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不朽的禱告

讀經:啟示錄8章1-5節 

被譽為「禱告戰士」的邦茲(E. M. Bounds,1835-1913年)曾說:「禱告是不朽的。」除了引人注目的這句話之外,他還寫下許多關於禱告的經典著作,啟發了歷世歷代的信徒。他特別闡述禱告的大能及其永遠長存的本質:「信徒禱告的雙唇可能因死亡而緊閉,禱告的心也會停止跳動。但信徒發出的禱告卻仍長存於上帝面前,遠超過信徒的壽命、超過一代人、超過一個時代,甚至遠超過時空的限制。」

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的禱告真的會達到上帝面前?特別是在困難、痛苦和磨難中的祈求,你是否真能確定上帝會垂聽?邦茲對禱告獨到的見解,提醒我們禱告的重要性,如同啟示錄8章1-5節所描繪的一樣。在天上(1節)就是在上帝的寶座前,在整個宇宙的中心,眾天使站立於上帝面前(2節),其中一位如同遠古的祭司,將眾聖徒的 [....]

靈命日糧 : 太棒了!

讀經:箴言12章12、24-28節 

有個七年級的小女孩第一次參加越野賽跑,雖然她一直都有練習,但比賽那天,她擔心自己的表現會很糟糕而不想跑。不過,最後她還是勉為其難地參加了比賽。隨著時間過去,其他的參加者都陸續抵達3.2公里的終點線,只有她仍然不見蹤影。她母親一直等她跑完全程,當遠方終於出現她孤單的身影時,她母親快步走到終點線,想要安慰她。然而,當她看到母親時,卻大聲說:「太棒了!」

以最後一名完成比賽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嗎?完成了啊!

這個女孩嘗試艱難的事,並且堅持到底完成比賽!聖經也推崇勤勉和努力,在運動項目、學習音樂或其他需要堅毅與努力的事情上,勤勉和努力尤為重要。

箴言12章24節說:「殷勤人的手必掌權;懶惰的人必服苦。」14章23節說:「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這 [....]

靈命日糧 : 我最愛你了!

讀經:約翰一書4章7-19節 

當我三歲的外甥女珍娜很喜歡(真的很喜愛)某件事物時,如香蕉奶油派、玩跳跳床或飛盤,她就會大聲說:「全世界我最愛這個了!」她講到「全世界」時,還誇張地揮動雙臂呢!她這種表達喜愛的方式,每次都讓我的心融化。

有時我會想:我有多久不敢這樣毫無保留、不懼怕地表達愛了?

約翰一再寫道:「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8、16節),也許是因為我們成年人很難單純地接受這個真理。其實,我們待人處世和價值觀的基礎就是上帝的愛,而不是我們的憤怒、害怕或羞恥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常有擔憂害怕的事,以致因文化、膚色、信念、地位等等而與人區隔,我們隨從世界的價值觀而忽視了聖經的教導,甚至忘了上帝愛我們的這件事實。

即便這世界充滿各種謬論與黑暗權勢(5-6節),上帝的愛依然存在, [....]

靈命日糧 : 堅守盼望

讀經:路加福音8章40-48節 

我的朋友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時,醫生勸她開始安排後事。她打電話給我,淒然淚下,說她放心不下丈夫和年幼的孩子,於是我請我們都認識的弟兄姐妹迫切為她禱告。不久後,另外一位醫生鼓勵她切勿放棄希望,並保證他的團隊會竭盡所能地幫助她,這令我們深感欣喜。雖然有時她的情況艱苦難熬,但她仍定睛仰望上帝而不看眼前的困境。她堅持下去,從不放棄希望!

我朋友堅定不移的信心,讓我想起在路加福音第8章裡那位絕望的婦女。她12年來飽受痛苦、失望、被人隔絕、軟弱憂傷。她靠近耶穌身後,伸手觸摸耶穌的衣裳繸子。這出於信心的行動,讓她立即得著痊癒。縱然她的情況看來希望渺茫,但她仍堅定地持守盼望,相信耶穌能成就人所不能做的事(43-44節)。

我們可能會經歷無盡的痛苦、看似無望的景況和難以承受的等待; [....]

