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採取主動

讀經:撒母耳記下9章3-11節 

年輕的媽媽潔麗獨自帶著兩名幼兒搭乘飛機,她三歲的女兒又踢又叫,正當她極力安撫女兒的同時,她四個月大的兒子開始餓得號啕大哭。

潔麗旁邊的乘客立刻提供協助,幫忙抱起嬰兒,讓潔麗幫女兒扣上安全帶。當潔麗哺餵嬰兒時,這位乘客想起自己從前剛當爸爸的時光,欣然跟潔麗三歲的女兒一起畫畫。轉機之後,這位男士也向潔麗表示,若她需要幫助,他願意隨時伸出援手。

潔麗回想著說:「上帝介入的方式令我驚訝。任何人都可能坐在我們旁邊,但今天坐在我們身旁的,是我遇過最好的人。」

在撒母耳記下9章,記載了另一個主動以恩慈待人的例子。掃羅王與他的兒子約拿單被殺害之後,有人認為,大衛會殺掉所有可能與他爭奪王位的人。但大衛卻問道:「掃羅家還有人沒有?我要照上帝的慈愛恩待他」(3節)。於是 [....]

靈命日糧 : 免受譴責

讀經:約翰一書3章19-24節 

一對夫妻開著拖車行經乾燥的北加州時,輪胎突然爆破,車輪鋼圈摩擦地面產生的火花竟引發火災,這便是美國2018年的卡爾大火,燒毀了將近93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超過千棟的房屋,並造成人命傷亡。

有些災民得知這對夫妻悲傷自責時,就設立了一個臉書專頁,希望向這對深陷愧疚和絕望的夫妻表達恩慈和善意。有位女士寫道:「這場大火燒了我的家,但我要你們知道,我們一家都沒有責怪你們,其他人也是如此⋯⋯意外總是難以避免。我由衷希望這樣的信息能減輕你們心中的重擔。相信我們能一起度過難關!」

良心的譴責或覺得自己犯下大錯的恐懼,都會讓我們憂傷喪志。但感謝主,約翰一書3章20節告訴我們:「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上帝比我們的心大。」不管我們為何事深感羞愧自責,上帝都遠高於我們的感受,祂比這一切都 [....]

靈命日糧 : 累積財寶

讀經:馬太福音6章19-21節 

有一次,我和家人駕車到別州探訪。回程途中,我在加油站添油時,發現地上有個髒兮兮、看起來很厚的信封,我撿起來探頭一看,發現裡面竟然有一百塊美金!

我想遺失這筆錢的人可能正焦急地找這個信封,於是我把我的電話號碼留給加油站的服務員,請失主和我聯絡,但過後並沒人打電話給我。

那人本來擁有這筆錢,卻把錢弄丟了。世上的財寶常是如此,可能會遺失、被偷走,或甚至被揮霍一空。投資不善或不瞭解金融市場都會讓人失去財富,但我們在耶穌裡所擁有的屬天財寶,卻不會失去。我們在耶穌裡擁有的屬天財寶,就是與上帝和好的關係以及永恆生命的應許,我們絕不會在加油站或任何其他地方遺失。

因此基督勸勉我們「要積攢財寶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20節)。當我們願意「多做好事」(提摩太前書6章18 [....]

腓立比書靈修 | 如何戰勝焦慮(有聲中文)

作者:Constance Goh,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佳佩,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6節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我一直很難得到平安。我理解這個詞的概念,但從未真正感到過平安——直到我開始申請大學。

我從理工學院畢業,成績平平,所以我擔心可能不會有大學收我。我在大學申請書上每寫一句話,心中都很忐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越來越害怕。當我意識到自己與那些成績優秀且有出色課外加分項的朋友相比多麼相形見絀時,我淚如雨下。

我知道上帝是良善而信實的。然而,我的處境看起來仍然如此絕望。我甚至無法讓自己平靜下來去禱告,更別提交託給上帝了。

當我坐在那個冰涼的黑色沙發上等待著接受其中一所大學的面試時,我害怕極了。我感到自己都快無法呼吸了。這時,我開始一遍又一遍地背誦我小時候學過的一節經文——腓立比書 4章6-7節。慢慢地,我的呼吸穩定了,我開始禱告。當我把自己所有的情緒都交託給祂時,祂的平安覆庇了我。那一刻,是我從開始申請大學以來的五個月里,最最平安的時候。

