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雅各書靈修 | 我們的信心是死的嗎?(有聲中文)

作者:Caleb Young,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讀經:雅各書2章14-17節

幾年前,我在社交媒體上讀到一則故事,講的是一位新上任的牧師在他作為新任教會牧師的第一個周日打扮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據報道,在約一萬人的會眾中,只有3個人問候了他。沒有一個人回應他要錢買食物的請求。在禮拜快要開始時他試圖坐在前排,然而卻很快就被引座員移到了後排。

當長老們介紹新牧師的時候,會眾們都鼓起掌來,滿懷期待並興奮地四處張望。這時,「流浪漢」走到台前,揭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拿起話筒,念了馬太福音25章34-45節。耶穌在這段話里,把綿羊和山羊的比喻總結為:「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

這個故事後來被人爆料是虛構出來的,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仍然深刻:真正的信心需要有憐憫的心和可見的行動。

如果說這個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今日經文的啟發,我完全不會感到驚訝。在談及教會中偏心待人的問題後,雅各在這段經文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2章14節)在這裡我們看到,對於雅各,信心和行為之間的連繫是不可分割的。他給我們描繪了一個近乎荒謬的場景:有人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卻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真正需用的。這樣的對比帶出了雅各強調的關鍵: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死的意思就是毫無生氣,沒有功效也無益處。

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例子看到雅各所說的重點。例如,我們可能會在發布的狀態里輸入#為敘利亞祈禱,卻無視剛剛搬到附近的難民家庭。或者我們也可能在自拍照或美食照片中寫上#蒙福,卻沒有把祝福傳遞給那些有需要的人。又或者,我們可能分享了一段鼓舞人心的視頻,講述某個受迫害教會的故事,但卻沒有在經濟或實際行動上幫助在我們身邊的弟兄姐妹。

我相信雅各在挑戰作為基督真正門徒的我們要確保我們對福音的信心能夠帶出善行。我們行善並非是為了得到上帝的喜愛,而是僅僅出於對耶穌為我們犧牲的感激,以及對祂給我們無條件之愛的敬畏,所以我們無法不在社會上積極地行出信心。

 

問題反思:

1. 結合聖經中的其他章節,如講因信稱義的以弗所書2章8-9節,我們該怎樣理解今天的經文呢?

2. 今天的經文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在耶穌里的真信心?

3.在你的生命中,你感受到信心和行為之間的張力了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靈命日糧 : 創世之歌

讀經:詩篇19篇1-6節 

科學家可以藉由天文聲學,觀察並聆聽太空的聲音和韻律。他們發現星星並非靜謐地在夜空中繞行,而是會產生音樂的。就像座頭鯨會發出聲音,星星之間的共振也有其波長或音頻,只是人類聽不見罷了。誠然,星星跟鯨魚甚至與其他生物所共同創作的樂音,其實就是宣揚上帝崇高偉大的交響曲。

詩篇19篇1-4節說:「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作為。天天發出言語,夜夜傳出知識。沒有話語,沒有言詞,人也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它們的聲音傳遍全地,它們的言語傳到地極。」(新譯本)

使徒保羅在新約中也揭示了,在耶穌基督裡「萬有都是靠祂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一概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歌羅西書1章16節)。自然界的穹蒼和深淵所發出的詠唱,正是對造物主的回應。願我 [....]

靈命日糧 : 鎖定目標

讀經:詩篇121篇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我曾經意外地在一個摩托車訓練場,聽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那時我跟幾個朋友都想要學騎摩托車,於是便一同去上課。其中一個訓練課程就是教我們應該如何「鎖定目標」。

教練說:「你一定會遇到預料不到的障礙物。若你鎖定的目標是障礙物,緊盯著它,你就會衝向它。但如果你能看到障礙物以外的地方,將目標鎖定在你要前往的方向,往往就能避開障礙。」他還說:「你鎖定的目標就是你會前往的地方。」

這簡單明瞭卻寓意深遠的原則,也適用在我們的屬靈生活中。當我們「鎖定目標」盯著所遇到的困難或掙扎,我們的生活就會被這些問題所纏繞。

聖經鼓勵我們,眼光要超越所看到的困難,仰望那位能幫助我們克服困難的上帝。在詩篇121篇1節,詩人自問:「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 [....]

