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以代禱愛人

讀經: 哥林多後書1章8-11節


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章9節


有位宣教士因信仰遭人誣告,被監禁了兩年。每當他的妻子被允許來探監時,他總會問妻子一個問題:「大家還繼續為我禱告嗎?」監獄裡的環境和眾人的敵意,經常使他陷入危險之中,所以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迫切為他禱告。他想要確定大家不會停止為他代禱,因他相信上帝會使用眾人的禱告施行大能。

為他人代禱是讓人蒙福的一個管道,特別是為那些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代禱,更是如此。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書信中,清楚說明他在宣教旅程中遭遇的艱難。他「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哥林多後書1章8節)。但他告訴信徒,上帝拯救了他,並說明上帝如何施行拯救:「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10-11節)

上帝會藉著我們的禱告,在祂子民的生命中成就美好的事。為他人禱告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藉此我們開啟一扇門,讓人可以得著只有上帝能提供的援助。我們為別人禱告時,就是靠著上帝的力量來愛他們,而這位上帝比世上任何人更偉大、更慈愛!

— 龐雅各

慈愛全能的上帝,感謝祢賜下奇妙的恩典,
讓我們能為人代求;感謝祢藉著我們的禱告施行大能。
求祢幫助我今天能忠心地為別人代禱!


你如何以為人代禱來愛他人?如何鼓勵眾人一起為那些因信仰受迫害的人禱告?



全年讀經:
箴言3-5章 ; 哥林多後書1章


靈命日糧 : 現在與接下來

讀經: 箴言2章1-11節


祂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箴言2章7節


最近,我參加了一間中學的畢業典禮。在典禮上,演講者向這些等著拿畢業證書的青年提出一個挑戰。他提到,在這個他們人生的轉折點,人們都會問他們:「接下來你要做什麼呢?」接下來有什麼目標?要去哪裡工作或進修?然後,他問了大家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你現在正做些什麼呢?」

若把這問題應用在信仰的生活中,就是問:他們每天會做什麼樣的決定,好讓他們能放下自己為基督而活?

這位演講者的話讓我想起聖經的箴言,其中有許多一針見血的話語,讓我們明白現在應當如何生活。例如:現在就做個誠實的人(11章1節);現在就選擇正確的朋友(12章26節);現在就以正直行事(13章6節);現在就正確地判斷事物(13章15節);現在就說智慧的話語(14章3節)。

我們靠著聖靈的引導,現在就為上帝而活,這樣也能較容易為下一個階段做決定。「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祂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2章6-8節)。願上帝現在就賜給我們為遵行祂的指引所需的一切,也願祂引導我們進入下一個階段,並讓祂的名得榮耀。

— 白德夫

感謝天父,因祢今日在我的生命中帶領我。
求祢保護我,並且賜我智慧,讓我的生活能討祢喜悅,
也能讓人看見祢的榮耀。


你現在當如何改變方向,好使你能榮耀上帝?為此,你要如何尋求上帝的指引和能力呢?



全年讀經:
箴言1-2章 ; 哥林多前書16章


靈命日糧 : 又失敗了!

讀經: 加拉太書3章1-6節


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加拉太書3章3節


記得以前常常要上台證道的時候,有好多主日的早晨,我都覺得自己實在不配為主證道。因為在前一週,我並不是一個最好的丈夫、父親或是朋友。我覺得在上帝能使用我之前,我必須樹立美好的生活見證。所以我發誓要盡力完成證道,並試著在下一週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但這個方法並不正確。加拉太書3章提到,上帝藉著聖靈持續地幫助我們,在我們心裡動工,塑造我們。這是上帝所賜白白的恩典,並不是因我們做了什麼,或是我們配得。

亞伯拉罕的一生就體現了這樣的恩典。他有時是個失敗的丈夫,曾為要自保而兩度撒謊,將撒拉置於危險中(創世記12章10-20節,20章1-18節)。但他「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加拉太書3章6節)。亞伯拉罕雖失敗了,但他將自己交在上帝手中,上帝仍使用他,藉著他的後裔為人類帶來救恩。

我們不能找藉口任意妄為。耶穌要我們順服地跟隨祂,祂也賜下恩典使我們能如此行。一顆剛硬不願悔改的心固然會攔阻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劃,但上帝是否使用我們並非取決於我們保持良好的行為,而是完全基於上帝的意願,在於祂願意使用我們這些得救並靠著恩典成長的人。你不需要為了賺取恩典而賣力付出,這恩典是上帝白白賜予的。

— 羅大衛

上帝,我感謝祢,因祢賜福給我,即使我有許多軟弱,
祢仍願意使用我。祢的恩典實在奇妙!


