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事

讀經: 彼得前書3章13-18節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陳偉大部分的同事對基督信仰所知甚少,也不太在乎,但是他們都知道陳偉很在意。在接近復活節的某一天,有位同事偶然提到,他們聽說復活節和逾越節有關,但不知道兩者有何關聯,於是他問陳偉說:「嘿!小陳!你懂這些上帝的事。可以解釋一下什麼是逾越節嗎?」

於是,陳偉向他們解釋,上帝如何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為奴之地。告訴他們上帝降下十災,並在第十災擊殺了埃及人的長子。但那些在門框上塗抹獻祭羔羊血的人家,滅命的天使就會「越過」。後來耶穌在逾越節被釘十字架,親自成為獻祭的羔羊,一勞永逸地代替所有人的罪流血犧牲。在那一瞬間,陳偉突然察覺到:嘿!我正在為主作見證!

使徒彼得也提醒當時的教會,因他們身處在不認識上帝的文化中,所以「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由於陳偉樂意讓人知道他的信仰,便很自然地得著分享信仰的機會,並且能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5節)。

我們同樣能夠做到。有了聖靈的幫助,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詞句,解釋這人生最重要的事,也就是那些上帝的事。

— 葛庭墨

天父,求祢幫助我隨時做好準備,
向人解釋祢為我們的生命所帶來的盼望和目標。


若有人想要和你談論信仰,你會如何回應?為什麼彼得要我們帶著「溫柔、敬畏的心」分享信仰?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4-36章;約翰福音19章1-22節


靈命日糧 : 歡喜快樂

讀經: 詩篇149篇1-5節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詩篇149篇2節


新的學年開始了,14歲的傑克每日下午搭校車回家,都會開心地跳下車,沿著他家的私人車道跳著熱舞。他的母親還拍下他放學後的熱舞短片並和大家分享。傑克跳舞是因為他享受生活,希望自己的每個動作都能傳遞歡樂。有一天,社區裡的兩位清潔隊員也忙裡偷閒,和這個感動別人共舞的少年一起踏步、旋轉和搖擺。這三個人所展現的,是真誠且動人的喜樂所帶來的力量。

撰寫詩篇149篇的詩人告訴我們,持久且完全的喜樂源自上帝。詩人鼓勵上帝的百姓要一起「向耶和華唱新歌」(1節),邀請以色列人一同「因造他的主歡喜」,並且「因他們的王快樂」(2節)。詩人還呼籲我們一起以舞蹈和音樂敬拜祂(1-3節)。為什麼呢?「因為耶和華喜愛祂的百姓,祂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4節)。

深愛我們的天父創造了我們,並維持整個宇宙的運行。祂喜愛我們,只因我們是祂心愛的兒女。祂精心創造了我們、瞭解我們,也歡迎我們每個人都和祂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何等的殊榮啊!這位慈愛的永活上帝,就是我們能永遠喜樂的原因。我們可以因祂永恆的同在而喜樂,並為了創造主賜給我們的每一天而感謝祂。

— 鄧書琪

上帝,感謝祢愛我們,喜悅我們,並且瞭解我們。


為什麼明白上帝喜悅我們,能激發我們在各種處境都能感到喜樂?你如何表達你在上帝裡面得著的喜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2-33章;約翰福音18章19-40節


靈命日糧 : 真謙卑,真偉大

讀經: 腓立比書2章1-11節


[耶穌基督]反倒虛己。—腓立比書2章7節


隨著美國獨立戰爭因英國出人意表的投降而結束後,許多政客與軍事將領試圖讓喬治.華盛頓將軍成為新的君王。當時,世人都在觀望,想知道當華盛頓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時,是否仍能堅守他開放、自由的理念。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如果華盛頓能抵擋權力的誘惑,返回維吉尼亞州的農莊,華盛頓才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這位國王知道,拒絕權力的誘惑所體現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崇高與恢宏的象徵。

保羅也瞭解這個真理,並且鼓勵我們追隨基督謙卑的樣式。即使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但祂「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地位」(腓立比書2章6節,新譯本),反倒放棄自己的權力,變成「奴僕」,並且「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7-8節)。耶穌擁有全部的權力,卻為著愛的緣故放下一切。

