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隨時禱告

讀經:提摩太前書2章1-8節 

朋友傳來的簡訊說:「幾年前,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想到為你禱告。」簡訊還附上一張照片,那是她夾在聖經裡的紙條,上面寫著:「為雅各禱告,將他的心思意念和言語行為交託主。」在我的名字旁邊,她還記錄了從哪一年開始為我禱告,那是三個不同的年份。

我看著那些年份,覺得不可思議,便回訊問她是從哪個月開始為我代禱。她說:「大概是七月的時候。」

記得那一年七月,我正準備出國讀書。對於即將面對陌生的語言與文化,我的信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我看著這張紙條時,深刻體會到朋友出於愛的代禱是多麼珍貴的禮物。

朋友的愛心代禱,使我想到另一個要為人禱告的勸勉。保羅對那位年輕的宣教士朋友提摩太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摩太前書2章1節)。「第一」代表這是 [....]

靈命日糧 : 結出好果子

讀經:路加福音8章4-8、11-15節 

某個協會提倡園藝教育,其創辦人建議﹕「應該讓孩子們隨意在花園任何一個角落撒下一粒種子,看日後會長出些什麼。」雖然這並不是悉心耕作的良好示範,但卻真實反映每顆種子潛在的生命力。自2004年起,這個協會便為低收入地區的學校和社區建造美麗的花園,讓孩子們透過園藝學習營養的概念並獲得工作技能。這位創辦人說﹕「在市區有一片生機盎然的綠地,可以讓孩子們有機會在戶外做一些美好且富生產力的活動。」

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提到,一些種子在好土裡能「結實百倍」(路加福音8章8節)。種子是指上帝的道;好土意指「那些誠實良善的人,聽到上帝的道,就緊緊把握,耐心地結出豐碩的收成」(15節,新普及譯本)。

在約翰福音15章,耶穌教導門徒,只有常在祂裡面才能結出豐盛的果子(4節)。當我們接受耶 [....]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對所擁有的滿足嗎?(有聲中文)

作者:Charmain Sim,馬來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10-12節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當我的兒子開始學習溝通交流時,我教他用手勢來幫助表達他的需要。其中一個手勢是當他還想吃的時候告訴我他「還要」。當他做這個手勢時,我就會給他更多的食物。

但有時候,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如果沒有更多食物了,或者我在控制他的進食量,我就會回復他一個手勢「沒有了」。起初,他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說。他會哭個不停地要求:「我還要,還要,還要!」這時,我必須給他看證據——空盤子。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很講道理。但很多時候,面對所處的環境,我們會有和我兒子一樣的反應。我們可能是遇到了經濟上的缺乏,也可能遇到了困難的景況,比如失去工作,或者資源不足。亦或許一切都很好,我們有一份好工作,舒適的家,漂亮的車,足夠未來花的存款,我們可能還是不相信這些已經足夠了。我們會認為只有當我們擁有更多,一切才會好起來!

當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他正在監獄裡。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給他送了一個愛心包裹(腓立比書4章10節),他很感激他們的幫助。然而,保羅也解釋說,無論有沒有幫助,他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這樣做(11節)。

保羅可以自信地這樣說,因為他經歷過患難。他被逮捕、監禁、毆打、經歷沉船,又接受審判。但他也經歷過更安定、安全、被照顧,有信徒們陪伴的美好時光。在經歷了快樂並艱難的時光之後,保羅學會了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心滿意足。

他的秘訣是什麼?