回想一下曾讓你覺得自己不夠資格的情況。上帝如何看待這些處境?你又如何看待呢?



全年讀經:
詩篇148-150篇;哥林多前書15章29-58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知道

讀經: 詩篇147篇1-11節


我們的主為大,最有能力。祂的智慧無法測度!—詩篇147篇5節


剛剛搬到新的城市,美寶七歲的兒子奇恩正為參加新學校的夏令營做準備,但他顯得焦躁不安。美寶鼓勵他,並告訴他自己知道轉換環境的難處。但是某天早晨,奇恩反常的暴躁似乎到達巔峰。美寶憐惜地問他:「孩子,你在煩躁什麼?」奇恩盯著窗外看,聳聳肩說:「我也不知道,只覺得心好亂,說不清楚!」

美寶心疼地安慰奇恩,想找到方法幫助他,便告訴他,搬家對自己而言也很不容易。美寶向奇恩保證,上帝仍然在他們身邊,而且祂知道一切,連那些他們自己都不明白、說不出口的痛苦,上帝都知道。美寶提議說:「開學前,我們一起去拜訪你的朋友吧!」於是他們擬定計劃,並且感謝上帝瞭解祂的兒女,即使是他們「心好亂,說不清楚」的時候。

撰寫詩篇147篇的詩人也曾在信仰歷程中百感交集,後來他才明白稱頌那位全知且掌管一切的造物主,也就是修復身體和心靈創傷的醫治者(1-6節)便會得著幫助!詩人讚美上帝,因上帝會供應並「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11節)。

當我們陷入難以釐清五味雜陳的情緒時,無需覺得孤單或挫敗,只要全心仰望那位永不改變、全知全能的慈愛上帝,因祂瞭解我們。

— 鄧書琪

統管萬有的上帝,感謝祢讓我確信祢懂我的感受,
並且關照我身體和心理的需求。


在心緒紊亂時,知道上帝瞭解你最深的需求有何助益?你最難將哪些情緒交在上帝大能和憐憫的手中呢?



全年讀經:
詩篇146-147篇;哥林多前書15章1-28節


靈命日糧 : 開口!

讀經: 歌羅西書4章2-6節


為我們禱告,求上帝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秘。—歌羅西書4章3節


蘭妮指著馬文興奮地告訴餐廳的同事:「就是那個人!就是他!」蘭妮與馬文的第一次碰面,卻是完全不同的情境。當時,馬文正在整理教會的草坪,聖靈催促他去跟看似妓女的蘭妮談話。當馬文開口邀請蘭妮參加教會的聚會時,蘭妮不以為然地說:「你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嗎?教會才不會歡迎我呢!」於是馬文告訴蘭妮,耶穌愛她,並向她確保耶穌的大能可以改變她的生命,蘭妮的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幾週之後,蘭妮換了新的工作,成為耶穌改變生命活生生的見證。

使徒保羅在鼓勵信徒熱切禱告時,勸勉他們說:「也要為我們禱告,求上帝為我們開傳道的門,宣講基督的奧祕(我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被捆鎖),使我照著我所應當說的,把這奧祕顯明出來。」(歌羅西書4章3-4節,新譯本)

你曾否禱告能有機會勇敢並清楚地為耶穌開口?這是多麼合宜的禱告啊!如此的禱告能帶領我們這些基督徒,像馬文一樣,隨時隨地有勇氣向陌生人,甚至是被排斥的人講述耶穌。為耶穌開口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自在,但看到人的生命得到改變是我們最大的回報,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 簡恩德

耶穌,幫助我看見祢所打開的傳道之門,
並讓我能把握機會,勇敢清楚地與人分享祢的愛!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閱讀探索叢書《禱告優先》


你何時曾克服不自在的心理,向某些人分享耶穌的愛?時時禱告如何預備我們勇敢為主開口?



