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認識自己

讀經:約翰一書2章28節-3章3節 

在繪本作家米克·英克潘(Mick Inkpen)的一本名為《不重要》(Nothing)兒童漫畫中,一個褪色破損的動物玩偶被遺留在充滿灰塵的閣樓一隅,他常自問:「我是誰?」這個布偶聽到搬家的人說他「不重要」,便以為自己的名字就叫做「不重要」。

後來,這個布偶遇見了其他的動物,勾起了他的回憶。他想起自己原本有漂亮的尾巴、鬍鬚和條紋。一直到有隻虎斑貓帶他回家,他才完全想起來,自己原來是一個貓咪玩偶,叫做托比。他的主人溫柔地修復他,替他縫上新的耳朵、尾巴、鬍鬚和條紋。

每次我讀了這本書,都不禁思想自己的身分:我是誰?約翰寫給信徒的書信中,提到上帝稱我們為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章1節)。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明白這個身分,但當我們見到耶穌的那天,我們必要像祂(2節)。 [....]

靈命日糧 : 愛與平安

讀經:詩篇16篇 

聖經所描述那滿有能力、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總是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在我們最哀痛的時候,它也能充滿我們的心。最近在我父親的追思禮拜上,我就有了深切的體會。在許多來慰問卻不甚熟絡的人群中,我見到了中學的好朋友,頓感安慰。他不發一語地擁抱我,那無聲的關懷讓我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第一次在哀痛中感到平安,讓我知道自己並不是所感覺的那麼孤單。

如大衛在詩篇16篇所說,上帝所賜的平安和喜樂,並不是要讓我們在艱苦的日子強忍一切痛苦;而是當我們投靠美善的上帝時,我們的心自然會充滿祂所賜的平安喜樂(1-2節)。

我們在面對死亡帶來的極度傷痛時,或許會用其他事物來轉移注意力,覺得可以藉「別神」來減輕痛苦。但遲早我們會發現,這一切逃避痛苦的努力只會帶來更深的痛楚 [....]

靈命日糧 : 預備的善行

讀經:以弗所書2章6-10節 

我和妻子到國外度假,但我們的假期真是糟透了,不但被人大聲呼喝、欺騙,還被敲詐了好幾次。有一次我和妻子在街上拍照時,一個粗曠魁梧的陌生人走向我們,讓我們不由得心驚膽顫。難道我們又要再次受驚嚇嗎?出乎意料地,那人只是要告訴我們從哪一個角度拍他的城市最美麗。然後,他給我們一個巧克力棒,微笑著與我們道別。這小小的舉動讓我們有歡愉的一天,並讓整個行程不再一樣了。我們為這事感恩,感謝那人和上帝將我們消沉的心情一掃而空。

是什麼致使那人願意接觸兩個陌生人呢?他是否整天都帶著巧克力棒到處走,為要祝福別人呢?

一個微小的舉動卻帶來最燦爛的笑容,而且還可能將人引向上帝,這是何等奇妙啊!聖經強調行善的重要性(雅各書2章17、24節)。如果這聽起來很困難,別擔心,上帝不但讓我 [....]

靈命日糧 : 愛能改變我們

讀經:使徒行傳9章1-22節 

我在相信耶穌之前,曾受過很深的傷害,以致因害怕會受更多傷害,而避免跟人有親密的關係。在我嫁給艾倫之前,母親一直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結婚七年後,我處在離婚的邊緣。一天,我帶著讀幼兒園的兒子沙維爾去了教堂參加聚會,並選擇坐在出口附近。我不敢相信人,卻又極度渴望能得到幫助。

幸好有些信徒熱心地幫助我們,為我們的家庭祈禱,並教我如何透過禱告和讀聖經來親近上帝。隨著時間過去,基督和主內弟兄姐妹的愛改變了我。

兩年後,艾倫、沙維爾和我都受洗歸入基督。過了一段時間,在我和母親每週一次的談話中,她說:「妳變了!告訴我更多關於耶穌的事吧!」幾個月後,她也接受基督作為她的救主。

耶穌能改變人的生命,就像掃羅雖曾殘酷地逼迫教會,但當他遇見基督之後就開始轉變(使徒行 [....]

靈命日糧 : 搬遷

讀經:民數記9章15-23節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人平均一生會搬家11到12次。最近一年,就有2800萬美國人收拾家當,搬遷到新的地方,然後安頓下來。

在以色列人四十年曠野漂流期間,整個國家民族跟隨代表上帝同在的雲彩,帶著對美好家園的期盼,一步一步地向應許之地前行。他們重複地從一處搬遷到另一處,讓人覺得似乎有點詼諧。這個龐大的民族在遷移中,除了收拾、搬遷、安置自己的家當,也有專人負責搬遷上帝與摩西相會的會幕和裡面的陳設(參閱出埃及記25章22節)。

多年以後,耶穌賦予以色列人的遷移更豐富的意義。祂不是以雲彩引導,而是親自前來。祂說:「來,跟從我!」(馬太福音4章19節),之後就開始讓他們知道,若要遷移到上帝的國中,內心就必須改變。當祂在十字架上時,祂向眾人(包括與祂為敵的 [....]

