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不占便宜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22-34節


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使徒行傳16章28節


幾名囚犯正在路邊清理垃圾,藉此減少他們的刑期,這時負責監督他們的監獄主管詹姆斯突然倒地不起。他們趕緊衝過去幫忙,發現詹姆斯的情況非常緊急,需要馬上接受治療,於是一名囚犯立即借用詹姆斯的手機打電話求助。警方後來向這幾名囚犯致謝,因為他們的協助,使詹姆斯能及時就醫,否則他的中風就會危及生命。特別是他們本可對他置之不理,或是利用這個狀況逃跑。

這些囚犯善意的行為與保羅和西拉被囚禁時的表現,不無相似之處。保羅和西拉被人脫去衣裳、被棍打並被關進監牢,當天夜裡突然發生一場大地震,使囚犯的鎖鏈鬆脫、監門全開(使徒行傳16章23-26節)。當獄卒半夜醒來,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因知道自己必會受到嚴懲而準備自殺。但保羅大聲呼叫說:「我們都在這裡」(28節)。這個獄卒大受感動,因他們不像一般的囚犯趁機逃走,進而對他們所敬拜的上帝感到好奇,最終這個獄卒也相信了耶穌基督(29-34節)。

我們對待人的方式會顯示我們所相信、所看重的是什麼。當我們選擇行善而非傷害時,我們的行為可能會促使別人來認識你我所愛的這位上帝。

— 洪可婷

慈愛的上帝,求祢讓我的言行舉止,
以及所做的選擇都能吸引人歸向祢。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選擇不占便宜?這個決定將如何使他人受惠?



全年讀經:
約伯記41-42章;使徒行傳16章22-40節


靈命日糧 : 愚拙的道理?

讀經: 哥林多前書1章20-31節


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哥林多前書1章18節


有些事情要經歷過才能真正瞭解。記得當我懷第一胎時,讀了許多和分娩相關的書,也聽許多朋友講述她們生產的故事。但我仍然無法想像分娩的過程,我的身體似乎要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提到,上帝藉著基督拯救了我們,讓我們重生進入上帝的國,這道理對那些未曾經歷救恩的人而言,似乎也同樣難以理解。十字架的死亡是軟弱、失敗和屈辱的記號,竟然能讓我們得到拯救,這聽起來似乎很「愚拙」,但這愚拙的道理正是保羅所傳講的救恩!

這實在超乎人的想像!有些人認為,拯救應該來自強大的政治領袖或超自然的印證;也有人認為,他們的學術造詣或哲學思想能夠成為自己的拯救(哥林多前書1章22節)。然而,上帝卻以世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帶來了救恩,而這救恩只有相信並親身經歷的人才能理解。

上帝使既可恥又軟弱的事──死在十字架上──成為智慧和能力的根基。上帝所做的超乎我們的想像,祂揀選了世人看來是愚笨、軟弱的,叫有智慧的羞愧(27節)。

上帝那出人意外、令人困惑不解的拯救方式,始終是最好的方式。

— 畢愛敏

上帝啊,天怎樣高過地,照樣,祢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
祢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求祢幫助我能全然順服祢!


今日上帝在哪方面使你感到驚訝?為什麼上帝的安排比你的更好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8-40章;使徒行傳16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失敗中的朋友

讀經: 使徒行傳15章36節-16章5節


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使徒行傳15章38節


在1939年11月27日,三位尋寶人在一群電影劇組人員的陪同下,挖開了在南加州的好萊塢露天劇場外的柏油路面。他們在尋找卡溫格山口(Cahuenga Pass)的寶藏,據傳在75年前,有人將黃金、鑽石和珍珠埋在那裡。

結果他們並沒有找到任何寶藏。他們挖了24天,但因遇到一塊地底巨石而不得不停工,得到的只是一個約3公尺寬、13公尺深的大洞。尋寶行動宣告失敗,最後他們落寞地離開了。

人難免會有失誤,我們也曾經失敗過。聖經告訴我們,馬可年輕時,也曾在一次宣道旅程中離開保羅和巴拿巴,「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因此,當保羅再次進行宣教之旅時,「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使徒行傳15章38節),甚至為此和巴拿巴起了爭論。然而,儘管馬可先前犯了錯,但多年後卻有令人驚奇的改變。當保羅孤獨地在獄中等候處決時,他要求馬可前來,還說馬可「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摩太後書4章11節)。上帝甚至啟示馬可,讓他寫下了馬可福音。

馬可的生命歷程讓我們明白,上帝不會拋下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過犯和失敗。上帝是我們的朋友,祂勝過我們一切的過犯。當我們跟隨這位救主,祂就會將我們所需的幫助和力量賜給我們。

— 龐雅各

耶穌,每當我對祢傾心吐意時,感謝祢總是垂聽。
我要感謝讚美祢,因祢賜下的安慰和盼望無人可及!


