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同在嗎?

讀經: 以賽亞書8章16-18節


我要等候……耶和華,我也要仰望祂。—以賽亞書8章17節


麗娜因罹癌恐將不久於人世,她的丈夫振康不明白為何慈愛的上帝要讓妻子受此痛苦。一直以來,麗娜忠心地服事上帝、擔任聖經教師,更是許多人的心靈導師。振康哭著求問上帝:「為什麼祢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但儘管如此,振康仍持守信心繼續跟隨上帝。

我很坦率地問他:「你為何還相信上帝?什麼原因讓你沒有離開祂?」振康回答說:「這是因為我們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雖然他此時無法「看見」上帝的作為,但他回想起過去,上帝總是幫助、保守他,印證上帝一直看顧他的家人。他強調:「我知道,我所信靠的上帝,必將按祂自己的方式讓我們經歷這一切。」

振康的回答體現出以賽亞書8章17節所描述的信心,當以色列人即將面對仇敵的攻擊時,以賽亞雖無法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他仍「等候」上帝。他相信上帝,因為上帝已賜下祂永遠同在的徵兆(18節)。

在困境中,我們有時可能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這時候我們可以回顧從過去到現在,上帝在我們生命裡的作為。這能清楚地提醒我們,人憑肉眼看不見的這位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並會在祂所定的時間、按祂的方式來回應我們。

— 許文榮

天父,感謝祢一直與我同在。求祢賜給我力量信靠祢,
即使不明白為何悲劇會發生,也全然仰望祢。


你從何處看出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作為?這些經歷如何提醒你,能仰望上帝得著盼望與安慰?



全年讀經:
以斯帖記1-2章;使徒行傳5章1-21節


靈命日糧 : 豐盛的生命

讀經: 約翰福音10章7-11節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約翰福音10章10-11節


十七世紀的哲學家托瑪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曾寫下一段著名的論述:「在自然的狀況下,人類的生活是孤獨、貧困、污穢、野蠻又短暫的。」霍布斯認為,我們的本性喜愛戰爭,以獲取統治他人的地位。因此,絕對有必要建立政府來執行法律和維持秩序。

當耶穌說:「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約翰福音10章8節),人們正處在這種悲觀的景況。然而,耶穌讓絕望中的人們得著盼望和好消息,祂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10節)

詩篇23篇也清楚描繪這位牧人賜給我們的生命,那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畫面。在祂裡面,我們「不至缺乏」(1節),心靈甦醒(3節)。祂帶領我們行在祂完美旨意的正道上,因此我們即使面對黑暗的時刻,也不需害怕,祂的同在能安慰我們(3-4節)。祂使我們在敵人的面前得勝,且使我們的恩福滿溢(5節)。祂的美善和慈愛日日伴隨我們,而我們還有這份殊榮能享有祂的同在直到永遠(6節)。

願我們能回應牧人的呼喚,並經歷「祂來」所帶給我們豐盛、富足的生命。

— 葉芮敏

耶穌,唯有祢能賜給人豐盛、滿足的生命。
求祢幫助我們,唯獨在祢裡面尋求真正的滿足。


你會如何描述耶穌所要賜給我們的生命呢?你如何向人傳講這樣的生命呢?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2-13章;使徒行傳4章23-37節


靈命日糧 : 不偏不倚

讀經: 列王紀下22章1-2、8-13節


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不偏左右。—列王紀下22章2節


對農夫來說,以往要能在田裡駕駛拖拉機或聯合收割機筆直地前進,需要一雙銳利的眼和強健的手。但就算是最好的眼力也可能看錯行道,再強壯的手也會感到疲勞。然而,現今農夫能採用根據導航科技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讓播種、栽種和噴灑都精準到少過3公分的誤差。這種耕種方式非常高效,而且還可以不用動手操作。想像一下,坐在一台巨型收割機上,但你手握的不是方向盤,而是一個蔥油餅!這是多麼美妙的工具啊,可以讓你不偏不倚地前行。

或許,你也還記得猶大王約西亞,他登基時年僅八歲(列王紀下22章1節)。在他二十多歲時,大祭司希勒家在聖殿找到「律法書」(8節),然後有人在這位年輕的君王面前誦讀此書。約西亞聽見列祖悖逆上帝,不禁哀慟地撕裂衣服。約西亞王立定心志「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2節),而這本律法書成為引導人民方向的工具,好使他們不偏離正軌。上帝的律法是要讓人們行事不偏不倚,合上帝心意。

但願我們將聖經作為每天的引導,使我們能在生活中更認識上帝,以及遵行祂的旨意。聖經是多麼美妙的工具,只要我們願意遵從就可以不偏不倚地前行!