全年讀經:
詩篇143-145篇;哥林多前書14章21-40節


靈命日糧 : 莫名的恐懼

讀經: 以賽亞書49章14-19節


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49章15節


記得當我父母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的時候,我很害怕他們會忘記我。我知道這完全不合邏輯,因為他們已經不在人世了,可是我依舊很茫然,不知何去何從。那時,我年輕而且單身,不知自己該如何在沒有父母的引導下找到生活的方向。我感到極度孤獨和寂寞,因此我尋求上帝。

一天早上,我向上帝述說自己莫名的恐懼和這種恐懼所帶來的悲傷(即使祂早就知道了)。我當天靈修時讀到的經文是以賽亞書49章,15節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上帝透過以賽亞向祂的百姓保證,上帝沒有忘記他們。後來又應許要藉著差派祂的愛子耶穌,重建他們與祂的關係。看到這段經文,我覺得這是上帝給我的安慰。很少父母會忘了自己的孩子,但可能性還是存在,然而上帝呢?上帝絕不可能忘記我們,正如祂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16節)

上帝給我的答案可能讓我更為害怕,但想到祂沒忘記我,就使我心中充滿所需要的平安。我開始發現,比起父母或任何人,上帝與我的關係更加親密,祂知道要如何來幫助我們面對一切,包括我們那種莫名的恐懼。

— 施安妮

天父,我的情緒和恐懼可能會掌控我,甚至把我擊垮。
謝謝祢愛我,幫助我面對這一切。


你正面對什麼樣的恐懼?你如何尋求上帝的幫助去消除這些懼怕呢?



全年讀經:
詩篇140-142篇;哥林多前書14章1-20節


靈命日糧 : 耳語廊

讀經: 詩篇18篇1-6、16-19節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詩篇18篇6節


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高聳的穹頂,旅客可以爬259階上到「耳語廊」。在那個環形走道上,即使你低聲耳語,另一個人無論距離多遠都能聽見,甚至在相隔30公尺之遠的另一端,也聽得清清楚楚。工程師解釋說,這個特殊的現象是由於穹頂半球狀的造型,再加上耳語產生的低沉音波所造成的。

我們何等渴望確信上帝聽到我們痛苦的低聲細語!詩篇記載許多見證,表明上帝會垂聽我們的呼求、祈禱和喃喃低語。大衛寫道:「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詩篇18篇6節)。大衛和其他詩人一次次地祈求上帝「聽我的禱告」(4篇1節)、聲音(5篇3節),以及歎息(102篇20節)。但有時,我們的心默想,我們的靈仔細省察(77篇6節),所能表達的只是輕聲地說:「聽我。」(1節)

對於這些呼求是否會得著回應,大衛與許多詩人都明確指出,上帝必然垂聽。在18篇6節,大衛說:「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在祂面前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由於那時還沒有聖殿,大衛是否意指上帝會從祂天上的居所聆聽呢?

你可以想像,這時上帝正從祂專屬、位於全地之上至高穹頂的「耳語廊」,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呢喃,甚至是低聲耳語⋯⋯祂都俯身垂聽。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求祢賜給我勇氣,
無論什麼事都能輕聲對祢說,並深信祢必聆聽與回應。


你今天想跟上帝說什麼悄悄話?你如何知道祂會傾聽?



全年讀經:
詩篇137-139篇;哥林多前書13章


靈命日糧 : 一同受苦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14-26節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


在2013年,七十歲的英國皇家海軍老兵詹姆斯·麥康奈爾過世了。他沒有家人,長久住在護理之家。工作人員擔心無人會參加他的葬禮,負責人就透過社群媒體發布麥康奈爾告別禮拜的訊息:「在現今的時代,若有人離世卻沒有親人哀悼,實在是很悲哀的事,而這個人其實是我們的家人⋯⋯。如果你可以到墓地⋯⋯向這位前戰友致敬,請儘量到場參與。」結果,當天有兩百位皇家海軍的同袍坐滿了所預備的長凳!

