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把握時機

讀經: 歌羅西書4章2-6節


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來往。—歌羅西書4章5節,新譯本


你抓過飛龍嗎?兒子說服我在手機裡下載一個遊戲軟體,讓我有了這種體驗。這個遊戲是以真實世界為平台,讓你去抓周遭各種色彩鮮豔的虛擬怪物。

這個手機遊戲的獨特之處,是你一定要到處走動。無論去到哪裡都是遊戲場域的一部分。結果呢?我走了更多的路。每回跟兒子玩這個遊戲時,我們都會緊抓住每個機會,捕捉出現在我們周遭的精靈怪物。

這種為了吸引玩家而設計的遊戲,很容易讓人太過專注以致沉迷其中。我玩著玩著,心中有個問題令我心生愧疚:我有如此認真地把握時機分享上帝的愛與恩典嗎?

保羅提醒我們需要敏銳地察覺上帝在我們周遭所做的工作。在歌羅西書4章,保羅請信徒為他禱告,讓他能有機會分享福音(3節)。然後他勸勉眾人:「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來往」(5節,新譯本)。保羅要歌羅西教會的信徒把握任何能影響人歸向基督的機會,切莫忽視他人,且看見他們的需求,言語「常常帶著和氣」與他們交談(6節)。

在我們的世界中,會奪走我們的時間與注意力的事情,遠比虛擬世界裡的飛龍更多。但上帝邀請我們在真實世界中,每天都把握時機引導人歸向祂。

— 何安德

耶穌,謝謝祢在我周遭的人當中不斷地動工。
求祢幫助我善用每一個機會,向人展現祢的愛與恩典。


上帝何時曾使用某個人帶領你與上帝有更深的關係?上帝何時曾使用你去影響別人的生命?



全年讀經:
申命記17-19章;馬可福音13章1-20節


靈命日糧 : 祂全都知道

讀經: 馬可福音12章41-44節


祂的智慧無法測度!—詩篇147篇5節


奇奇是一隻泰國鬥魚,我們養了牠兩年。我年幼的女兒把魚飼料投進魚缸後,都會彎下腰跟牠說說話。每當幼稚園的小朋友談到寵物時,她會神氣地宣稱奇奇是她的寵物。後來奇奇離世而去,我女兒的心都碎了。

這在我看來是小事,但我母親勸我要聽聽女兒的感受,並告訴她:「上帝全都知道。」我同意上帝知道每件事,只是想:這真的可以安慰她嗎?接著我想到上帝不僅知道我們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祂還看到我們的心靈深處,知道這些事對我們的影響。上帝瞭解,因為我們的年齡、過去的創傷或是資源缺乏的關係,有時「小事情」也會讓我們覺得是件大事。

當一位寡婦在聖殿的奉獻箱投入兩枚小錢時,耶穌看見這奉獻真實的價值與心意。耶穌這樣形容這奉獻對她的意義:「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因為……這寡婦……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馬可福音12章43-44節)

雖然寡婦沒有透露自己的景況,但是耶穌完全瞭解,在別人眼裡微薄的奉獻,對寡婦而言卻是一大犧牲。耶穌也同樣看透我們的生命光景,願我們能從祂無法測度的智慧中得著安慰。

— 史珍妮

上帝,謝謝祢愛我,完全瞭解我,
求祢幫助我從中得著安慰。


你如何關懷因「小事」而難過的人?當你將自己的難處告訴上帝,祂如何回應你呢?



全年讀經:
申命記14-16章;馬可福音12章28-44節


靈命日糧 : 不足成為有餘

讀經: 路加福音9章11-17節


你們給他們吃吧!—路加福音9章13節


自從他的妻子在一場車禍意外喪生之後,我們每週四都會面一次。他來的時候,有時帶著無人能解的疑問;有時帶著他魂牽夢縈的回憶。隨著時間過去,他終於接受一件事實:雖然那場意外在我們的世界是個心碎的結局,但上帝卻能夠在這當中動工。幾年後,他在我們教會開了課程,教導他人如何處理哀痛與度過悲傷。很快地,他成為經歷喪親之痛的人必找的輔導者。有時,就在我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的時候,上帝卻使用我們的「不足」成為「有餘」。