靈命日糧 : 即刻遵行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5-21節 

上一次你有感動想幫助人卻沒有即時回應是什麼時候呢?在一本英文書(The 10-Second Rule)就談到了一個10秒的原則,該書作者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感動可能是上帝使用的許多方式之一,藉以幫助我們因為愛祂而接受呼召,踏上更深的屬靈旅程,活出順服的生命。在書中,作者鼓勵我們按照10秒的原則生活。若你確定這是耶穌要你去做的事,便即刻遵行,換言之,就是在10秒內進行,以免自己改變主意。

耶穌說:「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翰福音14章15節)。我們也許會想:我的確愛耶穌,但我如何確定這是祂的旨意而去遵守呢?耶穌確實大有智慧,祂已經賜給我們瞭解聖經並遵行真理所需的一切,祂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16-17節)。 [....]

腓立比書靈修 | 為我們在天上的家而活(有聲中文)

作者:Ross Boone,美國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Luke,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20節-4章1節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

幾個月前,我決定把腓立比書通讀幾遍,而其中一個主題特別吸引我。使徒保羅反覆地提醒我們,我們是屬於另一個家園的,並且強調我們不應該以地上的事為念。這個主題在今天的經文里尤為明顯。

那,要是我們是屬於另一個家的子民,我們該如何過每一天的生活呢?保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有力的畫面。

首先,保羅說我們既然是天上的國民,我們的價值觀就應該有別於這世上的價值觀。保羅在他的書信里提到我們稱義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相反,我們的身份與價值單單基於基督並祂在十字架上所為我們成就的(3章3-9節)。因此,我們不再為過去的事纏繞,而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好好完成我們在地上的奔跑,與上帝在天家相會(13-14節)。

保羅接下來告訴我們,我們這卑賤的身體將會被改變形狀,和耶穌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21節)。我們的身體現在會經歷疾病、痛處和傷害,但是,當我們想到耶穌已戰勝死亡時,我們便有盼望,有一天我們的身體會成為聖潔且不再受到罪所帶來的後果影響(腓立比書3章18-19節)。就像耶穌勝過了這世上的破碎和一切罪惡一樣,祂肯定會勝過我們生命中的破碎不堪!

我們怎麼能夠相信這一切呢?保羅說耶穌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為我們帶來身體形狀上榮耀的改變(21節)。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充滿墮落與自私(19節),當我們明白真正的家在哪裡時,這就意味著不能臣服於這樣的價值觀與慾望,反倒要「靠主站立得穩 」(4章1節),明白我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我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2章13節)。

這個信息一定讓當時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們倍感安慰,因為他們一定知道生活在墮落的世界裡是怎麼一回事。我必須承認,我很難讓自己時刻專註於天上的家。每當我放工回家吃完飯,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籌劃著創意項目直到深夜。雖然有效率的工作並不是件壞事,但它已漸漸成為我追求的「偶像」,並且我發現自己思念「地上的事」而沒有用屬天的眼光來對待我所做的一切(3章19節)。所以在今年的預苦期,我決定多一點禱告,少一點工作。

不用在工作之間趕著禱告,這讓我重新體驗了滿有耐心、不急且「沒有效率」的禱告時光!這樣的禱告也改變了我每一天的生活。我曾經非常重視一天之內可以完成多少事情,但現在我學習如何住在上帝的同在里,並且讓祂的話語指引我每一天的腳步。這或許是很小的改變,不過我在慢慢地開始活在上帝的國度里。

如果你也正在困擾,如何擺脫地上生活的種種影響,好叫我們能定睛仰望上帝的國度,我想鼓勵你抓住主耶穌給我們的屬天盼望!當我們定睛仰望祂的時候,祂一定會幫助我們調整目光,一步一步地帶領我們為真正的家而活!

問題反思:

1.花一些時間察驗自己的生活,你的舉止行為方式是否反映出你是天國的子民?

2.基督將來再來這件事可以怎樣鼓勵你「靠主站立得穩」(腓立比書4章1節),並仰望祂來改變你的舉止行為呢?