使徒保羅在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是用絕對的口吻說的:「應當一無掛慮。」沒有但是和例外。儘管保羅當時被囚禁(腓立比書1章13節),腓立比教會面對著假教師(3章2節),但保羅仍然鼓勵他們不要讓這些事情攪擾他們或者奪去了他們在基督里永恆的喜樂。

是什麼給了保羅勇氣可以如此堅定和有信心地這麼說?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中親自三次命令我們不要憂慮和焦慮(第25、31和34節)。我們不必憂慮,單單因著一個簡單的事實:上帝關心我們,並會供應我們的所需。

戰勝焦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保羅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建議:禱告。如果我們真的在任何情況下都相信上帝在掌權,我們就可以將一切的困境都交託給祂,並相信祂會「叫愛祂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保羅鼓勵我們要以「感恩」禱告,不是僅僅在我們需要上帝幫助的時候,而是在「凡事」上。感恩的態度如此重要,因為它提醒我們上帝已經給了我們能夠滿足我們的最棒禮物——祂的兒子耶穌基督——我們真的不需要也不應該再從祂那裡求得任何其他什麼了。感恩來自於認識到我們從上帝那裡得到的一切完全是恩典。明白上帝沒有義務給我們任何什麼,卻仍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能夠使我們謙卑下來。而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真正地喜樂(第4節)。

當我以感恩的態度來到上帝面前並向祂祈求時,我發現焦慮更容易放下了。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用禱告來代替憂慮。禱告會改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並恢復上帝賜給我們的唯獨祂才有的寶貴的平安。

最後,我沒有考上自己喜歡的課程,但我卻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收穫——知道當我將恐懼交託給上帝時,祂將會用一種無法形容的、絕對的平安來覆庇我的心思意念。上帝真的在掌管一切。祂將我們緊緊地握在祂手掌心中,並永遠不會放棄我們。對我來說,這已經足夠了,我也衷心希望對你來說也是這樣。

問題反思:

1.你焦慮時會怎麼做?你是否「通過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憂慮交給上帝呢?為什麼不呢?

2.擁有「感恩的態度」如何能改變我們對自己處境的看法?

3.列出最近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使用今天經文中保羅所給的方法,寫下你發自內心的禱告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另一面的愛

讀經:約翰二書1章1-11節 

在基督的時代,羅馬的客店聲名狼藉,猶太的拉比甚至不願意把自己的牲畜留在客店裡。因為客店的環境異常惡劣,所以當時遊歷在外的信徒,經常都需要尋找其他信徒來接待他們。

但在這些初代信徒中有些是假教師,他們否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因此,約翰二書告訴讀者,必須拒絕接待這些假教師。使徒約翰在前一封書信中提到,這些假教師既是「不認父與子的,這就是敵基督的」(約翰一書2章22節)。在約翰二書更向讀者詳盡闡述,人若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就有父又有子」(9節)。

約翰還提出警告說:「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10節)。接待那些傳講錯謬福音的人,實際上卻反倒是使人與上帝隔絕。

約翰的第二封書信讓我們看見上帝另一面的愛。我們事奉的這位上帝 [....]

靈命日糧 : 盼望何在?

讀經:羅馬書8章31-39節 

佈道家愛德華·佩森(Edward Payson,1783-1827年)的一生極其艱苦。他弟弟的離世令他大受打擊;他本身罹患躁鬱症,且飽受嚴重偏頭痛的折磨;一次墜馬意外使他的手臂癱瘓,後來他還差點死於肺結核。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一連串的遭遇並未讓他灰心絕望。根據他的朋友透露,佩森在過世前仍滿有喜樂。這怎麼可能呢?

使徒保羅在寫給羅馬信徒的書信中提到,無論情況如何,他依舊相信上帝全然愛他。他大膽地宣告:「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馬書8章31節)既然上帝已經將祂的獨生愛子耶穌賜給我們,祂也必信實地供應我們這一生所需的一切。保羅將自己所面對似乎難以承受的七個景況列了出來:患難、困苦、逼迫、飢餓、赤身露體、危險和刀劍(35節)。保羅並不是說,有了基督的愛就不會遭遇困境, [....]

