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熟悉的盔甲

讀經:撒母耳記上17章34-39節 

我剛開始從事寫作時,在寫作工作坊裡常感到缺乏自信。我環顧四周,只見高手如雲。他們不是受過正式的訓練,就是擁有資深的經歷,而這些我都沒有。但我從英王欽定本聖經的語言、語調和語韻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另一種專長。這就像是我熟悉披掛的盔甲,讓我知道如何展現個人的寫作風格和表達方式,我很享受其中的樂趣,也希望能把這樣的樂趣帶給別人。

年輕的牧羊人大衛準備去迎戰歌利亞時,我們並不覺得他缺乏自信心,而是掃羅的盔甲根本不適合他(撒母耳記上17章38-39節)。大衛沒辦法穿著那副盔甲行動,由此他體認到別人的盔甲可能是自己的桎梏,他說:「我穿戴這些不能走,因為素來沒有穿慣」(39節)。所以他採用自己熟知的方法,而上帝也早已為此刻裝備了大衛(33-35節)。甩石的機弦正是大衛熟悉的盔甲,那一天 [....]

靈命日糧 : 祂平靜風浪

讀經:馬太福音14章23-33節 

小陳拼命地向我大吐苦水,傾訴他與工作團隊遇到的各種問題:意見分歧、批判態度和誤解。花了一個小時耐心傾聽他的擔憂後,我建議說:「讓我們一起求問主耶穌,在這種情況下,祂希望我們怎麼做。」我們各自安靜了五分鐘後,竟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我和小陳都覺得上帝的平安就好像毯子一樣覆蓋著我們。因著經歷祂的同在與引導,我們不再那麼憂慮,並且更有信心面對困境。

耶穌的門徒彼得也需要上帝的同在與安慰。一天晚上,彼得和其他的門徒在加利利海航行的時候,碰上一陣暴風。突然,門徒發現有人在水面上行走,不禁讓他們驚恐萬分。於是,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馬太福音14章27節)彼得衝動地問耶穌,他是否也能行走在水面上。當他獲得允許之後,就下了船走到耶穌那裡去。但他很快就轉移焦點,意識 [....]

靈命日糧 : 愛的範圍

讀經:詩篇139篇1-10節 

瑪麗是一隻身長將近5公尺,重達1,600公斤的大白鯊。在2012年,海洋學家於美國東海岸在她身上裝了追蹤器。當她浮出水面時,衛星就能從她背鰭上的追蹤器所發出的訊號,發現她的行蹤。從那之後的5年,無論是研究人員或是衝浪者都能從網路上知道瑪麗的行蹤。她被追蹤了將近65,000公里,直到有一天她的追蹤器停止發出訊號,可能是因為電池的電力耗盡了。

人類的知識和技術只能做到如此而已,那些追蹤瑪麗的人從此再也無法獲知她的消息。但你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刻,都無法躲開上帝的眼目。就像大衛禱告說:「我往哪裡去躲避祢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祢的面?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祢也在那裡」(詩篇139篇7-8節)。大衛更感恩地宣告說:「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6節)

[....]

靈命日糧 : 擒拿狐狸

讀經:以弗所書5章1-13節 

第一次有蝙蝠闖入我們家時,我們認為這不過是個偶發事件。然而,當蝙蝠第二次在夜間來訪之後,我就開始查閱這種哺乳類動物的資料,發現牠們根本不需要一個很大的入口,只要有個跟硬幣一樣大小的縫隙,牠們就可以鑽進屋內。

於是,我拿了矽膠槍,仔細檢查房子的每個角落,把所有的小縫隙都封起來。

在雅歌2章15節中,所羅門提到另一種讓人深受困擾的哺乳類動物,也就是會「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他以「小狐狸」隱喻會入侵並毀壞關係的各種危險。在這裡,我無意冒犯那些喜愛蝙蝠或狐狸的人,只是覺得將蝙蝠趕出家園,或將狐狸逐出葡萄園,就類似處理我們生命中的罪(以弗所書5章3節)。感謝上帝的恩典,聖靈在我們心中運行,使我們不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羅馬書8章4節)。我們可以靠著聖靈的能力來抵擋 [....]

