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天父歡唱

讀經:西番雅書3章14-20節 

在我們夫妻有孩子之前,沒人告訴我們唱歌有多重要。現在三個孩子分別是6歲、8歲和10歲,但他們年幼時都很難入睡。所以每晚我和妻子輪流哄他們睡覺,祈禱他們能早點進入夢鄉。我花了無數小時輕輕搖晃嬰兒床,低聲哼唱搖籃曲,期盼他們能快點入睡。然而,每晚不斷地唱著搖籃曲,結果讓我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對孩子們的愛和喜悅,竟然更加深刻了!

你可知道聖經說,天父也會對祂的兒女唱歌嗎?就像我以歌聲安撫孩子一樣,西番雅最後也以天父對祂子民歡唱的場景作為結束:「[祂]必因你歡欣快樂,必默然愛你,而且必因你喜樂歡唱。」(3章17節,新譯本)

西番雅的預言,多在警告那些拒絕上帝的人將會面臨審判。但西番雅書卻不以審判作為結尾,反倒述說上帝不但將祂的子民從痛苦中拯救出來(19-20節),而且 [....]

靈命日糧 : 歡迎每個人

讀經:希伯來書13章1-3節 

最近我和妻子度假時,參觀了一座著名的體育館。當時大門敞開,彷彿歡迎我們。於是我們開心地逛了地面層,欣賞悉心打理的運動場。正準備離開時,有人攔住我們,並冷峻地說我們不應該在那裡。突然間,我們覺得自己是被拒絕的外人,心裡很不舒服。

那次假期我們也拜訪了一間教會。大門同樣敞開著,我們就走了進去。情況天差地別!許多人親切地跟我們問好,使我們覺得宛如回到家一般。禮拜結束後,我們帶著受歡迎與被接納的心情離開。

令人難過的是,有時外來的新朋友到教會,我們的態度似乎是在告訴他們:「你不應該在這裡。」但聖經要我們接待所有人。耶穌吩咐我們愛鄰舍如自己,即歡迎人們走入我們的生活與教會(馬太福音22章39節)。希伯來書提醒我們當「用愛心接待客旅」(13章2節)。路加與保羅教導我們,要以 [....]

靈命日糧 : 明光照耀

讀經:腓立比書2章14-16節 

我們熟悉的經典兒歌《一閃一閃小星星》其實是英國的搖籃曲,其歌詞是取自珍.泰勒(Jane Taylor)所寫的一首詩,描繪在上帝創造的美妙宇宙中,眾星「掛在天空放光明」。這首詩的後半段較鮮為人知,寫出星星能指引方向:「因你燦爛的光明,照亮遊子夜中行。」

在腓立比書,保羅勉勵信徒向周遭的人傳福音時,要純潔無可指摘,「好像明光照耀」(2章15-16節)。或許我們覺得自己怎麼能成為明光照耀,畢竟我們經常軟弱,很難想像自己的「光」足以帶來任何影響。但是星星並不是「努力」去做星星,它本來就是星星。明光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我們。上帝創造了世界的光(創世記1章3節),而且祂也藉著耶穌,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屬靈的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

我們有上帝的亮光在心裡,要照耀世界,讓周 [....]

靈命日糧 : 變得更好

讀經:詩篇51篇9-13節 

有一群漁夫在辛苦忙碌了一天之後,聚在蘇格蘭的一家酒館聊天。其中一人興奮地描述捕魚的情景,他手臂一揮,結果將餐桌上的玻璃杯掃到牆上,杯子應聲破碎,在白色的牆面留下污漬。那人向酒館老闆致歉,表示願意賠償損失,但這已無濟於事,白色的牆面已經毀損。這時,有位坐在鄰桌的先生說:「別擔心!」他起身從口袋裡拿出畫圖的器具,並以醜陋的污漬構圖作畫,接著一幀雄偉的鹿頭壁畫逐漸成形。這位化腐朽為神奇的人,就是蘇格蘭的動物藝術家埃德溫.蘭希爾爵士(Sir E. H. Landseer)。

詩篇51篇的作者是以色列的國王大衛,他也曾犯下使自己與國家蒙羞的罪行。他與一位朋友的妻子有了婚外情,並設局謀殺這個朋友,這兩件事都足以構成他的死罪。他的人生幾乎毀於一旦,但他乞求上帝:「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 [....]

靈命日糧 : 勇敢抵抗

讀經:以弗所書6章10-18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時,納粹入侵特瑞莎(Teresa Prekerowa)的祖國波蘭,當時她只不過是十多歲。那時正值大屠殺初期,特瑞莎的猶太鄰居開始被納粹黨抓走,再也沒回來了。於是,特瑞莎和其他的波蘭同胞冒著生命危險,設法營救他們的鄰舍,包括那些住在華沙貧民區(隔都)和納粹黨掃除猶太人的地方。特瑞莎經歷了戰爭和大屠殺,後來她成為傑出的歷史學家,但人們記得她是因為她勇敢地挺身而出,對抗納粹的邪惡勢力。為此,耶路撒冷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特別將她列入「國際正義人士」的名單中。

要對抗黑暗的權勢,實在需要勇氣。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對於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仇敵,顯然 [....]

