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除去布簾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我們]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到上帝面前。—希伯來書10章19-22節


飛機起飛後不久,空服人員就將頭等艙和經濟艙之間的布簾拉上,提醒我不同機艙的明顯差異。有些乘客可以先登機,擁有舒適寬敞的座椅和空間可伸展雙腿,還有個人化的服務。那道布簾讓我覺得自己與他們有別,那些禮遇都與我無關。

自古以來,不同群體之間的差別待遇隨處可見。就某方面來說,甚至在耶路撒冷上帝的聖殿敬拜的人也會被區隔開來,但這樣的區分並不是因個人的經濟能力。當時,非猶太人只能在最外圍的外邦人院敬拜。往內則為女人院,再往內則是專屬男人的區域。最後是至聖所,被視為上帝特別向人顯現的所在。至聖所被厚重的布簾隔開來,只有分別為聖的大祭司每年才能進入一次(希伯來書9章1-10節)。

感謝上帝,這樣的區隔已經不存在了。耶穌已完全除去攔阻人尋求上帝的一切障礙,包括我們的罪也全被除去(10章17節)。正如基督為我們而死的那一刻,聖殿裡的布簾裂成兩半一樣(馬太福音27章50-51節),一切妨礙我們來到上帝面前的攔阻,都因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身體而被拆毀。如今,所有信徒都能經歷這位永活上帝的榮耀和慈愛,再也沒有任何阻礙可以攔阻我們來到上帝面前。

— 夏莉珊

感謝耶穌,因祢甘願為我們而死,
使所有渴望親近上帝的人,
都能毫無攔阻地來到上帝面前。


基督的死讓人能夠親近上帝。這個真理如何在你敬拜和禱告時增添你的信心?祂的犧牲還為信徒帶來些什麼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7-18章;路加福音11章1-28節


靈命日糧 : 堅定站立

讀經: 馬可福音15章33-41節


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


在亞德所居住的國家,他和家人因為相信耶穌而受到迫害。然而,藉著這些患難,他們展現了基督的愛。亞德站在曾被恐怖分子用作軍事訓練場而彈痕累累的教會庭院中,說:「今天是耶穌受難日。我們紀念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難。」接著他說,儘管當地信徒都遭受了極大的逼迫和苦難,但是他和家人還是選擇留下來,表明:「我們仍在這裡,仍然堅定站立。」

這些信徒就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那群在一旁勇敢站立的婦女(馬可福音15章40節)。這些婦女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以及撒羅米。即使受刑者的朋友和家人往往會被譏笑或受牽連,她們仍展現對耶穌的愛,選擇留下來陪伴祂。當耶穌在加利利時,這些婦女跟隨祂、服事祂(41節),在祂最困苦的時刻,她們仍在一旁陪伴。

今天,當我們思想救主這最大的恩典,祂在十架上為我們成就的救恩時,也應花時間細思,當我們面對種種試煉時,要如何為耶穌堅定站立(雅各書1章2-4節)。同時,我們也當記念世界各地所有因信仰而受逼迫的弟兄姐妹。如同亞德要求說:「請你們在禱告中與我們一同堅定站立!」

— 潘艾梅

慈愛的救主,祢甘心捨命,
把我們從罪惡裡拯救出來。在今天這記念祢受難的日子裡,求祢讓我們對這份奇妙的恩典加倍感恩。


在你所處的環境中,你要如何為基督堅定站立?你要如何扶持在世界各地受逼迫的基督徒?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5-16章;路加福音10章25-42節


靈命日糧 : 緊緊跟隨

讀經: 約翰福音14章1-7節


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約翰福音14章5節


我跟著李寶在中國中部山區,沿著砌入山腰的矮石牆頂上前進時,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這是我前所未有的經驗,往前只看得見最近的一個階梯,也無從得知左側的山坡究竟有多陡峭。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緊緊跟隨李寶身後。我不知道我們要去哪裡,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但我信任我的朋友。

