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寬待外邦人

讀經:出埃及記23章1-9節 

在我的一位家人改信其他宗教之後,一些基督徒朋友都敦促我「說服」她重新歸向耶穌。但我反倒先試著像基督一樣愛她,希望以基督的愛吸引她回轉。她因為宗教緣故而改變穿著,但在公共場所,有人對她的「奇裝異服」皺眉表示不滿;有人對她發出粗魯的評論;甚至有一位男子在他的卡車裡衝著她大吼:「滾回妳自己的國家!」他不知道,也顯然不在乎她就是在自己的國家。

摩西教導以色列民要以更寬容的方式,對待那些在穿著或信仰方面與我們不同的人。摩西教導的律法乃是包含公義和憐憫,正如他吩咐以色列民說:「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出埃及記23章9節)。這條命令表現出上帝對外邦人的關懷,因為他們容易受到歧視和壓迫。此外,在出埃及記22章21節和利未記19章33節,也有同樣的教導。 [....]

靈命日糧 : 纏累

讀經:希伯來書2章17-18節,12章1- 

許多年前,一群在酷熱難耐的叢林裡作戰的士兵遇到了惱人問題,那就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帶刺藤蔓會毫無預警地纏繞士兵的身體和裝備,使他們難以掙脫。當他們拼命掙扎,試圖脫身時,這種植物還會伸出更多觸毛纏住他們。士兵們將這種植物稱為「等等藤」,因為他們一被纏住就無法前進,不得不向隊友大喊:「嘿,等等,我被困住了!」

同樣地,對基督徒而言,若被罪惡纏住也很難向前邁進。希伯來書12章1節告訴我們:「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但如何才能除去那些纏累我們的罪呢?

唯有耶穌才能使你我脫離生活中一切纏繞我們的罪。願我們能學習定睛仰望我們的救主(12章2節)。因為上帝的兒子曾經降世為人,經歷世人所面對的一切試探,但祂沒有犯罪,祂能理解我們 [....]

靈命日糧 : 爸,你在哪裡?

讀經:申命記31章1-8節 

我正將車開進我們家的車道,就接到女兒的來電,她緊張地問我說:「爸,你在哪裡?」那天我答應她在六點以前到家,送她去排練。我準時到家,但我女兒的聲音透露了她對我的不信任。我下意識地回答說:「我到了。為什麼妳不相信我呢?」

當我說這些話時,不禁心想:天父是否也常這樣問我呢?在緊張的時候,我也很沒耐心,很難全心信靠上帝,甚至無法相信上帝會持守祂的應許。因此我也會呼求:「天父啊,祢在哪裡?」

有時在面對壓力和未知之際,我也會懷疑上帝的同在,甚而懷疑祂的良善和祂對我的計畫。古時的以色列民也是如此。申命記31章記載,他們正準備進入應許之地,因知道摩西不會與他們一同前往而感到不安,因此摩西安慰提醒他們說:「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 [....]

靈命日糧 : 要得獎賞

讀經:哥林多前書9章19-27節 

在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因跑步而成名。他原本只想「跑到路的盡頭」,後來卻持續跑了3年2個月14天又16小時。每一次他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就會再設定另一個目標繼續跑。他就這樣曲折地橫跨了美國,直到有一天他不想再跑為止。「想跑」使他開始跑步。阿甘說:「那一天,沒有特別的原因,我只是決定去跑一跑。」

阿甘是隨心所欲地跑步,沒有固定的目標;相反地,使徒保羅要信徒向著標竿直跑,他說:「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哥林多前書9章24節)。就像那些遵守紀律的運動員一樣,我們的跑步生涯,即我們的生活方式,或許需要犧牲一些個人的享受。若我們願放棄自己的權利,或許能有助於我們與人分享自己得救、脫離罪惡與死亡的好消息。

我們要鍛鍊自己的心思意念,以邀請人同奔天路 [....]