你曾經面對哪些過犯或失敗?當你把這些交託給上帝,祂如何幫助你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36-37章;使徒行傳15章22-41節


靈命日糧 : 等待孵化

讀經: 哈巴谷書2章1-3節


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哈巴谷書2章3節


在我家廚房窗外,有隻知更鳥在屋簷下築了巢。我喜歡看她把草塞進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蹲在裡頭孵蛋。每天早上,我都會去看是否已孵出小鳥,但都沒有新的進展。知更鳥的蛋必須花兩週的時間孵化,這對我的確是耐心的考驗。

我一直沒什麼耐心,總是不願等候,特別是在禱告方面。我和丈夫等了將近五年,才等到機會收養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作家凱薩琳·馬歇爾(Catherine Marshall)曾寫道:「禱告就像蛋一樣,不是一生下來就孵化的。」

先知哈巴谷也必須在禱告中忍耐等候。當時猶大國遭遇巴比倫的殘酷對待,但上帝卻不發一語,致使哈巴谷沮喪萬分,並總是「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要看耶和華對他說什麼話(哈巴谷書2章1節)。上帝回應哈巴谷,要他等候「一定的日期」(3節),並要哈巴谷「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好讓他一得著上帝的話就立刻傳揚出去(2節)。

但上帝並沒告訴哈巴谷,巴比倫傾覆滅亡的「一定的日期」是在六十年後,上帝的應許距離實現還有相當長的時間。正如蛋的孵化一樣,我們的禱告通常也不會立刻看到結果,而是按著上帝對這世界和我們的生命完美的心意,慢慢地孵化。

— 莫麗莎

親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
讓我能在等候中,依然相信祢會動工。


你覺得等候上帝動工有多困難呢?你如何一邊等候,一邊做上帝託付你的事?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35章;使徒行傳1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繁茂如樹

讀經: 箴言11章24-30節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箴言11章28節


我一直熱愛蒐集東西。童年時期,我蒐集郵票、棒球卡、漫畫。現在我當父親了,看見孩子也有同樣的愛好。有時我不禁心想:你真的還需要多一隻泰迪熊嗎?

這其實與需求無關,而是因新物品的魅力,或對老舊的、稀的有物品著迷。不論吸引我們的是什麼,我們都很容易相信只要擁有某樣物品生活就會更美好。我們會更快樂、更滿足。

只是這些事物往往會讓我們的期望落空。為什麼呢?因為上帝創造我們,是要被祂充滿,而不是被這世上的事物所充滿,即使這些事物宣稱能夠滿足我們的渴望。

這並不是什麼新事。箴言也比較了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追求富裕,另一種則是扎根在上帝裡並慷慨付出。畢德生牧師在信息本聖經對箴言11章28節做了解釋:「追求事物的生命是死的生命,是枯樹樁;上帝陶塑的生命是一棵繁茂的樹。」

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啊!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既空虛又貧瘠,但另一種卻是枝葉繁茂且多結果子。這個世界不斷告訴我們豐盛的物質就等同「過好日子」,但上帝卻希望我們在祂裡面扎根,經歷祂的良善,並且結實纍纍。我們的生命會因我們和上帝的關係而有所改變,上帝會重新塑造我們的心思和渴望,從裡而外轉化我們。

— 何安德

天父,感謝祢賜給我美好的事物。
求祢幫助我持續地信靠祢,而非依靠這世上的一切。


你何時曾因追求物質生活而影響屬靈生命?你當如何正確面對內心的渴望?