我所面對的情況,有點像多馬這位時常需要保證的門徒那樣。當耶穌告訴眾門徒,祂必須先離開去為他們準備住處,並且說:「我往哪裡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約翰福音14章4節)。多馬就問了一個很理性的問題:「主啊,我們不知道祢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5節)

耶穌並未消除多馬的疑問,向他解釋將帶他們往何處去。祂只是向門徒保證,祂就是那條道路。其實這樣就夠了。

我們對未來也有很多疑問。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為生活充滿各種我們無法預見的轉折。但這些都沒關係。只要知道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6節),這樣就夠了。

耶穌知道未來將會如何。祂只要我們緊緊跟隨祂。

— 韋陌格

天父,求祢幫助我們看見,
祢的愛子便是我們的道路,
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緊緊跟隨祂。


對於未來,你最大的恐懼是什麼?為什麼只要緊隨耶穌就夠了?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14章;路加福音10章1-24節


靈命日糧 : 上帝更寶貴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17-28節


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祢了。—馬可福音10章28節


多年前,母親曾被基督徒的批評所傷害,所以當我決心跟隨主時,她感到怒不可遏。她氣憤地在電話裡說:「所以現在妳也要來批判我是嗎?妳有什麼資格?」她掛了電話之後,整整一年都拒絕和我說話。我難過不已,但我終究明白,相較於任何我最珍惜的人際關係,我和上帝的關係更為重要。每當她拒絕接我的電話時,我就為她禱告,並且祈求上帝幫助我可以好好愛她。

最後,我們和好了。幾個月後,她說:「妳不一樣了。我想,我已準備好要認識耶穌了。」不久後,她接受基督為主,用她剩下的年日來愛主、愛人。

對於必須放棄一切跟隨主的這個念頭,我也曾苦苦掙扎。就像那個跑到耶穌面前的人一樣,他求問耶穌,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得著永生,最後卻只能悲傷地離開,因為他不願放棄自己的產業(馬可福音10章17-22節)。

要放下一切我們以為比上帝更可靠的人事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23-25節)。但我們在這世上所放下或失去的一切,絕對比不上耶穌同在的永恆生命這份極大的恩典。這位慈愛的上帝甘願犧牲自己拯救世人,祂以平安護庇我們,以無價永恆的愛安慰我們。

— 鄧書琪

上帝,感謝祢給我們不配得到的愛,
也謝謝祢提醒我們,
祢比世上的一切人事物更加寶貴。


當你決心跟隨耶穌時,哪些事物是你最難放手的?為什麼倚靠人、屬世的慰藉和物質財富,比信靠上帝還容易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0-12章;路加福音9章37-62節


靈命日糧 : 完全顯現

讀經: 馬可福音6章45-56節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可福音6章50節


在電影《愛·滿人間》(Mary Poppins Returns)中,觀眾對主角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的美妙歌聲驚嘆不已。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丈夫在結婚四年後,才發現她的歌唱天賦。在一次採訪中,她丈夫透露第一次聽到她唱歌時有多驚訝,心想:「妳這麼會唱歌,我竟然不知道!」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常會從他人身上發現新的、意想不到的、讓我們驚訝的細節。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起初門徒對耶穌的認識只是一幅不完整的圖畫,並不知道祂到底是誰。然而,耶穌在加利利海上行走,讓門徒進一步認識祂,知道祂的能力超越大自然的威力。

那時,耶穌餵飽了五千多人後,便讓門徒先渡過加利利海到對岸,但門徒卻在海上遭遇風暴。天將破曉時,門徒們看到有人在水面上行走而驚恐不已。基督以他們熟悉的聲音說了安慰的話:「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可福音6章50節)然後祂平靜了風暴。雖然門徒不是完全瞭解基督是誰,但看到如此強大的能力,他們都「心裡十分驚奇」(51節)。

當我們在生命的風暴中經歷耶穌和祂的能力時,便可以更全面地認識祂是誰。結果一定會讓我們驚嘆不已。

— 夏莉珊

耶穌,祢的大能使我們感到驚奇。
求祢開我們的眼睛,好讓我們更認識祢,
更深地敬拜祢。


認識基督的大能如何幫助你更全面地瞭解祂是誰?在聖經裡還有哪些記載顯明了祂的能力?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7-9章;路加福音9章18-36節