— 博約翰

上帝啊,求祢幫助我渴慕祢的話語,勤讀聖經,
因這是祢所賜,能為我的生命帶來真理和自由。


閱讀聖經如何成為你每日的例程?上帝曾用哪些經文使你的生活行在正軌上?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0-11章;使徒行傳4章1-22節


靈命日糧 : 主前起舞

讀經: 馬可福音14章1-9節


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馬可福音14章4節


幾年前,我和妻子卡洛琳參加了一間小教會的聚會。在唱詩讚美時,有位姐妹在走道上跳起舞來,接著很快就有許多人加入她一起跳舞。卡洛琳跟我對看一眼,心照不宣地有了共識:「我是不會去跳舞的!」我們來自敬拜講究嚴肅莊重的傳統教會,這種敬拜的形式確實讓我們覺得很不自在。

如果說馬可福音記載馬利亞的「浪費」帶有獨特的含義,或許就是暗示,我們可以用別人可能覺得不自在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耶穌的愛(馬可福音14章1-9節)。馬利亞所獻的香膏相等於一年的工資,這個「不智之舉」招來門徒的責備。馬可在原文用類似「嗤之以鼻」的詞語來描述門徒的反應,表示不屑和鄙視。馬利亞當時可能也很膽怯畏縮,不知道耶穌有什麼反應,但耶穌卻讚揚她的全心擺上,且在門徒面前為她辯護。雖然有些人覺得馬利亞的舉動不切實際,但耶穌卻看見她是因為愛而有此舉動,所以耶穌說:「為什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6節)

不同形式的敬拜,無論是輕鬆的、傳統的、安靜的、活潑的,都代表對耶穌真誠湧流的愛。祂配得所有由心而發、以愛為源的敬拜!

— 羅大衛

全能的上帝,我在祢面前俯伏敬拜,
祢配得至高的讚美和尊崇!


你覺得人們為何會批判不熟悉的敬拜形式?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的想法,來面對一些我們覺得不太自在的敬拜方式呢?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7-9章;使徒行傳3章


靈命日糧 : 以防萬一的偶像

讀經: 耶利米書11章9-13節


他們……隨從別神,事奉他。—耶利米書11章10節


阿山伯每天都要查看他的退休帳戶兩次。他儲蓄了30年,在股市漲勢的助益下,終於存夠他的退休金了,但前提是股票絕不能大跌。這讓阿山伯對帳戶裡的餘額忐忑難安。

先知耶利米對此提出警告:「猶大啊,你神的數目與你城的數目相等;你為那可恥的巴力所築燒香的壇,也與耶路撒冷街道的數目相等。」(耶利米書11章13節)

猶大的偶像崇拜讓人訝異。他們知道上帝是掌管一切的主,為何還去崇拜其他神祇?他們是在分散賭注。他們知道死後需要上帝,因為唯有真神上帝能使他們從死裡復活。但他們此生該倚靠誰呢?既然異教的神祇承諾給予健康、財富以及多子多孫,何不乾脆也向異教的神祇禱告,以防萬一呢?

猶大百姓敬拜偶像的心態,是否也是我們的試探呢?擁有才幹、學歷、錢財,固然是好事,但若稍不留意,我們可能就會轉而依靠這些事物。我們知道自己離世之後需要上帝,我們也會祈求上帝現在就賜福,但我們也可能會依靠其他神祇或事物,以防萬一。

你所信靠的是誰呢?以防萬一的備胎偶像仍然是偶像。讓我們以感恩的心數算上帝所賜的許多恩典,並且告訴祂,我們所仰賴的並非這些好處,而是完全單單信靠祂。

— 韋陌格

親愛的天父,我所有的盼望都在乎祢。
求祢幫助我單單信靠祢,
而不是仰賴自己的能力與資產。


你會將所擁有的哪個美好事物視為偶像呢?當你明白這是上帝所賜,你會如何使用這項恩典呢?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4-6章;使徒行傳2章22-47節


