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看看你的城市

讀經:創世記12章1-3節 

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一個城市發展集團,以「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的城市」為標語,向人們展現城市未來發展的願景。然而,這個宣傳活動卻突然中斷,因為社區居民發現其中有一個盲點。在這個城市,絕大部分的人口和勞動力都是非洲裔美國人,但是出現在宣傳活動中的招牌、橫幅和廣告牌上的卻都是白種人。

與耶穌同時代的猶太人對未來的願景也有一個盲點。身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們自然只注重猶太人的未來。他們不能理解為何耶穌要關心撒馬利亞人和羅馬士兵,或是任何跟猶太人文化、血統、信仰不同的人。

我能理解底特律和耶路撒冷居民的盲點,就像我只看到那些跟我有類似人生經歷的人。然而,上帝卻能在我們的差異中實現祂的合一。或許你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都極其相似。

上帝揀選了沙漠中的游牧人亞伯蘭,將 [....]

靈命日糧 : 擒拿狐狸

讀經:雅歌2章14-17節 

當我跟一位住在海邊的朋友通電話時,從她那邊不時傳來海鷗的叫聲,令我欣羨不已。她卻回答說:「牠們真是煩人!」對她來說,這些海鷗是日常的禍害。對於住在倫敦的我來說,狐狸也是一樣討厭。我並不覺得狐狸可愛,因為牠們所到之處都留下臭味。

在舊約雅歌這本歌頌愛情的詩集中,也提到了狐狸。雅歌雖是描述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愛情,但有些聖經注釋家認為,這其實是反映上帝和祂子民的關係。新娘叮囑新郎要抓住小狐狸(2章15節),因那些偷吃葡萄的狐狸,可能會毀壞葡萄園。新娘對婚姻生活充滿期待,不希望任何有害的動物破壞她與新郎愛的盟約。

「狐狸」怎麼會破壞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呢?對我來說,這就像答應太多的請求和邀約,使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以致煩躁不安。或是遇到情感上的衝突,讓自己陷入沮喪和惱怒。這 [....]

靈命日糧 : 愛心疲乏

讀經:馬太福音9章35-38節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所寫的《安妮日記》聞名於世,日記描述她跟家人在二戰期間躲藏兩年的生活點滴。後來,她被關進納粹集中營,與她同在一起的人說:「她從未停止為人流淚!」對所有認識她的人來說,有她在身邊就是一個祝福。因此,有位學者認為,安妮始終未曾「愛心疲乏」,意即她對人沒有失去憐憫的心。

活在痛苦破碎的世界中,會讓人失去憐憫的心。連最有愛心的人也會因太多的苦難而麻木不仁,但耶穌卻並非如此。馬太福音9章35-36節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這世界的苦難不僅限於身體上的痛苦,還包含心靈的傷害。耶穌為了這些需要來到世上,祂也要求信徒與祂同工 [....]

靈命日糧 : 黑暗中的盼望

讀經:耶利米書31章16-26節 

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46年)一位有智慧且愛國的官員。據說他曾多次力勸楚王,秦國的威脅足以令楚國亡國,但楚王拒絕接受他的勸告,甚至還將屈原流放偏遠地區。最後,當屈原知道秦國果然攻陷了他所愛的祖國之後,他在痛苦絕望的情況下,投河自盡了。

屈原與先知耶利米的遭遇其實有一些相似之處。耶利米和屈原一樣,所服侍的君王藐視他的勸諫,結果國家遭到敵人的蹂躪和摧殘。然而,屈原在絕望中選擇放棄,但耶利米卻找到了真正的盼望。為何兩者如此截然不同呢?

因為耶利米認識上帝,知道唯有祂才能給我們真正的盼望。上帝已應許祂的先知說:「你末後必有指望,你的兒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書31章17節)。耶路撒冷雖在公元前586年被拆毀,但後來卻得以重建(參閱尼希米記6章15節)。 [....]

