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雅各書靈修 | 誰是我們人生真正的掌管者?(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MZ,中國

封面圖片拍攝: Blake Wisz,美國

 

今日經文:雅各書4章13-17節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幾年前,我計划去美國大玩一場,走走美國本土幾條比較有名的徒步路線。我為這項旅行計劃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一個結實的背包,一頂先進的帳篷,計劃中每一條徒步旅行路線的指南。出發的前幾個月,我沉浸在對美好戶外旅行的幻想中。我會利用上課時間用筆記本電腦搜索亞馬遜上最新的露營裝備,或者閱讀其他徒步旅行者的經歷。

然而,就在我準備出發的兩個月前,一場事故打亂了我的旅行計劃——我的膝蓋韌帶在運動的時候斷裂了。這一事故「成功」地幻滅了我對於征服北美崎嶇荒野的所有希望。過去六個月里我所做的一切計劃,所痴迷的一切幻想,都白費了。用「失望」來形容當時地我都算是輕描淡寫了。本來可以在北美享受的美好時光就這樣成為遺憾的殘缺。

雅各深知我們人所制定的計劃是永遠也趕不上變化的。這一認知與我們總想要自己做主去安排籌劃的本能迎面相撞。正如雅各書所說到的一樣,我們經常忙於為自己的生活制定計劃,以至於我們時常會「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雅各書4章17節)。此外,我們會時常陷入到自己是無敵的的錯覺中,就好像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而這正好相反,雅各把我們的生命描述成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

這些經文提醒我們,我們對自己生活的掌控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我們可能會因著自己的雄心壯志和對成功的渴求而制定各樣計劃,但事實是,我們誰也不能對自己的生命與生活提供任何保證。即使是最可靠的計劃也會受到生命本脆弱這一事實的影響。不僅如此,雅各還提醒我們,是上帝掌管我們的生活。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旨意是最重要的,遠超我們自己所設想的任何計劃。

事實上,控制的偽裝讓我們興奮。它給了我們一種虛假的自給自足感,雅各稱之為驕傲。是的,這是一種驕傲,一種不在乎上帝的主權,而只想照自己意願生活的驕傲。

毋庸置疑,根據雅各的說法,所有偽裝的控制都與一個真正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馳。真正的信仰包括承認並尊重上帝的主權。這意味著首先要承認我們需要上帝,承認祂的旨意最終決定我們的未來。此外,雅各書4章第17節指出,真正的信仰還意味著我們要將自己的計劃放在一邊,讓上帝的旨意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提前計劃安排。相反,雅各鼓勵我們參考上帝的話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在計劃北美旅行時,幾乎沒有讓上帝參與到其中。我沒有順服祂的話,而是將我的意志優先放在祂的計劃前。這一次的經驗告訴我,我們越是自顧自的做計劃,這些計劃越不受控。因此,我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注目上帝對我們的帶領上。

 

問題反思:

1.你在做計劃時,會讓上帝參與多少?你的計劃都是按著祂的心意所做的嗎?

2.聖經當中,上帝對基督徒的呼召是什麼?你願意回答說:「主啊,我願意嗎?」如果不願意,思考一下是什麼阻礙了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靈命日糧 : 生命的試煉

讀經:約伯記12章13-25節 

我朋友的父親被確診罹患癌症,但他在化療期間成為基督徒,而他的癌細胞也消失了。可惜18個月後他的癌症復發,情況比之前更嚴重。面對癌症復發的事實,他和妻子雖然有擔憂也有疑問,但因為他們在首次病發時,經歷到上帝大能的看顧,所以他們仍忠心地信靠上帝。

有時我們無法理解為何要經歷試煉,正如約伯也曾面臨可怕且無法解釋的痛苦與損失。儘管他也有許多疑問,但在約伯記12章,他仍宣告上帝是全能的:「祂拆毀的」,人就不能再建造(14節);「在祂有能力和智慧」(16節);「祂使邦國興旺而又毀滅」(23節)。約伯列出許多上帝的作為,但並沒有提到上帝為何使人受到試煉,也未提及上帝為何允許苦難發生。縱然約伯無法得到答案,但他依然滿有信心地說:「在上帝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謀略和知識。」(13節)

< [....]