靈命日糧 : 警戒圈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9-25節 

非洲瞪羚在熱帶大草原休憩時,會出於本能地組成一些「警戒圈」。當一群群的瞪羚聚集在一起時,每一隻都頭部向外,朝向些微不同的角度,這樣牠們就可以環視360度的草原全景,並在危機發生時發出警訊。

牠們不僅為自身安危保持警戒,群體中的成員也相互照應,而這也是上帝賜給基督徒的智慧。聖經鼓勵我們:「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4-25節)

上帝從未要基督徒獨善其身,而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傳遞了相同的信息。我們若聚在一起就會更加有力量,能「彼此勸勉」(25節)、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且能彼此提醒要謹守警醒,免得落入仇敵魔鬼的網羅,因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 [....]

腓立比書靈修 | 和解衝突(有聲中文)

作者:Chong Shou En,新加坡

翻譯:Julia,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2-3節

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里同心。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她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

 

我曾和一些我認為與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們一起去旅行。讓我驚訝的是,我們很快就開始在一些小事上產生分歧,從我們的喜好和習慣到什麼才是我們團隊的最佳選擇。

我和小組中的一個朋友吵得尤其厲害。我們沒有什麼大爭吵,只是一些小的意見不統一便使我們之間產生隔閡和不愉快。也許是因為一天24小時都在一起使得我們無法忽略彼此的個性以及一些不好的小習慣。

最後我的朋友勇敢地決定找我直說這些事情並把他的不滿分享出來。這的確在一段時間裡給我們彼此都造成了一些傷害,但在開始的憤怒平息之後,我才發現我在處理我們之前的分歧上是多麼愚蠢,然後我們和好了。回首往事,我可以很肯定地說這次經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益處,因為我們更加了解彼此並且在那次經歷之後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朋友。

在腓立比書的最後一章,當保羅請求尤阿迪婭和循都基這兩個女人處理彼此的意見分歧時,我們也看到了相似的情況。

我們對這兩個女人知之甚少。但是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3節中說,這兩個女人「福音上曾與我(保羅)一同勞苦」,她們的名字跟其他與保羅一同做工的人一起「在生命冊上」。保羅的描述表明,這兩個女人和他一起,為同一事工,也朝著同一最終目的地——天堂而努力。

通常,當我們處於衝突之中時,會很容易放大彼此之間的分歧。但是當我們記得我們同是上帝的兒女,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奮鬥的同工以及同為未來的天堂公民時,就可以幫助我們不那麼在意我們那些相對較小的差異,並專註在真正重要的、把我們聯合在基督里的事物上。

在第3節中,保羅要求他的「真正的同伴」(或如某些翻譯所稱的「真實同負一軛的」)來幫助這兩個女人和解。我們並不清楚保羅在這裡是在向誰說這些話,但這番話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在維持教會合一方面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即使我們自己沒有直接捲入某個衝突或分歧,若我們關心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也應找機會鼓勵他們,並儘力幫助他們與彼此和解。

保羅在努力讓這兩個女人真正和解。他不僅希望她們在表面上和解,還希望她們「在主里同心」(第2節)。此處使用的希臘語單詞是「 phroneo」,意思是「將心思置於」或「專註於」。這意味著我們不應只是簡單地聳聳肩說聲「對不起」,而是應該花時間和精力彼此溝通、解決差異,樂於彼此傾聽、愛和寬恕對方。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解決衝突也常常讓人很不舒服,很受傷並且也很耗時。但是,儘管它可能很痛苦,但卻是必要的,並且可以幫助我們更愛彼此。當發生衝突時,讓我們記得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的話,因著看到我們在基督里共同的身份,我們可以克服這些衝突,實現在基督里真正的合一。

 

問題反思:

1.為何和解與合一對教會那麼重要?

2.聖靈是否在催促你去與某人和解?有誰可以幫助你們兩個和解嗎?