靈命日糧 : 苦難中的力量

讀經: 馬太福音5章1-12節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5章10節


在1948年,保加利亞地下教會的牧師哈拉蘭·波波夫(Haralan Popov)從家裡被警察帶去「協助調查」。兩週後,他受到全天候的審訊,而且有十天未曾進食。每當他否認自己是間諜時,便會遭到毆打。但波波夫不僅在酷刑中倖存下來,還帶領其他囚犯歸向耶穌。十一年後,他終於被釋放,並且仍繼續向人分享他的信仰。獲釋兩年後,他才獲准離開保加利亞到國外與家人團聚。接下來十多年,他致力傳講福音和籌集資金,運送聖經進入封閉的國家。

波波夫就像歷代無數的基督徒一樣,因信仰而受到迫害。在基督還未上十字架,門徒還沒有遭受迫害之前,耶穌就已經明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10節)。祂還說:「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1節)

「有福」?耶穌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祂指的是在與祂的關係中,能得著完全、喜樂和安慰(4、8-10節)。波波夫能堅忍到底,是因為他可以感覺到上帝的同在,這為他帶來力量,即使在痛苦中也是如此。當我們與上帝同行時,無論景況如何,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的平安,因為祂與我們同在。

— 柯愛莉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在我們處於最黑暗的時刻,
從未離開或撇下我們。


八福之中,哪一個最能觸動你的心?為什麼?你何時曾在苦難中感覺到上帝的平安與同在?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4-6章;路加福音9章1-17節


靈命日糧 : 救贖主

讀經: 約翰福音12章12-18節


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祂,喊著說:「和散那!」—約翰福音12章13節


美國士兵德斯蒙德.多斯被稱為「鋼鐵英雄」,但他並不是大眾所想像的那種英雄。德斯蒙德因信仰的緣故而拒絕攜帶槍支。身為醫護兵,他在一場戰役中孤身徒手救出了75名受傷士兵,其中有些人曾經叫他懦夫,也有一些人曾嘲笑他的信仰。德斯蒙德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不斷地祈禱說:「主啊,求祢讓我再多救一個人吧!」因著他英勇的行為,使他獲頒軍人的最高榮譽勳章。

聖經告訴我們,耶穌也被人誤解。在先知預言的那一天(撒迦利亞書9章9節),耶穌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群眾揮舞著棕樹枝,高呼:「和散那!」(這是表達讚美的呼喊,意思是「拯救」)他們還引用詩篇118篇26節,呼喊:「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約翰福音12章13節)但他們忽略了接著27節提到「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當時群眾期待的是一位世上的君王,拯救他們脫離羅馬政權,但耶穌要成就的遠不止如此。祂是萬王之王,也是我們的贖罪祭,祂是上帝成了人的樣式,心甘情願地忍受十字架的苦難,以拯救我們脫離罪惡。這些在聖經中早有預言。

約翰說「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後來「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12章16節)。藉著上帝所啟示的話語,祂永恆的計畫變得越來越清晰。祂愛我們至深,為我們差派一位偉大的救贖主!

— 龐雅各

復活的君王,求祢幫助我,一生讚美祢、服事祢!


耶穌如何拯救你?今天你要如何向祂表達感恩的讚美呢?



