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摒除噪音

讀經:列王紀上19章9-13節 

在幾年前,有位大學校長建議學生們「關掉電源」一個晚上,與她一起參加崇拜。學生們勉強同意了,百般不願地把手機放在一旁,進到禮拜堂。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他們安靜地坐著,聆聽詩歌和禱告的聲音。過後,有位參加崇拜的學生如此描述那次的體驗:「這是一個讓人安靜下來的絕佳機會,是讓人摒除額外噪音的地方。」

有時候,我們實在無法逃避「額外噪音」。我們的內心和外在世界的喧嚷,足以讓人震耳欲聾。然而,當我們願意「關掉電源」安靜下來,就能開始瞭解為何詩人提醒我們要休息,因為這讓我們知道祂是上帝(詩篇46篇10節)。在列王紀上19章,我們也發現,先知以利亞並不是在烈風、地震或火焰中尋見上帝(9-13節),他乃是聽見了上帝微小的聲音(12節)。

在歡慶的時刻,難免會有額外的噪音 [....]

靈命日糧 : 投資回報

讀經:馬可福音10章17-31節 

在1995年,美國股市投資人的平均獲利高達37.6%,創下歷史新高。但到了2008年,投資人卻慘遭高達37%的虧損。在這些年間,投資報酬率起起伏伏,使股市投資人戰戰兢兢,因為不知他們的投資最後會不會血本無歸。

耶穌告訴跟隨祂的人只管放心,把生命投資在上帝的國度裡,必定會有驚人的回報率。這些人「撇下所有的」來跟從耶穌(馬可福音10章28節)。他們離開家鄉和親人、放棄工作和地位,將生命投資在耶穌身上。他們看到一個有錢人,不願意放棄財富來跟隨耶穌。他們也因此關心自己撇下一切跟隨耶穌會有什麼回報。耶穌就對他們說,凡願意為祂放棄一切的人,「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在來世必得永生」(30節)。如此無與倫比的投資結果,實在遠勝於任何股市投資。

對於這筆「生命的投資 [....]

靈命日糧 : 未被選中

讀經:使徒行傳1章15-26節 

我朋友在臉書上公開貼文說,他完成了一項計畫。許多人都祝賀他,但我卻感到受傷。因為那份計畫原本應該是我的,但我最後卻未被選中,我也不確定到底是為什麼。

可憐的約瑟也未被上帝選中,但相信他知道為何如此。那時,門徒要從約瑟和馬提亞兩人中選一個遞補猶大的缺位。他們禱告說:「主啊,祢知道萬人的心。求祢從這兩個人中,指明祢所揀選的是誰」(使徒行傳1章25節)。然後他們抽籤抽中了馬提亞,上帝藉此讓眾人知道祂的決定(26節)。

當門徒向馬提亞道賀時,不知約瑟心裡是什麼滋味。他如何面對落選呢?他是否感到被厭棄,自哀自憐,甚至遠離他人呢?還是他選擇全然相信上帝,滿心歡喜地擔任輔助的角色呢?

我當然知道哪種選擇最好,但我卻往往會想:沒被選上真丟臉!好吧,既然不選 [....]

雅各書靈修 | 誰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聲中文)

作者:Priscilla Goy,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ine,中國

 

讀經:雅各書3章13-16節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這樣的智慧不是從上頭來的,乃是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

在學校里,孩子們經常被鼓勵參與課堂問答,回答老師提出的無數問題。通常,會有好幾隻手舉起來(有些人甚至試圖把手舉得更高以吸引老師的注意)。

但是你如何準確地識別誰聰明呢?一定是課堂上回答問題最多的人嗎?還是分數最高的那個?這可能是這個世界評估一個人智力的方式。但說到真正的智慧,上帝有完全不同的評估標準。

 

誰是真正的智者?

