上任何人一樣都需要醫治。求祢使用我,讓我也能幫助別人得著祢的醫治。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0-12章;約翰福音11章30-57節


靈命日糧 : 暫停一下

讀經: 約書亞記9章7-15節


[以色列人]並沒有求問耶和華。—約書亞記9章14節


我開著車子,路邊有個消防栓冒出的水柱噴到大街上,讓我看到了機會。水柱噴灑在我前面的好幾輛車子,我想:這實在是免費洗車的好方法!我的車子已經一個月沒洗了,車身積滿厚厚的灰塵。於是,我加速衝進水柱中。

劈啪!一切發生得太快了!烈日已經把我黑色車子的玻璃曬得發燙,但消防栓的水是冰涼的。冰冷的水噴灑在發燙的擋風玻璃上,瞬間從上到下出現一道閃電般的裂縫。我本想要「免費」洗車,最後卻讓我付上不小的代價。

如果我事先能「暫停一下」來想想,或是先禱告求問就好了。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以色列百姓在更重大的情況下,就曾有這樣的經歷。上帝應許在以色列百姓進入祂所賜之地時,會幫助他們趕出外邦人(約書亞記3章10節),使他們不受假神的誘惑(申命記20章16-18節)。但其中一個外邦族群看到以色列爭戰得勝,就用發霉的餅欺騙以色列百姓,讓百姓以為他們來自遙遠的地方。約書亞記9章14-15節說:「以色列人受了他們些食物,並沒有求問耶和華。於是,約書亞與他們講和,與他們立約。」他們在無意中違背了上帝的命令。

我們若將禱告視為第一選擇而不是最後無可奈何之舉,就能得到上帝的引導、智慧和賜福。願祂今天就幫助我們記得「暫停一下」。

— 龐雅各

你曾在倉促中做出什麼決定而忘記先尋求上帝?今天你要先與上帝討論些什麼呢?

天父,祢聽祈求而厚賜智慧,幫助我會暫停一下來求告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7-9章;約翰福音11章1-29節


靈命日糧 : 窄門咖啡館

讀經: 路加福音13章22-30節


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加福音13章24節


這家咖啡館提供牛角麵包、餃子、豬肉咖哩和各式美味的料理,等待著找到狹小入口的客人前來品嚐。位於台灣台南市的這家「窄門咖啡館」,入口是非常窄小的巷子,寬度只有約40公分(不到16英吋),剛剛好能讓體型適中的人側身走進去!儘管進個門這麼不容易,但這家獨特的咖啡館仍吸引了許多人來光顧。

路加福音13章22-30節描述的進窄門,也是如此嗎?有人問耶穌說:「得救的人少嗎?」(23節)耶穌的回答是挑戰那人「要努力進窄門」到上帝的國(24節)。其實,耶穌是在問他:「得救的人包括你嗎?」耶穌用這個比喻來勸勉猶太人不要狂妄自大。當時許多猶太人都認為,他們肯定會進入上帝的國,因為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或者因為他們謹守律法。但耶穌要他們回應祂的呼召,若等到「家主起來關了門」就沒有機會了(25節)。

我們的家庭背景或行為,都無法使我們與上帝和好。唯有接受耶穌的救恩,才能使我們脫離罪惡和死亡(以弗所書2章8-9節;提多書3章5-7節)。進入天國的門是窄的,但凡是願意相信耶穌的人都能進去。今天,耶穌正邀請我們把握機會,從那窄門進入上帝的國。

— 謝葆芳

你如何有把握能進窄門,與耶穌同享永恆生命?為何決定進窄門至關重要?

耶穌,謝謝祢邀請我進入祢的國度。我相信祢為我捨命並從死裡復活。請祢進入我的生命,成為我的救主。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4-6章;約翰福音10章24-42節


靈命日糧 : 預報者的失誤

讀經: 耶利米書23章16-22節


得我話的人,可以誠實講說我的話。—耶利米書23章28節


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一位年輕的氣象學家查理·皮爾斯(Charles Pierce)對美國氣象局發出預警說,有兩道鋒面正造成強大颶風,吹向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但當時的氣象局局長卻嘲笑皮爾斯的預測,並斷言颶風這種熱帶風暴不會到達那麼偏北的區域。

兩小時後,「1938年新英格蘭颶風」在紐約州的長島登陸。下午4點,颶風抵達新英格蘭,將許多船隻拋上陸地,摧毀數千座房屋,造成600多人死亡。若是這些受難者能接獲皮爾斯的警報,或許有生還的機會,因為他的預測是基於完整的數據與詳盡的地圖分析,確實可靠。

