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那人是誰?

讀經:撒母耳記下12章1-14節 

有人在住家外面裝設了一台監視攝影機,他為了確認系統正常運作而觀看所錄下的影像,卻赫然發現一名身材魁梧、穿著深色服裝的男子在他家後院盤桓。他緊盯著這名男子,看看他要做什麼,卻覺得這名不速之客有點眼熟。最後,他終於恍然大悟,這根本不是什麼陌生人,而是他自己在後院的身影!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我們以旁觀者的身分來看自己,會看到什麼呢?在大衛和拔示巴有染之後,大衛的心剛硬,需要有人從真理的角度從旁提醒,於是上帝差派拿單來指正他(撒母耳記下12章)。

拿單告訴大衛一個故事,有個富戶擁有許多牛羊,卻搶走窮人唯一的羊羔,宰殺烹煮大餐。等到拿單指出,這就是大衛的所做所為,大衛才認清自己對烏利亞造成的傷害。拿單接著告訴大衛隨之而來的後果,但更重要的是他向大衛保證:「 [....]

靈命日糧 : 幔子裂開

讀經:希伯來書10章10-23節 

那一天,耶路撒冷城外天色晦暗陰沉。在城牆外的一座山丘上,過去三年來吸引無數人狂熱跟隨的那一位,卻被釘在粗糙的十字架上,蒙羞受苦。午後的天空陽光不再閃耀,送行者哀慟哭號。祂放聲大喊:「成了!」祂在十字架上所受的極度磨難終於宣告結束(馬太福音27章50節;約翰福音19章30節)。

與此同時,城中的聖殿傳來布帛裂開的聲音。隔絕聖所與至聖所的厚重幔子,竟在毫無人為的情況下,奇蹟似地從上到下裂成兩半(馬太福音27章51節)。

裂開的幔子象徵十字架的真理:一條通往上帝的新路已被打開!被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捨身流血,獻上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希伯來書10章10節),使一切相信祂的人都可以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羅馬書5章6-11節)。

在這個黑暗的受難日,我們領受了 [....]

靈命日糧 : 臨終一刻

讀經:路加福音23章32-46節 

我躺在救護車內,車門正要關上,兒子站在車外與我妻子通電話。我在腦部受震盪的模模糊糊之中,呼喚著兒子的名字。後來兒子回憶起那一刻,他告訴我,當時我有氣無力地說:「告訴你媽媽,我很愛她。」

顯然,我當時以為那是我臨終一刻,想以這句話與妻子訣別。在那一刻,這是我最在乎的事。

耶穌在經歷最黑暗的時刻,祂不只是在口頭上說愛我們,更是以獨特的方式表達祂的愛。耶穌對那些將祂釘十架、不斷嘲弄祂的士兵傳達祂的愛,祂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祂還為同釘的罪犯帶來希望:「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43節)。臨終之時,祂對自己的母親說:「看,你的兒子!」又對祂的摯友約翰說:「看,你的母親!」(約翰福音19章26-27節)在耶穌生命僅存 [....]

靈命日糧 : 發旺如花

讀經:詩篇103篇13-22節 

我最小的孫子只有兩個月大,但每次我見到他都會發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最近,當我輕聲細語地哄他時,他竟然看著我,對我微笑!那一刻,我卻突然忍不住掉下眼淚。那是一種百感交集的情緒,帶著看見新生兒的喜悅以及時光流逝的感慨。因這讓我想到,當年看到我孩子的第一個笑容已經是很久的事了,但感覺就像昨天才發生。有些時刻的情緒就像這樣,讓人無法解釋。

在詩篇103篇,大衛寫了一首讚美上帝的詩歌,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生命中快樂的時光是多麼容易消逝:「至於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樣,他發旺如野地的花;經風一吹,便歸無有。」(15-16節)

但是,儘管知道生命的短暫,大衛還是描繪了花草欣欣向榮的樣子。雖然每朵花的花期都很短暫,但其香氣、顏色,和美麗在當下都帶來極大的快樂。縱然一朵花可能很快就被遺 [....]

靈命日糧 : 頌揚創造

讀經:創世記1章1-21節 

在加利福尼亞州附近1,200公尺的深海裡,一隻罕見的水母正隨著海流輕快地舞動。牠的身體閃爍著深淺不同的藍色、紫色和粉紅色的螢光,在漆黑一片的海洋深處閃閃發亮。牠美麗的觸手隨著鐘狀傘膜的伸縮而優雅地擺動。

我觀看這個《國家地理頻道》拍攝煙花水母的奇妙景象,心中不禁思想,上帝如何決定這美麗軟體動物的獨特設計。上帝也為其他的水母做了特別的設計,到2017年10月為止,科學家發現的水母種類約有2,000種。

雖然我們承認上帝是創造主,但我們是否願意停下腳步,仔細思想創世記第一章所揭示的重要真理?奇妙的上帝以祂話語的能力創造了充滿巧思、多彩多姿的世界,將光和生命帶進其中,並「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21節)。目前科學家所發現的,只不過是上帝起初所創造的奇 [....]

靈修特輯| 復活節于我的意義(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福音8章17節)

12年前,當我面對「受浸」的決定時,內心感到非常忐忑。因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熟聖經,也不夠完全。可是牧師對我說:「只要你願意讓上帝改變你,耶穌便可以幫助你。因為人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完全人的。」就這樣,我便決定在那年的復活節受浸,學習在基督里,成為一個祂喜悅的人!