耶穌吩咐門徒拿食物給眾人吃,門徒卻抱怨沒有東西能分給大家吃。最後耶穌將他們得來微薄量少的食物倍增,然後交由門徒轉分給眾人,彷彿說:「我剛才是認真的,要你們拿食物給他們吃!」(路加福音9章13-16節)基督能行神蹟,但祂經常選擇讓我們參與其中。

耶穌對我們說:「將你自己與你所有的都交在我手裡。把你破碎的生命、你的經歷、你的軟弱與失敗、你的痛苦與傷害,全都交在我手中。你將會驚異地看到我能藉此所做的事。」耶穌知道祂能將我們的缺乏化為富足,我們的軟弱顯出祂的能力。

— Glenn Packiam

親愛的耶穌,求祢將我的「不足」變成「有餘」,
讓我的痛苦、失敗和軟弱,都能成為別人的幫助。


你經歷過什麼樣的痛苦?你要如何讓耶穌藉著這個經歷影響別人的生命呢?



全年讀經:
申命記11-13章;馬可福音12章1-27節


靈命日糧 : 上帝看顧你

讀經: 詩篇121篇5-8節


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詩篇121篇5節


我的小孫兒跟我揮手道別,過後他又轉過身問我:「奶奶,為什麼妳要一直站在門口看著我們離開?」我覺得幼小的他問這樣的問題很有趣,不過我看得出他很困惑,所以嘗試給他一個理由,因此我笑著對他說:「嗯,這是禮貌,如果你是我的客人,看著你離開表示我在意你。」他仔細想了想我的答案,但似乎還是很困惑。因此,我告訴他一個簡單的道理。我說:「我看著你,因為我愛你。當我看著你們開車離去,就知道你們正要安全地回家去。」他笑了,給我一個溫柔的擁抱。他終於明白了。

他那孩童般單純的理解提醒了我,所有人都應謹記一件事,天父總是看顧和保護著我們每一個祂所寶貝的孩子。就像詩篇121篇所說:「保護你的是耶和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5節)

對於攀爬險徑前往耶路撒冷敬拜的以色列朝聖者而言,這句話會帶給他們的安慰:「白日,太陽必不傷你;夜間,月亮必不害你。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祂要保護你的性命」(6-7節)。同樣地,當我們每個人攀登自己生命的道路,有時也會面臨各種威脅或傷害,但「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為什麼?因祂愛你。何時?「從今時直到永遠」(8節)。

— 雷翠霞

謝謝天父看顧我們,平安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你今天正在攀爬什麼「山」?知道上帝總在看顧你,給你帶來什麼安慰?



全年讀經:
申命記8-10章;馬可福音11章19-33節


靈命日糧 : 敬拜的焦點

讀經: 馬可福音11章15-18節


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馬可福音11章17節


荷西所牧養的教會以節目精彩和製作戲劇聞名。這些節目和戲劇吸引了廣大民眾,但荷西卻擔心教會這些忙碌的活動變成了教會的焦點。到底教會的成長是基於正確的理由,還是因為這些活動呢?荷西想要找到答案,於是他取消了教會一整年的額外活動,使會友專注讓自己成為上帝的殿,專心敬拜上帝。

荷西的決定可能看來有點極端,但若你注意耶穌進入聖殿外院的舉動,就不足為奇。那個神聖之地本該是人們敬虔禱告的地方,卻成為販賣供物的場所,人們大聲吆喝:「買鴿子啊!白的像百合花,符合上帝要求的喔!」耶穌推倒這些商人的桌子,阻止其他人繼續購買這些商品。耶穌對他們的所做所為大發雷霆,並引用了以賽亞書56章和耶利米書7章,高聲地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馬可福音11章17節)。外院本來是讓外邦人敬拜上帝的地方,卻成了一個商人賺錢的交易市場。

辦活動或忙碌本身沒有什麼錯,但這些卻不是教會的目的。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首當看重的就是敬拜上帝。我們或許不需要像耶穌一樣推倒桌子,但祂也可能呼召我們做比較嚴厲的舉動。

— 韋陌格

天父,求祢顯明我們的敬拜有哪些不討祢喜悅之處,
幫助我們看見祢才是我們敬拜的焦點。


你為何去教會並且和其他信徒相聚呢?你對敬拜有哪些期待,需要聖靈來改變?



