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喬裝的耶穌

讀經:馬太福音25章31-40節 

兒子傑夫最近參加一個「遊民生活體驗營」。他在自己的城市街頭流浪了三天兩夜,晚上睡在氣溫低於冰點的戶外。沒有食物、沒有錢,也沒有容身之所,必須仰賴別人的憐憫施捨,才能維持基本需求。其中一天,他一整天的食物就只有一個三明治,那是一位男士聽見他在速食店討過期麵包時買給他的。

事後,傑夫告訴我,那次的體驗可說是他做過最困難的事情,而且深深影響了他對人們的看法。體驗活動結束後,他花一天的時間,去尋找他在街頭流浪時,向他伸出援手的遊民,並以他能力所及的方式幫助他們。對於傑夫並非真的無家可歸,這些遊民都十分驚訝,也很感謝傑夫因為關心而願意親身體驗他們的生活。

兒子的經歷讓我想起耶穌說:「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 [....]

腓立比書靈修 | 效法基督的謙卑(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美國

翻譯:熱水,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5-8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我永遠不會忘記大一開學那天的經歷。那是情緒跌宕起伏的一天,最後以校長帶領的一場特殊聚會結束。這位校長同時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和神學家,我的父母很期待能聽到這位「信心巨人」講話,或許能跟他握手也讓他們非常激動。

但在演講快結束時,校長做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

他請所有大一新生走到台前,跪下來接受祝福。然後,這個著正裝的年逾七十的大學校長和莊嚴的基督教領袖,屈膝下去,腰幾乎彎到了地面,舉起雙手為學生們祈禱。

看到這樣一位年長且深受尊敬的領袖為了一群年輕學生而做出這樣一個不舒服且低姿態的姿勢,我實在很震驚。他的姿勢是謙卑的表現。

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中,保羅勸勉門徒們要謙卑,他寫道:「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章5節)。對很多人來說,我們很熟悉耶穌作為一個謙卑的僕人的形像——祂順服、溫和、溫柔。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在這樣一個看重成就、社會地位和財富的世界中,這樣的謙卑是多麼格格不入。

保羅告訴腓立比的信徒,儘管耶穌本有上帝的形像,但祂並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相反,耶穌「虛己」——不但沒有把這神聖的特權為自己所用,還放棄了一切來滿足我們的需要(第七節)。祂也「取了奴僕的形像」(第七節),而不是祂本應得的王的位置。

祂選擇以人的形像出生,接受作為人所有的限制和約束,受制於時空,裹在不完美的肉體里。最後,耶穌「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即使會遭受痛苦和羞辱,祂依舊順服上帝美好的計劃(第8節)。

保羅鼓勵信徒「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做起來可能會又困難又不舒服。但它是通向自由的道路。當我們採取謙卑的態度,我們就能退出世界要我們參與其中的權力、榮耀、財富的比賽。我們就能夠承認自己是有限的,但卻有一位是無限的。我們也可以自由地順服上帝的計劃,即使我們周遭的世界無法理解我們的時候。謙卑也改變我們與教會其他成員的相處方式。以謙卑的樣式生活確保我們「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信念」(第2節)。

那麼,我們要怎樣在每日的生活中效法耶穌的謙卑呢?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去背著一個真的十字架。但我們能夠尋找方法來使用我們的恩賜祝福他人,而不是尋求自己的好處。比起追求自己的榮耀,我們可以選擇不那麼重要的位置。我們也會理解人類的有限,而不是不斷努力想要變成超人。我們可以謙卑地接受上帝在祂美好計劃里賜給我們的一切。

問題反思:

1.你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效法耶穌謙卑的樣式?

2.在你的人際關係中,你怎樣才能「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今天,有沒有一個你可以謙卑服侍的對象呢?

3.你為放棄什麼權利而掙扎?耶穌基督的榜樣怎樣鼓勵了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創造力

讀經:羅馬書12章3-8節 

當音樂在教會的大堂響起,色盲畫家蘭斯·布朗(Lance Brown)踏上了舞台。他站在白色畫布前,背對著眾人,將刷子沾上黑色顏料,輕輕地掃幾下,畫了一個十字架。接著,用手上的刷子一筆一筆畫過,以圖畫敘述了基督被釘十架和復活的故事。最後他將黑色顏料大片地塗在畫布上,再加上藍色和白色,完成了一幅抽象畫作,前後不到六分鐘。過後他拿起畫布,將它倒過來,竟出現了一幅隱藏的圖畫:一張帶著憐憫神情的耶穌畫像。

布朗說,起初朋友建議他在教會崇拜中快速作畫時,他還不太情願。但如今他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帶領人們在他作畫時敬拜上帝,並且和眾人分享基督。

使徒保羅也肯定了上帝賜給祂的子民各種恩賜的意義和目的,乃是要使每個上帝的兒女都能榮耀祂,在愛中彼此建立(羅馬書12章3-5節)。保羅 [....]