靈命日糧 : 求同存異

讀經:羅馬書14章1-13節 

我記得父親曾經說過,對聖經持有不同見解的爭論,總是無止無休,難以平息。相比之下,他也記得當雙方能求同存異的美好。

但在有利害關係的事情上,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忽視無法解決的分歧呢?這正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解答的一個問題。當時這些信徒正陷入社會、政治和宗教的衝突中,保羅寫信提醒他們,即使大家的觀點南轅北轍,也要努力找到共同點(14章5-6節)。

根據保羅的教導,求同存異的方法,就是我們都當謹記,將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向上帝交帳,我們不僅要為自己所做的批評負責,也要為自己如何對待彼此的差異而受審判(10節)。

事實上,意見相左或有衝突的情況也提醒了我們,有些事比堅持自己的想法還重要,甚至比我們如何闡釋聖經更為重要。將來有一天,我們都要向上帝陳明,我們是否彼此相 [....]

雅各書靈修 | 我們為什麼要忍耐到底?(有聲中文)

作者:Kezia Lewis,菲律賓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封面圖片拍攝:Rebecca Roberts

讀經:雅各書1章12節

幾年前,我遇到一位男士,他的故事挑戰並激勵了我。

他來自一個富有且社會地位顯著的非基督教家族。他在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耶穌,並決心此生只跟隨祂。他的父母知道後極力反對,並要求他放棄新信仰。但他仍然堅持不放棄,即使父母后來剝奪了他的繼承權。如今,他仍在期盼自己的至親們也能認識耶穌。

可以想像,對他來說,為了得到家人的認可和享受大筆家族遺產而放棄信仰是件多麼誘人的事。去做家人和朋友眼中看來應當做的事,看起來是多好的選擇。

然而,雅各卻說忍受試探而去做正確選擇的人是有福的。

這怎麼可能呢?通常,我們認為的祝福是擁有豐厚的物質、毫無矛盾的關係以及健康的身體。 相反的,雅各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屬世的祝福。他認為有福的人是一個常常經受苦難卻能在苦難中仍然紮根於上帝,並緊緊握住祂應許的人。

不論逼迫加給他多麼大的苦楚並奪去了他本來擁有的,他都絕不會屈服。

為什麼?因為他明白,屬世的生命是短暫的——試煉和財富也是如此。我所認識的這個人因著堅持信仰而犧牲了他的遺產,他能如此做表明了他輕看這個世界供給的一切,他有一顆委身於天國的心。雖然他失去了他的屬世遺產,但他卻得到了一份價值大得多的永恆財產。

雅各書1章12節的應許鼓勵我們將眼目定睛在永恆里並思想天國的事物。歌羅西書3章1-2節說:「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最終,「有福的人」會因著愛耶穌而經受住試探。

雅各所強調的,當我們面對試探和試煉時仍然對耶穌保持忠誠,與耶穌在路加福音和啟示錄中所說的話相呼應。在路加福音6章22節中,耶穌說,人為人子恨惡我們、拒絕我們、辱罵我們、棄掉我們的名、以為是惡、我們就有福了。同樣地,在啟示錄2章10節中,祂說我們將要被試煉,那些至死忠心的,將接受那生命的冠冕。

上帝的話語讓我們緊緊握住耶穌,因為祂已經應許賜給我們與祂一起在永恆中無可比擬的生命。祂應許賜給我們生命的冠冕——這是一份用我們對天國有限的理解力無法準確描繪出的美好禮物。

願我們能忍耐到底,這樣當我們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祂所應許給我們的。(希伯來書10章35-36節)。

問題反思

 

1、你現在正面臨的試煉是什麼?

 

2、哪些情況會使你想要放棄信仰?