靈命日糧 : 真愛之美

讀經:箴言5章 

哈拉貝舞(Jarabe Tapatío)又稱為墨西哥帽子舞,是頌揚浪漫愛情的舞蹈。在這節奏輕快的舞蹈中,男子會將墨西哥帽放在地上。舞蹈結束時,由女子將帽子拾起,過後男女雙雙躲在帽子後面,以擁吻為他們的愛情蓋上印記。

這個舞蹈讓我想起對婚姻忠貞不渝的重要性。在箴言5章提到不貞要付上極高的代價,而且婚姻是專一、沒有第三者的,如15節說:「你要喝自己池中的水,飲自己井裡的活水。」即使有十對男女在舞臺上跳著帽子舞,每個舞者所專注的都只是自己的舞伴。我們若對配偶忠貞專一,就能歡欣快樂(18節)。

我們的愛情會受到察看。當舞者享受與同伴共舞時,知道有人正看著他們。同樣地,聖經也告訴我們:「因為人的所作所為逃不過耶和華的眼目,祂必鑒察人走的一切路」(21節,當代聖經譯本)。上 [....]

靈命日糧 : 要到幾時呢?

讀經:詩篇13篇 

一群人一起出遊,無論是在長途或短途旅行,通常當中都有人會問:「到了嗎?」或是問:「還要多久才會到?」不管是小孩或大人,只要是熱切期望到達目的地的人,都會問這些問題,不是嗎?在遇到生活中無窮盡的挑戰,疲乏不堪的時候,任何人都會問相似的問題。

這正是大衛在詩篇13篇的光景。在1-2節中,大衛深感自己被遺忘、被棄絕和被打敗,他四次哀傷地問上帝說:「要到幾時呢?」在第2節他問道:「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許多像這首帶著哀嘆和疑惑的詩篇,似乎暗示我們可以帶著自己的疑問來到上帝面前。畢竟,我們身處在長期的緊張和壓力下,有誰比上帝更適合成為我們傾訴的對象呢?我們可以將種種困難,如病痛、哀傷、深愛的人誤入歧途,以及人際關係的問題都帶到祂面前。

千萬別因心中疑惑而停止敬 [....]

靈命日糧 : 永不放棄

讀經:何西阿書11章8-11節 

有位電台主持人在節目中問道:「有哪樣東西是你無法放棄的呢?」聽眾紛紛打電話回應,答案五花八門。有人不能放棄他的家人,有人無法放下對離世妻子的追憶。也有人無法放棄他們的夢想,如做個全職音樂人,或成為一位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有珍視的事物,是我們無法放棄的,可能是一個人、一股熱忱,或是一份產業。

在何西阿書,上帝告訴我們,祂不會放棄祂的選民以色列人,他們是祂所珍視的產業。上帝就像深愛妻子的丈夫一樣,關心愛護著以色列民,供應他們一切所需,包括土地、食物、飲用水、衣物及保護。但以色列民卻像淫亂的妻子,他們拒絕上帝,並從別處尋求歡樂及保障。上帝越是呼喚,他們就離得越遠(何西阿書11章2節)。但即使以色列民讓上帝失望,上帝仍然沒有放棄他們(8節)。祂會管教他們,從而拯救他們,並渴望與他們重 [....]

靈命日糧 : 分享

讀經:路得記1章11-18節 

小兒子哭著說:「可是這是我的,我不想分享!」他雖有很多塊樂高積木,但哪怕借出一塊也會讓他心碎。他那個樣子讓我忍不住翻白眼,但仔細想想,其實不願分享的自私心態並不僅限於孩童。在生活中,我在與人共處時,不也是常常抗拒分享,不願為人付出嗎?

我們是耶穌的門徒,耶穌要我們彼此相顧,不自私自利。路得對待她婆婆拿俄米便是一個好例子。拿俄米是一貧如洗的寡婦,沒有什麼可以給予路得。但路得卻願意捨棄自己的故鄉,跟隨婆婆,誓死都要與她一起生活。路得向拿俄米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記1章16節)。她毫無保留地為拿俄米付出,表達了愛與憐憫。

雖然對人這樣的付出並不容易,然而慷慨分享有時會帶來美好的結果。路得為拿俄米捨棄自己的故鄉,與她一同生活,其後她的兒子成 [....]