全年讀經:
約伯記32-33章;使徒行傳14章


靈命日糧 : 重新得力

讀經: 詩篇103篇1-5節


你要稱頌耶和華,……祂用美物使你所願的得以知足。—詩篇103篇1、5節


精神科醫師柯爾斯(Robert Coles)在那些為服務他人而導致過勞的人身上,看見一個行為模式。第一個徵兆是疲累。接著就是對正在改善的事物嗤之以鼻,再來會出現苦毒、絕望、鬱悶,最後就是進入過勞狀態。

一次,我在寫完一本如何走出夢想破滅的書後,忙著四處演講助人重拾盼望,的確很有成就感,但也付出了代價。一天,我在要上台之前幾乎要昏倒了。我很久沒有好好睡一覺,連度假都無法消除疲勞,想到等一下還要聽他人的困境,就讓我感到恐懼和厭惡。我已經進入柯爾斯所說的行為模式了。

聖經提出兩個方法對抗過勞。以賽亞書40章提到,疲乏的人等候耶和華,必重新得力(29-31節)。我需要仰賴上帝,全心相信祂會動工,而非拼命靠自己逐漸衰微的力氣。詩篇103篇也提到,上帝會更新我們,以福樂使我們的心願滿足(5節)。上帝不僅赦免和救贖我們(3-4節),祂還賜給我們喜樂和休閒。當我重新安排行程,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禱告、休息及從事攝影之類的休閒活動時,我的身心靈便恢復健康了。

過勞起初的徵兆就是疲累倦怠,但我們千萬不可讓這樣的倦怠繼續惡化!當我們的生活同時兼具敬拜和歇息,我們才能真正地服事他人。

— 霍薛頓

慈愛的上帝,我也渴望如鷹展翅上騰,在我心力交瘁時,
我相信祢會動工,我要歡喜領受祢的各種恩典。


你現在要將什麼重擔卸給上帝呢?你如何藉著禱告、讀經和健康的休閒活動,使自己重新得力?



全年讀經:
約伯記30-31章;使徒行傳13章26-52節


靈命日糧 : 仁慈之心

讀經: 路加福音7章11-17節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路加福音7章13節


里昂因為覺得理想破滅,並且渴望一個更有意義的生活,便毅然辭去了金融業的工作。有一天,他看到一個流浪漢在街角舉這樣的標語:「仁慈善良是絕佳良藥!」里昂說:「那些話直擊我的心,猶如當頭棒喝。」

於是,里昂決定開始他的新生活,創立一個提倡善行的國際機構。他周遊世界,仰賴陌生人提供食物、汽油和住宿。然後,他會透過自己創辦的機構以善行義舉回饋他們的仁慈,例如為當地的孤兒提供飲食,或為貧困兒童設立學校。他說:「善良有時看起來似乎是軟弱,但其實善良具有深遠的力量。」

這位三一真神的本質之一就是「良善」,基督既是上帝,自然也會流露出良善慈愛的特質。路加福音7章11-17節是我很喜愛的一段經文,記載了耶穌遇到一個寡婦為獨子送殯,而耶穌為這個寡婦行了神蹟。這位哀傷的母親極可能在經濟上完全仰賴兒子的支持,雖然我們並沒有從這段經文看到有人請耶穌介入這件事,但耶穌卻動了慈心而主動關心這名寡婦(13節),並讓寡婦的兒子起死回生,於是,眾人歸榮耀給上帝,說:「上帝眷顧了祂的百姓!」(16節)

— 施安妮

上帝,祢總是以祢慈愛的恩典澆灌我,
我要讚美祢對我的看顧!


耶穌如何向你顯明祂的慈愛?不妨詳細記錄每一件事,並且獻上感恩。



全年讀經:
約伯記28-29章;使徒行傳13章1-25節


靈命日糧 : 星星之火

讀經: 雅各書3章1-6節


這樣,舌頭在百體裡也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雅各書3章5節


在電話中她說:「我們在圖書館,但我們可以看到大火正在外面延燒!」那是我們女兒的聲音,她顯然很害怕,我們可從她的聲調聽出來。同時我們知道,那時候對她和其他近三千名同學來說,她的大學校園是最安全的地方。2018年伍爾西大火蔓燒的速度,遠超過所有人的預料,甚至消防隊員也預想不到。加州峽谷創紀錄的高溫和乾燥環境,加上著名的聖塔安那焚風,讓小小星火變成燎原大火,最終燒毀了1,600多棟建築物,涵蓋的面積高達390平方公里,並造成三人死亡!在火勢被控制後所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原本蒼翠繁茂的海岸線,現已猶如月球的荒瘠表面!