靈命日糧 : 退休計畫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0節 

考古學家沃里克.羅德威爾博士(Dr. Warwick Rodwell)正準備退休,卻在英國利奇菲爾德大教堂有驚人的發現。那時,建築工人為建造一個伸縮地台,仔細挖掘教堂一部分的地板,竟發現了天使長加百列的雕像,根據鑑定大約有1200年的歷史。這令人興奮的發現,使羅德威爾博士暫時擱置他的退休計畫,全心投入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

摩西八十歲的時候,也在荊棘的火焰中有了驚人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他雖然是埃及公主的養子,但從未忘記自己是希伯來人。當他目睹同胞受到埃及人不公義的對待時,便出手把那埃及人打死(出埃及記2章11-12節)。法老得知摩西殺死了一名毆打希伯來人的埃及人,就想殺了摩西。摩西為躲避法老,就逃往米甸定居(13-15節)。

四十年後,摩西已經八十歲。他 [....]

靈命日糧 : 享受美好

讀經:傳道書3章9-13節 

在一間大醫院的藝術長廊,有一幅畫如燈塔一般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深沉柔和的色調突顯出印第安人的形象,令我不禁停下來凝視,對我丈夫驚嘆說:「哇,你看!」

丈夫繼續向前走,但我仍依依不捨地在這幅畫前面駐足欣賞,不斷讚嘆:「真美!」

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美麗的事物。大師的畫作、秀麗的風景、傑出的工藝、孩子的笑容、朋友的問候、知更鳥的藍綠彩蛋,以及貝殼的弧線背脊。「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道書3章11節),使我們能舒緩生活的重擔。有些學者認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窺見上帝完美的創造,以及未來的榮耀國度。

上帝如此完美的創造我們實在無法想像,所以祂讓我們先淺嚐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並用這種方式「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11節)。有時日子實在單調乏味,甚至毫無意 [....]

靈命日糧 : 上帝看顧

讀經:歷代志下16章7-9節 

清晨時分,我躡手躡腳地穿過起居室,從窗戶眺望我們家後面的自然保護區。通常,我會看到老鷹或貓頭鷹在樹上歇息,用眼睛巡視那地。一天早上,我赫然發現一隻白頭鷹站在高枝上,居高臨下,俯瞰四周,彷彿整個廣闊的土地都是牠的領土。牠可能正尋找「早餐」,威嚴的目光不放過周圍任何動靜。

在歷代志下16章,先知哈拿尼告訴猶大王亞撒,他的行為都在上帝的眼目之下。哈拿尼對亞撒王說:「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上帝」(7節)。接著,他又說:「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9節)。由於亞撒弄錯了應當倚靠的對象,導致他常遭遇戰爭。

讀到第9節,可能會讓人誤以為上帝注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等我們出錯,祂就會像飛禽看到獵物一樣抓住我們。但哈拿尼說的話卻是正面的,他的 [....]

靈命日糧 : 不像昨天

讀經:馬太福音4章1-11節 

孫子傑伊小的時候,我的兒子和媳婦送他一件運動衫做為生日禮物。他興奮地立刻換上,整天都開心地穿著。

隔天早上,傑伊又穿了那件運動衫,我兒子問他:「這件運動衫讓你很開心吧?」他卻說:「不像昨天那樣開心了!」

這就是追求有形物質會面臨的問題:生活中再多美好的事物,也無法帶給我們深刻長久的快樂。我們可能已經擁有很多,卻一點也不快樂。

新衣服、新車,最時尚的手機或手錶,這些世上的物質常會使我們感到開心,但卻沒有一樣能讓我們的快樂「像昨天那樣」。因為我們被造時,心中就有個屬靈空洞,非物質所能填滿,唯有上帝才能真正填補滿足。

當耶穌禁食四十晝夜,餓得全身無力時,撒但前來試探祂,叫祂把石頭變成麵包來填飽肚子。耶穌引用申命記8章3節回答說:「人活著,不是 [....]

