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

靈命日糧 : 得誰讚許?

讀經: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4節


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年)年輕時,憑著一股要得人讚許的渴望而邁向成功。一位美國聖經學者寫道:「當威爾第所撰寫的首部歌劇在佛羅倫斯上演時,他站在舞台邊一個角落裡,緊盯著在觀眾席中偉大的作曲家羅西尼(Rossini)的表情。對威爾第來說,大廳裡的其他人為他歡呼喝采或冷嘲熱諷都不重要,他想要的只是這位音樂大師讚許的笑容。」

我們想要得到誰的讚許呢?是父母、老闆或是摯愛?對保羅而言,只有一個答案。他寫道:「但上帝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上帝喜歡。」(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4節)

尋求上帝的讚許是什麼意思呢?這至少包括兩件事。首先是不再渴望別人的掌聲,另外就是讓聖靈使我們更像那位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的耶穌基督。當我們願意順服上帝完美的旨意,讓祂塑造我們、使用我們的時候,有一天我們也必將得到上帝的讚許和微笑。

— 柯貝爾

天父啊,我總是嚮往得到人們的掌聲和讚美。
求祢幫助我能定睛仰望祢,
惟有祢最瞭解我又最愛我!
點擊此處閱讀探索叢書《活出基督的生命》。


你渴望得到誰的讚許?這為何對你如此重要?上帝的讚許如何更深地滿足你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20-21章;雅各書5章


靈命日糧 : 大兒子

讀經: 路加福音15章11-13、17-24節


[他們]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加福音15章2節


靈修作家盧雲(Henri Nouwen)回憶他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觀一間博物館時,花了數個小時仔細觀看並深思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的畫作《浪子回頭》。從早晨到下午,四周窗戶透進來的陽光強弱不同,隨著光影的變化,盧雲從這幅畫作中似乎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畫作,而每一幅都流露出父親對浪子的愛。

盧雲描述,大約在下午四點鐘時,畫中在暗影底下的人物也顯得較為突出。其一是心中憤憤不平的大兒子,因父親竟如此隆重地歡迎浪蕩的弟弟回家。畢竟,這個弟弟揮霍這麼多家財,而且在過程中還讓家人傷心難過,使家族蒙羞(路加福音15章28-30節)。

大兒子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弟弟,令人聯想到聽耶穌講這個比喻的宗教領袖,他們在背地裡議論耶穌接待罪人(1-2節)。

盧雲從這些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他意識到自己有時會像放蕩不羈的小兒子和愛譴責論斷的哥哥,而這位寬容的父親則是他學習的對象,他要努力效法天父以無私寬宏的心包容任何人和所有人。

那麼,我們呢?我們可以從林布蘭的畫作中看到自己嗎?坦白說,耶穌講的每個比喻都與你我密切相關。

— 狄馬汀

反思耶穌所說的比喻或林布蘭的畫作,對你有何啟發?
你現在正處於何種光景呢?


以天父愛的眼光看待自己。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8-19章;雅各書4章


靈命日糧 : 一件美事

讀經: 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30節


我在深夜裡醒來,雖睡不到半小時卻再也無法入眠。一位朋友的丈夫住院並且得知壞消息,他的癌症復發,還擴散到腦部和脊椎。我為他們的遭遇感到難過,內心承受深沉的重擔!然而,我在夜間為他們守望禱告的時候,我的心便不再消沉。也可以說,我後來覺得為朋友背負重擔是件美事,但這怎麼可能呢?

