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刀刃天使

讀經: 以賽亞書2章1-4節


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以賽亞書2章4節


當英國各地刀械犯罪案不斷攀升時,英國鐵器中心便提出一項方案。該中心與警察部隊合作,他們打造了兩百個收集箱放置在全國各地,藉此鼓勵罪犯放下刀械。有10萬把刀子被匿名的罪犯繳出,有些刀刃上還存留著血跡。這些刀具後來被交給藝術家阿爾菲.布拉德利(Alfie Bradley),他把刀刃磨鈍,並在某些刀子上刻寫年輕受害者的名字,還附上前罪犯們所寫的悔過書。阿爾菲將10萬件刀器焊接在一起,創造出《刀刃天使》,一個約8公尺高的天使雕像,有著閃閃發亮的鋼鐵翅膀。

我佇立在《刀刃天使》前,不禁想到有多少的傷口因著這個作品而得以避免。這也讓我想起,以賽亞提到新天新地的異象(以賽亞書65章17節)。那裡沒有嬰兒會數日夭亡(20節),他們也不會成長在讓人犯罪的貧窮環境(22-23節)。刀械犯罪於此處不復存在,因為所有的刀劍已被重新打造,並被拿來做為別的用途(2章4節)。

在新天新地尚未來臨之前,我們要持續地禱告與服事,直等到上帝的國降臨(馬太福音6章10節)。《刀刃天使》以自己的方式,讓我們瞥見上帝所應許的未來。刀被打成犁頭;兵戎被製成藝術品。還有哪些拯救計畫能為你我勾勒未來的景象呢?

— 霍薛頓

耶穌,我們嚮往祢統治的和平世界。
求祢幫助我們看見祢的國度降臨在我們的社區。


是什麼促使你去對抗罪惡?你如何為身處的社區安全而努力?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15章;約翰福音7章1-27節


靈命日糧 : 微笑的耶穌

讀經: 希伯來書1章8-12節


你的上帝,用喜樂油膏你,勝過膏你的同伴。—希伯來書1章9節


如果讓你在電影中飾演耶穌,你會如何詮釋這個角色呢?這是布魯斯.馬爾基亞諾(Bruce Marchiano)所面對的挑戰,他在1993年的一部福音電影《視像聖經:馬太福音》中飾演耶穌。布魯斯瞭解到數以百萬的觀眾,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演出對耶穌下定論,以致他為了正確地演繹耶穌基督,而倍感壓力。於是,他屈膝向耶穌祈求,讓他曉得如何像耶穌。

後來布魯斯從希伯來書1章得到啟示。作者告訴我們,天父「用喜樂油」膏抹聖子,將祂分別出來(1章9節)。這是發自內心,完全與天父連結的喜樂。在耶穌的一生中,祂的內心一直充滿這樣的喜樂。正如希伯來書12章2節所描述的:「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上帝寶座的右邊。」

布魯斯從這節經文的含義得到亮光,讓他在電影中為救贖主塑造了一個獨特與喜樂的形象。後來,布魯斯被人稱為「微笑的耶穌」。同樣地,我們也能大膽地跪下祈求耶穌,讓我們曉得如何像耶穌。願耶穌讓我們擁有祂的特質,使我們身邊的人都能看見耶穌的愛!

— 莫麗莎

親愛的耶穌,求祢讓我們曉得如何像祢。
願他人在我們身上能看見祢的心。
願我們的言行能展現出從祢而來的喜樂。


你對耶穌有什麼看法?這些看法是否需要改變?你的生活要如何反映耶穌的心腸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0-12章;約翰福音6章45-71節


靈命日糧 : 抉擇與結果

讀經: 詩篇1篇


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詩篇1篇6節


有一次,我們在行走山路時,沒有電話網路服務,也沒有山路地圖,只能憑著記憶,按照貼在山徑起點的地圖上所標示的路徑行走。一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從森林走到停車場。然而因選錯了一條岔路,我們多繞了將近一公里的遠路。

人生有時也是如此,我們不但要知道一件事是對或錯,更要知道它會帶來怎樣的結果。詩篇1篇比較義人與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義人是指愛上帝的人;凡與愛上帝的人作對的,便是惡人。義人像一棵大樹昌盛繁茂,但惡人卻像糠秕被風吹散(3-4節)。這首詩篇反映茂盛的真正面貌,若要活出豐盛人生,就要倚靠上帝得著更新與生命。

我們如何成為義人呢?詩篇1篇提醒我們,其中一件事是脫離具有破壞力的關係和不良的習慣,並且喜愛上帝的教導(2節)。最終,我們的豐盛乃源自於上帝的看顧:「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6節)

期盼你能將自己生命的道路全然交給上帝,由祂引領你離開舊的、沒有益處的生活,讓聖經成為一道河流滋養你的心靈深處吧!