受浸後的初期,我的生命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開始去教會及禱告,但仍不太熱衷於讀經。後來,上帝帶領我來到加拿大。新環境的挑戰讓我驚訝於祂的幫助。我內心逐漸謙卑下來,開始喜愛讀聖經,並參加查經班及小組。

讀到福音書,我發現主耶穌是滿有慈愛的救主。祂本是上帝的愛子,滿有權柄能力,竟親臨世上,體恤人的苦澀及艱難!祂在世的33年半,不斷醫冶病人,呼召罪人、傳福音,教導門徒……有時到了晚上,仍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都憐憫人的需要,徹夜冶好他們,直至最後走上十字架,為我們的罪付上了代價。主耶穌基督完全的付出,最終接管了我們的「無能為力」!

因此,復活節對我的意義,是誠實面對自己,依靠基督,活出更有力量的人生!以往,我比較自我,只顧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常常忽略身邊有需要的人。如今,聖靈在我裡面,常提醒我坐而起行,都要為有需要的人服侍!在主里溫柔順服,我曾是滿有掙扎的。但今天,我終於明白,活出一個有呼召的人生,才是天父給予我最奇妙的福份!

不但如此,這些年來,我也探索到更多大自然的創造——一望無際,悅目和諧,供人休憩享用。這提醒著我,人本應抓著良機,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克服生活中的煩擾。回想12年前,牧者語重心長的勸勉,歷歷在目。感謝上帝,今天我真的經歴到,主耶穌基督的帶領及幫助!

那麼你呢?你對復活節,是否有獨特的感受呢?希望借著這個日子,每人都用自己恩典的音符,編成一篇動人的樂章,在大自然中榮耀上帝!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靈命日糧 : 友誼的記號

讀經:約翰福音15章9-17節 

記得童年在迦納時,我總是很喜歡牽著父親的手,一起走在人潮擁擠的地方。他既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的朋友,因為在我的文化裡,牽手是真實友誼的記號。我們經常一邊走,一邊談論各種話題。無論何時感到孤單,我都可以從父親那裡得到安慰。我十分珍惜父親的陪伴!

耶穌稱那些跟隨祂的人為朋友,並向他們顯明友誼的記號。耶穌對他們說:「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約翰福音15章9節),祂甚至還為他們捨了自己的生命(13節)。耶穌告訴他們天國的事(15節),並把祂從天父那裡所聽到的告訴他們(15節),甚至還給他們機會參與祂的事工(16節)。

耶穌是我們一生的朋友,祂一直陪伴我們,傾聽我們的傷痛和渴望。當我們感到孤單沮喪時,這位朋友耶穌就在你我身旁。

當我們遵守耶穌的命令彼此相愛 [....]

靈命日糧 : 重燃盼望

讀經:約翰福音5章1-8節 

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嗎?天空是藍色的嗎?海水是鹹的嗎?鈷的原子量是58.9嗎?好吧!如果你醉心於科學研究或喜歡涉獵物理學,那麼你可能知道最後一題的答案。然而,其它問題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顯然問這些問題,具有反諷的意味。

如果我們沒有深入思考,或許也會覺得耶穌對這個病人說的話,有些諷刺意味。「你要痊癒嗎?」(約翰福音5章6節)答案顯然是:「是在開玩笑嗎?38年來,我一直都渴望得痊癒啊!」事實上,這絕對沒有任何反諷的意味。耶穌的話語總是充滿憐憫,祂的提問始終是要讓我們得益處。

耶穌當然知道這個病人想要得著痊癒,也知道他長久以來都未能如願。因此,耶穌在施行神蹟之前,祂要讓這個病人不再心灰意冷,重新燃起盼望。耶穌問了一個有明顯答案的問題後,就吩咐這個病人說:「起來,拿 [....]

靈命日糧 : 上帝祢在嗎?

讀經:出埃及記3章11-14節 

當啟明的妻子罹患絕症時,他渴望妻子能像他一樣,經歷到主的同在和平安。但當啟明向妻子傳福音時,他的妻子卻無動於衷。有一天,啟明經過書店看到一本書《上帝祢在嗎?》,這書名吸引了他。啟明不確定妻子對這本書會有何反應,所以他多次在書店徘徊猶豫不決。最後他終於買了這本書,奇妙的是,妻子竟然樂意閱讀這本福音書籍。

他妻子因這本書而深受感動,並且開始閱讀聖經。兩週後,啟明的妻子帶著盼望安息主懷,因她確信上帝永不離開她,也不會丟棄她。

當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並未應許賦予摩西能力,而是應許摩西說:「我必與你同在」(出埃及記3章12節)。耶穌在受難前也應許門徒,他們將透過聖靈(約翰福音15章26節),得著上帝永遠的同在。

有時候,上帝會賜下恩典,帶領我們 [....]

靈命日糧 : 受盡煎熬

讀經:詩篇32篇 

葛尼斯在他所寫的《一生的聖召》中提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和幾位朋友在法國南部度假,他們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爐邊取暖,邱吉爾凝視著松木被火燃燒,發出劈啪的爆裂聲。突然,他以一貫的咆哮聲調說:「我知道松木為什麼會發出爆裂聲了,因它正被火燃燒、受盡煎熬,我也曾有這種經歷。」

的確,苦難、絕望、危險、憂慮和面對做錯事的後果時,都讓我們如置身於火窯般痛苦。這些外在的環境逐漸將我們心中的喜樂和平安燃燒耗盡。正如大衛因犯罪的後果而受盡煎熬,像被火焚燒,他寫道:「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就整天唉哼,以致骨頭衰殘。⋯⋯我的精力耗盡,好像盛暑的乾旱。」(詩篇32篇3-4節,新譯本)

在這種艱難的時刻,我們可從何處尋求幫助和盼望呢?保羅在宣教的旅程中,經常面對逼迫患難,但他卻寫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