最近,當我說「沒有了」時,我兒子明白並可以接受了。他可以接受是因為他知道並且信任我。他知道:作為他的母親,我會替他著想,而且我永遠不會不把他真正需要的東西給他。

同樣的,保羅認識上帝,並相信祂會為他的好處著想。他知道他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少是多)——甚至連腓立比教會給的供應——都是從上帝而來的。所以,即使他周圍的環境似乎表明情況很糟,保羅也知道他的天父在看顧他,而且他將永遠不會缺乏。

在馬太福音7章11節中,耶穌祂親自給我們指出了父上帝的美善:「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在整本聖經中,我們都能看到作者們對上帝會供應他們的肯定。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句經文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最終,保羅的秘訣在腓立比書4章13節中被闡明出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保羅對生活的滿足不依賴於他的經濟狀況如何——而是根植於他與上帝的關係,上帝「……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作為祂的兒女,我們永遠都可以相信祂對我們的愛。

保羅的信心多麼大呀!願我們被保羅激勵,以同樣的方式與上帝同行,信靠祂的美善和祂的供應。讓我們學會知足,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即使在我們看來祂所供應的微不足道。

因為事實是上帝已經把祂自己給了我們。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禮物了。

問題反思:

1.你對你生活中的哪一個方面不滿意?今天的文章怎麼能鼓勵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呢?

2.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別人是如何關心你的?

3.你身邊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可以怎樣去關心一下他或她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缺陷的目的

讀經:以賽亞書22章8-11節 

耶路撒冷城東邊有個天然的水泉,在古時那是耶路撒冷城唯一的水源。但這個水泉卻位於城牆之外,成了耶路撒冷最大的缺陷。在戰爭時,即使眾人固守城池,但只要敵人阻斷水泉或使其改道,就能輕易迫使城內的人投降。

希西家王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便下令鑿開岩石,建造全長約533公尺的水道,把水引入城內,流入「下池」(參閱列王紀下20章20節;歷代志下32章2-4節)。但在這件事上,希西家「卻不仰望做這事的主,也不顧念從古定這事的」(以賽亞書22章11節)。到底上帝所定的是什麼呢?

上帝親自為耶路撒冷所定的計畫,就是讓他們無法保護自己的水源。這城外的水泉就是要一直提醒城內的居民,必須完全倚靠上帝的拯救。

難道我們的缺陷或軟弱也是要讓我們得益處嗎?其實,使徒保羅也說他喜歡「 [....]

靈命日糧 : 信心的行為

讀經:雅各書2章14-26節 

在南加州,有個小教會的基督徒以實際的行動向人展現上帝的愛。他們聚集在當地的一家自助洗衣店,為經濟拮据的居民洗衣服,回饋社會。他們一起清洗和摺疊衣服,有時還為這些受助者提供熱食或日用品。

一位同工表示,參與這樣的服事,最大的回報是能與人有實際的接觸,並聽到他們的故事。這群基督徒本於與耶穌的關係,藉著愛的言語和行動活出信仰,使他們能與人建立真摯的友誼。

使徒雅各清楚表明,人若承認自己是基督徒,那麼,每次憑愛心以行動去服事人,就是表明自己的信心,因「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各書2章14-17節)。我們只要相信耶穌基督,就能得稱為上帝的兒女,但只有當我們透過服事他人來服事上帝時,才能活出信靠並跟隨耶穌的基督徒樣式(24節)。信心與服事就像身體與靈魂一樣密不可分(2 [....]

靈命日糧 : 永不忘記

讀經:以賽亞書49章8-16節 

我坐在鋼琴前面,為了向孩子證明自己曾苦學鋼琴多年,擁有彈鋼琴的基本技巧。於是,我開始彈奏C大調音階。近20年來,我幾乎都沒碰過鋼琴,令我訝異的是,我竟然還記得!這讓我鼓起勇氣,憑著記憶,一個接一個地彈出七個不同的音階。我實在太驚訝了!過去多年來的練習,竟使手指深深「牢記」這些音符和技巧,彷如手指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彈琴。

有些事固然令人難忘,但我們的記憶終會磨滅,然而上帝對我們的愛無比深刻。事實上,上帝不會忘記祂的兒女!這是以色列人被擄後感到被上帝遺忘時,迫切需要聽到的信息(以賽亞書49章14節)。上帝透過以賽亞作出明確的應許:「我卻不忘記你」(15節),表明祂要看顧祂的子民,遠勝於母親對孩子的愛。

上帝為使百姓確信祂不變的愛,便描繪一幅景象表露心意:「看哪!我 [....]

