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對你有益

讀經: 箴言24章13-14節


智慧能使你的心靈甘甜。你若找到智慧,就會有光明的未來。-箴言24章14節,新普及譯本


根據統計,世界各地的人們在2016年共花了982億美元購買巧克力。這個數字雖然龐大,卻一點也不令人訝異,畢竟幾乎所有人都喜歡美味的巧克力。所以當人們發現巧克力這個甜食有益身體健康時,全世界的人都歡欣鼓舞!巧克力含類黃酮,有助於抗老化和保護心臟。從來沒有一個健康處方如此受到人們的歡迎或矚目。當然,只有適量攝取才會健康!

所羅門提到另一個對我們有益的「甜食」值得品嚐,那就是智慧。他建議兒子吃蜂蜜,「因為是好的」(箴言24章13節),並將其甜美與智慧相提並論。若有人以聖經中上帝的智慧為食物,不僅能使他的心靈感到其甜如蜜,而且上帝的智慧對教導真理、指責謬誤、糾正過錯、指示人生正路都是有益的,好「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

智慧能使我們做出明智的抉擇,幫助我們理解周遭的情況。因此,智慧值得品嚐,並與所愛的人分享,正如所羅門鼓勵他的兒子一樣。上帝的智慧令人覺得甘甜,是可以盡情享用的甜食。事實上,聖經也鼓勵我們要多得智慧!讓我們一同感謝上帝,將甜美的聖經真理賜給我們!

— 洪可婷

今天,你需要哪方面的智慧?
上帝的智慧如何使你心覺甘甜?


以聖經的智慧為糧,有益身心靈。



全年讀經:
創世記4-6章;馬太福音2章


靈命日糧 : 隨時禱告

讀經: 提摩太前書2章1-8節


祈禱的時候,不住地想念你。-提摩太後書1章3節


朋友傳來的簡訊說:「幾年前,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想到為你禱告。」簡訊還附上一張照片,那是她夾在聖經裡的紙條,上面寫著:「為雅各禱告,將他的心思意念和言語行為交託主。」在我的名字旁邊,她還記錄了從哪一年開始為我禱告,那是三個不同的年份。

我看著那些年份,覺得不可思議,便回訊問她是從哪個月開始為我代禱。她說:「大概是七月的時候。」

記得那一年七月,我正準備出國讀書。對於即將面對陌生的語言與文化,我的信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我看著這張紙條時,深刻體會到朋友出於愛的代禱是多麼珍貴的禮物。

朋友的愛心代禱,使我想到另一個要為人禱告的勸勉。保羅對那位年輕的宣教士朋友提摩太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摩太前書2章1節)。「第一」代表這是最要緊的事。保羅指出為人代求非常重要,因為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4節)。

上帝會藉著我們持續的代禱,用各種方式鼓勵人並吸引人更親近祂。當某些人突然浮現在我們的腦海,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們的情況,但上帝知道。當我們為那人代求時,上帝便會幫助他!

— 龐雅各

慈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常常為別人禱告,
盼望藉由我的禱告能使他們的生命有所轉變。


在這新的一年裡,你想要為誰代禱?你如何提醒自己時常為他們禱告呢?



全年讀經:
創世記1-3章;馬太福音1章


靈命日糧 : 結出好果子

讀經: 路加福音8章4-8、11-15節


種子就是上帝的道。-路加福音8章11節


某個協會提倡園藝教育,其創辦人建議﹕「應該讓孩子們隨意在花園任何一個角落撒下一粒種子,看日後會長出些什麼。」雖然這並不是悉心耕作的良好示範,但卻真實反映每顆種子潛在的生命力。自2004年起,這個協會便為低收入地區的學校和社區建造美麗的花園,讓孩子們透過園藝學習營養的概念並獲得工作技能。這位創辦人說﹕「在市區有一片生機盎然的綠地,可以讓孩子們有機會在戶外做一些美好且富生產力的活動。」

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提到,一些種子在好土裡能「結實百倍」(路加福音8章8節)。種子是指上帝的道;好土意指「那些誠實良善的人,聽到上帝的道,就緊緊把握,耐心地結出豐碩的收成」(15節,新普及譯本)。

在約翰福音15章,耶穌教導門徒,只有常在祂裡面才能結出豐盛的果子(4節)。當我們接受耶穌的教導,並緊緊抓住祂時,聖靈就會在我們裡面結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23節)。上帝會用祂在我們身上所結的果子觸動別人的生命,幫助別人也能得到改變,並使他們結出生命的果子。這也能使你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盛美好!

