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人生激流

讀經: 詩篇32篇5-11節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詩篇32篇8節


我們的激流泛舟嚮導大聲喊道:「每個坐在左邊的人,用力向前划槳三下!」左邊的人便用力划槳,使橡皮艇脫離翻騰的渦流。在這幾個小時內,我們體驗到聽從指令的重要性。嚮導沉穩冷靜地發出指示,使我們這六個沒什麼泛舟經驗的人,能合力在湍急的河流中,安全地順流而下。

人生偶爾也會碰到激流,不是嗎?這一刻是一帆風順,下一秒,卻要拼命划槳以避開突如其來的漩渦。在那些驚險的時刻,我們會強烈地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位能掌控情況的嚮導,一個沉穩可靠的指令,幫助我們度過種種逆境。

在詩篇32篇,上帝應允祂要成為我們的嚮導:「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8節)。前面兩節經文也讓我們看到,若要明白主的指引,我們就須先承認自己的過犯(5節),以及禱告尋求祂(6節)。儘管如此,上帝仍應許我們:「我要勸戒你,我的眼睛看顧你」(8節,新譯本)。這提醒我們,祂是出於愛而勸戒我們,讓我深感安慰。在這篇經文的結尾處,詩人總結說:「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10節)。當我們信靠上帝,就可在祂的應許中坦然無懼,讓祂帶領我們走過人生最艱難的路。

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閱讀探索叢書《穿越人生的風暴》。

— 何安德

天父,感謝祢應允擔任我們的嚮導。在祢帶領我行走
人生道路時,幫助我時時尋求祢,並聽從祢的指引。


現在有什麼景況使你覺得好像碰到了激流?在應對這個難題時,你會如何尋求上帝的引導?



全年讀經:
約伯記17-19章;使徒行傳10章1-23節


靈命日糧 : 只管求問

讀經: 列王紀下5章9-14節


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以賽亞書65章24節


醫生告訴這位住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婦人,她脫落的視網膜無法修補。於是,她學習盲文點字,使用手杖及導盲犬,開始過盲人的生活。15年後,這名婦人的人生有了轉機,因她的丈夫問另一名眼科醫生一個簡單的問題:「她可否得到醫治?」而答案卻是肯定的。這名醫生發覺婦人只是患有常見的白內障,所以先替她摘除了右眼的白內障。翌日,當眼墊取走後,她的視力恢復正常。後來,她左眼的手術也很成功。

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改變了乃縵的人生!他是一名大能勇士,但卻患有痲瘋病。當乃縵向先知以利沙求醫治,以利沙吩咐他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次,你的身體就會復原」(列王紀下5章10節,新譯本),他卻勃然大怒。不過,這位軍事領袖的僕人卻問他一個簡單的問題:「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13節)經勸告後,乃縵就照著先知的話去做,使他的身體復原並且得到潔淨(14節)。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陷入困境,因為我們沒有求問上帝:祢可否幫助我?我應該去嗎?祢會帶領我嗎?其實,上帝並沒有要我們以複雜的問題來向祂求助。上帝應許祂的子民說:「他們尚未求告,我就應允」(以賽亞書65章24節)。因此,今天就只管求問祂吧!

— 雷翠霞

親愛的天父,當我們對人生感到複雜又艱難時,
感謝祢應許聆聽我們簡單的禱告。


你的禱告有多複雜?你如何以簡單的禱告將生活中的困境交託給上帝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14-16章;使徒行傳9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救贖的盼望

讀經: 使徒行傳9章1-4、10-18節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傳2章21節


這人看似無藥可救!他犯下8起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以及將近1,500件縱火案,在1970年代令紐約市陷入恐慌。他會在犯罪現場留下嘲諷警察的信件,最終他被逮捕了。每項謀殺罪都使他被判處服刑25年,以致他被終身監禁。

然而,上帝的救恩臨到了這個人。如今他已是個基督徒,每天都會花時間讀經,他向受害者的家屬道歉,更不斷為他們禱告。雖然他已被監禁了四十多年,但這個看似無藥可救的人卻在上帝裡找到盼望,他宣稱:「只有一個名字能讓我得自由,那就是耶穌!」