靈命日糧 : 按祢話語而行

讀經:詩篇119篇1、133-136節 

在倫敦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阿諾負責的第一次廣播工作就是在廣播劇中製造「腳步聲」。廣播員讀的劇本要是有走路的場景,阿諾身為舞台監督就會配合廣播員所說的台詞,用雙腳踏步營造出走路的聲音。阿諾談到他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完全按照廣播員的表演和節奏,他說:「我們兩人是緊密配合的!」 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期盼與上帝緊密配合,強調要按上帝的律例而活。如第1節說:「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上帝以祂的話語帶領我們,當我們遵行祂的命令,便能保持純潔(9節)、不在意別人的毀謗(23節),不貪非義之財(36節)。上帝會使我們有能力抵擋罪惡(61節)、樂意與敬畏上帝之人為友(63節),並且心中滿有喜樂(111節)。

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期盼與上帝緊密配合,強調要按上帝的律例而 [....]

靈命日糧 : 要靠好行為?

讀經:以弗所書2章4-10節 

精神科醫師羅伯特‧寇爾斯(Robert Coles)在他所寫一本書中,探討了人們願意服事的原因,他特別記述了一位年長的女士服事別人的故事。這位女士是校車司機,常常關心每天乘車上學的孩子們的課業,查問他們的功課,也會為他們的成就而歡呼。她說:「我希望看到這些孩子生命有成就!」這是她主要的目的,但不僅如此。

她向寇爾斯表示,她年輕時曾因一位阿姨的話而深受震撼。她說:「我阿姨告訴我,必須要做些上帝看得見的事,要不然在審判的時候就會下地獄!」她很擔心將來會下地獄,於是就做好事想得到上帝的關注。去教會是為了讓上帝看見她很忠心;努力服事別人,好讓上帝能聽到人們對她的誇讚。

這位女士的話,令我感到悲哀。為何她不知道自己已經得到上帝的關注呢?(馬太福音10章30節)為何她沒聽 [....]

靈命日糧 : 學習慷慨分享

讀經:哥林多後書8章1-9節 

我兩歲的孫子一邊把一個盒子塞進我的手中,一邊興奮地喊著說:「我送你一件禮物!」我妻子笑著告訴我:「是他自己挑選的。」

我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是他最喜歡的卡通人物聖誕飾品。他焦急地問道:「我能看一下嗎?」接下來整個晚上,他都一直在玩「我的」禮物,我看著他,忍不住笑了。

我笑了,因為我記得自己也曾經這樣送禮物給親人。在中學時期的某個聖誕節,我買了自己很想聽的音樂專輯送給哥哥,後來當然是我自己享用了。雖已事過多年,但我意識到上帝如今還在不斷地教導我,如何無私地與人分享。

分享是我們應不斷地學習的功課,保羅寫道:「你們在一切事上,……既然都是富足的,那麼,在這慈善的事上,也要顯出你們是富足的」(哥林多後書8章7節,新譯本)。我們慷慨無私地分享,因知道我們所有 [....]

靈命日糧 : 聖誕訪客

讀經:路加福音2章25-33節 

在1944年聖誕節前夕,蘇門答臘的監獄醫院裡有個人稱「老布林克」的男子,正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等著囚友們特別為他舉辦的聖誕崇拜。他問其中一位囚友麥克:「什麼時候開始唱詩歌?」麥克說:「快了!」布林克以垂死的聲音說:「好極了,那我就能比較一下他們與天使唱的有何不同了!」

幾十年前,布林克曾遠離上帝,但他在臨終前承認自己的罪,並與上帝和好。麥克說,布林克不再對人發脾氣,而是以笑臉迎人,這實在是很大的轉變。

在11位骨瘦如柴的囚友合唱了布林克要求的《平安夜》之後,他便安然去世。麥克深知布林克重新歸向耶穌,並將在天堂與上帝同在,便說:「死亡應該是受布林克歡迎的聖誕訪客。」

布林克坦然面對死亡的態度,讓我想起虔誠的西面。西面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