全年讀經:
撒母耳記上1-3章;路加福音8章26-56節


靈命日糧 : 至深的渴望

讀經: 傳道書5章10-12節


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傳道書5章10節


從年少開始,杜康就一直擔憂自己的錢財不足,所以他在二十出頭時,便開始雄心勃勃地打造未來。杜康在矽谷一間出名的公司裡努力往上爬,最後獲得了可觀的財富。他擁有大筆存款、奢華的跑車,以及百萬美金的加州豪宅。他得到了一切渴求的,但卻一點也不快樂。杜康說:「我只覺得焦慮和不滿足。事實上,財富真的會把生活弄得更糟。」成堆的金錢無法提供友誼、同伴或喜樂,反倒經常只帶給他更多失望。

有些人會耗費極大的精力試圖積攢財富,努力確保自己的生活品質。但這像是傻子的遊戲。聖經強調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傳道書5章10節)。有些人拼命工作,奮鬥、爭擠,和別人比較自己的財產,使勁要贏得一些經濟上的地位。但即便他們獲得了所謂的財務自由,還是不會滿足,仍然覺得不夠。就如傳道書的作者所述:「這也是虛空。」(10節)

其實,想在上帝之外找到滿足感,始終是徒勞無用的。聖經勸勉我們勤奮工作,以自己的恩賜和才幹造福世界,當知道我們所積攢的財富永遠無法滿足我們至深的渴望,只有耶穌才能給我們真實且令人滿足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這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豐盛生命!

— 郭惟恩

滿有恩典的上帝,
容我在祢裡面得著真正的滿足和喜樂,
幫助我對工作和物質有正確的看法。


什麼可以帶給你真實的滿足感?你要如何操練有上帝就足夠的生活?



全年讀經:
路得記1-4章;路加福音8章1-25節


靈命日糧 : 人生終站之後

讀經: 提摩太後書4章1-8節


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摩太後書4章8節


在1968年4月3日晚上,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發表了最後一篇演說《我已到達山頂》(I’ve Been to the Mountaintop)。在演說中,他暗指自己可能將不久於人世。他說:「我們眼前還有些艱苦的日子,但我現在並不在乎,因為上帝已經允許我站在山頂上,看到了應許之地。或許,我無法跟你們一起到那裡……但是今晚我很開心。我不擔心任何事;我不畏懼任何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主降臨的大榮光。」隔天,他就遭到暗殺了。

使徒保羅即將離世之前,寫信給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他說:「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摩太後書4章6、8節)。保羅知道他在世上的年日將要結束,而金恩博士也是如此。他們活著的時候給人們帶來極大的貢獻,但卻從來沒有失去永恆的眼光,他們都嚮往即將到來的美好生命。

盼望你我能像他們一樣,「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

— 葉芮敏

天父,幫助我們定睛仰望祢,
而不專注於今生的困難和試煉。


你對於世上生命的暫時性有何看法?這看法對你未來永恆的生命會有什麼影響呢?



全年讀經:
士師記19-21章;路加福音7章31-50節


靈命日糧 : 捐得樂意的人

讀經: 哥林多後書9章6-9節


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


幾年前,我的妻子在購買商品之後,收到了一小筆退款。那筆退款就這樣出現在信箱中,完全在她意料之外。大約在同一時期,她的一個好朋友跟她分享了一個貧窮國家婦女的巨大需要。該國許多想要創業的女性,正努力透過教育和經商來改善她們自己的處境,但一般上,她們的最大障礙就是財務問題。

於是,我的妻子以那筆退款作為微型貸款,借給了致力幫助這些女性的一個機構,沒想到幫助了許多人。每次妻子得知這些從未謀面的女性生活有所改善時,臉上就會綻放燦爛的笑容。如今,妻子每個月都撥出她的部分薪金作為善款,隨時幫助有需要的人,雖然她必須犧牲一些所喜愛的事物,但心中的喜樂是金錢買不到的。

聖經上說:「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哥林多後書9章7節),或許我們會強調第一個字「捐」,這也確實無誤。但我們的捐獻或付出應具有一個特質,就是不「作難」或「勉強」,而且要「多種」不要「少種」(6-7節)。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樂意」地付出。雖然每個人的付出都不一樣,但我們的臉上都一樣會流露心中的快樂。

— 博約翰

慷慨的天父,謝謝祢,讓我們因捐得樂意而滿有喜樂,
也謝謝祢用不同的方式充充足足地供應我們的需求。


你上次「樂意」給予是什麼時候?上帝為何喜愛捐得樂意的人?



全年讀經:
士師記16-18章;路加福音7章1-3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