在雅各書,作者也特別提到幾樣小卻不容忽視的東西:馬嘴的嚼環和船上的舵(3章3-4節)。我們雖然知道這些東西,但這比喻似乎與我們的生活相離甚遠。但雅各接著提到一樣與我們相關,人人皆有的小東西──舌頭。雖然雅各原本是要藉此勸勉那些作教師的(1節),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應用這個教導。畢竟,舌頭雖小,確實能引發災難性的結果。

我們小小的舌頭雖然具有威力,但偉大的上帝卻更有能力。在每日的生活中,祂能幫助我們,賜我們力量約束舌頭,引導我們口中的言詞。

— 博約翰

耶穌,我常被別人的話語刺傷,但我所說的話
似乎也會造成破壞或傷害。求祢幫助我緊緊約束我的口舌。


你上次嘴快失言是在什麼時候?你如何倚靠上帝的能力約束自己的話語?



全年讀經:
約伯記25-27章;使徒行傳12章


靈命日糧 : 會說話的香蕉

讀經: 使徒行傳11章19-26節


[巴拿巴]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使徒行傳11章23節


在維吉尼亞海灘市的某所小學裡,學生們發現學校餐廳供應的香蕉上,寫著許多激勵人的話語,例如:不要放棄!讓身邊的人露出微笑!你真是太棒了!英雄不論出身低!學校餐廳的經理史黛西(Stacey Truman)特別花時間將這些鼓勵的字句寫在香蕉上,孩子們稱之為「會說話的香蕉」。

這份溫馨的關懷,讓我想起巴拿巴在安提阿對那些初信者的關心(使徒行傳11章22-24節)。巴拿巴以擅於鼓勵人而受人稱道,並且大家都公認他是個大有信心又被聖靈充滿的好人。他鼓勵初信者要「立定心志,恆久靠主」(23節)。我可以想像,巴拿巴會花時間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信徒說:繼續禱告!好好信靠主!當生活艱苦時,更要親近上帝!

初信者正如孩童一樣,需要很多的鼓勵。他們充滿潛力,正在發掘自己有什麼特長。他們或許未必充分理解,上帝要如何塑造他們或藉著他們動工,而且仇敵經常加倍阻撓,不讓他們的信心增長。

我們信主多年的基督徒大概都知道,為主而活是多麼困難。但願你我都能在聖靈引導我們、提醒我們聖經真理時,鼓勵別人,自己也得著激勵!

— 史珍妮

天父,今日就賜我機會去鼓勵人。求祢指教我當說的話,
並能給予適當的幫助,好讓祢能得著榮耀。


上帝曾如何鼓勵你呢?上帝會如何透過你去鼓舞其他人?



全年讀經:
約伯記22-24章;使徒行傳11章


靈命日糧 : 偏愛

讀經: 創世記37章2-4、17-24節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章34節


我丈夫的哥哥蓋瑞特住在離我們大約2,000公里遠的科羅拉多山上。儘管距離遙遠,他卻因風趣幽默和心地善良而一直備受家人寵愛。在我印象中,他的兄弟姐妹也曾戲稱他是母親心中的寵兒。幾年前,他們甚至送給他一件襯衫,上面印著「我是媽咪的最愛」。雖然我們對兄弟姐妹傻氣的行為感到有趣,但如果最愛變成了偏愛,就無法讓人一笑置之。

在創世記37章,我們讀到雅各給他兒子約瑟一件彩衣,這向其他的兒子表明約瑟是特別的(3節)。這件彩衣不是暗示而是大聲地張揚:「約瑟是我最愛的兒子!」

這樣的偏愛會嚴重傷害家庭關係。雅各的母親利百加因偏愛雅各勝過以掃,導致後來兩兄弟之間產生嫌隙(25章28節)。此後,當雅各偏愛妻子拉結(約瑟的母親)勝於利亞,也造成家庭紛亂和帶來傷痛(29章30-31節)。毫無疑問,雅各對約瑟的偏愛是造成家庭失和的主因,以致哥哥們憎恨這個弟弟,甚至計畫謀殺他(37章18節)。

當談到我們的人際關係時,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很難保持客觀,但我們仍必須努力以不偏愛人、公平待人為目標,學習像天父愛我們那樣去愛每一個人(約翰福音13章34節)。

— 凱辛蒂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對人不厚此薄彼,
讓我能以祢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
公平待人、不存偏愛。


你曾否因無法改變對某些人的偏愛而糾結呢?上帝如何幫助你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



全年讀經:
約伯記20-21章;使徒行傳10章24-4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