— 施安妮

天父啊,我想擁有豐盛美好的人生,
求祢讓我結出生命的果子,使我能引領人歸向祢。


你如何與耶穌保持連結?你希望祂在你生命中結出什麼果子呢?



全年讀經:
瑪拉基書1-4章;啟示錄22章


靈命日糧 : 缺陷的目的

讀經: 以賽亞書22章8-11節


卻不仰望做這事的主,也不顧念從古定這事的。-以賽亞書22章11節


耶路撒冷城東邊有個天然的水泉,在古時那是耶路撒冷城唯一的水源。但這個水泉卻位於城牆之外,成了耶路撒冷最大的缺陷。在戰爭時,即使眾人固守城池,但只要敵人阻斷水泉或使其改道,就能輕易迫使城內的人投降。

希西家王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便下令鑿開岩石,建造全長約533公尺的水道,把水引入城內,流入「下池」(參閱列王紀下20章20節;歷代志下32章2-4節)。但在這件事上,希西家「卻不仰望做這事的主,也不顧念從古定這事的」(以賽亞書22章11節)。到底上帝所定的是什麼呢?

上帝親自為耶路撒冷所定的計畫,就是讓他們無法保護自己的水源。這城外的水泉就是要一直提醒城內的居民,必須完全倚靠上帝的拯救。

難道我們的缺陷或軟弱也是要讓我們得益處嗎?其實,使徒保羅也說他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藉由自己的不足,彰顯出耶穌的榮美和能力(哥林多後書12章9-10節)。我們是否也願意將自己的軟弱看作是上帝的美意,顯明上帝就是我們的力量呢?

— 羅大衛

你有什麼不足之處?
你的軟弱如何幫助你更信靠上帝呢?


我們的軟弱彰顯上帝的力量。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3-14章;啟示錄21章


靈命日糧 : 信心的行為

讀經: 雅各書2章14-26節


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雅各書2章24節


在南加州,有個小教會的基督徒以實際的行動向人展現上帝的愛。他們聚集在當地的一家自助洗衣店,為經濟拮据的居民洗衣服,回饋社會。他們一起清洗和摺疊衣服,有時還為這些受助者提供熱食或日用品。

一位同工表示,參與這樣的服事,最大的回報是能與人有實際的接觸,並聽到他們的故事。這群基督徒本於與耶穌的關係,藉著愛的言語和行動活出信仰,使他們能與人建立真摯的友誼。

使徒雅各清楚表明,人若承認自己是基督徒,那麼,每次憑愛心以行動去服事人,就是表明自己的信心,因「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章14-17節)。我們只要相信耶穌基督,就能得稱為上帝的兒女,但只有當我們透過服事他人來服事上帝時,才能活出信靠並跟隨耶穌的基督徒樣式(24節)。信心與服事就像身體與靈魂一樣密不可分(26節),當基督在我們心中動工,藉著我們為祂作工時,就能展現出基督的大能!

耶穌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以完全的愛洗淨了我們。當我們領受這份恩典,便當憑信心帶出服事人的行動,藉此來回應祂的愛。

— 鄧書琪

主耶穌,願我們的生命能滿溢出祢那完全、潔淨的愛,
好讓我們將祢的愛傾注在別人的生命中。


有誰曾如何幫助你更深地體會耶穌的愛?你如何透過愛的言語和行動表明你對基督的信心?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9-12章;啟示錄20章


靈命日糧 : 永不忘記

讀經: 以賽亞書49章8-16節


我卻不忘記你。-以賽亞書49章15節


我坐在鋼琴前面,為了向孩子證明自己曾苦學鋼琴多年,擁有彈鋼琴的基本技巧。於是,我開始彈奏C大調音階。近20年來,我幾乎都沒碰過鋼琴,令我訝異的是,我竟然還記得!這讓我鼓起勇氣,憑著記憶,一個接一個地彈出七個不同的音階。我實在太驚訝了!過去多年來的練習,竟使手指深深「牢記」這些音符和技巧,彷如手指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彈琴。