靈命日糧 : 服事弱小

讀經:路加福音14章15-23節 

新聞短片顯示,在燃燒的叢林前方,一名男子蹲在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旁,拍著雙手,似乎在叫喚什麼。是叫他的狗嗎?片刻之後,一隻兔子出現了。那人立刻把那隻嚇壞了的兔子捧起來,衝向安全的地方。

為什麼拯救這麼小的動物值得成為國家新聞呢?那是因為憐憫這些弱小動物的舉止是可敬的,一顆寬大的心才會容納最小的生物。

耶穌說,上帝的國度就像人們舉辦宴席,接納每一位願意來參加的人。祂不僅歡迎有權勢的人,還歡迎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路加福音14章21節)。我很感謝上帝,因祂揀選了那些軟弱的和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否則我毫無坐席的機會。保羅說,上帝「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哥 [....]

靈命日糧 : 看見真光

讀經:馬太福音4章12-25節 

在洛杉磯的街頭,一個無家可歸的癮君子布賴恩踏進一家福音機構尋求協助。自此,他開始踏上了漫長的康復回轉之路。

布賴恩在戒癮的過程中,重拾對音樂的熱愛。最後,他加入一群由專業人士所成立的樂團,關心那些露宿街頭的人。布賴恩受邀獨唱韓德爾的著名清唱劇《彌賽亞》其中的一曲《走在黑暗中的人》。歌詞是源自於以色列歷史黑暗時期,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布賴恩唱道:「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以賽亞書9章2節)。《紐約客》雜誌的一位樂評家寫道:「布賴恩像是將他自己的生活娓娓道來。」

福音書的作者馬太也引用了同樣的經文。他原本是個欺壓同胞的稅吏,但耶穌卻呼召他回轉。馬太描述耶穌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把救恩從「約旦河外」帶到「外邦人的加利利地」(馬太福 [....]

靈命日糧 : 新一波動力

讀經:以賽亞書40章27-31節 

五十四歲時,我懷著兩個目標參加密爾沃基(Milwaukee)馬拉松比賽。第一個目標是跑完全程,第二個目標是在五小時之內抵達終點。如果我後半段的表現能跟前半段一樣好,我會有驕人的成績!可惜,賽程過於艱苦,我原本預期後半段能有新一波的動力,但最後並沒有如我所願出現。到達終點時,我原本矯健的步伐已變成了痛苦的步行。

其實不僅賽跑需要新一波的動力,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勞苦疲憊的人需要上帝的幫助,才能堅忍到底。以賽亞書40章27-31節美妙地結合了詩歌和預言,使那些疲倦、沮喪,需要力量繼續前進的人,得著安慰和激勵。這段歷久常新的話語,也提醒了疲乏消沉的人,上帝並沒有離棄或不關心我們(27節),祂看見了我們所處的困境。這些話語帶來了安慰和應許,更提醒我們上帝無法測度的能力和知識(28 [....]

靈命日糧 : 洗淨

讀經:耶利米書2章13,20-22節 

真令人不敢相信,我的一枝藍色原子筆躲在層層疊疊的白色毛巾中,竟然在洗衣機裡逃過一劫,最後才在烘乾機中爆裂。結果那些白色的毛巾全都沾上難看的藍色斑點,不管用再多的漂白劑,都無法除掉這些污點。

在我不情不願地把這些毛巾丟到抹布堆的那一刻,我想起舊約先知耶利米的哀嘆,提到罪惡將帶來破壞性的後果。以色列民背離上帝,轉而敬拜偶像(耶利米書2章13節),因此耶利米宣告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已染上永久的污點。正如上帝對百姓說:「你雖用鹼、多用肥皂洗濯,你罪孽的痕跡仍然在我面前顯出」(22節),對於自己犯罪所造成的破壞,他們無力改變。

我們確實不可能靠自己除掉罪惡的污漬,但耶穌已成就了我們做不到的事。祂以受死與復活的大能,「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翰一書1章7節)。

雖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