雅各說:「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各書3章13節)。根據雅各的說法,智慧是透過一個人如何在生活中正確、充滿愛心地應用他所獲得的關於上帝的知識而展示出來的。我們所做的決定、所採取的行動和所說的話就將我們裡面的智慧顯現出來。正如基督徒金融家羅納德•布魯( Ronald Blue)所言:「智慧不是用學歷衡量的,而是用行動衡量的。這不是在課堂上獲得真理的問題,而是將真理應用於生活的問題。」

有趣的是,智慧和謙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雅各書3章13節)。有智慧的人同時也是謙虛的人。謙遜具有溫柔和順服的特性;它在任何意義上都不意味著軟弱。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謙卑的聖經人物就是摩西(民數記12章3節)。摩西當然不軟弱!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斷地順服上帝和祂的話語,這使他成為一個真正屬上帝的人。

雅各還區分了假智慧和真智慧。兩者的來源和結果完全不同。假智慧是「屬世的,不屬靈的,屬魔鬼的」,會導致「混亂和邪惡的行為」。(雅各書3章15 – 16節)它的特點是「苦毒的嫉妒和自誇」(14節)。我們是否曾經以服侍上帝獻祭的名義在教會中挑戰一個困難的職位,但實際上是因為我們想證明我們可以比前人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真正的智慧來自於對上帝聖潔而虔誠的敬畏,以及謙卑地承認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詩篇111篇10;箴言9章10)。真正的智慧帶來和平而不是混亂,帶來正義而不是邪惡的行為(雅各書3章18節)。

這是一個讓人清醒的想法!如果我們對任何事工或團契的影響是把人們分開、挑起事端或製造不和,那麼也許,我們智慧的源泉來自魔鬼而不是上帝。

讓我們追求真正的、屬天的智慧吧。雅各鼓勵我們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於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章5節)。你願意謙卑地承認你缺乏真正的智慧,並向上帝求智慧嗎?我們有一位慈愛的上帝,祂慷慨地賜智慧給一切祈求的人,這是何等的榮耀!

問題反思:

1.你認識有智慧的人嗎?你怎麼看出來他們有智慧的?

2. 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參見箴言2篇、9篇)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靈命日糧 : 與我們同在

讀經:馬太福音14章13-21節 

在超市裡,一位女士正專注地盯著頂層貨架上的各式義大利麵醬料。我站在她身邊有一兩分鐘了,也在看頂層貨架上有沒有合適的醬料。她似乎正為著如何拿到醬料而發愁,完全無視我的存在。以我的身高,要拿頂層的醬料絕對沒問題,但她一點都不高,真的不高。於是,我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她才大吃一驚地說:「我根本沒看到你站在這裡,太好了,請你幫我拿那一罐。謝謝。」

耶穌的門徒也遇過棘手的問題。他們在偏遠的郊區,面對飢腸轆轆的群眾,天色也越來越暗。於是他們對耶穌說:「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裡去,自己買吃的」(馬太福音14章15節)。當耶穌要他們為眾人預備食物時,他們回答說:「我們這裡只有……」(17節)。他們似乎只專注於自己的缺乏,而忽略了站在他們身邊的耶穌,這位主不僅能將糧 [....]

靈命日糧 : 受苦有目的?

讀經:哥林多後書1章3-7節 

秀芬發現自己的腎功能衰竭,必須靠洗腎度過餘生,這令她不禁想要放棄。單身且已退休的她已信主多年,她看不出以這樣的方式延長生命有何意義。但朋友們都鼓勵她繼續忍耐,按時定期去洗腎,並信靠上帝。

兩年後,秀芬去探訪一位久病不癒的主內姐妹,發現自己的經歷能幫助對方。那位姐妹感到很孤單,因為幾乎無人能真正明白她的難處。然而秀芬卻能體會這位姐妹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並以自身的經歷來安慰她。秀芬的生命歷程讓她能鼓勵那位姐妹,並帶來別人無法給予的安慰。秀芬說:「現在,我總算明白了,上帝仍然可以使用我。」

我們的確不容易理解為什麼要受苦,然而上帝會以出乎預料的方式,將我們的痛苦化為祝福。當我們在苦難中轉向祂,尋求祂的愛與安慰,我們就可以得著能力去幫助別人。保羅也是在患難中明白 [....]