靈命日糧 : 吃了再吃

讀經:出埃及記16章14-18節 

傑克跟凱莉結婚時,兩個人都不擅烹飪。有一天晚上,凱莉決定試著煮義大利麵,結果份量多到可以當隔天的晚餐。第三天,傑克自告奮勇下廚,他放了加倍的醬料和義大利麵,希望一次煮一大鍋,然後吃到週末。那天晚上,當他們準備享用晚餐時,凱莉望著那一大盤義大利麵,很老實地說:「我已經吃膩了!」

請想像一下,以色列百姓四十年來每天吃同一種食物。每天早晨,他們收集上帝供應的甜美「超級食物」,然後烹煮(除非隔天是安息日,否則每天都要吃完,參閱出埃及記16章23-26節)。當然,他們會變化不同烹飪方式,有時烤,有時煮(23節)。然而,他們仍非常想念在埃及享受的美食(3節;民數記11章1-9節),儘管埃及這些美食需要他們付上被欺壓和被奴役的高昂代價!

有時候,我們或許也會埋怨現在的生活大 [....]

腓立比書靈修 | 你是個敬虔的基督徒嗎? (有聲中文)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3章4-6節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

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可稱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

是我們在非基督徒朋友、親戚和同事眼中和善友愛、不罵人?是我們口裡說著的基督教術語?教養我們的基督教家庭?還是我們無缺席地參加聚會、做基督教事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經文?我們自己也是這樣看待身邊的基督徒的嗎?當我們看上去「更聖潔」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為自己點贊?

坦白地講,滿分是10分的話,我可能會在「敬虔基督徒」的評分表上給自己打個8分。我是在標準的「基督教」環境中長大的。小時候我去上主日學,後來又去讀衛理公會中學。我每周都去聚會和參加查經。我幾乎每天禱告讀經。我受了洗,並按月履行十一奉獻和領聖餐。我甚至還在為一個基督教網站寫文章。

但是保羅警告我們不要靠肉體誇口(腓立比書3章3節)。畢竟,若論到誰有純正的基督信仰,非保羅莫屬了。然而在3章第4-6節中,他列舉了所有他反對靠肉體稱義的理由。

保羅的身世很好也名聲在外。在他出生的第八天,他的父母就遵照亞伯拉罕的約給他行了割禮(創世記16章11-12節)。他是以色列人,是唯一忠於猶大和大衛家的便雅憫支派中的純正猶太人。此外,他也是「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他從小就被教導遵守猶太人的習俗,講希伯來語,學習希伯來語聖經。

而且,作為一個法利賽教派的人(一個嚴格遵守猶太律法的精英正統教派),保羅的履歷簡直堪稱完美。他是如此熱衷於傳統的猶太教,以致他逼迫基督徒至死,並贊同司提反被石頭打死(使徒行傳7章58節)。他遵守法利賽人解讀的所有律法上的誡命,在律法面前是無可指摘的。如果給保羅的敬虔打分的話,他的得分絕對應該在10分以上。

然而,保羅並不以這些為他的榮耀,反而把它們當做是「有損的」和「糞土」,而單單「以認識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腓立比書3章8節)。

這也是保羅想讓我們做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把信心放在記錄我們好行為的「基督徒履歷」上。這並不是說它們不重要——它們很重要,但它們不能拯救我們,也不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我們一切的好行為,都是因著我們信靠祂而自然生髮出來的。

說到底,我們不是靠著多去教會聚會、讀很多聖經解經書稱義的,而是因著耶穌完美的獻祭。耶穌為我們成為贖罪祭,好叫上帝不再計算我們的罪(羅馬書3章23-25節)。只有藉著祂的血,我們才能被上帝原諒和接納。

我不再用法利賽人的標準來衡量其他信徒和我自己,我知道,我在上帝面前的信心、身份、價值和地位是完全建立在認識耶穌基督是我的主、我的救贖者的基礎上的。

若是只按表現來排名,我肯定是在榜尾。然而因著祂的恩典,耶穌卻給了我滿分。因為,最終讓我們與上帝和好的不是我們的行為,而單單是我們對基督的信靠:這也是使我們成為虔誠的基督徒的標準。

問題與反思:

1.你在哪些方面把信心建立在肉體上,而不是基督已經做成的救贖上?

2.你在哪些方面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比其他基督徒更好?