靈命日糧 : 即使

讀經:哈巴谷書3章17-19節 

在2017年,颶風哈維重創美國。為了幫助和鼓勵受難的災民,我們一群人便前往災情嚴重的休士頓,希望為這些被颶風破壞家園的人略盡綿薄之力。當我們和災民站在殘破的教會大樓和倒塌的房屋內,我們自己的信心面臨了極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更加堅定。

颶風哈維過後,有些人依然信心堅定。就像公元前七世紀末,先知哈巴谷說了預言之後,仍對上帝充滿信心。這位先知曉得艱困的時刻即將來臨(1章5節-2章1節),而且在出現轉機之前,情況只會持續惡化。他在預言的結尾,想到未來可能會糧食短缺,但卻說了三次「即使」:「即使無花果樹不結果子」;「即使橄欖樹不結橄欖」;「即使羊群死光」(3章17節,現中修訂版),他仍要因上帝而喜樂。

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健康、工作和摯愛,或因天災蒙受巨大的損失,我們會 [....]

靈命日糧 : 鼓勵的力量

讀經:使徒行傳15章12-21節 

偉大的美國畫家班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還小的時候,曾嘗試畫出妹妹的樣子,但畫得一團亂。母親看見他的畫時,親了他一下說:「哇,這是莎莉啊!」後來,韋斯特說就是那個親吻使他成了藝術家。顯然,鼓勵能帶來深遠的影響!

正如小孩學畫畫一樣,保羅剛開始傳道時也沒獲得許多人的認同,但巴拿巴卻肯定上帝對保羅的呼召。因著巴拿巴的鼓勵,教會才願意接受掃羅為信徒(使徒行傳9章27節)。在安提阿教會初創時期,巴拿巴的鼓勵也幫助了他們成為使徒行傳中最有影響力的教會之一(11章22-23節)。耶路撒冷教會也是因巴拿巴和保羅的勸勉,才開始接納外邦信徒為基督徒(15章19節)。從各方面來看,初代教會乃是因為來自各方的鼓勵,才能不斷增長。

我們的生命也能因鼓勵而成長。若以為 [....]

靈命日糧 : 堅不可摧

讀經:雅歌8章6-7節 

第一次看見後院那條小溪時,它只是一道涓涓細流。炎熱的夏季,溪水輕輕滑過滿佈石頭的河床,幾片厚重的木板就能成為我們跨河的小橋。幾個月後,我們這個地區連日暴雨傾洩而下,那一道潺湲小溪竟暴漲為約1公尺深、3公尺寬的奔騰急流!強勁的水勢甚至將過河的厚木板沖到幾公尺以外的地方。

湍急的大水可以將所經之處的一切沖毀。然而,即使是面對洪水氾濫或具有摧毀力的外力,有一樣東西依然不動搖,那就是愛。雅歌8章7節說:「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我們常常在戀愛的關係中,看到「愛」持久的力量與強烈的特性,但唯有上帝透過祂的愛子耶穌基督賜給人的愛,才完全表達了愛的真諦。

當我們以為堅定不移或值得依靠的事物被沖毀時,難免灰心沮喪,但這也讓我們打開心中的一扇門,重新體會上帝對我們 [....]

靈命日糧 : 信仰傳承

讀經:提摩太後書1章5-14節 

葛理翰(Billy Graham)在十六歲決志相信基督,但早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前,他的父母已經為他立下敬虔基督徒的榜樣。他父母都生長於基督化的家庭,自小就相信基督。他們結婚後,也繼續將信仰傳承給孩子們,陪著孩子們祈禱、讀聖經,按時帶孩子們參加教會聚會。他們為葛理翰的信仰奠定堅實的基礎,上帝也藉此堅定葛理翰的信心,最後還呼召他成為勇敢的福音佈道家。

使徒保羅有位年輕的門徒提摩太,也因為堅定的信仰根基而受益。保羅寫道:「你心裡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心裡的」(提摩太後書1章5節)。她們所傳承的信仰預備了提摩太的心,並引導他信靠基督。

保羅敦促提摩太要持守信仰的傳承(5節),藉由能使人剛強的聖靈,將屬靈的恩賜「如火挑旺起來」(6-7節),並 [....]

