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家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6節 

最近,我有位從事房屋買賣的朋友佩琪因癌症過世。當我和妻子追憶佩琪的往事時,妻子回想起多年前佩琪曾帶領一位男士信主,後來他還成為我們共同的好友。

佩琪的生命見證實在讓人深受激勵,她不但協助一些家庭在我們的社區裡找到房子,還幫助人們在天上擁有一個永恆的家。

在耶穌準備為我們釘十字架之前,祂深切地關注我們永恆的住處。祂告訴門徒說:「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祂也提醒他們,在祂天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是為所有相信祂的人所預備的(約翰福音14章2節)。

我們在這一生都想擁有美好的家,一個能讓我們的家人吃飯、睡覺與享受彼此相伴的地方。但是你想想看,當我們進入永生的時候,發現上帝已經為我們預備好永恆的住處時,那感覺是多麼奇妙。讚美上帝,賜給我們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手

讀經:詩篇139篇13-18節 

我的一個朋友從小就被一對美國宣教士夫婦收養,在迦納成長。當他們全家搬回美國後,他進入大學就讀,但卻因學費問題而必須輟學。後來他與軍隊簽約,不但獲得補助繳付大學學費,還有機會周遊列國。自始至終,上帝都在工作,裝備他擔任一個特殊的職務。如今,他撰寫並編輯有關基督信仰的文學作品,向全世界的讀者宣揚福音。

他妻子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她在大一時,因為服用很強的抗癲癇藥物,以致沒有通過化學考試。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她從科學領域轉而學習美國手語,功課也比較輕鬆。回想這一路的經歷,她說:「為了一個更美好的目的,上帝當時重新引導我的人生方向。」如今她所做的,就是將上帝改變生命的話語帶給聽障人士。

有時候,你是否疑惑上帝要帶你往哪裡去?詩篇139篇16節告訴我們,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掌 [....]

靈命日糧 : 孤單的聖誕節

讀經:詩篇25篇14-22節 

我曾在迦納北邊我祖父的小村屋裡,度過最寂寞的聖誕節。那年我剛滿15歲,父母和兄弟姐妹離我大約有一千公里遠。以前我跟家人及村裡的朋友在一起時,聖誕節總是既盛大又令人難忘的節日,但這一年的聖誕節卻是一片寂靜淒涼。在那個聖誕節清晨,我躺在地墊上,想起一首當地人唱的歌:一年又過去,聖誕節來臨;上帝愛子降生,平安喜樂歸於人。我沮喪地唱著,一遍又一遍。

祖母走過來問我:「你唱的是什麼歌?」我的祖父母不知道什麼是聖誕節,也沒聽過基督的事蹟,於是我便與他們分享我所知道的聖誕節。在那個時刻,我不再感到孤單。

少年大衛也經歷過孤單寂寞,他獨自一人在曠野牧羊,周遭只有綿羊與偶爾會遇到的猛獸。他也並非唯有在那時感到孤寂,多年後他仍寫道:「我是孤獨困苦」(詩篇25篇16節)。但大衛並沒有 [....]

靈命日糧 : 扶持的手

讀經:傳道書4章8-12節 

在我們愛達荷州的冬日裡,後院宛如滑冰場,我的孩子們很享受飛舞其上的興奮感。他們年紀還小的時候,教導他們溜冰是一大挑戰,要說服他們從容不迫地踩在又硬又滑的冰面上,真的很困難,因為他們知道跌倒會有多痛。每次他們的腳失控一滑,我或是我丈夫就會伸手把他們扶起來,讓他們站直、站穩。

跌倒時有人扶你一把真好,傳道書正描述了這扶持的手所帶來的益處。兩人合作能使工作更美好,也更有效果(4章9節),而且朋友也能帶給我們溫暖。遇到難處時,若有人在旁陪伴,提供實質或情緒上的支持,對我們會很有幫助。這樣的情誼,能加添我們的力量,幫助我們找到人生的目標,並讓我們得到安慰。

當我們遇到苦難,好像滑倒在寒冷的冰面上時,身旁是否有人伸出援手呢?若是,這可能來自上帝。或者,當其他人需要朋友時,上 [....]