不過,上帝卻以最極至的翻轉,從處死罪犯的十字架上提升了耶穌基督,「將祂升為至高」(9節)。耶穌本可命令我們頌讚祂,強迫我們順服祂,但祂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動放下自己的權力,並藉此贏得我們的崇敬與愛戴。耶穌透過絕對的謙卑,展現真正的偉大,全然地翻轉了世界。

— 郭惟恩

主耶穌,謝謝祢,在祢最缺乏且貌似
最不光彩的時刻,祢展現出真正的權力與偉大。


耶穌的極度謙卑如何令你訝異?祂的謙卑如何使你重新思考「偉大」的定義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30-31章;約翰福音18章1-18節


靈命日糧 : 需要救援

讀經: 路加福音10章30-37節


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路加福音10章33節


十八歲的阿爾迪獨自在距離印尼蘇拉威西島海岸125公里的漁棚工作。一天,海上突然刮起強風,將固定漁棚的繩索摧毀,使阿爾迪連同漁棚一同落入茫茫大海。阿爾迪在海中漂流了49天,每逢看見船隻經過,這個急需救援的孩子就會亮起燈,試圖引起對方的注意,但結果都是失望。最後,大約10艘船過去了,才有一艘船將面黃肌瘦的阿爾迪救了起來。

耶穌曾對一個「律法師」(路加福音10章25節)講過一則需要救援的寓言故事。有一個人被強盜洗劫打傷,倒在路旁極需救援。祭司和利未人經過看見了他,都沒有駐足幫助,反而從旁邊繞過去(31-32節)。我們不知道他們為何不給予援助,因他們都是敬虔的人,也都應該熟悉上帝的律法,就是要去愛鄰舍(利未記19章17-18節)。我們只能推測,他們可能認為太危險,或是不願意打破猶太律法中不能碰死屍的規定,那會使他們在禮儀上不潔淨而不能在聖殿裡服事。相反地,一個被猶太人鄙視的撒馬利亞人卻有崇高的行為。他看見這人需要救援,願意無私地照顧他。

講完這個寓言之後,耶穌吩咐祂的跟隨者「去照樣行吧」(路加福音10章37節)。但願上帝賜給我們這樣的愛心,願意冒險伸出援手去幫助別人。

— 謝葆芳

上帝,請祢開啟我的眼睛,讓我能看到周遭有需要的人,
並求祢讓我也能以祢的憐憫之心待人。


耶穌將哪位需要你幫助的人放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今天你如何將你的愛付諸行動?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8-29章;約翰福音17章


靈命日糧 : 不遺漏一人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節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


在人潮洶湧的電單車競技表演裡,我必須踮起腳尖才看得見車手令人屏息的特技表演。我四下隨意張望,看見三個小孩爬到鄰近的樹上,顯然是因為他們也無法擠到人群前面去看表演。

看見那些孩子爬到樹上觀望的舉動,令我不禁想起撒該,就是路加所說的那個富有的稅吏(路加福音19章2節)。猶太人經常把稅吏當成叛徒,因稅吏替羅馬政府向他們的以色列同胞收稅,而且經常收取額外的稅金中飽私囊。所以撒該很可能被他的同鄉所唾棄。

當耶穌經過耶利哥城時,撒該渴望見到祂,但是人群遮住他的視線。因此,或許出於渴盼與孤獨,他只有爬上桑樹來看耶穌(3-4節)。就在那裡,在群眾的外圍,耶穌看見撒該並且宣布要去他家作客(5節)。

撒該的經歷提醒我們,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要將祂的慈愛與救恩賜給人(9-10節)。即使我們是社會邊緣人,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被人排斥,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耶穌不會遺漏任何一個人,即使在那最不起眼的角落裡,祂都會找到我們。

— 夏莉珊

耶穌,在我們受傷時,祢沒有視而不見,從我們旁邊走過。謝謝祢停下腳步,邀請我們成為祢的朋友。


你曾如何被朋友或家人排斥呢?在孤單中,耶穌怎樣找到你並邀請你來親近祂?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5-27章;約翰福音16章