靈命日糧 : 著手重建

讀經: 尼希米記2章11-18節


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尼希米記2章18節


夜間,尼希米騎馬巡視耶路撒冷遭到毀壞的情況,看見城牆傾倒毀壞,城門付之一炬,有些地區已成破瓦殘礫,坐騎根本無法前行。尼希米不禁悲從中來,掉頭返回住處。

在向官員報告城內毀壞情況時,他說:「我們所遭的難,……你們都看見了」(尼希米記2章17節)。他也提到,耶路撒冷只剩斷壁殘垣,原先用以護城的城牆都已淪為無用。

但隨後尼希米的話,卻叫原本愁容滿面的百姓精神一振。尼希米告訴他們上帝施恩的手怎樣幫助他,眾人立刻回應:「我們起來建造吧!」(18節)於是,他們著手重建聖城。

耶路撒冷的人民帶著對上帝的信心全力以赴,無視敵方的反對,在尼希米的領導下,僅52天就重建城牆,達成似乎不可能的任務(6章15節)。

想想你自己的情況,你是否也有一些看似困難,但卻是上帝要你去做的事呢?你有看似無法離棄的罪?一段不能榮耀上帝的關係?一件想為上帝而做卻看似過於艱巨的事?

現在就向上帝祈求指引(2章4-5節),分析問題(11-15節),並承認上帝施恩的手會介入(18節),然後著手重建吧!

— 白德夫

親愛的上帝,我需要祢的幫助。
我沒辦法獨力解決這些問題。求祢幫助我瞭解情況,
然後向祢尋求幫助及指引,解決我所面臨的困難。


什麼情況有如「坍塌的牆」困擾著你?禱告尋求上帝的協助與指引,如何幫助你著手重建呢?



全年讀經:
尼希米記1-3章;使徒行傳2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天造地設

讀經: 創世記2章18-24節


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世記2章18節


史黛拉說:「我照顧他。他開心,我就開心!」莫洛回答說:「只要她在我身邊,我就開心了。」莫洛與史黛拉結婚79年。最近莫洛被送進護理養老中心,心情落寞不已,於是史黛拉欣然接他回家,親自照顧他。莫洛今年101歲,而史黛拉也有95歲了。雖然史黛拉需要靠助行器才能走動,但她還是樂於照顧她的丈夫,準備莫洛愛吃的食物,但史黛拉卻無法獨自做到,所以她的孫兒及鄰居都會幫助她。

他們互相扶持的生活,正是創世記2章的寫照。上帝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18節)。上帝帶到亞當面前的受造物都不適合做亞當的配偶,唯有從亞當的肋骨做成的夏娃,才是他合適的幫手與伴侶(19-24節)。

夏娃是亞當最完美的伴侶,經由他們的結合,上帝制定了婚姻。婚姻並非僅為了讓兩個人能互相幫助,同時也為了組織家庭、繁衍後代、管理萬物及照顧他人(1章28節)。此後,從這第一個家庭衍生出一個社群,好叫不論是已婚的或單身的、年老的或年少的,都不致孤單一人。我們既成為一個社群,上帝已經賜予我們特權,讓我們能互相擔當「各人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

— 柯愛莉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為男人與女人創造了彼此,
謝謝祢設立群體,好讓我們不致淪為孤單一人。


無論是已婚或未婚,失婚或喪偶,基督徒永不孤單。知道自己不孤單,對你有何幫助?你曾看過主內肢體如何彼此分擔重擔呢?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9-10章;使徒行傳1章


靈命日糧 : 祂改變了我

讀經: 以西結書18章25-32節


惡人若回頭離開所行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他必將性命救活了。 —以西結書18章27節


當經營倫敦最大一間妓院的約翰鋃鐺入獄時,他仍執迷不悟地認為:我是個好人。在獄中,他為了蛋糕跟咖啡的緣故,決定參加監獄開辦的查經班,但沒想到卻被其他獄友臉上的喜樂神情所觸動。當大家唱第一首詩歌時,他就忍不住開始哭泣。接著,他得到一本聖經。聖經中先知以西結的話對他有如當頭棒喝,使他有所改變。他讀到18章27-28節:「惡人若回頭離開所行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必定存活,不至死亡。」這節經文就像是對他說的一樣,令他猛然醒悟:「我並不是一個好人,我是個罪人,而且我需要悔改。」當他跟牧師一起禱告時,他說:「我找到了耶穌基督,祂改變了我。」

以西結的這段話是上帝的子民被擄至外邦時,先知向他們傳講的話語。雖然他們遠離上帝,上帝還是渴望他們能離棄從前所犯的罪惡,為自己換上「一個新心和新靈」(31節)。這些話使約翰能悔改而得以存活(32節),讓他下定決心追隨那位呼召罪人悔改的耶穌(路加福音5章32節)。

當聖靈使我們看到自己所犯的罪時,願我們以認罪悔改作為回應,領受上帝所賜的寬恕與自由!

