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已知誰獲勝

讀經:啟示錄21章1-5節 

我的主管是某大學籃球隊的超級粉絲。今年這個球隊贏得了全國冠軍,有位同事就發簡訊恭賀他。其實我的主管還沒機會看這場決賽,他十分懊惱,因為還沒看比賽就已知道結果。但他也承認,等他有機會看這場球賽時,即便比賽接近尾聲時兩隊分數逼近,他也不會緊張,因為他已經知道誰獲勝!

我們無法知道明天將發生何事,有時生活會讓人覺得單調乏味,有時卻又充滿喜樂,也可能會長時間覺得疲累,甚至痛苦難耐。

儘管生活中總有難以預測的高峰或低谷,但我們仍可以立穩於上帝的平安中,因為我們已預先知道結果,就像我的主管一樣,已經知道誰獲勝。

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揭開了簾幕,讓我們看到令人驚嘆的結局。約翰描述,死亡和邪惡最終被擊潰之後(20章10、14節),將會呈現一幅美麗的勝利景象(21章 [....]

靈命日糧 : 藍色曲線

讀經:箴言4章10-27節 

在白雪覆蓋的高山速降滑雪賽道,經常都會以噴上藍色油漆的線條作為標示。這些粗糙的曲線也許會令觀眾分心,但卻是選手能否安全獲勝的關鍵。藍色曲線為競賽選手們提供了引導,使他們能清楚看見從山頂滑降到山腳最短的路線。此外,藍色油漆與白雪的對比強化了選手們的視覺,這對如此高速滑行的安全極為重要。

所羅門王要他的眾子們尋求智慧,希望他們能安全地走在人生的賽程中。智慧就如同這些藍色曲線一樣,所羅門說能引導他們「行正直的路」,使他們「不至跌倒」(箴言4章11-12節)。所羅門王作為一個父親,最深切的期望是孩子們能享受豐盛的生命,避免因為遠離上帝的智慧而遭受傷害和虧損。

慈愛的天父上帝也藉著聖經,為我們提供了「藍色曲線」的引導。祂讓我們能自由地「滑行」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祂在聖經 [....]

靈命日糧 : 反其道而行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我偶然看到英國新聞影片製作小組於1932年,拍攝當時年僅6歲的芙蘭納莉.歐康納(Flannery O’Connor)在自家農莊的一個生活片段。這位後來成為美國知名作家的芙蘭納莉,當時正在教一隻雞倒退走路,讓製作小組十分好奇。我認為這件事不但新奇,而且是個完美的隱喻。芙蘭納莉對文學的敏感度與對基督信仰的信念,讓她在39年的人生中反其道而行,以逆向思考和反文化的方式寫作。出版商與讀者完全無法瞭解,她寫的聖經主題為何與他們期待的信仰觀點背道而馳。

對真正想要仿效耶穌的人來說,人生的方向必與一般人相反。腓立比書告訴我們,耶穌「雖然本質上是上帝」(2章6節,當代譯本修訂版),但祂的言行卻與我們所預期的大不相同。祂沒有自恃身分地位,「相反,祂放棄了自己神聖的特權,取了奴僕卑微的身分」 [....]

靈命日糧 : 當然願意!

讀經:利未記19章9-18節 

辛苦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雪莉安適地窩在躺椅上。她望著窗外,看到一對較年長的夫婦正奮力地挪動一截別人放在前院、供人免費取用的舊圍欄。雪莉趕緊拉著丈夫一起去幫忙。他們一邊把圍欄弄上推車,走過街道,推到那對夫婦位在街角的家,一邊為四人推圍欄的模樣開懷大笑。當他們繼續要推第二截圍欄時,那位太太問雪莉說:「妳願意做我的朋友嗎?」雪莉回答說:「當然願意!」雪莉後來得知,這位越南朋友只懂一點英文,她的孩子長大了又住得遠,所以她常感到孤獨寂寞。

在利未記中,上帝提醒以色列百姓,他們曾親身體驗為外地人的感受(19章34節),應該知道如何善待別人(9-18節)。上帝揀選他們成為自己的子民,而他們就當愛他們的鄰舍如同自己,祝福他們的鄰舍。上帝賜給萬民最大的祝福就是耶穌基督,主耶穌也重述天父所說的 [....]