聖經也講述了一個不太可能會被改變的人物。掃羅(後來成為使徒保羅)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復活的基督之前,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使徒行傳9章1節)。但耶穌改變了保羅的心和生命(17-18節),使他成為史上耶穌最有能力的見證人之一。這個曾策劃要迫害基督徒的人,卻奉獻了他的一生,宣揚福音帶來的盼望。

救贖向來是上帝的奇妙作為。有些生命改變的故事較為戲劇性,但箇中真理依然相同,那就是所有人都不配得到上帝的赦免,然而耶穌卻是大能的救主!「凡靠著祂進到上帝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希伯來書7章25節)。

— 龐雅各

親愛的主耶穌,祢受死為要讓我們得赦免,
與祢建立關係,感謝祢如此愛我們。


你認識哪個看似無法得救的人呢?在上帝沒有難成的事!你可以藉著禱告將他帶到上帝面前。



全年讀經:
約伯記11-13章;使徒行傳9章1-21節


靈命日糧 : 代代相傳

讀經: 提摩太後書1章1-8、13-14節


想到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裡。—提摩太後書1章5節


我的女兒對少女神探南茜·茱兒(Nancy Drew)非常著迷。在過去的三週裡,她讀了至少十幾本南茜·茱兒系列的小說。坦白說,女兒對偵探小說的熱愛是家學淵源,因為我也非常喜歡南茜·茱兒,而我母親的書架上也珍藏著她在1960年代讀過的偵探小說藍色裝訂本。

看到這種閱讀愛好的傳承,讓我聯想到,除此之外我還傳承些什麼呢?保羅在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寫道,當他想起提摩太時,就會想起提摩太的祖母和母親的「無偽之信」。我希望女兒除了繼承我們對偵探小說的熱愛,也能傳承我們的信仰,就像她的祖父母一樣服事主,常常禱告,並且持守「在基督耶穌裡生命的應許」(提摩太後書1章1節)。

對於那些沒有認識耶穌的父母或祖父母的人,我也看到了希望。儘管聖經從未提及提摩太的父親,但保羅卻稱提摩太為「親愛的兒子」(2節)。同樣地,對於那些在非基督徒家庭中成長的人而言,仍能在教會中找到屬靈的父母和祖父母,這些長輩能幫助我們明白如何過聖潔的生活(9節),引導我們領受上帝所賜予「剛強、仁愛、謹守的心」(7節)。的確,我們都擁有美好的信仰傳承。

— 畢愛敏

天父,感謝祢讓我能因信耶穌而蒙恩得救,求祢幫助我,
把自己所領受的恩典及福音真理,傳承給下一代。


你從屬靈的父親或母親那裡學到了什麼?你如何努力將信仰傳承給你的孩子或教會中的後輩?



全年讀經:
約伯記8-10章;使徒行傳8章26-40節


靈命日糧 : 再次跳動

讀經: 士師記5章19-21節


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士師記5章21節


在2012年,美國有個福音樂團創作了一首歌曲《告訴你的心再次跳動》。創作靈感是來自一位心臟外科醫生的真實故事。這位醫生取出病患的心臟進行修復後,重新置入胸腔並輕輕按摩,但心臟卻沒有跳動。他又採取了更激烈的措施,但仍毫無動靜。最後,這個醫生跪在無意識的病人身邊對她說:「約翰遜小姐,我是你的外科醫生,手術順利完成,妳的心臟已修復好了。現在告訴妳的心再次跳動吧!」奇妙地,她的心就開始跳動了。

這個吩咐自己的心臟跳動的故事,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在聖經裡也有相似的記載。就如詩人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上帝」(詩篇42篇5節)。另一位詩人也說:「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116篇7節)。在以色列人戰勝敵人後,士師底波拉也提及自己在戰鬥中曾對她的心說:「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士師記5章21節),因為耶和華應許他們必得勝利(4章6-7節)。

上帝我們全能的大醫生已修復了我們的心(詩篇103篇3節),因此,當恐懼、沮喪或譴責來臨時,或許我們也可以對自己的心說:應當努力前行!軟弱無力的心,再次跳動起來吧!

— 霍薛頓

上帝全能的大醫生,謝謝祢陪伴我經歷每次的考驗和挑戰。因祢應許與我同在,所以我能告訴自己的心勇敢行事。


對於這位外科醫生向病人說的話,你的反應是什麼?你今天需要用聖經的話對你的心說些什麼呢?