有些事固然令人難忘,但我們的記憶終會磨滅,然而上帝對我們的愛無比深刻。事實上,上帝不會忘記祂的兒女!這是以色列人被擄後感到被上帝遺忘時,迫切需要聽到的信息(以賽亞書49章14節)。上帝透過以賽亞作出明確的應許:「我卻不忘記你」(15節),表明祂要看顧祂的子民,遠勝於母親對孩子的愛。

上帝為使百姓確信祂不變的愛,便描繪一幅景象表露心意:「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16節)。這美麗的景象顯明上帝永遠關注祂的兒女,我們的名字和樣貌常在祂眼前。

直到如今,我們仍常感到被忽視和遺忘。想到我們被深深銘刻在上帝的掌心,天父永不忘記我們,並且永遠看顧並深愛著我們,這是多麼讓人得安慰啊!

— 夏莉珊

耶穌,感謝祢,因祢永不忘記我。
當我感到被人遺棄時,求祢幫助我,
能記得並全然信靠祢不止息的永恆之愛。


你何時曾感到被遺忘或被遺棄?上帝如何常與你同在,讓你想起祂永恆的愛呢?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5-8章;啟示錄19章


靈命日糧 : 按祢話語而行

讀經: 詩篇119篇1、133-136節


求祢用祢的話使我腳步穩當,不許什麼罪孽轄制我。-詩篇119篇133節


在倫敦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阿諾負責的第一次廣播工作就是在廣播劇中製造「腳步聲」。廣播員讀的劇本要是有走路的場景,阿諾身為舞台監督就會配合廣播員所說的台詞,用雙腳踏步營造出走路的聲音。阿諾談到他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完全按照廣播員的表演和節奏,他說:「我們兩人是緊密配合的!」 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期盼與上帝緊密配合,強調要按上帝的律例而活。如第1節說:「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上帝以祂的話語帶領我們,當我們遵行祂的命令,便能保持純潔(9節)、不在意別人的毀謗(23節),不貪非義之財(36節)。上帝會使我們有能力抵擋罪惡(61節)、樂意與敬畏上帝之人為友(63節),並且心中滿有喜樂(111節)。

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期盼與上帝緊密配合,強調要按上帝的律例而活。如第1節說:「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上帝以祂的話語帶領我們,當我們遵行祂的命令,便能保持純潔(9節)、不在意別人的毀謗(23節),不貪非義之財(36節)。上帝會使我們有能力抵擋罪惡(61節)、樂意與敬畏上帝之人為友(63節),並且心中滿有喜樂(111節)。

神學家查爾斯·布里奇(Charles Bridges)在講論第133節時提到:「每當我在世上向前邁進一步,就會捫心自問,這是否符合上帝的話語?這能表明基督是我絕佳的典範嗎?」

當我們以遵行上帝的話語行走人生的路程,便是讓世人看見耶穌。願主耶穌幫助我們能親密地與祂同行,好讓人們得以看見我們生命中的這位主宰、密友和救主!

— 雷翠霞

你是否遵行上帝的教導,你在哪方面需要成長?
從詩篇119篇的教導,
開始操練一個能使你更緊緊跟隨主的方式。


按照聖經的智慧引導,行事為人效法基督。



全年讀經:
撒迦利亞書1-4章;啟示錄18章


靈命日糧 : 要靠好行為?

讀經: 以弗所書2章4-10節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2章8節


精神科醫師羅伯特‧寇爾斯(Robert Coles)在他所寫一本書中,探討了人們願意服事的原因,他特別記述了一位年長的女士服事別人的故事。這位女士是校車司機,常常關心每天乘車上學的孩子們的課業,查問他們的功課,也會為他們的成就而歡呼。她說:「我希望看到這些孩子生命有成就!」這是她主要的目的,但不僅如此。

她向寇爾斯表示,她年輕時曾因一位阿姨的話而深受震撼。她說:「我阿姨告訴我,必須要做些上帝看得見的事,要不然在審判的時候就會下地獄!」她很擔心將來會下地獄,於是就做好事想得到上帝的關注。去教會是為了讓上帝看見她很忠心;努力服事別人,好讓上帝能聽到人們對她的誇讚。