靈命日糧 : 最終局

讀經:哥林多前書15章12-19節 

她叫柔琳,在我們求學的那段日子裡,我暗暗地傾慕她。她性情開朗,燦爛的笑容無人可及。我不太確定她是否察覺我對她的愛慕,但猜想她應該知情。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我便失去了她的消息。

後來,我在某些網路論壇與同屆的同學取得聯繫,才驚聞柔琳已經過世,使我悲痛不已。我真的好想知道這些年她過得怎麼樣。如今隨著年歲漸長,我失去更多的朋友和家人,然而對於這種悲傷的經歷,人們大多避而不談。

至親離世我們固然悲傷,但使徒保羅談到盼望,指出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終點(哥林多前書15章54-55節),還有更重要的緊接在後,那就是復活。保羅將這樣的盼望奠基於基督死而復活的這個事實(12節),並且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14節)如果我們這些相信基督的人 [....]

靈命日糧 : 指路明光

讀經:創世記1章1-5節 

那是間溫馨但昏暗的餐廳,每張桌子上只有一根小蠟燭。因為沒有燈光,用餐者都必須藉著手機的亮光才能看清楚菜單,看到同桌的朋友,以及自己盤中的食物!

終於,一位顧客悄悄走向一位服務生,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問你可以開燈嗎?」不久後,天花板的燈亮起,溫暖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餐廳,餐廳裡響起掌聲,並夾雜著笑聲、愉悅的交談聲和道謝的聲音。我朋友的丈夫關了手機,拿起餐具,對大家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現在,我們來用餐吧!」

只不過是有了燈光,就使那個原本昏暗的夜晚,變得歡樂愉悅。那麼,知道真光究竟源自何處,豈不更加重要?上帝在第一天創造宇宙時,親自說出那些令人驚嘆的話:「要有光」,隨後「就有了光」(創世記1章3節),並且「上帝看光是好的」(4節)。

「光」象徵著上 [....]

靈命日糧 : 這裡好滑!

讀經:詩篇141篇 

多年前,當我剛學滑雪時,我緊跟著兒子喬許滑到了一個看來相當平緩的斜坡。因為我一路只盯著他看,沒有注意到他已經轉到山上最陡峭的一個山坡滑下去,我跟在他後頭,完全失控地猛衝下山坡。想當然,我跌得鼻青臉腫,留下許多傷疤。

詩篇141篇顯示了我們很容易失足滑入罪的斜坡。禱告是讓我們能對那些斜坡保持警戒的一個方式,就像詩人禱告說:「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惡」(4節),這可說是完全呼應主禱文中的祈求:「不要讓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馬太福音6章13節,新譯本)。上帝因著祂的美善,一定會垂聽和回應這樣的禱告。

在這首詩篇中,我看到忠實的朋友也能幫助我們避免陷入試探。正如詩人說:「任憑義人擊打我,這算為仁慈;任憑他責備我,這算為頭上的膏油,我的頭不要躲閃」(詩篇141 [....]

腓立比書靈修 | 不抱怨的秘訣(有聲中文)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vial,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14-18節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

要想起我最後一次對某件事或某個人抱怨並不難——確切地說,就是在昨天。最近我在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難,當我向別人抱怨我所面臨的困境時,我的不愉快就顯現出來。我抱怨得越多,就越不快樂;而我越不快樂,就越發牢騷。

但這並不是上帝希望我們有的生活和行事的方式,不管我們是在家裡、在教會、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上帝通過使徒保羅鼓勵我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立比書1章27節)。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在實際生活中忠於基督,努力以敬畏的態度來順服祂。而活出順服的一個方法就是 「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2章14節)。

沒錯,當保羅說到「凡所行的」時,他確實指的是在「所有的事」上:即使當我們被吩咐去做我們無法理解或不喜歡的事時,在我們的禱告沒有得到回應時,以及當我們經歷艱難和迫害時。在這一切的事上都要不發怨言。

當我讀到這幾節經文時,我想起了以色列人在曠野怎樣向他們的首領發怨言和質疑他們(出埃及記15章24節,16章8節)。以色列人對他們處境的抱怨和對上帝的質疑和顯示了他們對上帝的悖逆。這說明他們不相信上帝。同樣的,我們今天的抱怨並非只是針對某件事或某個人,而是針對上帝。

我們的抱怨不僅是對上帝的悖逆,也給我們身邊的人做了一個糟糕的見證。作為基督徒,我們住在這個世界上,卻又與這個世界分別為聖。我們本應該要效法基督,做這個世界上的光(約翰福音8章12節 )。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無法這樣活出來。當我回想起自己向同事們抱怨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我身上看到了什麼:是活在我裡面的基督,還是和他們一樣的人?