靈命日糧 : 有益的試探

讀經: 雅各書1章2-5、12-21節


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雅各書1章21節


十五世紀的修士金碧士(Thomas à Kempis)在《效法基督》這本廣受喜愛的經典文集裡,提出一個關於試探的觀點,這觀點也許會令人感到詫異。他並未強調試探可能會帶來的痛苦與困難,反倒認為試探是有益的,因為它使我們謙卑,能潔淨及教導我們。金碧士還指出:「勝過試探的關鍵在於真正的謙卑與忍耐,藉此我們能勝過仇敵。」

謙卑與忍耐。如果這是我面對試探的自然反應,那麼我與基督同行的路必定截然不同!很多時候,我的反應是羞愧、沮喪與缺乏耐心,試圖要掙脫試探。

但我們從雅各書1章學到,我們遇到的試探與試煉不是毫無目的或僅是構成某種威脅。雖然屈服於試探會帶來傷心與毀壞(13-15節),但我們回轉歸向上帝,謙卑地向祂尋求智慧與恩典,就會發現上帝「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5節)。我們靠著祂賜下的力量面對試探與試煉,抵抗罪的誘惑,堅忍到底,那麼我們才能「成全完備,毫無缺欠」(4節)。

我們信靠耶穌,便不必活在恐懼中。我們作為上帝所愛的孩子,即使面臨試探,仍可倚靠上帝慈愛的臂膀而得到平安。

— 白茉妮

耶穌,我常試著靠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試探與掙扎,
彷彿靠自己就已足夠而不需要祢,
求祢赦免我的驕傲,也謝謝祢對我無盡的愛與耐心。


當你面對試探或掙扎時,謙卑與忍耐的態度怎樣改變你的回應?你如何藉此得到釋放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3-24章;約翰福音15章


靈命日糧 : 我父親的孩子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8-14節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章9節


孩子們低頭看著褪色的照片,然後抬頭看著我,再看看我的父親,目光不停在我和父親之間來回掃視。過後,他們不敢置信地睜大眼睛,驚訝地說:「爸爸,你跟爺爺年輕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我和父親都笑了,因為我們很早就知道這個事實了,但直到最近我的孩子們才發現這一點。雖然我和父親是不同的個體,但確切地說,看到現在的我,就像是看到我父親年輕的模樣。我們都同樣有高大瘦長的骨架、一頭黑髮、突出的鼻子,以及一雙大耳朵。當然,我不是我父親,但我絕對是我父親的兒子。

耶穌的門徒腓力對祂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約翰福音14章8節)。耶穌卻告訴腓力:「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9節)。雖然這不是耶穌第一次直接指出自己的身分,但祂的回應仍然令人深思。這對當時的門徒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耶穌接著說:「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面,你不信嗎?」(10節)耶穌的本質和屬性與天父完全相同,不像我跟我父親僅是外表相像。

在那一刻,耶穌向祂所愛的門徒(以及我們)清楚表明:如果你想知道上帝是什麼樣,請看著我。

— 博約翰

耶穌,當困難重重、事事不順的時候,求祢提醒我,
看見祢就是看見天父。幫助我定睛仰望祢。


耶穌(和天父)有哪些特質深深地吸引你?為什麼呢?祂如何塑造你的性格?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21-22章;約翰福音14章


靈命日糧 : 神聖的聚集

讀經: 利未記23章33-36、39-44節


在耶和華你們的上帝面前歡樂七日。—利未記23章40節


我們一群朋友在美麗的湖畔度過一個長週末。這幾天我們一起玩水,一起吃飯,但我最珍惜的是大家在夜晚的談話。當夜幕低垂時,我們彼此暢談內心深處的軟弱與無助,分享了在婚姻中跌跌撞撞的痛苦,以及孩子們受到創傷的後遺症。我們都重視彼此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給予對方安慰、關懷,也互相提醒要信靠上帝和祂的信實以度過這些難關。這些值得懷念的夜晚,對我的生命來說是很神聖的。