 

3、思想上帝的應許如何能幫助你在試煉中堅持下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靈命日糧 : 時時感恩

讀經:民數記11章1-11節 

多年來,我由於飽受慢性疼痛的折騰,再加上活動能力大受限制,最後挫敗感終於將我徹底壓垮。因心中諸多不滿,我變得挑剔苛刻,不懂得感恩。我開始抱怨丈夫未能好好照顧我,也對他打掃房子的方式很不滿意。儘管我知道他有最精湛的廚藝,但我仍抱怨膳食單調乏味。甚至當他坦言,我的怨言傷害了他,我還很氣憤,覺得他根本不明白我有多痛苦。最後,上帝讓我看見自己的過錯,於是我請求丈夫和上帝的饒恕。

當我們渴盼情況能有所改變時,很可能會心生怨懟,甚至會以自我為中心,導致關係破裂。以色列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們似乎從不知足,對上帝的供應總是抱怨連連(出埃及記17章1-3節)。縱然上帝在曠野眷顧祂的子民,從天降下糧食給他們(16章4節),他們卻開始貪求其他的食物(民數記11章4節)。他們沒有為著上帝每日信 [....]

靈命日糧 : 憑祢意行

讀經:路加福音22章39-46節 

卡米及茱莉八歲的女兒荔瑪確診罹患罕見的白血病,令他們陷入絕望。白血病甚至引發腦膜炎及中風,使荔瑪陷入昏迷。醫療團隊告訴卡米及茱莉,可以開始準備荔瑪的喪禮,因為荔瑪的存活率還不到百分之一。

卡米及茱莉禁食禱告,祈求奇蹟出現。卡米說:「我們禱告時,要信靠上帝,無論結果如何。就像耶穌禱告說,父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但茱莉也坦言:「但我很希望上帝會醫治她!」而卡米的回應是:「是的,我們可以祈求。但若上帝沒應允,我們也願順服,那就能尊榮上帝的名,因這也是耶穌所做的。」

耶穌在被釘十字架之前,祂禱告說:「父啊!祢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節)。耶穌祈求「把這杯撤去」,其實是求天父不要讓祂釘十字架, [....]

靈命日糧 : 意外的善舉

讀經:以弗所書2章1-10節 

我的朋友在超市排隊付款時,沒想到排在她前面的男士轉過身來,給了她一張10英鎊(14美元)的優惠券。她原本就因為睡得不好而比較情緒化,這位男士善良的舉動馬上讓她感動流淚。但一會兒,她又嘲笑自己竟會因此喜極而泣。這位男士意外的仁慈之舉,令我朋友深受感動,讓她在情緒低潮時得著希望。她感謝上帝,透過別人讓她感受到上帝的美善。

在使徒保羅寫給以弗所這些外邦信徒的書信中,其中一個主題就是給予。保羅說他們是因恩典而得救,呼籲他們離棄以往的生活方式,活出新的生命。保羅更進一步闡明,救贖的恩典會使我們渴望「行善」,因我們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是祂的工作」(2章10節)。就如超市裡那位男士一樣,我們也可以藉由每日的行為傳揚上帝的愛。

當然,我們與人分享上帝的恩典時不一定要給予物資, [....]

靈命日糧 : 偉大的頂峰

讀經:約翰一書4章14-21節 

父母親曾教導我喜愛各類型的音樂,不管鄉村歌曲或古典音樂我都學習欣賞。因此當我有機會到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廳,欣賞莫斯科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時,我不禁萬分激動。樂團指揮帶領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名曲,聲量漸次加強,最後達到令人蕩氣迴腸的音樂頂峰。在這美妙的時刻,聽眾都站起來熱烈鼓掌。

聖經的記載也可說是漸次加強,邁向人類歷史的頂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死而復活。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裡犯罪之後,上帝應許會差派一位拯救者(創世記3章15節),接著這個主題在整本舊約不斷地推進,無論是逾越節的羔羊(出埃及記12章21節)、眾先知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10節),以及上帝子民的期盼,都是呼應這個應許。

約翰一書4章14節印證了上帝的應許沒有落空:「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這是我們所看見且作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