聖經也教導我們該聽從誰的話,就如在耶利米的時代,上帝提醒祂的百姓要防備假先知,祂說:「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你們不要聽他們的話。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耶利米書23章16節)。上帝論到那些假先知時還說:「如果他們曾參與我的議會,就必向我的子民宣告我的信息。」(22節,新譯本)

現今,我們周遭仍有許多「假先知」。這些「專家」罔顧甚或扭曲上帝話語的本意,為符合自己的目的而提出建議。但上帝藉由祂的靈與話語,讓我們能辨別真偽。當我們凡事以上帝話語的真理為判斷準則,我們的生命與話語也能反映出上帝的真理。

— 葛庭墨


我是以什麼準則斷定事件的真偽?我在面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時,如何調整態度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3章;約翰福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 重燃熱忱

讀經: 啟示錄3章14-22節


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示錄3章19節


我們居住在科羅拉多州,這裡的氣溫可以急速改變,有時幾分鐘內就有變化,因此我丈夫丹倪對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十分好奇。丹倪酷愛小工具,便興高采烈地打開最新的「玩具」,一個可以顯示房子周圍四個區域之溫度的溫度計。我笑說這是個「多餘」的小工具,但過後我竟然也時時去查看溫度,因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實在令我很感興趣。

耶穌曾用溫度來形容老底嘉教會「也不冷也不熱」。在啟示錄提到的七個城市中,老底嘉是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老底嘉雖是一個繁華的金融、紡織和醫療中心,卻面臨供水不足的問題,因而需要一條水管將溫泉水引到城內。然而,當溫泉水輸送到老底嘉時,水溫已變得不冷不熱了。

同樣地,老底嘉教會也是不冷不熱。耶穌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示錄3章15-16節)。耶穌還進一步解釋說﹕「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19節)

如今,這位救主也是如此熱切地向你我發出呼籲。你的信仰生活也是不冷不熱嗎?接受救主的糾正,祈求祂幫助你信心再次火熱,活出真誠的信仰生活吧!

— 雷翠霞

你的信仰生活現在的溫度是多少?
若是不冷不熱,你會如何禱告以重燃愛火和熱忱?

天父,若我愛祢的心冷淡下來了,求祢的聖靈再次點燃愛火,挑旺激發我的信心。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8-29章;約翰福音9章24-41節


靈命日糧 : 逃跑

讀經: 馬太福音26章47-56節


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馬太福音26章54節


合氣道是日本傳統武術,其入門課讓人大開眼界。教練告訴我們,面對敵方攻擊時,第一反應是立刻「逃跑」。他認真地說﹕「只有當你無法逃跑時,方可與敵人對戰。」

逃跑?我真的大吃一驚。這位防身術教練的技藝高超,為何叫我們逃避戰鬥?這似乎有違常理,直到他解釋說,最好的自衛方式就是先避免戰鬥。噢,那當然!

聖經記載,當人們前來捉拿耶穌時,彼得的反應就像我們當中的一些人一樣,拔出刀來攻擊對方(馬太福音26章51節;參閱約翰福音18章10節)。但耶穌吩咐彼得:「收刀入鞘吧!……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馬太福音26章54節)

雖然正義感很重要,但明白上帝的旨意和認識祂的國度也同樣重要。上帝的國度似乎「有違常理」,因上帝吩咐我們要愛仇敵,並要以善報惡(5章44節)。這與一般人的反應截然不同,但上帝卻要在你我的身上培養出這樣的回應方式。

路加福音22章51節甚至提到,耶穌醫治了被彼得削掉耳朵的那個人。期盼你我能效法耶穌面對緊張局面的反應,始終尋求和平與修復,因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的一切。

— 許文榮

你最近曾如何應對困難的局面?
你認為耶穌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應對方式呢?