靈命日糧 : 聖誕的意義

讀經:馬太福音16章13-21節 

在邁入十二月之前,我們北方的城鎮早已瀰漫聖誕的歡欣氣氛。有一間診所在樹木和矮樹叢上,掛上一串串五顏六色的燈飾,到了晚上就成了嘆為觀止的繽紛夜景。還有一間公司把辦公大樓裝飾成一個巨大且華麗的聖誕禮物。聖誕的氛圍隨處可見,而聖誕的商品促銷活動,要人不注意也難。

有些人熱愛這些奢華的裝飾,但也有人對此存疑。然而,關鍵不在於其他人如何看待聖誕節,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這些慶祝活動對我們有何意義。

耶穌在三十多歲時,問祂的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馬太福音16章13節)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約翰、以利亞或另一位先知。然後,耶穌再次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15節)彼得回答說:「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16節)

很多人都會慶祝聖誕節,但卻沒有認真 [....]

雅各書靈修 | 言行一致(有聲中文)

作者:Caleb Young,澳大利亞

翻譯 :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Z,中國

讀經:雅各書 1章26-27節

我們都曾在某些時刻說過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

對我們中的有些人來說,這種情況發生得往往比我們願意承認的還要多。這有可能是某個令人尷尬的社交失禮言行,也可能是我們的言語傷害了某個朋友或我們的所愛之人。在當今的社交媒體時代,這也可能是我們發的一些帶攻擊性的笑話,或是在別人臉書狀態後發表的一條不假思索的憤怒評論。

在一個對基督信仰越來越敵視的社會裡,雅各關於勒住舌頭( 第26節)的教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也更必要。我們能在與他人的溝通中展現基督的愛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

事實上,雅各甚至說,即使我們表面上很敬虔——我們去教會,禱告,禁食,參與服事,但卻不能控制我們的言語,那我們只不過是在欺哄自己,我們的「虔誠是虛的」(26節) 。

而上帝認為純粹無瑕的信仰需要我們言行一致。在第27節中,雅各告訴我們,除了要勒住我們的舌頭之外,我們還要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在雅各那個時代,孤兒寡婦是最弱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群。對於當今社會來說,雅各就是在教導我們去關心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例如:無家可歸者、精神疾病患者和窮人。我們被呼召去關愛我們的社交圈以外的人群,並去服侍和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一點與始終貫穿雅各書的主題一致——基督徒的信心和行為應該攜手並進。

在此基礎上,雅各又加了一條:保守我們自己不沾染世俗( 第27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當我們以耶穌的名義做善事的時候,我們需要時刻提防那些微小的試探和影響。當我們允許它們潛入我們服侍的領域時(例如在財務上虛報或行善的動機不純),我們就會使善行大打折扣並破壞了耶穌的美名。

這項任務並不容易。然而,當我們控制我們的言語,關心被邊緣化的人並保守我們的動機和行為不受世俗的沾染時,周圍的人將會注意到我們並會好奇為什麼基督徒會這樣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經歷過的基督之愛的美好分享給他們,並邀請他們成為上帝大家庭的一員。

 

問題反思:

1、我在哪些方面沒有「勒住」自己的舌頭?

2、我可以採取哪些切實可行的舉動來幫助我周圍的弱勢群體?

3、我怎樣才能避免「不沾染世俗」( 第27節),尤其是在服侍領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靈命日糧 : 你真好!