3.你可以怎樣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活出你的屬天盼望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不再害怕

讀經:西番雅書3章9-17節 

在衣索比亞,有個12歲的女孩被歹徒綁架。一個星期後,當警察找到她時,有三頭黑鬃獅子在她周圍護衛她,彷彿這女孩是牠們的孩子。這女孩在一週前遭7個男人綁架,被帶到林間毒打,但奇蹟發生了,有幾頭獅子聽見女孩的哭聲,竟跑來趕走這些綁匪。當地警官告訴記者說:「這些獅子一直守護著女孩,我們找到她之後,獅子就離開了她,回到森林裡去。」

就像那個女孩所經歷的一樣,我們也可能會面對暴力和邪惡的勢力,活在絕望和恐懼之中。古時的猶大百姓也是如此,他們被殘暴的軍隊侵略,無處可逃,深陷恐懼之中。但上帝總是一次次向百姓彰顯祂的同在,對他們說:「以色列的王耶和華在你中間,你必不再懼怕災禍」(西番雅書3章15節)。即便我們像這些百姓一樣,遭遇災難是源於自己的叛逆,但上帝仍大施拯救,如17節說:「耶和華你 [....]

靈命日糧 : 新的人類

讀經:使徒行傳2章1-12節 

當我參觀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時,有件藝術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巴西藝術家西爾都.梅瑞爾(Cildo Meireles)的創作,他用幾百台舊的收音機堆成一座巨塔,每台收音機都播放不同頻道的節目,製造出令人困惑、難以聽懂的聲音,這個作品被稱為《巴別塔》。

這個作品的名稱相當貼切。上帝在巴別塔混亂人類的語言,攔阻他們想要通天的意圖(創世記11章1-9節)。當人類再也無法彼此溝通之後,就以不同的方言區分成許多族群(10-26節)。從此以後,人類因語言的隔閡而難以互相瞭解。

但這件事還有後半部。聖靈於五旬節降臨在初代信徒當中,使眾信徒開口說不同的方言頌讚上帝,當日來自各國聚集在耶路撒冷的眾人都聽見了各人本鄉的語言(使徒行傳2章1-12節)。這個神蹟使眾人無分國籍或語言都 [....]

靈命日糧 : 最安全的地方

讀經:詩篇46篇1-11節 

當颶風佛羅倫斯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北卡羅來納州的威明頓市逼近時,我女兒也準備離開家園。她一直希望颶風會轉向,所以等到最後一刻才開始收拾。她急急忙忙地挑重要的文件、照片和物品,決定要帶什麼離開。她後來告訴我:「沒想到離開是這麼困難,在那一刻,我也不知道回來時這裡還會留下些什麼。」

人生會面臨不同形式的風暴,如颶風、龍捲風、地震、水災、婚姻或親子關係出問題,或突然失去健康與財富。許多我們所看重的事物都可能瞬間化為烏有。

聖經向我們指明了一個在風暴中最安全的地方:「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我們也不害怕。」(詩篇46篇1-3節)

這篇詩篇的作者是可拉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可拉原本事奉上帝,但卻因 [....]

靈命日糧 : 和解之門

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4-21節 

在愛爾蘭都柏林的聖派翠克大教堂內,有一扇門述說著五百多年前的故事。在1492年,巴特勒和菲茨傑拉德這兩個家族為了爭奪權位而起了衝突。後來衝突越演越烈,巴特勒家族躲進大教堂避難。當菲茨傑拉德家族要求停戰時,巴特勒家族不敢開門。於是,菲茨傑拉德家族在門上切開一個洞,他們的領袖則冒險從洞中向對方伸出和平之手。這兩個家族終於和解,從仇敵變成了朋友。

上帝也有一扇和解之門。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使徒保羅也熱切地傳達了上帝與人和好的信息。由於上帝無限的愛,祂主動讓我們能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恢復與祂的關係。我們曾遠離上帝,但因上帝的憐憫,祂並未撇棄我們。上帝還藉著基督使世人與祂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章19節)。上帝使無罪的基督擔當我們的罪,滿足了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