3.花點時間將上面的問題交給主,請祂幫助你重新調整你的眼目。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即時醫治

讀經:以賽亞書53章1-6節 

在巴哈馬原始森林國家公園,我一邊聽園區導覽員為我們做的介紹,一邊寫下筆記。他告訴我們哪些是需要避開的有毒樹木,這些樹木會流出烏黑的汁液,觸碰到了會讓皮膚紅腫發癢。但通常在有毒樹木旁邊就能找到解藥,他說:「在這棵欖香脂樹的紅色樹皮上割一刀,再把樹脂搓揉在紅腫處,馬上可以得到醫治。」

我聽了,驚訝得差點掉了手中的鉛筆,因我完全沒料到在森林中竟能看見救贖的畫面。藉著這種欖香脂樹,讓我聯想到耶穌的醫治。每當罪的毒害出現,耶穌就是我們即時的拯救,耶穌基督的寶血能帶來醫治,就像那紅樹皮治癒紅腫一樣。

先知以賽亞明白世人需要醫治。罪所引發的紅腫使我們受到感染。以賽亞預言一位「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的人會醫治我們,並親自擔負我們的疾病(以賽亞書53章3節),祂就是主耶穌。雖然患 [....]

靈命日糧 : 我是誰?

讀經:出埃及記3章10-17節 

德夫很喜歡他的工作,但長期以來心中總是有一股感動,要他放下工作到遠方宣教。現在,他即將達成夢想,踏上宣教之路,但奇怪的是,他卻開始有很多疑慮。

他對朋友說:「我不配。宣教部的評審委員不認識真實的我,其實我不夠好。」

許多人都像德夫這樣覺得自己不夠好。當我們提到摩西時,我們自然會想到領袖、能力與十誡。我們常常忘記摩西殺人後逃到曠野,忽略他逃亡了40年,也很容易忽視摩西也會發怒,以及他曾極力推卻上帝的呼召。

當上帝向摩西顯現要他去見法老時(出埃及記3章1-10節),摩西也表明自己不夠好,甚至與上帝連番辯論,問上帝說「我是誰」(11節,新譯本)。但上帝卻讓摩西明白,上帝是誰才是最重要的,上帝說:「我是自有永有的」(14節)。我們無法解釋這名字的奧秘,而這 [....]

靈命日糧 : 只是辦公室?

讀經:以弗所書1章15-23節 

在英格蘭西北部蘭開夏郡的退修中心,我眺望著蜿蜒的青翠山巒,山丘上點綴著圈住綿羊的石頭圍牆,還有萬里晴空上朵朵浮雲,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沉醉於這片美景之中。當我對中心的員工讚嘆這裡的環境優美時,她回答說:「在客人告訴我這裡是多麼美麗之前,我根本未曾留意。我們在這裡住了許多年,之前這裡是農場,我們在這裡工作,對我們來說這裡只是辦公室而已!」

我們很容易錯失眼前的珍寶,尤其是每日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美好事物。我們也很容易錯失上帝在我們心裡和周遭的一切善工。然而,基督徒可以求聖靈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使我們明白祂如何動工。就如保羅在寫給以弗所信徒的書信中,懇求上帝賜給他們智慧和啟示的靈,使他們能充分認識上帝(以弗所書1章17節)。保羅又為他們禱告,使他們心靈的眼睛明亮,知道上帝所賜的盼 [....]

靈命日糧 : 警醒預備

讀經:馬太福音25章1-13節 

美國著名鄉村音樂歌手提姆.麥克羅(Tim McGraw)的歌曲《風中殘燭》令我深受感動。在這首歌曲中,他描述有人獲知健康情況惡化後,完成了一些令人振奮的「願望清單」。這人也選擇更坦然地愛人、原諒人,並且更柔和地對人說話。這首歌告訴我們,若要活得有意義,就要珍惜每一天,有如我們的生命即將結束。

這首歌曲提醒我們時間有限,重要的是今日可做之事勿拖延至明日,因為或許不再有明天。這對基督徒來說特別要緊,因為我們相信任何時刻耶穌都可能會再臨(或許就在你讀這段話的時候)。耶穌警戒我們要預備自己,不要像那五個「愚拙」的童女一樣,在新郎回來時被人發現她們毫無準備(馬太福音25章6-10節)。

然而,麥克羅的歌曲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凡是愛耶穌的人永遠都有「明天」。耶穌說:「復活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