天父,讓我對祢在祢國度中更偉大的旨意有新的認識。賜我敬虔、仁愛和尋求和平的心,好讓我能像耶穌一樣去應對各種情況。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5-27章;約翰福音9章1-23節


靈命日糧 : 慷慨給予

讀經: 利未記19章9-10節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利未記19章10節


英國將軍查理.戈登(Charles Gordon,1833-1885年)曾於中國和其他地方為維多利亞女王效力。他住在英國時,曾捐出自己九成的收入。當他聽說英國北部的蘭開夏郡發生饑荒時,便取出自己得自一位世界領導人的純金獎牌,刮掉上面的銘文後送往北方,告訴他們將這塊金牌拿去變賣,然後買麵包賙濟窮人。那天,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在這世上所珍視的最後一件世俗之物,已經獻給主耶穌了。」

戈登將軍的慷慨程度看似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但上帝一直都呼籲祂的子民去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在上帝透過摩西頒布的律法中,上帝吩咐百姓不可割盡田角的莊稼,也不要把整片莊稼收割淨盡,並在採收葡萄的時候,要把掉下來的葡萄「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利未記19章10節)。上帝要祂的子民關心並照顧在他們當中的弱勢群體。

無論我們覺得自己有多慷慨,仍然可以祈求上帝加添我們願意給予的心,並尋求祂的智慧,以創新的方式向人提供援助。上帝樂意幫助我們向人傳遞祂的愛。

— 潘艾梅

今天你要如何藉著實際的幫助,
陪伴傾聽或其他的方式,更加慷慨待人?
你何時曾接受別人的慷慨給予?感覺如何?

厚賜一切的天父,感謝祢差耶穌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式,住在世人當中,並為我們捨命。因祢所賜的奇妙禮物,我內心充滿愛與感恩。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22-24章;約翰福音8章28-59節


靈命日糧 : 人生的終結

讀經: 提摩太後書4章6-8節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章7節


我經常有機會帶領退修營。離開工作幾天,專心禱告和反思,可以使人感到充實平靜。在營會中,我有時會要求參加者做一個練習:「想像一下,如果你離開了人世,報紙上刊登你的訃告。你希望訃告怎麼寫呢?」結果,有些參加者因而改變了他們生活的優先次序,希望人生的終結毫無遺憾。

提摩太後書4章可說是使徒保羅離世前所寫的最後一段話。雖然那時他可能只有六十多歲,也曾經歷過死亡的威脅,但他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世(4章6節),再沒有機會宣教或寫信給眾教會。他回顧自己的一生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7節)。雖然保羅本身並不完美(提摩太前書1章15-16節),但他在評估自己的一生時表示,他始終忠於上帝和福音。根據教會傳統的說法,保羅不久之後就殉道了。

思考人生的終結能讓人看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保羅的這番話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打完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在人生終結時,最重要的是我們忠於上帝並持守祂的命令,而上帝會供應我們的生活和屬靈爭戰所需的一切,讓我們人生的終結毫無遺憾。

— 霍薛頓

想像你離開了人世,訃告也已刊登,你希望訃告怎麼寫?你現在能做哪些改變,以確保人生的終結毫無遺憾?

天父上帝,求祢賜我力量能忠心為祢而活,直到生命的終了。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9-21章;約翰福音8章1-27節


靈命日糧 : 深層的連結

讀經: 創世記1章26-28節


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記1章27節


在一場政治抗議活動中,伊拉克移民阿米娜和美國出生的約瑟夫彼此立場對立。一般認為,人們會因種族和政治理念不同而互相仇視。然而,當一小群暴徒假意找約瑟夫說話,試圖令他的襯衫著火時,阿米娜卻衝上去保護他,使他倖免於難。過後約瑟夫對一位記者說:「雖然我們彼此有很多不同,但在這一刻,我們都認為這是不能接受的行為。」某些比政治更深層的事物,將阿米娜和約瑟夫連結在一起。

雖然人與人之間常有不能忽視、本質上真正的分歧,但有個更深層的事實將你我連結在一起。我們都是上帝創造的人,並在祂所愛的人類大家庭中彼此相連。不論我們是何種性別、社會階級、種族身分或政治傾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的(創世記1章27節)。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上帝的形象都反映在你我身上。此外,祂還賦予我們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讓人類遍佈全地,並以智慧來細心治理上帝所造的世界(28節)。

每當我們忘記彼此如何在上帝裡面連結時,就會做出傷人傷己的事。然而,每當你我以上帝的恩典和真理對待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有分於祂的計劃,讓這個世界成為美好繁盛。

— 郭惟恩

有誰似乎和你完全不同?若嘗試花時間與他們相處,分享大家的共同點,會是什麼情況呢?

上帝啊,現今世界如此紛亂,令人難以相信人與人之間因祢的緣故有深層的連結。求祢幫助我明白這個真理。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6-18章;約翰福音7章28-5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