在馬太福音11章28-30節,耶穌應許心靈疲憊的人能得享安息。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耶穌的安息臨到我們,卻是在我們負祂的軛,接受祂的擔子之際。在第30節,耶穌清楚表明:「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當我們願意讓耶穌提起我們背上的重擔,然後讓自己綁上耶穌的軛,那我們便是與祂同負一軛,與祂同步,並順服祂的帶領。我們若背負耶穌的擔子,便是與祂同受苦難,最後也必在祂裡面得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我對朋友的擔心曾是個沉重的擔子,但我感謝上帝允許我在禱告中將這些重擔交託給祂。漸漸地,我能安然入睡。當我醒來時,那個擔子依然存在,但藉著與耶穌同行,現在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這確實是件美事。

— 莫麗莎

親愛的主耶穌,我把自己沉重的擔子交給祢,
幫助我願意負祢的軛,學祢的樣式。


你今天正背負著什麼呢?你要如何將重擔交給耶穌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6-17章;雅各書3章


靈命日糧 : 年老仍結果子

讀經: 詩篇92篇12-15節


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經常保持茂盛青翠。-詩篇92篇14節,新譯本


麗諾雖已94歲卻依然洋溢著活力,她的心思敏捷、笑容燦爛,愛主的熱忱更是感染了許多人。在我們教會中,不時都能看到她和年輕人聚在一起,她的參與和付出總為大家帶來喜樂和激勵。麗諾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因此她離世的消息令我們錯愕不已,她宛如一名實力強勁的跑者,全力衝刺至生命的終點線。她的精力與熱情如此豐沛,甚至在離世前幾天,她還完成了一個為期16週的課程,學習向人傳揚福音信息。

麗諾這種尊榮上帝,甚至到年老仍結果子的生命,正是詩篇92篇12-15節的深刻體現。這篇詩形容栽種在上帝殿中的樹木,即與上帝有美好關係的生命,將要發芽、開花並結實纍纍(12-13節)。棕樹因結果子,香柏樹因長青而被視為珍貴,詩人藉這兩種樹木呈現了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和其實用性。當我們看見自己的生命能發芽、開花,並結出果實,即願意愛人、與人分享、樂於助人,且能領人歸向基督,定然歡欣喜樂!

那些被視為「資深」或「年長」的人,現在仍然可以在上帝裡面扎根、結出果子,絕不會太遲。麗諾的生命藉著耶穌在上帝裡面深深扎根,並且見證上帝的美善(15節),你我的生命也能如此!

— 簡恩德

天父,求祢賜我力量能結果子,
顯明我的生命是扎根於祢的愛子耶穌。


你有什麼生命的果子可以反映你與耶穌的關係?你要如何使自己在主裡成長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4-15章;雅各書2章


靈命日糧 : 真切的渴望

讀經: 馬可福音10章46-52節


耶穌說:「要我為你做什麼?」-馬可福音10章51節


在小說《納尼亞傳奇》中,名為「老脾氣」的老鼠劍客可算是最英勇的人物。他揮舞刀劍,奮不顧身地投入戰役,克服恐懼搭上「黎明行者號」航向黑暗之島。是什麼令他無所畏懼?這是因為他一心尋求亞斯藍的國度。他說:「那是我心中所願。」他明白自己內心真切的渴望,這也引領他走向他的國王。

巴底買是耶利哥城一個瞎眼的乞丐,一天當他如往常坐在路旁乞討時,聽到耶穌與群眾從旁經過,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馬可福音10章47節)他雖遭到許多人斥責,卻依舊不停地大聲呼喊。

即使人潮擁擠,耶穌仍願傾聽巴底買的心聲。「耶穌就站住」(49節)並且問巴底買:「要我為你做什麼?」(51節)

耶穌當然知道巴底買的需要,但祂似乎要巴底買瞭解自己真正的需要,並親口表達自己內心的渴望。巴底買說:「我要能看見!」(51節)耶穌就立即讓他看見了色彩、美麗的事物和朋友臉上的神情,滿心喜樂地跟隨主!