全年讀經:
申命記5-7章;馬可福音11章1-18節


靈命日糧 : 別只看表面

讀經: 哥林多前書12章20-27節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


觀看任何一個有騎乘和套牛項目的牛仔競技比賽時,若稍加注意,你會看到牛仔選手的大拇指處有塊息肉,此乃這項運動中常見的傷害。因為牛仔選手會用大拇指套住繩索,另一端則套住一頭體積相當可觀的小公牛,當然大拇指絕不可能與小公牛的力量相抗衡。這個傷害雖不致讓牛仔無法繼續從事這份職業,但若缺少大拇指,生活會有許多改變。想像一下,若少了大姆指,在刷牙、扣鈕扣、梳頭髮、綁鞋帶甚至吃東西時,情況會如何?這個常被忽略的身體部位,其實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使徒保羅也指出在教會裡一個類似的情境。那些經常不被注意或比較安靜的會友,有時會面對其他會友那種「我用不著你」的態度(哥林多前書12章21節)。通常大家都不會公開說出來,但有時候有些人還是會忍不住說出口。

上帝要我們不厚此薄彼,彼此相顧和尊重(25節)。我們當中的每個人都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27節),不管我們擁有什麼恩賜,我們都需要彼此。好比我們當中有些人是眼睛和耳朵,而有些人就是大拇指。但每個人都在基督的身體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有時其重要性甚至超越我們眼睛所看見的。

— 博約翰

天父,赦免我們,
因我們常忘記每個人都是基督的肢體。
我們都是肢體,唯有祢是元首。


若你是「眼睛」,能用什麼方式鼓勵「大拇指」?若你覺得自己不重要,當謹記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的真理。



全年讀經:
申命記3-4章;馬可福音10章32-52節


靈命日糧 : 兩人比一人好

讀經: 傳道書4章9-11節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道書4章9節


在1997年的夏威夷鐵人三項錦標賽中,兩位女選手奮力站起來,步履蹣跚地走向終點。她們已筋疲力盡,仍堅持前進,途中希恩(Sian Welch)撞上溫蒂(Wendy Ingraham),兩人雙雙跌到。她們掙扎著再站起來,但在離終點線只有20公尺時又跌倒了。於是溫蒂開始爬行前進,群眾都為她喝采,接著希恩也跟著爬行,群眾更是大聲地加油打氣。溫蒂首先爬到終點,倒入支持者向她伸出的手臂中,成為第四名,但她隨即轉過頭,向同樣跌倒的選手希恩伸出援手。希恩爬行向前,朝溫蒂伸出她疲憊的手臂,藉著溫蒂的一臂之力,越過終點線,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成為第五名!

這對選手堅持完成長達225公里的游泳、騎單車和跑步的比賽,激勵了許多人。但疲憊的選手一起堅持的畫面,更是深植我心,這印證了傳道書4章9-11節這個加添力量的真理。

承認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幫助並不可恥(9節),特別是在全知的上帝面前,我們無法違背心意否認自己的需要,也無法有所隱藏。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是在生理或情緒方面,我們都可能會「跌倒」。然而當我們堅持向前時,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會讓我們得安慰。慈愛的天父會幫助我們,祂也會加添我們力量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讓他們也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 鄧書琪

全能的上帝,謝謝祢幫助我們,
並給我們幫助他人的機會,
再次印證祢一直與我們同在。


別人曾如何幫助你?本週你要如何激勵其他人呢?



全年讀經:
申命記1-2章;馬可福音10章1-31節


靈命日糧 : 打亂計畫

讀經: 使徒行傳16章6-10節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章21節


珍芳本來計畫當語言治療師,但因一份實習工作而改變主意,她發現治療師的工作會嚴重影響她的情緒。不久,她得到機會為某本雜誌撰稿。她從未想到能當個作家,但幾年後,她藉著寫作為有需要的家庭發聲。她說:「回顧過往,我看到上帝為何改變我的計畫。因祂對我有更大的計畫。」

聖經也記載了許多計畫被打亂的事情。保羅在第二次宣教之旅中,本想去庇推尼傳福音,但耶穌的靈卻加以阻止(使徒行傳16章6-7節)。這可能令人不解,為何耶穌要打亂符合上帝心意的宣教計畫呢?答案出現在某天晚上保羅的夢中,馬其頓人更需要他。在馬其頓,保羅將會建立歐洲的第一個教會。所羅門也早已觀察到:「人心裡的謀算很多,唯有耶和華的計畫能實現。」(箴言19章21節,新譯本)