讀經:詩篇100篇 

為了貼身照顧母親,我住進母親所在的癌症治療中心。在那裡,我認識了住在走廊另一端的蘿莉,她在那裡是為了照顧她的丈夫法蘭克。我和蘿莉常在中心裡的公共空間一起聊天、歡笑、抒發情緒、哭泣和禱告。這樣的互相扶持,成為我們在照顧至親時極大的安慰。

有一天,我錯過了接送居民去購買生活雜貨的免費公車,蘿莉就主動提出,她可以在當天傍晚開車載我去購買。我接受她的好意,也流下感激的淚水。我對她說:「妳真好,謝謝妳!」她的為人真好,這讓我由衷地感謝她,而不只是感謝她為我所做的一切。

在詩篇100篇,詩人由衷地對上帝本身發出感謝和讚美,而並非只是感謝祂一切的作為。詩人呼籲「普天下」(1節)都「當樂意事奉耶和華」(2節),滿有信心地知道「耶和華是上帝」(3節)。這位造物主邀請我們進到祂面前 [....]

靈命日糧 : 安全堡壘

讀經:詩篇17篇1-9節 

我們幾兄弟在西維吉尼亞州長大,住家就在樹林覆蓋的山坡上,繁茂的林木讓我們充分發揮了想像力。那些在故事和電影裡的場景,像泰山在藤蔓上晃蕩,或是像《海角一樂園》裡羅賓森家族的樹屋,我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我們最喜愛的是建造堡壘,然後假裝自己已安全不受攻擊。多年後,我的孩子們也用毛毯、床單和枕頭來建造自己的「安全堡壘」,抵禦假想的敵人。看來,想要一個安全的藏身處,實在是人的天性。

詩人大衛在尋求安全的藏身處時,他只仰望上帝。在詩篇17篇8節,大衛說:「求祢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將我隱藏在祢翅膀的蔭下。」想到舊約記載大衛的一生常經憂患,這些字句就更顯示了他對上帝極大的信心(6節)。即使飽受威脅,大衛仍深信在上帝那裡確實安全。

我們也能有像大衛那樣的信心。上帝應許永不撇 [....]

靈命日糧 : 上帝垂聽

讀經:羅馬書12章9-21節 

在小組的聚會中,美珊留心傾聽其他小組成員提出的代禱事項,他們請大家為自己面對困難或身患疾病的親友代禱。美珊也有一位家人多年來都陷在成癮的掙扎中,但她並沒有提出來請大家代禱,因為每次她向人分享此事之後,人們都會露出怪異的表情,或對她發出提問與建議,這讓她感到很難受。她覺得這件事還是保持沉默比較好,因為其他人不能理解,她所愛的這位家人明明是基督徒,為什麼每天還會面對這樣的掙扎。

美珊雖然沒有在小組裡請眾人為她這位家人代禱,但她仍請幾位可信任的朋友和她一同禱告。他們一起懇求上帝釋放美珊所愛的這位至親,讓他能徹底擺脫癮癖的綑綁,經歷在基督裡的自由,也求上帝給美珊所需要的平安和耐心。美珊藉著禱告親近上帝,從中得到安慰和力量。

許多人都曾熱切持續地禱告,卻好似並未得著回應。 [....]

靈命日糧 : 以感謝榮耀上帝

讀經:詩篇50篇8-15節 

我丈夫丹尼最近被確診患上癌症。但醫生即使在與他談論病情時也沒有皺眉,反而微笑著建議他:以感恩開始每一天。她說:「至少要為三件事感恩。」丹尼也同意,他知道感恩可以敞開我們的心,從上帝的美善中得激勵。因此,他以讚美的話開始每一天。上帝啊,感謝祢,讓我昨晚睡得香甜,有乾淨的床舖,今早有燦爛的陽光,桌上有豐盛的早餐,也感謝祢讓我的臉上能帶著微笑。

每個字都是由心而發,但聽起來是否微不足道?我們為生活中的小事發出讚美,全能的上帝是否在乎呢?在詩篇50篇,大衛的伶長亞薩提供了明確的答案。上帝「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9節),上帝希望祂的子民能夠將心獻上,並感恩地過每一天,勝於一切獻牲畜的感謝祭(14、23節)。

正如我丈夫丹尼的經歷一樣,全心的感謝能讓心靈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