並非我們所有的願望或渴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而且這些渴求通常都要改變以合乎上帝的心意。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巴底買明白自己的需要並向耶穌懇求。只要我們細心留意,便會發現你我內心真正的渴求總是會引領我們到祂面前。

— 郭惟恩

主耶穌,求祢幫助我將一切所求帶到祢面前,
唯有祢的供應能滿足我最終的渴望。


什麼是你心中真切的渴求?這份渴望如何引領你歸向耶穌?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1-13章;雅各書1章


靈命日糧 : 寬待外邦人

讀經: 出埃及記23章1-9節


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出埃及記22章21節


在我的一位家人改信其他宗教之後,一些基督徒朋友都敦促我「說服」她重新歸向耶穌。但我反倒先試著像基督一樣愛她,希望以基督的愛吸引她回轉。她因為宗教緣故而改變穿著,但在公共場所,有人對她的「奇裝異服」皺眉表示不滿;有人對她發出粗魯的評論;甚至有一位男子在他的卡車裡衝著她大吼:「滾回妳自己的國家!」他不知道,也顯然不在乎她就是在自己的國家。

摩西教導以色列民要以更寬容的方式,對待那些在穿著或信仰方面與我們不同的人。摩西教導的律法乃是包含公義和憐憫,正如他吩咐以色列民說:「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出埃及記23章9節)。這條命令表現出上帝對外邦人的關懷,因為他們容易受到歧視和壓迫。此外,在出埃及記22章21節和利未記19章33節,也有同樣的教導。

因此,當我花時間和這位家人相處時,無論是上餐館、去公園、一起散步,或是坐在我家前廊聊天,我都會以自己想要得到的善意和尊重去對待她,我認為這是提醒她耶穌之愛的最佳方式。我們不應該因為她拒絕耶穌而羞辱她,而是應該去愛她,就如同耶穌以奇異的恩典愛我們眾人一樣。

— 雷翠霞

天父,求祢讓我能接納周遭的異族人和異鄉人,
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幫助他們遇見祢。


你如何看待那些外表看似異樣的人?你要如何實踐上帝的命令,寬待外地人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8-10章;希伯來書13章


靈命日糧 : 纏累

讀經: 希伯來書2章17-18節,12章1-


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章1節


許多年前,一群在酷熱難耐的叢林裡作戰的士兵遇到了惱人問題,那就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帶刺藤蔓會毫無預警地纏繞士兵的身體和裝備,使他們難以掙脫。當他們拼命掙扎,試圖脫身時,這種植物還會伸出更多觸毛纏住他們。士兵們將這種植物稱為「等等藤」,因為他們一被纏住就無法前進,不得不向隊友大喊:「嘿,等等,我被困住了!」

同樣地,對基督徒而言,若被罪惡纏住也很難向前邁進。希伯來書12章1節告訴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但如何才能除去那些纏累我們的罪呢?

唯有耶穌才能使你我脫離生活中一切纏繞我們的罪。願我們能學習定睛仰望我們的救主(12章2節)。因為上帝的兒子曾經降世為人,經歷世人所面對的一切試探,但祂沒有犯罪,祂能理解我們面對試探的感受和遭遇(2章17-18節,4章15節)。我們也許正獨自絕望地被罪緊緊纏住,但上帝要我們勝過試探,祂不是要我們憑自己的力量,而是倚靠祂的能力,靠著祂「脫去」罪的纏累,追求祂的公義(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 凱辛蒂

主耶穌啊,求祢將祢的能力賜給我,
讓我勝過生命中的罪惡。幫助我信靠祢的能力,
而不是自己的力量,引導我走正確的道路。


什麼罪使你深受綑綁?你要怎麼做才能脫離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5-7章;希伯來書12章


靈命日糧 : 爸,你在哪裡?