靈命日糧 : 看到什麼?

讀經:約翰福音3章22-35節 

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麗德站在湖邊,眺望遠處被白雪覆蓋的美麗燈塔。當她掏出手機要拍照的時候,眼鏡起了霧而朦朧一片,因為看不清楚,她便把手機的鏡頭對準燈塔,從不同的角度拍了三張照片。過後,她看了所拍的照片,才發現她先前把相機設定在「自拍」模式,結果拍了三張自己的照片。她笑著說:「我的焦點都是我、我、我,我看到的都是自己。」麗德的照片讓我想到相似的錯誤:我們若只看到自己,也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以至看不到上帝更大的計畫。

耶穌的表哥施洗約翰清楚知道,他的焦點不是自己。從一開始,他就瞭解自己的角色與呼召,乃是要讓人看見上帝的兒子耶穌。當施洗約翰和門徒在一處,看到耶穌朝著他們走來時,約翰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約翰福音1章29節)。他接著說:「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祂 [....]

靈命日糧 : 有耳當聽

讀經:耶利米書5章18-23節 

女演員黛安·克魯格(Diane Kruger)得到一個演出的機會,這個角色使她名氣大噪,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她要飾演一個經歷喪夫和喪子之痛的少婦,而她本身卻從未經歷如此深沉的傷痛,不知是否能充分詮譯這個角色。但她還是決定接受這個角色,並且為了做好準備,她開始參加一個互助小組,組員都曾經歷極度的傷痛。

剛開始,每當小組成員分享他們的故事的時候,她便會提出建議與想法。她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也想提供幫助。但是逐漸地,她不再說些什麼,只是專心當一個聽眾。那時,她才開始真正學習如何與人感同身受。她透過用耳朵聆聽而有了真正的領悟。

耶利米譴責百姓,因為他們拒絕用「耳朵」聽上帝的聲音。先知直言不諱地稱他們為「愚昧無知的百姓」(耶利米書5章21節)。上帝不斷地在我們 [....]

靈命日糧 : 復興

讀經:約珥書2章18-27節 

在2003年,摩門蟋蟀群襲美國多個地區,造成了超過2500萬美元的農作物損失。這些摩門蟋蟀大軍壓境時,數量多到人們無立足之地、舉步難行。這種像蝗蟲的昆蟲在1848年侵襲了摩門教徒落腳的猶他州,大量農作物慘遭吞噬,這些蟋蟀也因此得名。摩門蟋蟀的身體雖然只有5-7公分長,但一生可吃掉約17公斤的植物。昆蟲所造成的災害對於農民的生計,以及對一個州或國家的整體經濟,都可說是一場浩劫,造成極大的傷害。

在舊約時代,先知約珥也曾預言,因為以色列百姓不順從上帝的緣故,類似的昆蟲將襲擊猶大國遍地。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些昆蟲是比喻外國的軍隊。約珥預言蝗蟲會以空前絕後的規模侵襲猶大遍地(約珥書1章2節),這些蝗蟲所過之處皆成荒蕪,帶來饑荒與貧窮。但如果百姓願意棄絕罪行,回轉尋求上帝的 [....]

靈命日糧 : 愛之深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當愛德溫·史坦頓(Edwin Stanton)首次和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見面時,便奚落林肯的外貌與他的能力,甚至嘲諷他是「長臂怪物」。但是林肯卻欣賞史坦頓的才幹,選擇寬恕他,甚至在南北戰爭期間,指派他擔任重要的內閣職務。史坦頓後來成為林肯的好友,敬重愛戴他。林肯於福特劇院遇刺那晚,史坦頓徹夜守在病床邊,在林肯過世時含淚輕語:「現在他已名留青史了。」

和好實在是一件美好的事。使徒彼得在寫給耶穌跟隨者的信中指出:「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章8節)。我猜想,彼得寫這段話時,是否正想到自己三次不認耶穌(路加福音22章54-62節),以及耶穌藉著被釘十字架饒恕了他(與我們)。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所顯現那深厚的愛,救我們脫離自己的 [....]

靈命日糧 : 得兒子名分

讀經:加拉太書4章1-7節 

看到有慈善家為無家可歸的孩童設立孤兒院,令我開心不已。更令我感動的是這慈善家還收養其中一個孤兒,讓他成為自己的兒子。大多數的孤兒只要有人資助就很開心了,但如果能成為資助人的兒女,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

如果你是上帝的兒女,應該早已明白這種感覺,因這事就發生在你身上。如果上帝只是愛我們,賜下愛子使我們「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我們也已經心滿意足了。但上帝的心意卻不僅止於此,祂不光是差遣聖子救贖我們,而且還「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拉太書4章4-5節)。

使徒保羅稱我們為上帝的「兒子」,因那時是由兒子繼承父親的財產。保羅要表達的是,如今凡相信耶穌的人(無論男女)都能成為上帝的「兒子」,享有平等而完整的繼承權(7節)。

上帝不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