靈命日糧 : 尋求幫助

讀經:馬可福音10章46-52節 

忙碌了一整天之後,收到朋友寄給我的一封電子郵件。坦白說,我沒有打開郵件,因為當時我正忙著幫一位病情嚴重的家人,所以根本沒時間,也沒有心思理會。

隔天早上我才閱讀朋友的郵件,看到她問:「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當下我覺得很過意不去,準備回覆「不需要」。然而,我稍微停頓了一下,發現這句話十分熟悉,就像是上帝在問我這個問題。

因耶穌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在出耶利哥城時,耶穌聽到瞎眼的乞丐向祂呼喊,便停下問那名叫巴底買的乞丐類似的問題:我能幫忙嗎?或如經上所記:「要我為你做什麼?」(馬可福音10章51節)

這個令人驚嘆的問題,顯明耶穌這位大醫生樂意幫助我們,但首先你我必須謙卑地承認自己需要祂。乞丐巴底買確實需要幫助,他貧窮、孤單,可能還飢餓、絕望。但他渴望獲得新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一根柴

讀經:撒迦利亞書3章1-7節 

焦急的女傭抱著最小的孩子,從著火的房子衝了出來。她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喚五歲的傑克跟著。

但傑克沒有跟上來。屋外一個圍觀者趕緊站在朋友的肩上,在屋頂倒塌前的瞬間,從樓上的窗戶將傑克救出來。過後,傑克的母親蘇珊娜說他就像「從火中抽出的一根柴」。「這根柴」就是偉大的佈道家約翰.衛斯理(1703-1791年)。

蘇珊娜其實引述了先知撒迦利亞所說的話,這位先知讓我們看見了上帝的屬性。在撒迦利亞所見的異象中,有一個法庭的場景,撒但就站在大祭司約書亞的旁邊,控告約書亞(3章1節)。但上帝反駁撒但,說:「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嗎?」(2節)上帝也告訴約書亞:「我使你脫離罪孽,要給你穿上華美的衣服。」(4節)

隨後上帝給約書亞一個挑戰,也可說是個機會:「你若遵行我 [....]

羅馬書靈修 | 新生的樣式 (有聲中文)

作者:懋筠,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6章1-11節

「這樣,你們向罪也當看自己是死的;向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馬書6章11節)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是罪人,但同樣,我們也不能否認我們也是被上帝稱為義的人。保羅在羅馬書6章1-11節里向我們闡明,我們已經向罪死了,我們當著眼於新生的樣式(4節),向上帝活着。

我從小就是一個基督徒,每周日跟着父母一起去教會,暑期也會參加教會舉辦的夏令營。從小呢,我也是聽着“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5節)長大的。當我讀高中時,有一天我發現,我的生命和世人的生命並沒有什麼不同。我照樣順從自己的脾氣,照樣考試會有作弊心理,照樣會有懶惰、自私與妒忌心。就在那個時候,我在思想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於是,我跑到教會裡參加禱告,牧者帶領我們悔改,就如羅馬書這裡告訴我們的,「向罪當看自己是死的。」(11節)我跪在那裡泣不成聲,想一想自己從小竟也是如此的敗壞,於是便開始認罪。

在上帝有豐盛的恩典慈愛與憐憫,祂真知道我們內里真實的光景。保羅曾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腓立比書3章13節)若再用心讀一讀羅馬書第6章11節,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發現:當我們處於「罪與義」這兩者之間的時候,我們往後看是「犯罪的道路」,而往前看是「基督的道路」。當我們棄絕往後的道路,把自己對「犯罪」視為死,而奮力往前奔跑,活在基督的道路里時,我們就脫離了自我救拔的絕境,而「在基督耶穌里」重獲新生。

魯益師(C.S Lewis)在《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中寫到:「只有當我轉向基督,將我交託給祂之後,我才有一個真正的自我。」雖然我們過去都是活在罪中,但當我們與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之後,如今的我們更應當看見,我們也實在是一個被上帝稱為義的人。上帝希望我們當下的生活要有新生的樣式,以至於我們能藉着基督的十架,脫離罪的捆綁,讓我們從上帝得着生命的能力,向這世界宣告說:向罪我已是死的,向上帝我已經活了。

思考:當我們面對罪的時候,是否願意信靠基督,認罪悔改?我們自己是否願意向上帝而活,追求新生的樣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靈命日糧 : 寬以待人

讀經:約翰福音15章5-17節 

在艾蜜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小說《咆哮山莊》中,有個壞脾氣的人物經常引用聖經批評他人。作者描述他是「最令人討厭、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自己搜刮聖經所有的應許,卻將咒詛丟給他的鄰舍」。

這段描述很有趣,或許會讓我們想起某些人。但是,我們每個人豈不也和他有點相似,常常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嗎?

聖經中有些人物卻完全相反,他們願意放棄上帝給他們的美好應許,甚至願意受詛咒,只為了可以救其他人。想想摩西,他寧願上帝在生命冊中抹去他的名字,也不願見到以色列人不得赦免(出埃及記32章32節)。保羅也說,若同胞能尋見基督,就算要他「與基督分離」,他也願意(羅馬書9章3節)。

雖然自以為義是我們的本性,聖經卻凸顯了有些人是愛人更甚於愛己。因為這樣的愛最終乃 [....]

靈命日糧 : 解開謎團

讀經:以弗所書3章1-12節 

有一天,當我下班回家時,在車道旁邊看到一雙女士高跟鞋。我認為那雙鞋是屬於女兒麗莎的,於是就把鞋子放在車庫裡,打算等她來這裡接孩子時拿給她。但是當我和麗莎確認時,卻發現高跟鞋並不是她的。事實上,那不是我們家的鞋子,所以我就把那雙鞋放回原位。第二天,那雙鞋神秘地消失了!

你知道使徒保羅在書信中,也寫了一件神秘的事嗎?但他所提到的,不僅是個神秘事件,而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奧秘。在以弗所書3章,保羅告訴我們「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5節)。那奧秘就是上帝在過去藉著以色列顯明祂自己,但現在藉著耶穌向世人顯明,我們這些不是以色列人的外邦人都能與以色列民一起「同為後嗣」(6節)。

這意味著,所有相信並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都可以一起愛上帝和事奉上帝。你我不分軒輊,都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