這些英國皇家海軍展現了一個聖經真理:我們都是彼此相連。正如保羅說:「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14節)。我們不是孤立的,相反地,我們都緊連於耶穌。聖經讓我們明白,信徒之間的關係就像身上的各個肢體:「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26節)。身為基督徒,我們都是天父大家庭的成員,可以相互陪伴,一同走過疼痛、哀傷,以及不敢獨自前往的幽暗之處。感恩的是,我們不是單獨前行。

或許遭受苦難的時候,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覺得自己孤伶伶地陷於黑暗之處。然而,我們的上帝創造了一個可以一起受苦的新群體,在這個新的群體裡,無人會被獨自留在黑暗當中。

— 郭惟恩

上帝,感謝祢愛我,把我放在愛我的新群體中。求祢幫助我相信我們能彼此相伴,彼此擔當,一同經歷痛苦與悲傷。


你何時覺得最為孤單?上帝的恩惠、仁慈和同在如何幫助你面對孤寂?



全年讀經:
詩篇135-136篇;哥林多前書12章


靈命日糧 : 僕人敬聽

讀經: 撒母耳記上3章1-10節


耶和華又來站著,像前三次呼喚說:「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說:「請說,僕人敬聽!」。—撒母耳記上3章10節


倘若沒有關閉無線電收發設備,另一艘船的人將會知道鐵達尼號正在下沉。肇事前,另一艘船的電報員希瑞爾·伊凡斯(Cyril Evans),曾嘗試發訊息給鐵達尼號上的電報員傑克•菲利浦(Jack Phillips),告訴他鐵達尼號附近有一大片冰原。但菲利浦當時正忙於傳送乘客的電報,便無禮地要求伊凡斯別再打擾他。伊凡斯只好無奈地關閉無線電,熄燈就寢。十分鐘後,鐵達尼號撞向一座冰山,但所發出的求救信號竟無人應答,因為沒有人聽見。

我們從撒母耳記上看到,當時以色列國陷入危機,因為祭司們腐敗不堪,失去了屬靈的眼睛和耳朵。那時,「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默示」(撒母耳記上3章1節)。但上帝並不放棄祂的子民,祂開始向在祭司家中長大的小男孩撒母耳說話。「撒母耳」的意思是「上帝聽見」,是紀念上帝應允了他母親的禱告。不過,撒母耳需要學習如何聆聽上帝的聲音。

「請說,僕人敬聽」(10節)確實是僕人聆聽的態度。願我們也選擇聆聽及遵守上帝在聖經所默示的真理。讓我們將生命交給上帝,學習作個謙卑的僕人,開啟「無線電」,與上帝保持連線。

— 裴格倫

主耶穌,感謝祢樂意對我們說話。感謝祢賜下聖經,
讓我們能跟隨並順從祢。請說,僕人敬聽!


對你來說,為何遵守聖經真理至關重要?你如何與上帝保持連線呢?



全年讀經:
詩篇132-134篇;哥林多前書11章17-34節


靈命日糧 : 自我省察

讀經: 耶利米哀歌3章37-42節


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耶利米哀歌3章40節


最近,我看了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寄給母親的一疊信件。當時他身在北非,而母親則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父親是名美軍少尉,他的職責包括檢查士兵的信件,以防洩漏軍事機密。因此,看到父親在寫給母親的信封上,蓋個「經白約翰少尉檢視」的戳章,表示父親審查了自己的信件,這令我感到相當滑稽。事實上,他真的把自己寫的信件刪了好幾行!

對我們所有人而言,常常自我檢討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聖經也數次提及,花點時間認真自我省察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有哪些不正確、不能榮耀上帝的心思或行為。正如詩人禱告說:「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詩篇139篇23-24節)。先知耶利米說:「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耶利米哀歌3章40節)。保羅在談及信徒領受聖餐的心態時,也說:「人應當自己省察。」(哥林多前書11章28節)

聖靈能幫助我們改變任何不討上帝喜悅的態度或行為,因此在我們展開一天的生活之前,讓我們停下腳步,尋求聖靈的幫助「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與祂有更親密的關係。

— 白德夫

上帝啊,求祢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察看我今日是否當作出改變,
使我更認識祢,全心服事祢。


你今天會如何自我省察屬靈的生命?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好使你與上帝更親密?



全年讀經:
詩篇129-131篇;哥林多前書11章1-1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