— 裴格倫

親愛的耶穌,求祢賜給我恩典,
使我能脫離一切引我走入歧途的事。
領我到有祢同在的河流,讓祢的道滋潤我心田,
讓我忠心地結出生命的果子,以一生來榮耀祢。


你要改掉哪些惡習,遠離哪些損友呢?你如何在日程表中預留更多讀聖經的時間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7-9章;約翰福音6章22-44節


靈命日糧 : 主賜平安

讀經: 路加福音2章25-35節


如今可以……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路加福音2章29-30節


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離世前對兒子說:「我相信耶穌,祂是我的救主,我不懼怕死亡。」如此肯定的宣告反映了她堅定不移的信心。她因相信耶穌,縱使在面對死亡時,也經歷到上帝所賜的平安。

第一世紀時,在耶路撒冷有個人名叫西面,同樣因著耶穌而經歷到前所未有的平安。西面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時,馬利亞和約瑟正要按律法對新生兒的規定,為嬰孩耶穌行割禮。雖然我們對西面的認識不多,但根據路加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專心尋求上帝的人。他既公義又虔誠,忠心地等候彌賽亞來臨,「又有聖靈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章25節)。如今西面見到了耶穌,經歷了完全的平安,再也沒有缺憾。

當西面手上抱著嬰孩耶穌時,禁不住高唱讚美之歌,表達在主裡完全的滿足:「如今可以……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就是祢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29-31節)。西面滿有平安,因他預見世上萬民將來的盼望。‬‬

當我們頌讚所應許的救主耶穌降生、受死及復活,願我們能在上帝所賜的平安中歡呼喜樂!

— 彭絲嵐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將耶穌賜給我們,
讓我們能得著祢所賜的平安。


認識耶穌如何讓你感到滿足和平安呢?今天你要如何感謝上帝所賜的平安?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4-6章;約翰福音6章1-21節


靈命日糧 : 名字的含意

讀經: 路加福音3章31節;歷代志上3章4-9節


依人看來,[耶穌]是約瑟的兒子。—路加福音3章23節


按照上帝所定的時間,我們的兒子科菲出生的那天是星期五,這也是科菲在非洲語的含意:週五出生的男孩。我們以一位迦納朋友的名字為兒子命名,他是一位牧師,失去了獨生子,卻持續為我們的兒子科菲禱告,讓我們深受感動。

若不知道名字背後的故事,就很容易忽略名字的含意。路加福音3章記載了約瑟的祖先,我們發現其中一個名字相當有意思。約瑟的家譜可追溯到亞當甚至到上帝(38節),31節寫道:「拿單是大衛的兒子。」拿單這名字不免讓人好奇,從歷代志上3章5節,我們知道拿單是拔示巴(拔書亞)所生。

大衛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起名為拿單,豈是偶然呢?回顧一下背景,我們知道拔示巴根本就不應該是大衛的妻子。一個名叫拿單的先知勇敢地指責大衛王濫用權力娶了拔示巴,而且謀殺了她的丈夫(參閱撒母耳記下12章)。

大衛接受先知一針見血的指摘,為自己的惡行悔改認罪。過了一段時間後,大衛為拔示巴所生的另一個兒子起名拿單,這是多麼適切,這拿單後來又成為耶穌在地上的父親約瑟的先祖(路加福音3章23節)。

我們從聖經看到,每一件事都有上帝的恩典交織其中,甚至是隱藏在少人閱讀的家譜中一個不起眼的名字裡。可見上帝的恩典無處不在!