全年讀經:
約伯記5-7章;使徒行傳8章1-25節


靈命日糧 : 根深蒂固的信仰

讀經: 馬太福音13章18-23節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馬太福音13章23節


在美國紐澤西州的巴斯金嶺長老教堂旁邊,矗立著一棵傲然挺立了六百多年的老橡樹,直到最近才被砍除。在這棵橡樹最茂盛的時期,枝幹蜿蜒伸展既高且寬。涼爽的微風吹拂綠葉和橡子,陽光穿透枝幹縫隙,在樹冠的陰影下映照出閃爍的光芒。然而,真正讓人讚嘆的乃是這棵樹埋藏於地面下的根部系統:橡樹的主根垂直生長,以確保得到足夠的營養供應。主根又從水平面延伸出大量的支根,以提供橡樹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根部系統通常比樹木本身更加錯綜複雜,同時也是樹木的生命線和穩定樹幹的錨。

就像這棵雄偉的橡樹一樣,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也大多隱藏在表面之下。當耶穌向祂的門徒解釋撒種的比喻時,祂強調與天父建立個人關係的重要性。當我們透過聖經更認識上帝時,我們的信仰根基就會得著聖靈的滋養。上帝會幫助祂的兒女在不斷變化的環境、考驗、迫害和憂慮中茁壯成長(馬太福音13章18-23節)。

慈愛的天父會用祂的話語滋養我們的心。當祂的靈轉變我們的性格時,祂會讓旁人能見到我們根深蒂固的信仰所結出的果實。

— 鄧書琪

天父,求祢讓我們能堅定地以那永不改變的聖經真理,
做為我們信仰的根基,並求祢從內而外地改變我們。


你要怎樣使你的心成為被上帝話語滋養的好土呢?在過去一年的生活裡,從你身上可以看到哪些根深蒂固的信仰所結出的果實?



全年讀經:
約伯記3–4章;使徒行傳7章44–60節


靈命日糧 : 清償債務

讀經: 啟示錄1章4-7節


[耶穌基督]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啟示錄1章5節


在2019年,美國奧特蘭大市莫爾豪斯學院的畢業典禮上,似乎只有驚愕這個詞能描繪群眾的反應。畢業典禮的演講嘉賓當場宣布,他和家人將捐出數百萬元,為全體畢業生清償就學貸款。這個消息讓許多畢業生喜極而泣、高聲歡呼,其中包括一名負債10萬美金的學生,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會有那麼好的事!

許多人都體驗過背負貸款的壓力,無論是房屋、汽車、教育、醫藥或其他形式的貸款,因此我們深知賬單被蓋上「付清」的戳記時,那種奇妙且如釋重負的感覺!

使徒約翰宣告耶穌是「誠實作見證的,從死裡首先復活,為世上君王元首」之後,就稱頌耶穌赦免人類罪債的奇妙工作說:「祂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脫離罪惡」(啟示錄1章5節)。這個宣告雖然簡單,但卻意義深遠。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流血捨命,免除我們因罪惡的態度、慾望和行為所當承受的刑罰,這個好消息,比起向莫爾豪斯學院的畢業班所宣布的消息,更加美好!因為耶穌清償了所有人的罪債,所以凡相信耶穌的人都蒙了赦免,並且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6節)。這真是絕佳的大好消息!

— 簡恩德

耶穌,謝謝祢為了償還我的罪債而死,我非常感恩!


若你還未透過相信基督而蒙赦免,是什麼攔阻你接受祂白白賜下的恩典呢?你有常常因上帝所賜的赦免和新生命而感謝祂嗎?



全年讀經:
約伯記1-2章;使徒行傳7章22-43節


靈命日糧 : 低估自己

讀經: 撒母耳記上15章10-18節


撒母耳對掃羅說:「從前你雖然以自己為小,豈不是被立為以色列支派的元首嗎?耶和華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記上15章17節


那個年輕人被委任為隊長。如今,這支專業的運動隊伍交由這個性情溫和、年紀輕輕的小伙子來帶領。在第一次的記者會上,他的表現令人失望。身為隊長的他只是聽從教練或隊友的指揮,並且含糊地重複說自己只是做好份內的工作。球隊在那個賽季的表現糟透了,而這年輕的隊長也在賽季結束後被替換了。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賦予領導球隊的權力,又或許他從來就不相信自己能帶領隊友。