靈命日糧 : 夜之歌

讀經:詩篇42篇1-11節 

我父親的一生有許多渴望。他渴望自己身心健全,但卻飽受帕金森氏症逐步地摧殘。他渴望平靜,卻深受憂鬱症的痛苦折磨。他渴望感受到有人愛他、珍惜他,反而總是感到極度孤單寂寞。

然而,當父親讀到他最喜愛的詩篇42篇時,就不再感到那麼孤單了。詩人和他有同樣的體會,他們都迫切渴望得到醫治(1-2節)。他們都感到永無止盡的悲傷(3節),過去歡樂的時光已成追憶(6節)。詩人也同樣被混亂和痛苦淹沒(7節),他感到被上帝拋棄時,也追問說:「為何?」(9節)

然而,詩篇的詩句觸動父親的心,讓他確信自己並不孤單,在痛苦中也感受平安緩緩注入心中。他聽見溫柔的聲音在身邊,告訴他說即使沒有得到答案,即使仍受風浪侵襲,他依然深深地被愛環繞(8節)。

在漫漫的長夜裡,聽到這平靜的愛之歌 [....]

雅各書靈修 | 因為憐憫,所以憐憫(有聲中文)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譯:熊永蘭,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讀經:雅各書2章12-13節

我熱愛閱讀和寫作。因為文字和言語對我影響極深,我知道它們可以很大程度上治癒一個人,但在傷害人方面亦然。所以我曾非常厭惡那些因著自己不夠小心而出口傷人的人。

然而當上帝使我意識到語言能力是祂賦予我的恩賜時,我開始對此改觀。雖然對於我來說這恩賜如此的自然,但對他人並非如此。與此同時,上帝讓我看到了我生命中的一些弱點,而其他人可能恰巧在這些方面很有恩賜。

例如,我一直很難做到守時。上帝讓我明白,我應該用恩典對待那些在話語方面容易跌倒的人,就好像我希望在自己遲到的時候,別人能理解我一樣。

我們都傾向於去論斷他人,不光是因著他們軟弱,還因著他們沒有按照上帝的要求去行。尤其在當我們偏心待人時,這種情況會更嚴重(2章8-11節)。但是雅各告訴我們在「言語和行為上」要以恩慈待人(第12節),因為我們都「將受到律法的審判」(第12節)——就是基督透過福音使人脫離罪惡得自由的律法(也見1章25節)。

雖然我們知道因著耶穌為我們贖了罪,作為信徒的我們不會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2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受審判,換言之,有一天我們都要為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在上帝面前交賬(哥林多後書5章10節)。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上帝以憐憫待我們,我們也應該以憐憫對待他人。「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章2節)。

耶穌教導我們說:「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章7節)。在不饒恕人的惡仆的寓言中(馬太福音18章21-35節),祂也提醒我們,如果我們以無憐憫的方式對待別人,上帝也會同樣對待我們。雅各在2章第13節講了同一個道理。

雅各繼續講到「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第13節),因為上帝喜愛憐恤(彌迦書7章18節)。既然我們的父滿有憐憫(以弗所書2章4節),當我們運用智慧並甘心樂意地去憐憫別人時,我們就行在了上帝的心意中(羅馬書12章8節)。

當我們珍視天父所珍視的,以祂待人的方式去待人時,我們就真是祂的孩子了。

問題反思:

1.你在哪些方面最容易嚴加論斷別人?怎樣做可以幫助你在這些方面更有憐憫?

2.你認為基督的律法帶給你自由了嗎?怎樣做可以幫助你更加享受上帝為我們所安排的愛的律法?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靈命日糧 : 盼望的根基

讀經:希伯來書11章1-6節 

有時候,在意想不到之處,我們也可以學習到信心的功課。從我家那隻重達50公斤的黑色拉不拉多犬「熊熊」身上,我就看到了信心。熊熊喝水的大鋼碗就放在廚房的角落裡,每當碗空了,牠既不吠也不抓碗,而是靜靜地趴在那裡,耐心地等候。有時牠得等上好一會兒,但熊熊已學會相信我終究會走進廚房,看到牠在那邊,就會提供牠所需要的。牠對我的信任,也讓我提醒自己要更信靠上帝。

聖經告訴我們:「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希伯來書11章1節,和合本修訂版)。這把握和確據的根基就是上帝本身,祂會「賞賜那尋求祂的人」(6節)。凡藉著耶穌相信上帝並來到祂面前的人,上帝就會向他們信實地持守祂的應許。

有時,要相信「未見之事」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對上帝良善和慈愛的本質有把握,縱然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