靈命日糧 : 重返戰場

讀經:撒母耳記下12章26-31節 

小時候,她曾以惡毒的話傷害父母。但她萬萬沒想到,那些惡毒的話竟是她向父母親最後一次說的話。如今,縱然經過多年的心理輔導,她還是無法原諒自己,內心的罪咎和遺憾使她飽受煎熬。

我們每個人都有遺憾,有些甚至會讓我們抱憾終生。但聖經教導我們勝過罪咎的方法,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聖經沒有粉飾大衛王的罪行。在「列王出戰的時候」,「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撒母耳記下11章1節)。他遠離戰場,與別人的妻子偷情,並試圖以謀殺來掩蓋自己的罪行(2-5、14-15節)。上帝阻止大衛繼續陷在罪中(12章1-13節),但大衛的餘生都必須面對罪的後果。

當大衛走出喪子之痛時,他的部下約押贏得本應由大衛領導的戰爭(12章26節)。約押要求大衛,聚集其餘的軍兵往拉巴去攻城(27-2 [....]

靈命日糧 : 你願回轉嗎?

讀經:何西阿書3章1-5節 

羅恩和南希的婚姻正日益惡化。南希有了外遇,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她向上帝認罪。雖然她知道上帝要她怎麼做,但仍苦苦掙扎,最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向羅恩坦承一切。羅恩沒有要求離婚,而是選擇再給南希一次機會,讓南希能改變,重新贏回他的信任。後來,上帝以奇妙的方式重建了他們的婚姻!

羅恩對妻子的寬容,讓我想起上帝也是以愛和赦免來對待你我這樣的罪人。先知何西阿也深明此理。他聽從上帝的吩咐娶了不忠的女人,讓以色列人明白他們對上帝的不忠(何西阿書1章)。尤有甚者,當何西阿的妻子離開時,上帝仍吩咐何西阿去要求妻子回來。上帝說:「你再去愛你的妻子吧,儘管她跟情人通姦」(3章1節,新普及譯本)。以色列民雖背逆上帝,但上帝仍渴望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正如何西阿的妻子雖然不忠,但何西阿卻依然愛她,去尋回她 [....]

腓立比書靈修 | 活出合一的生命(有聲中文)

作者:Christine Emmert,美國

翻譯:葉嘉桃,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2章1-4節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我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因此,我每個周日都會去教會。但我從來沒有渴望要參與到教會中。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總是會準時到教會並準時在唱完最後一首讚美詩後離開教會。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問我:「你不想在結束後留下來跟弟兄姊妹們交流一下嗎?」

事實上,我從未想過我與教會的其他人有多少相似之處,更別說把他們當成是我的弟兄姐妹。然而,當我的朋友如此直接地詢問我時,我為自己不認識教會的弟兄姐妹而感到了一絲羞愧。

教會不是一群陌生人聚集的地方。我們不是因著膚淺的興趣或相同的背景才聚在一起;我們聚集在一起是因著更深入的緣由。使徒保羅在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里提醒他們:基督徒是因著從基督來的勉勵,基督那安慰人的愛,聖靈的交通,以及基督的溫柔和憐憫而合一的。

你是否感覺到了上帝在你生命中的動工?你是否在禱告後經歷到基督那出人意料的平安?你是否經歷過基督的憐憫與溫柔?這些就是我們與在教會裡坐在我們旁邊的弟兄姐妹們共有的經歷。我們因此而聚在一起。

保羅說如果基督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應當「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腓立比書2章2節)。為什麼要合一?因為唯有合一我們才能「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腓立比書1章27節)。

但如果我們不認識我們的弟兄姐妹,不參與到他們的生命中也不讓他們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如何為福音的緣故齊心努力呢?

與其爭論眼前的差異並嘗試說服他人,基督徒們更應當努力去向世界展示基督賜給我們美好的多樣化與合一。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活出這樣的合一呢?保羅在第3與第4節告訴我們:「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當我在崇拜一結束就從教會溜走時,我完全是在顧念自己的事。但保羅告訴我要首先顧及別人的事。因此,我試著在崇拜結束後多逗留一會。我嘗試與弟兄姐妹進行一些真實而有意義的對話。我詢問他們這個星期上帝如何在他們身上動工以及有什麼我可以為他們禱告的。當我越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我就越能夠分享他們中一些人的重擔並與另外一些人一同喜樂。

你是否願意加入我,為上帝的緣故放下自己的追求與驕傲而去關心周圍人的事情?這確實不容易,但正如我們因著基督的犧牲而得救一樣,我們可以相信耶穌的愛與鼓勵能使我們活出令這個世界無法想像的合一。

讓我們鼓勵彼此去培養一種智慧的愛。讓我們委身於更多認識上帝,並讓上帝改變我們的愛,使它不再那麼容易被環境或我們的情緒影響。願我們的生命可以每日成長並將榮耀與頌讚歸於上帝。

問題反思:

1.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還是以他人優先的人呢?今天的信息如何觸動並鼓勵了你?

2.你的自我追求與個人利益是否攔阻了你與弟兄姊妹的合一?有哪些切實的方法可以讓你放下自己?

3.你在這一周是否有經歷上帝?(腓立比書 2章1節)你可以跟哪些弟兄姐妹分享基督在你生命中的工作?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