— 葛庭墨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無論在何處都能看到祢的恩典。


你曾如何經歷到上帝所賜出乎意料的恩典?明白自己就在上帝整全的計畫中,對你有何幫助呢?



全年讀經:
歷代志上1-3章;約翰福音5章25-47節


靈命日糧 : 給我說個故事

讀經: 馬可福音4章26-34節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馬可福音4章34節


很久以前……這四個字可能是全世界最強而有力的詞語。在我孩提時代的記憶,就留有這四個字的各類變化版。有一天我母親回到家時,帶回了一本又大又厚,還配有插圖的精裝版兒童聖經故事。每晚熄燈前,我與弟弟會滿心期待地坐著,聽我母親講述那些很久以前的故事,故事裡有許多有趣的人物以及那位愛他們的上帝。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也透過了那些故事去看這遼闊廣袤的世界。

在歷史上最會說故事的是誰呢?毋庸置疑地,那就是拿撒勒人耶穌。祂知道我們都喜歡聽故事,所以這就成為祂不斷用來傳達好消息的媒介: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把種撒在地上」(馬可福音4章26節);很久以前,有一粒「芥菜種」(31節);很久以前……。馬可福音清楚指出,耶穌用講故事的方式與民眾互動(34節),幫助他們更能看清楚這個世界,也更認識那位愛他們的上帝。

當我們熱切地想與人分享上帝滿有憐憫與恩典的好消息時,務要記住一點,幾乎無人會拒絕聽個故事。

— 博約翰

親愛的耶穌,祢是奇妙策士、偉大全能的上帝。
求祢使我們能以創意的方式,與世人分享祢的愛,
好讓這世上的人會因想聽個故事而放慢脚步。


這週你如何在與人交談中穿插一些故事或寓言呢?或許你可以這樣說:「很久以前,上帝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回應了我的禱告……」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4-25章;約翰福音5章1-24節


靈命日糧 : 與聖靈同調

讀經: 加拉太書5章16-26節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5節


當我聽著鋼琴調音師在優雅的平台型大鋼琴上調音時,我想到以前聽過從那台鋼琴流瀉出《華沙協奏曲》絕妙驚人的樂音,以及詩歌《祢真偉大》低沉圓潤的旋律。但如今這台鋼琴極需要調音。雖然有些琴鍵音調準確,然而其他的音調若不是過高就是過低,讓人聽了不太舒服。調音師的職責並非讓每一個琴鍵都能發出相同的音,而是確保每個琴鍵都能發出準確的音調,在演奏時才能創造出整體的和諧感。

甚至在教會裡,我們也會看到不和諧的狀況。有恩賜、有才幹的人在一起服事時,也可能會發出刺人耳目的不和諧論調。在加拉太書5章,保羅懇求信徒們停止「爭競、忌恨、惱怒、結黨」,因為這會破壞我們與上帝或與其他信徒的關係。保羅進一步鼓勵我們,倒要擁抱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20、22-23節)。

當我們凡事順服聖靈,就可以避免在不重要的事上與人起爭執,因我們共有的使命大過我們之間的差異。而且有上帝的幫助,我們的心思意念便能一直與祂同調,每個人就越能以恩慈相待、彼此連結。

— 凱辛蒂

慈愛的上帝,求祢教導我如何與聖靈的帶領「同調」,
並與他人和諧共融。


在何種情況下,我可能會造成信徒之間的不和睦?我如何促成和諧?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22-23章;約翰福音4章31-54節


靈命日糧 : 施工中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1-18節


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希伯來書10章14節


當車流變慢時,我納悶地想著:這條馬路才剛重新鋪過,怎麼現在又要再度把路面挖開!這條路的工程怎麼永遠做不完?為什麼從來沒見過有標誌寫著:「施工單位已完成各項工程,敬請享用這條完美的道路。」

我的屬靈生命也有相似之處。剛信主時,我以為把聖經真理全弄懂,或生命被「鋪設平整」,就會達到成熟的階段。但三十年過去了,我卻不得不承認,我還處於「施工中」。就像我開車行駛過的那些道路永遠都有坑洞一樣,我也似乎永遠看不到自己屬靈生命的「完工」。有時真叫我沮喪。