讀經: 申命記31章1-8節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31章8節


我正將車開進我們家的車道,就接到女兒的來電,她緊張地問我說:「爸,你在哪裡?」那天我答應她在六點以前到家,送她去排練。我準時到家,但我女兒的聲音透露了她對我的不信任。我下意識地回答說:「我到了。為什麼妳不相信我呢?」

當我說這些話時,不禁心想:天父是否也常這樣問我呢?在緊張的時候,我也很沒耐心,很難全心信靠上帝,甚至無法相信上帝會持守祂的應許。因此我也會呼求:「天父啊,祢在哪裡?」

有時在面對壓力和未知之際,我也會懷疑上帝的同在,甚而懷疑祂的良善和祂對我的計畫。古時的以色列民也是如此。申命記31章記載,他們正準備進入應許之地,因知道摩西不會與他們一同前往而感到不安,因此摩西安慰提醒他們說:「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8節)

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的這個應許,如今仍是我們信仰的基石(參閱馬太福音1章23節;希伯來書13章5節)。啟示錄21章3節更清楚表明:「上帝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

上帝在哪裡?祂就在這裡,正與你我同在,隨時垂聽我們的禱告。

— 何安德

天父啊,求祢幫助我們明白,祢是多麼愛我們!


哪些經文能提醒你上帝的同在?不妨抄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常常提醒自己!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3-4章;希伯來書11章20-40節


靈命日糧 : 要得獎賞

讀經: 哥林多前書9章19-27節


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哥林多前書9章24節


在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因跑步而成名。他原本只想「跑到路的盡頭」,後來卻持續跑了3年2個月14天又16小時。每一次他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就會再設定另一個目標繼續跑。他就這樣曲折地橫跨了美國,直到有一天他不想再跑為止。「想跑」使他開始跑步。阿甘說:「那一天,沒有特別的原因,我只是決定去跑一跑。」

阿甘是隨心所欲地跑步,沒有固定的目標;相反地,使徒保羅要信徒向著標竿直跑,他說:「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哥林多前書9章24節)。就像那些遵守紀律的運動員一樣,我們的跑步生涯,即我們的生活方式,或許需要犧牲一些個人的享受。若我們願放棄自己的權利,或許能有助於我們與人分享自己得救、脫離罪惡與死亡的好消息。

我們要鍛鍊自己的心思意念,以邀請人同奔天路為目標,同時我們也可以更加確定自己會得著最終的獎賞,那就是與上帝永恆的關係。上帝賜給得勝者的冠冕將永遠長存!當我們靠著祂的能力,一生以傳揚祂的名為目標而跑,便能贏得冠冕。為這個目的奔跑,何其美好!

— 洪可婷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幫助我,
讓我專注於奔跑的理由,
乃是為要與周遭的人談論祢。


你在生命中所追求的是什麼?這與保羅的目標有何異同呢?



全年讀經:
以西結書1-2章;希伯來書11章1-19節


靈命日糧 : 警戒圈

讀經: 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非洲瞪羚在熱帶大草原休憩時,會出於本能地組成一些「警戒圈」。當一群群的瞪羚聚集在一起時,每一隻都頭部向外,朝向些微不同的角度,這樣牠們就可以環視360度的草原全景,並在危機發生時發出警訊。

牠們不僅為自身安危保持警戒,群體中的成員也相互照應,而這也是上帝賜給基督徒的智慧。聖經鼓勵我們:「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4-25節)

上帝從未要基督徒獨善其身,而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傳遞了相同的信息。我們若聚在一起就會更加有力量,能「彼此勸勉」(25節)、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且能彼此提醒要謹守警醒,免得落入仇敵魔鬼的網羅,因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章8節)。

值得注意的是,你我互相照應不只是求生存,而是要幫助我們學像耶穌,像祂一樣在這世上成為有愛心、合乎主用的僕人,成為一群以信心期盼祂國度降臨的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鼓勵,當我們一起在愛中親近上帝時,上帝便會幫助我們能彼此相助。

— 龐雅各

慈愛的上帝,我要為祢的信實獻上感謝。
求祢幫助我,今日能鼓勵人全心仰望祢!


主內弟兄姐妹曾如何幫助扶持你呢?今天你能以上帝的愛去鼓勵誰呢?



全年讀經:
耶利米哀歌3-5章;希伯來書10章19-3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