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海藻與矽藻

讀經:約伯記37章14-24節 

我緊挨著朋友的肩膀,看著她手機裡從顯微鏡翻拍的照片,問她說:「什麼是矽藻?」她解釋:「喔,這是一種藻類,只不過很難看見。有時我們要在鏡片上滴油,或等它死了才能看到。」她繼續看其他的照片,我則坐在一旁不住地讚嘆,上帝創造的生命竟可以如此複雜精細,我們只有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得到!

上帝的創造與工作是無窮無盡的。在約伯記中,當約伯因痛失一切而傷心難過時,他的朋友以利戶特別指出這一點,對他說:「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上帝奇妙的作為。上帝如何吩咐這些,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你知道嗎?雲彩如何浮於空中?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你知道嗎?」(約伯記37章14-16節)我們不過是人,不可能理解上帝和祂的創造是多麼深奧。

上帝的榮光圍繞著我們,即使我們眼不能見的受造物,也反 [....]

靈命日糧 : 裂天而降

讀經:以賽亞書64章1-8節 

最近在和一位朋友談話時,她告訴我說她已經放棄了信仰,我從她口中聽見了熟悉的抱怨:我怎能相信一位毫無作為的上帝呢?許多人在新聞中看到暴力事件,或親身經歷心碎的時候,在痛心之餘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朋友的沮喪正表明了,她迫切需要上帝有所回應,我們可能也有相同的渴望。

以色列人深知箇中滋味。當巴比倫帝國侵略以色列時,向他們發動猛烈的攻擊,使耶路撒冷在鐵蹄蹂躪下化為一座廢墟。先知以賽亞道出百姓的疑惑:應該會來拯救我們的上帝在哪裡呢?(以賽亞書63章11-15節)然而,在這樣的黑暗時刻,以賽亞卻大膽地求告上帝說:「願祢裂天而降」(64章1節)。痛苦和愁煩並未使以賽亞遠離上帝,反而使他尋求與上帝更親近。

我們所經歷的懷疑與苦楚並非壞事,因為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何等茫然,何等迫 [....]

雅各書靈修 | 如何知道我們的信心是真的? (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 Moreland ,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佳音,中國

經文:雅各書2章18-26節

「真不敢相信他們竟然這樣對你?他們不是基督徒嗎?怎麼還會這樣!?」

我已經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聽別人講自己是如何被基督徒傷害、辜負,或惡言相向的了。沒準兒你也聽到過這樣的事,又或許你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雖然世人可能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不可否認,人們對基督徒有著不言而喻的期待——認為基督徒要有更高的道德標準。世人希望我們能活出我們的信仰。其實,世人的要求並非無理,正如雅各曾告訴我們的,我們要向世界證明,我們的信仰能夠改變我們的生命。

因為當我們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時,我們就需要有順服上帝的行為,或者換句話說,要「結出聖靈的果子」(馬太福音7章16-21節)。雅各書2章18至26節中反覆提到「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各這麼說是在提醒我們,我們有可能宣稱自己已經得救並大有信心,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會背經文卻活不出來(即順服上帝在聖經中的教導)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雅各說,魔鬼撒旦也相信有上帝。

那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我們的信心是真的呢?

真正的信心遠不止是頭腦中對真理的認可,更要我們將它活來。雅各通過列舉亞伯拉罕和喇合的例子來說明信心和行為是不可分割的 。他們的行為證明了他們的信仰情況。

總之,信心會結出好的果子。這正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七章所說的。「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唯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章17-18節)。

親愛的朋友們,我越是跟隨耶穌,就越意識到祂是多麼的奇妙。祂賜人豐盛的生命和自由!如果我想讓我的朋友們也能跟隨耶穌,我就需要通過我的好行為向他們「展現」耶穌。因為,我的生命帶出的影響力會比我說的任何一句信仰套話大得多。我們是基督的使者。因此,讓我們用生命來展示唯有與祂相連才帶來的愛與自由吧!

問題反思:

1、這一周你能做些什麼來向人展示自己的信心和基督的愛?

2、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來增強你自己的信心?例如,花更多的時間閱讀聖經,更多禱告,與不相信上帝的人分享福音?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靈命日糧 : 心情轉變

讀經:詩篇94篇2、16-23節 

我在每週固定往返的火車站候車時,心裡許多負面的想法就像排隊上火車的乘客一樣,一一浮上心頭。我想到債務的壓力、別人對我說過不好聽的話,還有家人遭遇不公義之事的無助。火車到站時,我的心情簡直糟糕透頂。

在火車上,我的心中浮現了另一個想法:寫一封信給上帝,向祂傾吐我的哀怨。不久,我在日誌裡細訴滿腔的怨言之後,便拿出手機並開始聆聽存在音樂庫裡的詩歌。在不知不覺中,我的壞心情竟然完全改變了。

其實,我沒想到這也正是詩篇94篇的作者所採用的模式。詩人先傾吐他的怨言:「審判世界的主啊,求祢挺身而立,使驕傲人受應得的報應。……誰肯為我起來攻擊作惡的?誰肯為我站起抵擋作孽的?」(詩篇94篇2、16節)他毫無保留地向上帝訴說,寡婦和孤兒遭受不公義的對待。詩人向上帝宣洩了他的哀愁之後 [....]