希伯來書10章包含了令人驚奇的應許。14節說:「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一切,已經拯救了我們。祂完全且完美地做成了!在上帝眼中,我們是完整無缺且已完工。但矛盾的是,我們只要還在世上,這塑造的過程就仍需繼續進行,我們仍需被塑造得愈發像祂,愈發成為聖潔。

有一天,我們會與祂面對面,且「必要像祂」(約翰一書3章2節)。但在此之前,我們仍處於「施工中」,熱切地等著那榮耀的一天到來,在我們身上的工真正地完成。

— 何安德

信實的上帝,有時我會因自己的靈命成長緩慢而感到沮喪。
求祢幫助我記住,祢仍在我的生命中動工並且塑造我。
求祢讓我能變得越來越像祢。


你曾經因為自己的靈命成長不如預期而感到挫敗嗎?希伯來書的這段經文如何鼓勵你,重新看待自己的靈命成長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9-21章;約翰福音4章1-30節


靈命日糧 : 別搶耶穌的鏡頭

讀經: 約翰福音3章26-36節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章30節


當牧師在領袖訓練會上,問了一個與耶穌生平有關的難題時,我立刻舉起手。我剛讀過那段經文,所以我知道答案。我想讓其他在場的人都曉得,我能回答這問題,畢竟我可是個聖經教師。但我又想到,若在他們面前被難倒了,該有多糗啊!於是,我因害怕出糗而感到困窘,便把手放了下來。難道我就這麼愛面子嗎?

施洗約翰讓我看到好的榜樣。當他的門徒抱怨說,民眾已紛紛離開他,轉而跟隨了耶穌,約翰卻說自己樂見其成,因為他只是個傳遞信息的使者,他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祂前面的,……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3章28-30節)。約翰瞭解自己的存在是為了耶穌。耶穌才是那「從天上來的,是在萬有之上」(31節)。這位聖子為了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本應獲得所有的榮耀與聲譽。

外界矚目的焦點不應該是我們,而是救主耶穌。因為祂是唯一的救贖主,也是世界唯一的盼望,若從祂身上竊奪任何讚揚與功勞,最終都會讓自己受虧損。

讓我們立志不再成為人們的目光焦點,不再搶耶穌的鏡頭。這對耶穌、對世界,以及對我們而言,都是最好的。

— 韋陌格

親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明白,我們的任務是將
衆人的目光轉向祢的愛子,好讓祂愈發顯為大。
求祢讓我們看見,我們必衰微,而祂必興旺。


你何時會想要搶耶穌的鏡頭呢?你如何讓別人的焦點轉向耶穌?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7-18章;約翰福音3章19-36節


靈命日糧 : 張開雙臂

讀經: 撒母耳記下22章1-7、17-20節


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我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撒母耳記下22章7節


沙迪和他的家人都十分好客,他們的生活哲學就是「張開雙臂、敞開大門」。他們歡迎別人來到他們家,他說:「我們的家可以成為別人的避風港,尤其是那些有困難的人。」在非洲的賴比瑞亞,他和他的九個兄弟姐妹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他們的父母總是歡迎別人到他們家。他說:「我們在群體生活中長大。我們彼此相愛,也互相照應。我父親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彼此關懷、彼此保護。」

大衛王落難的時候,也從上帝那裡得到這樣的關愛。撒母耳記下22章(以及詩篇18篇)記錄了他讚美上帝的詩歌,因為上帝曾多次拯救他,並成為他一生的避難所。大衛說:「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向我的上帝呼求。祂從殿中聽了我的聲音,我的呼求入了祂的耳中」(撒母耳記下22章7節)。上帝多次拯救他脫離仇敵,包括逃避掃羅王的追殺。他讚美上帝,因為上帝成了他的高台、救主,也是他的避難所(2-3節)。

我們面臨的難處和大衛的困境相比,可能微不足道。但上帝仍歡迎我們投靠祂,好得著我們所渴求的避難所。祂永遠向我們張開雙臂,因此我們當歌頌祂的名(50節)。

— 施安妮

上帝啊,感謝祢,從過去、現在直到將來,
祢永遠是我可以安穩落腳的避風港。


上帝曾在何時成為你的避難所?你如何幫助別人投靠祂呢?



全年讀經:
列王紀下15-16章;約翰福音3章1-1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