這位女士的話,令我感到悲哀。為何她不知道自己已經得到上帝的關注呢?(馬太福音10章30節)為何她沒聽過,耶穌已為我們擔負了罪的刑罰,使我們不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節)為何她不瞭解,只要相信就能得著上帝所賜的救恩,我們無法靠好行為來換取這份恩典呢?(以弗所書2章8-9節)

基督的降生、受死與復活,讓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不必受罪的審判,我們可以自由地以喜樂的心服事眾人。

— 霍薛頓

為什麼人們會誤以為必須做好事才會被上帝接納?
明白福音的真義如何使你更加愛人呢?


耶穌成就了一切,使我得拯救且無需受罪的審判。



全年讀經:
哈該書1-2章;啟示錄17章


靈命日糧 : 學習慷慨分享

讀經: 哥林多後書8章1-9節


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馬太福音10章8節


我兩歲的孫子一邊把一個盒子塞進我的手中,一邊興奮地喊著說:「我送你一件禮物!」我妻子笑著告訴我:「是他自己挑選的。」

我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是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聖誕飾品。他焦急地問道:「我能看一下嗎?」接下來整個晚上,他都一直在玩「我的」禮物,我看著他,忍不住笑了。

我笑了,因為我記得自己也曾經這樣送禮物給親人。在中學時期的某個聖誕節,我買了自己很想聽的音樂專輯送給哥哥,後來當然是我自己享用了。雖已事過多年,但我意識到上帝如今還在不斷地教導我,如何無私地與人分享。

分享是我們應不斷地學習的功課,保羅寫道:「你們在一切事上,……既然都是富足的,那麼,在這慈善的事上,也要顯出你們是富足的」(哥林多後書8章7節,新譯本)。我們慷慨無私地分享,因知道我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上帝,並且祂已經向我們指出了「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上帝慷慨地賜給我們最無私的禮物,就是讓祂的獨生愛子因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復活了。任何獲得這份寶貴禮物的人都極其富足,當我們專注於祂時,自然會因愛的激勵而樂意與人分享。

— 龐雅各

天父啊,謝謝祢賜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祢的兒子!
求祢幫助我,今天能與人分享祢慷慨的賞賜。


你要在哪方面學習與他人分享呢?今天就開始行動吧!



全年讀經:
西番雅書1-3章;啟示錄16章


靈命日糧 : 聖誕訪客

讀經: 路加福音2章25-33節


主啊!如今可以……釋放僕人安然去世。-路加福音2章29節


在1944年聖誕節前夕,蘇門答臘的監獄醫院裡有個人稱「老布林克」的男子,正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等著囚友們特別為他舉辦的聖誕崇拜。他問其中一位囚友麥克:「什麼時候開始唱詩歌?」麥克說:「快了!」布林克以垂死的聲音說:「好極了,那我就能比較一下他們與天使唱的有何不同了!」

幾十年前,布林克曾遠離上帝,但他在臨終前承認自己的罪,並與上帝和好。麥克說,布林克不再對人發脾氣,而是以笑臉迎人,這實在是很大的轉變。

在11位骨瘦如柴的囚友合唱了布林克要求的《平安夜》之後,他便安然去世。麥克深知布林克重新歸向耶穌,並將在天堂與上帝同在,便說:「死亡應該是受布林克歡迎的聖誕訪客。」

布林克坦然面對死亡的態度,讓我想起虔誠的西面。西面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路加福音2章26節)。當他在聖殿裡看見耶穌時,便高聲說:「主啊!如今可以照祢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29-30節)

我們也可以像布林克一樣,接受這份耶穌所賜的救恩,這是最寶貴的聖誕禮物,願我們都與人分享!

— 潘艾梅

耶穌,感謝祢的受死和復活帶來了平安。
求祢幫助我,能與人分享祢所賜的救贖之恩。


麥克為何認為死亡應該是受布林克歡迎的訪客呢?耶穌如何帶給你喜樂並改變你的生命?



全年讀經:
哈巴谷書1-3章;啟示錄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