3.主有沒有啟示你讓你想起一些你可以幫助他們和解的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真正的朋友

讀經:撒母耳記上18章1-4節,19章1- 

高中時期,我有一個所謂「有時是,有時不是」的朋友。在我們的教會裡,我倆算是「好搭檔」。在校園外,我們偶爾會一起出去玩。但在學校裡,卻不是這樣了。如果她遇見我的時候,只有她單獨一個人,還可能會跟我打聲招呼,要是旁邊還有別人,她根本就不會理睬我。知道她是如此,我就極少在校園內跟她打招呼,因我知道這份友誼只限於校園以外。

這種單方面或有所限制的友情會讓人難過失望,或許我們都經歷過。但有另一種友情,卻能超越所有限制。那是一種志趣相投,並能分享彼此生命旅程的友誼。

大衛與約拿單就是這樣的朋友。約拿單不僅和大衛「深相契合」,並且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撒母耳記上18章1-3節)。雖然約拿單理當接續他父親掃羅的王位,他卻對上帝所選的繼位者大衛表示忠誠。約拿單甚至幫助大衛 [....]

靈命日糧 : 慈愛長存

讀經:詩篇136篇1-3、10-26節 

在2015年,一位女士把她已故丈夫的電腦送到資源回收站,那部電腦是1976年生產的。但比生產年份更重要的是,這部電腦是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親手組裝的200台電腦之一,估計市價高達25萬美元!有時候知道某件事物是由誰做成的,才能明白其真正的價值。

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的,明白了這個真理,我們就會知道自己對上帝而言是多麼珍貴(創世記1章27節)。詩篇136篇闡述古時以色列人歷史的重要片段:他們如何脫離在埃及為奴的身分(11-12節)、在曠野漂流(16節),並且在迦南有新的家園(21-22節)。詩人每提及一個歷史的重要時刻就說:「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這重覆的經文也提醒以色列民,他們的經歷並不是偶發的歷史事件。每時刻都是上帝精心的安排,顯明上帝永遠愛著祂所造 [....]

靈命日糧 : 由祂決定

讀經:馬太福音6章5-15節 

奈特和雪琳去紐約玩的時候,很喜愛一家「無菜單料理」餐廳(omakase restaurant)。日語omakase的意思是「一切由您決定」,也就是上門的顧客不點餐,一切由餐廳的主廚來決定為顧客準備哪些餐點。他們雖是第一次嘗試去這樣的高級餐廳用餐,而且似乎有點冒險,卻相當滿意主廚為他們預備的菜餚。

「一切由您決定」的概念也同樣適用於我們向上帝禱告的態度。聖經記載,門徒看見耶穌經常「退到曠野去禱告」(路加福音5章16節),於是,某一天他們就請耶穌教他們如何禱告。耶穌告訴他們,禱告的內容可包含祈求自己日常的需要、罪得赦免,以及保守我們不陷入試探。在耶穌所教導的禱告中,也包括了順服的態度:「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10節)

我們可以向上帝傾訴 [....]

靈命日糧 : 「天堂」的岩漿

讀經:撒母耳記下6章1-9節 

一切都悄然無聲,只有岩漿發出嘶吼,張牙舞爪地向四方蔓延,直流向熱帶樹林的邊際。當地居民滿臉愁容地觀望,卻也忍不住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這裡平常被稱為「天堂」,但這天夏威夷普納區(Puna)地面冒著火舌的裂縫,再次提醒人們,上帝藉由無比的火山爆發力創造了這些島嶼。

古時的以色列人也曾面對這種無比的能力。當大衛王重新迎回約櫃,眾人歡慶歌唱(撒母耳記下6章1-5節)時,卻有人因伸手扶約櫃而突然被擊殺(6-7節)。

這件事可能會讓人覺得上帝像火山一樣喜怒無常,除了創造之外還會進行破壞。其實,上帝早已清楚教導以色列民,應如何對待這些為了敬拜上帝而分別為聖的物品(參閱民數記4章)。以色列人有親近上帝的特權,但若他們的態度隨意輕率,就會得罪聖潔的上帝,祂的怒氣便會臨到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