靈命日糧 : 國際義人

讀經:以斯帖記4章5-14節 

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我和丈夫走進了「國際義人」花園。這座花園是紀念大屠殺期間,甘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勇士。我們遇到一群荷蘭遊客來看紀念碑,其中一位女士的祖父母名字也鐫刻在其上。我們因好奇,便詢問了她家族的故事。

她身為牧師的祖父母是反抗組織的成員,在1943-1945年間,他們收留了一個兩歲的猶太男童,讓他充當自己的第八個孩子。

聽了這感人的故事,我們不禁問:「這個小男孩過後活下來嗎?」隨即有位老先生走上前說:「我就是那個男孩!」

許多人以實際行動保護猶太人,他們的勇氣讓我想起王后以斯帖。主前約475年,亞哈隨魯王頒旨要滅絕猶太人。王后可能以為隱瞞籍貫宗族,就能幸免於難。然而,她的堂兄懇求她不要對她的猶太血統保持沉默, [....]

靈命日糧 : 自由與遵從

讀經:詩篇119篇33-48節 

一個冬日,我的孩子們吵著要去滑雪橇。那天的氣溫一直在攝氏零下18度左右。窗外雪花紛飛,我仔細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他們,但是要求他們穿暖一點,待在一起,並在15分鐘後進來。

我因為愛他們而訂了這些規則,這樣他們就可以自由地玩耍,而不會被凍傷。我想,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明白了上帝的美意,因而寫了兩節看似前後矛盾的經文:「我要常守祢的律法」和「我要自由而行,因我素來考究祢的訓詞」(44-45節)。詩人怎麼會將自由和遵守律法連結在一起呢?

我們遵從上帝明智的教導,就可以避免做出讓自己後悔的選擇,以及隨之而來的後果。沒有罪惡或痛苦的重擔,我們就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上帝不是要以該做和不該做的事來控制我們,相反地,祂所訂下的規則顯明祂深愛我們。

在孩子們滑雪橇時,我 [....]

靈命日糧 : 廣角鏡頭

讀經:彼得前書2章1-10節 

在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有將近二百萬人聚集在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電視台在轉播這盛典時,透過廣角鏡頭展示了人群聚集、萬頭攢動的全景畫面。有位新聞記者評論道:「這場就職典禮最亮眼的應該是這全景畫面。」的確,從林肯紀念堂綿延到國會大廈的大批群眾,除了廣角鏡頭以外,沒有其他設備能捕捉到這樣的畫面。

然而,聖經讓我們看見更廣大的人群,這些人因信耶穌基督而彼此連結:「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章9節)

這裡所描繪的不是享有特權的少數人,而是包括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被贖回的人(啟示錄5章9節)。今天,我們分散在全球各地,許多人感到被孤立並因堅守基督信仰而受苦。 [....]

靈命日糧 : 重要的事

讀經:以賽亞書58章6-9節 

一位在外租房的朋友需要家人幫忙支付12月份的房租。這對他的家人來說是一個負擔,特別在年終的時候,本來就有額外的開支。但他們都願意用自己的積蓄雪中送炭,以感恩的心分享上帝的供應,也獲得我朋友的無限感激。

朋友寫了一張感謝卡給家人:「感謝你們又一次幫助我度過難關,或許你們認為這不算什麼,但對我卻是大事。」

對上帝而言,幫助人是重要的事,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表明了這點。他們在禁食時仍然吵鬧爭鬥,因此以賽亞說:「釋放那蒙冤被囚的,減輕雇工的重擔,……同饑餓的人分享食物,給無家可歸者提供居所,送衣物給有需要的人,不躲避需要幫助的親屬。」(以賽亞書58章6-7節,新普及譯本)

以賽亞說,這樣的付出不僅彰顯上帝的榮光,就連自己所受的傷害也都會得醫治(8節)。我朋友 [....]

靈命日糧 : 沽名釣譽

讀經:馬太福音15章1-11、16-20節< 

在大學的一次文化實地考察中,講師差點認不出他班上的一位得意門生。在教室裡,她總是穿著長褲,遮住15公分的高跟鞋。如今她穿上步行靴,身高竟然還不到150公分。她笑著說:「穿上高跟鞋是我想要的樣子,但是穿上了靴子才顯示真正的我。」

其實,一個人的外貌不能評定一個人的秉性如何,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光景。耶穌就曾疾言譴責那些精於作表面功夫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當這些人質問耶穌,祂的門徒為什麼違背古老的傳統,飯前不洗手的時候(馬太福音15章1-2節),耶穌反倒問他們說:「你們又為什麼因你們的傳統,違背上帝的誡命呢?」(3節,新譯本)。祂還指出他們故意曲解律法,在其中尋找漏洞以積蓄財富,不供養父母(4-6節),不孝敬他們,違背了十誡中的第五條誡命(出埃及記20章12節)。

若我們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孩子

讀經:羅馬書8章9-17節 

我與父母一同參加主日崇拜,我們按照慣例一起手牽手背頌主禱文。當我站在他們倆的中間,一手緊握母親的手,另一手緊握父親的手,一個讓人欣慰的想法不禁浮上腦海,那就是我永遠是他們的女兒。我雖已步入中年,卻仍然是他們最親愛的孩子。這提醒了我,我不僅是他們的孩子,也永遠是上帝的孩子。

使徒保羅希望羅馬教會的信徒明白,上帝已經接納他們作祂的兒女(羅馬書8章15節)。因為有聖靈住在他們裡面,他們蒙聖靈的引導(14節),不再被任何事物轄制。他們藉由聖靈的恩賜,成為「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17節)。

對跟隨基督的人而言,這身分會帶來什麼改變呢?事實上,在各方面都會有所改變!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這全新的身分能讓我們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例如,知道自己是上帝家中的一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