— 潘艾梅

親愛的天父上帝,謝謝祢透過祢的聖靈
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罪行。求祢軟化我的心,
讓我願意認罪悔改,並領受祢的赦免。


你認為自己是個好人嗎?為何你會這麼認為呢?在你生命中哪些部分是需要悔改的呢?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6-8章;約翰福音21章


靈命日糧 : 團結就是力量

讀經: 出埃及記17章8-13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傳道書4章9-10節


一天深夜,塞繆爾·貝卡加牧師(Samuel Baggaga)接到電話,請他立刻趕往一位教會會友的家。當他抵達時,整間房子已陷入火海。孩子們的父親雖然自己被火燒傷,卻仍返回屋裡救他的一個孩子,最後終於從火場救出已經失去意識的女兒。那裡位於烏干達鄉間,醫院遠在十公里之外。當下沒有任何交通工具,貝卡加牧師和這位父親就抱著孩子往醫院直奔。兩人輪流抱著受傷的孩子,當其中一人跑累了,另一人就接手抱過孩子繼續跑。他們同心協力、互相扶持,終於抵達了醫院,父女倆都得到救治,最後也完全康復。

出埃及記17章8-13節裡,上帝也策劃了一場勝仗,其中包括了多人的合作努力。約書亞領軍上戰場作戰,而摩西拿著上帝的杖舉手禱告;摩西雙手發酸時,亞倫和戶珥就在摩西身旁扶著他的左右手,直到太陽西沉,以色列人打敗敵人為止。

互相依賴、彼此幫助的力量不容小覷。慈愛的上帝會藉著人來幫助我們,也會藉由我們讓別人得著益處。祂讓我們有傾聽的耳朵和助人的雙手,也讓我們能說智慧、安慰和糾正人的話語,也賜下其他恩賜,藉著我們幫助他人。同心協力、互相扶持,我們就能得勝,並能使上帝得著榮耀!

— 簡恩德

天父,感謝祢讓許多人成為我的幫助,
還讓我去幫助別人,
使我們彼此都能得著益處,並使祢得著榮耀。


你何時曾因他人的扶持,而得到益處?有誰正需要你的陪伴和幫助呢?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3-5章;約翰福音20章


靈命日糧 : 從上往下看

讀經: 以賽亞書48章5-11、17節


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以賽亞書48章11節


在1970年代,彼得·威爾契(Peter Welch)還是個年輕小伙子時,使用金屬探測器只是他的興趣而已。但從1990年代起,他便領著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帶著金屬探測器四處探險。他們曾發現數千種文物,包括刀劍、古代的珠寶和錢幣。他們使用「谷歌地球」這個有衛星影像資料庫的軟體,在英國的農地景觀中分析各種格局和模式,從中看到好幾世紀之前可能存在的道路、建築物和其他的結構。彼得說:「從上往下的角度俯瞰,將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先知以賽亞時代,上帝的子民也需要「從上往下看」。他們因身為上帝的子民感到自豪,但卻不順服祂,也不願棄絕偶像。儘管他們如此悖逆,上帝仍會將他們從巴比倫的綑綁中拯救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上帝有不同的看法。上帝說:「我為自己的緣故……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以賽亞書48章11節)。從至高上帝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生命都是為著祂的榮耀和旨意,而不是為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全心注視上帝和祂的計畫,並且引導別人也一同來讚美祂。

以上帝的榮耀作為我們看待萬事的角度,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只有上帝知道,我們會如何更認識祂,以及祂為我們做了什麼計畫。上帝會教導我們,什麼對我們是有益的,並且帶領我們走在當行的道路上(17節)。

— 施安妮

上帝,求祢教導我並改變我,
讓我能更在乎祢,而不是只在乎自己。


你可以為哪些事讚美上帝?你當如何謙卑順服上帝?



全年讀經:
以斯拉記1-2章;約翰福音19章23-4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