但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才能找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抱怨的力量呢?

保羅告訴我們,秘訣就是要「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16節)。不僅如此,因著聖靈的幫助,上帝還應許給我們能力「成就祂的美意」( 腓立比書2章13節 )。

經文也讓我們看到,不抱怨可以讓我們的屬靈導師和教會領袖為我們自豪並因此而喜樂。保羅勸腓立比人要順服基督,好使他有理由在基督再來的時候誇口。腓立比人所結的果子給保羅帶來極大的喜樂(腓立比書2章17節),也證明了他為他們所作的犧牲不是徒然的。

想要停止抱怨讓我們不開心的事情並不容易。對我來說,在度過了糟糕的一天後,我仍然很難勒住自己的舌頭,尤其是當我周圍的人都在隨意發泄他們的情緒時。但當我記得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時,我就有力量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我每一天都在學習克制,一個字一個字地剋制。每一次當我用沉默代替尖刻的話語;用來到上帝面前傾訴代替向他人抱怨,我都能體驗到順服祂、在祂的主權中安息而帶來的喜樂和平安。

這不容易。但當我們禱告和默想自己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到不抱怨時,我們會發現,與活出一個配得上福音的生命以及它能帶給我們的領袖、我們自己和基督的喜樂相比,我們能從怨言中得到的滿足是微不足道的。

問題反思:

1.你有想要抱怨和爭論的時候嗎?你這麼做了之後,狀況往往如何?

2.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什麼特定的領域是你很難不去抱怨或爭論的?把它們一一列出,帶到主面前禱告。

3.在這充滿彎曲乖謬之民的世界上,我們是否像明亮的星一樣在發光?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做到這一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不朽基業

讀經:創世記4章1-2節 

愛迪生(Thomas Edison)成功發明了第一個電燈泡;沙克(Jonas Salk)研發了有效的小兒麻痺疫苗;賈艾梅(Amy Carmichael)寫下了許多傳唱至今的敬拜讚美詩。那麼你呢?你的生命有何意義?你當如何使自己不虛度人生呢?

創世記第4章告訴我們,「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當她第一次抱著該隱時,就說:「藉著耶和華的幫助,我得了一個男兒」(1節,新譯本)。在描述這新生兒所帶來的驚喜時,夏娃用了這句話表明她倚靠上帝大能的幫助。後來,雖然該隱犯了罪,上帝仍藉著夏娃另一個兒子的後代,讓祂的獨生愛子降世,讓祂的百姓得救贖(約翰福音3章16節)。

生養兒女、為人父母,只是人類為這個世界留下不朽貢獻的眾多方式之一。或許你的寫作、編織或繪畫的作品會大放異彩、流 [....]

靈命日糧 : 永不改變

讀經:詩篇103篇13-22節 

最近,我和妻子卡莉回到加州的聖塔芭芭拉市去參加大學同學會,那也是35年前我們倆相識、相戀的城市。我們也打算舊地重遊,回顧年輕時共度的美好時光。然而,當我們去到當年最愛的墨西哥餐廳時,卻發現那裡已經變成了一家建材商店,牆上則掛著一塊鍛鐵匾額,以紀念那間餐廳曾經為當地社區服務40年。

我望著那條現今荒涼但仍感熟悉的人行道,想起過去擺滿了彩色的餐桌和顏色鮮豔的遮陽傘,不禁感嘆:我們的周遭真是發生了好多變化!但在這些改變中,唯有上帝的信實永不改變。大衛敏銳地觀察到:「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他的原處,也不再認識他。但耶和華的慈愛歸於敬畏祂的人,從亙古到永遠;祂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詩篇103篇15-17節)。大衛也在這篇詩的結尾高聲頌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