靈命日糧 : 尋找寶藏

讀經:箴言4章5-19節 

尋找寶藏?這聽起來好像是童話故事,但美國有位古怪的富翁芬恩(Forrest Fenn)聲稱,自己在洛磯山脈的某處埋藏了一個盒子,裡頭裝了價值200萬美元的黃金和珠寶。消息傳出後,人們趨之若鶩,紛紛加入尋寶行列,甚至有四個人在尋找寶藏的過程中不幸喪生。

箴言的作者要我們冷靜思考一個問題:是否所有的寶藏都值得如此苦苦追尋呢?在箴言第4章,一位父親期盼他的孩子們擁有美好的人生,告訴他們說,智慧值得我們付出一切所有去尋求(7節)。這位父親說,智慧能引導我們的一生,讓我們行走不致跌倒,並使我們以尊榮為冠冕(8-12節)。數百年後,耶穌的一個門徒雅各也強調了智慧的重要性。他寫道:「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 [....]

靈命日糧 : 不要攀比

讀經:約翰福音21章17-25節 

朋友蘇儀在與丈夫共進午餐時,不經意地說:「有一天,我要把所有的事,包括好事和壞事,都放到臉書上!」我知道了不禁失笑,但這也讓我深思。社交媒體是極好的平台,使我們跨越距離與老朋友保持聯繫並為他們禱告,但若不小心,可能會對生活有不切實際的看法。當我們只看到別人上傳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和美好體驗,可能會誤以為別人總是無憂無慮,而納悶自己的生活為何並非如此。

與人攀比絕不會令人感到開心。當門徒之間相互比較時(參閱路加福音9章46節,22章24節),耶穌立即勸阻他們。耶穌在復活後,祂說到彼得將會為信仰遭受極大的苦難。那時彼得轉身看見約翰,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回答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章21-22節)

[....]

靈命日糧 : 大喜訊!

讀經:詩篇51篇1-7節 

新加坡報紙刊登了一篇簡短但溫暖人心的文章。一群囚犯參加福音機構舉辦的強化家庭關係講座之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罕見的機會,可以與他們的家人直接會面。有些囚犯已多年未見自己的孩子,現在他們不用隔著玻璃板談話,而且可以觸摸並擁抱自己的親人。這次的見面讓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更親密,創傷亦開始得著醫治,他們都不禁流下淚來。

對大多數讀者而言,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對這些家庭而言,互相擁抱卻是一件改變生命的事。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這是願意饒恕及和好的開始。

上帝透過聖子耶穌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祂和好,這真理不僅是基督教的教義。這篇文章中和好的信息更提醒了我們,耶穌的犧牲不僅是全世界的好消息,更是你我的大喜訊。

在我們為自己的錯誤深感罪咎時,我們可以緊緊抓住這個好消 [....]

靈命日糧 : 從嬰孩的口中

讀經:馬太福音21章14-16節 

米歇爾(Michele Perry)是南蘇丹的傳教士,當她看到十歲的維奧拉以樹枝當作麥克風,模仿牧師講道時,便決定在村莊的福音活動中,讓維奧拉有「講道」的機會,維奧拉也欣然接受了。後來,米歇爾在她的書中寫道:「群眾都為之著迷,洗耳恭聽……一個被人拋棄的孤兒站在他們面前,以萬王之王女兒的身分,大有能力地分享天國的真理。結果有一半的群眾走到台前,表示願意接受耶穌。」

那天,群眾一定沒料到會聽到一個小孩子對他們講道。這件事讓我想起詩篇8篇提到「從嬰孩的口中」,大衛寫道:「祢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2節)。當祭司長和文士指責孩子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讚美耶穌時,耶穌也引用這節經文作為回應(馬太福音21章16節)。這些領導者對那些孩子感到厭煩,但耶穌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