掃羅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以自己為小」(撒母耳記上15章17節),其實這麼說有點好笑,因他個子高,甚至比眾人高出一頭(9章2節),但掃羅並不是這麼看待自己。事實上,從經文中可看出,掃羅嘗試贏取別人的認同,但他沒意識到,不是眾民擁戴他為王,而是上帝揀選他,且給予他這個使命。

但是,掃羅所犯的錯也是我們每個人失敗的寫照。很多時候,我們忘了自己是按上帝的形象而造,是要反映祂有治理世界的主權,以致濫用上帝所賦予的權柄,在這世界上造成破壞。要更正這一切,我們需要回轉歸向上帝:讓天父以祂的愛來塑造我們,讓祂的聖靈充滿我們,且讓耶穌差遣我們去服事這個世界。

— 裴格倫

親愛的天父,求祢讓我能夠以祢的眼光來看我自己,
也懇求祢賜我恩典能忠心地完成祢對我的託付。


上帝交付你的任務,有哪些你認為沒有能力完成呢?為什麼以上帝的話語來定義自己的身分那麼的重要呢?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9-10章;使徒行傳7章1-21節


靈命日糧 : 永恆的眼光

讀經: 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


朋友德琳祈求上帝賜給她的兒孫們「永恆的眼光」。她的家庭遭逢巨變,她的女兒不幸逝世。當整個家族為親人的驟逝而悲慟不已時,德琳期盼大家不要聚焦於眼前的患難,沉溺在失去親人的傷痛中。她希望大家把眼光放得更遠,仰望慈愛的上帝,在祂裡面得著滿滿的盼望。

使徒保羅和他的同工們也曾經歷極大的痛苦,遭受逼迫並面對信徒的惡意中傷。然而,他們卻將眼光定睛於永恆,正如保羅放膽宣告,說:「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

儘管保羅和同工是在服事上帝,但在現實生活中卻面對「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和被「打倒」(8-9節)的種種挑戰。我們也許無法理解上帝為何不拯救他們脫離困境,但保羅並未因此而沮喪,反而把盼望建立在「永遠的榮耀」,輕看短暫的苦難(17節)。保羅知道上帝的大能會在他的生命裡動工,並且深信「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14節)。

當我們的世界風雨飄搖時,願我們能轉眼仰望上帝這永不動搖的永恆磐石。

— 彭絲嵐

親愛的上帝,今天我要定睛仰望祢,
求祢讓我看見,我在祢裡面有保障。


在困境中,你會想要從何處得著盼望?你曾如何經歷上帝的信實?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6-8章;使徒行傳6章


靈命日糧 : 樂善好施

讀經: 提摩太前書6章17-19節


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摩太前書6章18節


凱恩一手抱著11個月大的女兒,一手提著女兒的供氧設備,從機門穿過頭等艙,困難地走過狹窄的機艙走道,到機尾的經濟艙尋找她們的座位。凱恩的女兒茹熙患有慢性肺病,必須到國外尋求治療。她們才剛坐下不久,一位空服員就走過來告訴她,頭等艙有一名乘客願意與她們換位子。聽了這話,感激的淚水不由自主從她的臉龐流下來,她再次抱起孩子,拖著氧氣筒,往回走向頭等艙那寬敞舒適的座位,而那位好心的陌生人則向凱恩在經濟艙的座位走去。

這位乘客的善舉體現了保羅在信中對提摩太所提到的慷慨,保羅告訴提摩太,要囑咐信徒「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提摩太前書6章18節)。保羅提到,我們很容易會變得高傲自大,並將盼望寄託於世上的財富。保羅勸勉我們要活出慷慨的生命、樂意服事人,並且在善事上富足,就如凱恩在飛機上遇到的那位慷慨男士一樣。

不論我們的生活是富足或匱乏,只要樂於與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就能經歷因慷慨好施所帶來的豐盛生命。當我們這麼做時,保羅說,我們便能體驗「那真正的生命」(19節)。

— 洪可婷

親愛的上帝,當我在祢裡面重新得著盼望時,
求祢讓我也甘心為別人付出。


有誰總是慷慨且樂意地與你分享呢?今天你也可以慷慨地與誰分享?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3-5章;使徒行傳5章22-4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