靈命日糧 : 精心製作

讀經:以弗所書4章11-14節 

在一段網路視頻中,一位奶酪農場主講述了奶酪的成熟過程,這一過程能增加奶酪的風味和質感。每塊奶酪在送到市場販售之前,都必須在地下洞穴的架子上存放6至12個月。在這個潮濕的環境中,工人每天都必須細心照料奶酪。這位農場主解釋說﹕「我們盡最大的努力為奶酪提供適當的發酵環境……讓它能成熟並讓奶酪隱含的獨特風味能完全發揮出來。」

奶酪的成熟過程能顯出其獨特的風味,這讓我聯想到上帝也希望祂的兒女能成長,顯露他們隱含的特質,好讓他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盛、成熟。在以弗所書第4章,使徒保羅提到了參與這種「成熟過程」的人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11節)。擁有這些恩賜的人能激發信徒的成長,並鼓勵他們參與服事。正如12節說:「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目的是要使眾人都「得以長大成人,滿 [....]

靈命日糧 : 危險物品

讀經:以賽亞書6章1-10節 

一部卡車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從我的汽車旁邊呼嘯而過,閃爍的警示燈反射到我的擋風玻璃上,照亮卡車側面「危險物品」的字樣。後來我才從新聞報導中得知,那輛卡車必須緊急趕往科學實驗室,因為那裡的1,500公升硫酸已經開始滲漏出來,卡車必須載著緊急救難人員立即前往處理,否則洩漏的硫酸會腐蝕所有接觸到的物品。

當我閱讀這則新聞報導時,不禁聯想到,若是每當我的口有嚴厲或批評的話「滲漏出來」時就會發出警報聲,那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必須慚愧地承認,我的家會變得非常嘈雜。

先知以賽亞也自覺有罪。當他在異象中看到上帝的榮耀時,就深感不配,承認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以賽亞書6章5節)。但後續發生的事給了我盼望。天使拿熾熱的炭沾以賽亞的口,說:「你的罪孽便除掉,你 [....]

靈命日糧 : 衷心感謝

讀經:詩篇9篇1-2、7-10節 

在為兒子沙維爾預備第一次的工作面試時,丈夫艾倫為他準備了一些感謝卡,好讓他在面試後送給未來的僱主。艾倫還扮演面試官的角色,以他當經理幾十年的經驗問了沙維爾一些問題。演練過後,兒子將幾份履歷放進文件夾中。艾倫仍不忘叮嚀兒子記得要帶感謝卡,兒子笑著說﹕「我會的,一張誠摯的感謝卡能使我在眾求職者中顯得與眾不同。」

沙維爾果然被錄取了。當這位經理打電話通知沙維爾獲得錄用時,特別向沙維爾道謝,因為這是他多年來第一次收到別人親手寫的感謝卡。

表達謝意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詩篇也記載了許多詩人發自內心的祈禱和感恩的敬拜。雖然詩篇共有150篇,但這兩節經文貼切地反映出感恩的情懷﹕「我要一心稱謝耶和華,我要傳揚祢一切奇妙的作為!我要因祢歡喜快樂;至高者啊,我要歌頌祢的名!」(9篇1 [....]

靈命日糧 : 滿了一把

讀經:傳道書4章4-8節 

在古老的伊索寓言《男孩與榛子》的故事裡,有個小男孩把手伸進堅果罐裡,抓了滿滿一大把,結果手卻卡住了,拔不出來。他不願意放棄任何一顆堅果,急得放聲大哭。最後,他聽從別人的勸告,放掉一些堅果,結果手就輕易地從罐子拔出來。貪婪之心可說是人人皆有,一不小心就會深受其害。

在傳道書中,這位滿有智慧的傳道者也以雙手為例,讓我們明白貪婪會帶來什麼結果。他比較了懶惰和貪婪的人兩者之間的差異,說:「愚昧人閒抱著手,自取滅亡。然而,只抓一把,得享清靜,勝過兩手抓滿卻勞碌捕風」(4章5-6節,新普及譯本)。懶惰的人閒散安逸以致一事無成,但那些一心追求財富的人也會發現,他們的勞碌「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8節)。

傳道者說,人生最理想的狀況是不再貪婪地抓住一切,而是要從真正屬於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