我覺得那些夜晚和朋友們的相聚,與上帝指示祂的子民每年要聚集過住棚節的目的類似。如同其他以色列的節日,以色列人要前往耶路撒冷過住棚節。他們到達後,就會按照上帝的指示,與其他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敬拜,並在過節期間(大約一週)「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利未記23章35節)。住棚節是歡慶上帝的供應,並紀念他們離開埃及在曠野漂流的日子(42-43節)。

住棚節的聚集鞏固了以色列人作為上帝子民的認同感,讓他們在面對個人和群體的苦難時,仍能宣告上帝的良善。當我們與至親好友聚集時,大家一同回想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供應與同在,我們的信心也會因此愈發堅定。

— 洪可婷

天父上帝,感謝祢帶領許多人進入我的生命中,
求祢幫助我們能彼此激勵。


你可以和誰相聚,一起敬拜上帝和彼此鼓勵?你的信心如何在教會中得到堅固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9-20章;約翰福音13章21-38節


靈命日糧 : 選擇原諒

讀經: 路加福音1章76-79節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


派翠克(Patrick Ireland)在中學時就覺得上帝揀選了他,但不知道上帝要他做什麼。後來,哥倫拜恩高中(位於科羅拉多州)發生校園槍擊事件,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傷,派翠克是其中一名傷者。這次的僥倖生存讓他開始有了答案。

在漫長的復原過程中,派翠克明白沉溺在苦毒中只會受更多傷害。上帝讓他認識到原諒的關鍵是不再專注於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專注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基督在十架上為那些迫害祂的人祈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這應驗了祭司撒迦利亞所說,耶穌會施行赦免的預言(路加福音1章77節)。耶穌樹立的典範顯明了派翠克被揀選的目的。在那件慘案發生的20年之後,派翠克說:「或許上帝揀選我來原諒他人。」

雖然我們多數不會遭遇像槍擊事件那樣的災難,但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些傷害,或許是配偶的背叛、孩子的忤逆,又或是雇主的惡待。我們該如何面對呢?或許我們該效法救主耶穌的榜樣,當祂面對世人的殘忍與拒絕時,祂願意赦免他們。正因為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我們自己才能獲得救贖,也才有能力去原諒別人。我們也可以像派翠克一樣,選擇放開自己的痛苦,敞開心懷去寬恕別人。

— 莫麗莎

天父,求祢讓我知道,今天我要原諒誰?
耶穌已藉著死赦免了我的罪,求祢賜我力量去原諒他人。


你願意寬容饒恕人嗎?當你選擇原諒那個傷害你的人,你如何更深地體會到耶穌藉死亡而賜下的救恩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7-18章;約翰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需要引導

讀經: 詩篇61篇


我要從地極求告祢。—詩篇61篇2節


對愛旅遊的偉立來說,扎基叔叔不僅是位朋友,更是他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展開嚴峻的旅程時,值得信賴的嚮導。偉立說,他們整個團隊都緊隨著扎基叔叔的腳步,表明他們完全信任他。事實上,他們還對扎基叔叔說:「我們不知道要走哪條路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你讓我們走失了,我們必死無疑。我們完全信任您的帶領。」

大衛在極度疲乏和悲痛時,不求別人的引導,而是求他所服事的上帝指引方向。詩篇61篇2節說:「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祢,求祢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他渴望進入上帝的同在,好得著安穩與安慰(3-4節)。

聖經說,我們都「如羊走迷」(以賽亞書53章6節),因此對我們來說,上帝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靠我們自己,就會無助地迷失在這破碎世界的沙漠裡。

但我們不是孤立無援,而是有一位牧羊人帶領我們到「可安歇的水邊」,使我們的心靈甦醒,並引導我們前行(詩篇23篇2-3節)。

今天你在哪方面需要上帝的帶領?來求告上帝吧!祂永遠不會離開你。

— 柯貝爾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成為我的牧羊人和嚮導。
幫助我相信你,並倚靠祢的智慧,
讓祢的聖靈引導我度過人生中的各種困境。


你何時曾感到迷茫失落?在你尋求引導時,你要如何相信上帝會像牧羊人一樣帶領你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下15-16章;約翰福音12章27-5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