制訂計畫是合情合理的。有句英文古語說:「沒有計畫,就準備失敗!」但上帝可能會用祂的計畫打亂我們的計畫,而我們面對的挑戰是聆聽與順服,知道我們可以信靠上帝。若我們順服上帝的旨意,我們將會在祂為我們生命所訂的計畫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當我們繼續制訂計畫時,不妨加入一個新的想法:「好好聆聽上帝的計畫。」

— 許文榮

全知的上帝,請賜我信心,
讓我在自己的計畫被打亂時,
仍能全心倚靠祢,知道祢對我的生命有更大的計畫。


今天你要如何將心中的籌劃交給上帝?你如何聽從祂的計畫?



全年讀經:
民數記34-36章;馬可福音9章30-50節


靈命日糧 : 充電

讀經: 馬可福音9章2-10節


[我們]親眼見過祂的威榮。—彼得後書1章16節


霍莉.奧德威(Holly Ordway)教授讀了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偉大著作《聖十四行詩》之後,她說:「我覺得好像充了電一樣。」她認為這首詩中有一些奇妙的事發生了,她不知那是什麼。奧德威回想說,從前她是無神論者,但在那瞬間,她覺得有超自然能力存在的可能性。到了最後,她終於相信復活的基督有改變的大能。

這種「充電」的感覺相信也是彼得、雅各和約翰看到耶穌變像時的感受。那天,耶穌帶他們到山頂上,在那裡他們目睹了戲劇性的轉變,基督的「衣服放光,極其潔白」(馬可福音9章3節),接著以利亞和摩西出現了,這就是現今我們所知道的耶穌登山變像。

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將所看見的告訴別人,因為祂還沒有復活(9節)。但他們甚至不知道「從死裡復活」是什麼意思(10節)。

門徒對耶穌的使命並不瞭解,因為他們無法想像耶穌必須經歷死亡和復活。但最終他們親眼看見復活的主,徹底改變他們的生命。彼得在晚年時,描述了他目睹基督變像,那時門徒是第一次「親眼見過祂的威榮」(彼得後書1章16節)。

像奧德威和門徒那樣,我們經歷耶穌的大能時猶如充電一般,奇妙的事正在發生,永活的基督在呼召我們。

— 葛庭墨

天父,當我們以禱告來到祢面前時,

我們發現有許多無法理解的事。

求祢原諒我們將祢榮美的同在當作理所當然。


曾幾何時,你與上帝的互動有充電的感覺?



全年讀經:
民數記31-33章;馬可福音9章1-29節


靈命日糧 : 無所不知

讀經: 耶利米書1章1-8節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耶利米書1章5節


拖車司機從陡峭的山溝邊緣將我母親的車子拖上來,在看到毀壞不堪的車子和車輪痕跡之後,他告訴我的母親:「按理說,妳現在不可能在這裡,是上天拯救了妳。」那時母親的腹中正懷著我。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母親常常告訴我,上帝如何在那一天拯救我們母子倆的性命。母親讓我確信,即使在我出生之前,上帝就已經很重視我了。

我們的造物主是全知(無所不知)的,沒有人能躲避祂的關注。在2,500多年前,上帝告訴先知耶利米:「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耶利米書1章5節)。上帝比任何人都更深切地認識我們,祂能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目的和意義。上帝不僅以祂的智慧和大能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存在也倚靠祂的保守和維繫,生活中許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小細節,從我們的心跳到大腦錯綜複雜的運作,都在祂的看顧之中。這顯明了我們的存在都是上帝掌權,就像大衛驚歎說:「上帝啊,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詩篇139篇17節)

上帝與我們十分親近,就像是一呼一吸之間。祂創造了我們,瞭解我們,深愛著我們,祂永遠配得我們的敬拜和讚美。

— 龐雅各

上帝,祢真奇妙!謝謝祢環抱我,
陪我度過生命中的每時每刻。


此刻,你會讚美上帝對你哪方面的看顧?你如何讓別人瞭解上帝也關心他們?



全年讀經:
民數記28-30;馬可福音8章22-38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