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慷慨獻上

讀經:歷代志上29章1-14節 

在回顧了上帝在我們教會所成就的一切之後,教會領袖們向會眾提議興建一座新的健身中心,以服事我們的社區。他們也表明率先簽下認捐卡,為這項工程奉獻。雖然我也為這項計畫而禱告,但剛開始時,心中卻因為自私而不太情願,因為我不想在例行的奉獻以外再付出更多,但我和丈夫仍然為工程的進展禱告。後來回想起上帝是如何不斷地供應我們時,我們決定每月固定為此計畫奉獻。最後,教會成員齊心協力的奉獻,負擔了健身中心的費用。

從我們啟用健身中心投入社區事工以來,上帝多方使用它進行了各項社區活動,我們十分感恩,同時也使我想到慷慨奉獻的大衛王。雖然上帝沒有讓他建造聖殿,但大衛卻為這項工程傾注一切的資源(歷代志上29章1-5節),就連他手下的首領與他們所服事的百姓也都樂意奉獻(6-9節)。大衛王承認他們所獻的一 [....]

靈命日糧 : 看見耶穌

讀經:約翰福音12章20-26節 

在一場告別式中帶領禱告時,我從講台往下看,正好瞥見一面黃銅壁飾上寫著約翰福音12章21節的話:「先生,我們想見耶穌。」我心想,這節經文實在貼切,因為我們淚中帶笑告別的這位姐妹,從她的身上我們看見了耶穌。她一生雖飽經挑戰與失望,但卻從未放棄對基督的信靠。正因為上帝的靈住在她裡面,我們才能從她身上看見耶穌。

據約翰福音描述,在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之後(參閱約翰福音12章12-16節),有些希臘人來見耶穌的門徒腓力,請求他說:「先生,我們想見耶穌」(21節)。他們或許對耶穌所行的醫治與神蹟感到好奇,但由於他們不是猶太人,因此不能進入聖殿的內院。當耶穌知道了他們的請求,便宣告祂得榮耀的時刻到了(23節)。此言之意是祂將為眾人的罪而受死,不僅為了猶太人,而且也為了外邦人(也就是20節提 [....]

靈命日糧 : 恆久的喜樂

讀經:詩篇34篇1-14節 

我們常聽人說,快樂就是隨心所欲。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這樣的人生觀只會帶來空虛愁煩和心碎。

詩人奧登(W. H. Auden)觀察那些試圖以尋歡作樂逃避現實的人,他描述這些人「迷失在陰森的樹林,如懼怕黑夜的孩子,從未得到快樂也無良善」。

詩人大衛卻唱出了醫治恐懼和不快樂的良方:「我曾尋求耶和華,祂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詩篇34篇4節)。真正的喜樂是照著上帝的心意而行,這是我們每天都可以驗證的真理。大衛寫道:「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5節)。只要你願意親身體驗,自然就會明白,就像大衛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8節)

人們常說:「眼見為憑。」這是我們理解世事的法則,只要能證明給我看,我就相信。但上帝卻反其道而行,祂告訴我 [....]

靈命日糧 : 呵護備至

讀經:創世記3章1-13節 

我年幼的孫兒們喜歡自己穿衣穿鞋。有時候他們會把襯衫前後穿反了,年紀更小一點的還常把鞋子穿錯腳。通常我都不忍心告訴他們,而且我也覺得他們這個天真的樣子,特別可愛。

我喜歡透過他們的眼光去看世界。對他們來說,每件事都很新奇。無論是走在傾倒的樹幹旁、偷窺烏龜在圓木上做日光浴,或是興高采烈地看著消防車呼嘯而過,這世界似乎無奇不有。然而,我也知道年幼的孫兒們並非全然天真無邪。他們可以編出成打的藉口,來解釋晚上為何不乖乖睡覺,搶玩具時也絕不手軟,但我仍深愛著他們。

我想,上帝創造的人類祖先亞當和夏娃,可能也像我這些孫兒一樣。他們與上帝在園中同行,眼中所見必定也是處處新奇。但有一天他們恣意妄行,竟吃了那不可吃的樹上所結的果子(創世記2章15-17節,3章6節)。他們的悖逆隨即 [....]

靈命日糧 : 看見天家

讀經:路加福音23章44-48節 

我小時候最早學會的一段禱告文是:「現在我躺下睡覺,求主守護我的靈魂……。」這段禱告文是父母親教我的,我也在兒女年幼時教他們這樣禱告。記得我在孩提時期,每晚透過這樣的睡前禱告,將自己交託在上帝手裡,我就能安然入睡。

在詩篇這禱告的書卷裡,也收錄了相似的禱告文。有些聖經學者認為,詩篇31篇5節中「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手裡」這句話,就是在耶穌時代父母教導孩童的睡前禱告文。

或許你已察覺到,這句禱告詞也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的呼喊。只是耶穌另加了:「父啊」(路加福音23章46節)。耶穌在斷氣之前如此禱告,顯明祂與天父之間親密的關係,也向信徒指出那將來與祂同住的天家(約翰福音14章3節) 。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讓你我能奇妙地藉著祂成為天父的兒女。想到耶穌因為愛 [....]

羅馬書靈修 | 勝過論斷(有聲中文)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舒然,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2章1-3節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羅馬書2章1節)

難得有空全家一起吃香港點心,孩子翹首企盼服務員端來她們最愛的皮蛋粥。店裡很忙,等了很久,粥終於上桌了,我攪了兩下,盛給大家時,忽然看見一條黑色的蟑螂腿浮在白粥上,分外顯眼。孩子們失望極了,我正準備招呼服務員換一碗的時候,丈夫止住我說,「算了,算了,為什麼這麼計較,吃別的就好啦」。沒吃到粥本來就滿失望,還說我「計較」,我正準備申辯的時候,突然一幕幕我抱怨自己的客人「計較」的場景浮現在眼前。我們經營咖啡店,超忙的時候,總會碰到一些客人拿回自己的咖啡說「我的咖啡不夠熱」,或「我要少糖,這個太甜了」等等。一邊笑臉幫他們重做的時候,我常常一邊暗暗抱怨,「真計較」。

其實每個人都會不經意地在用某種標準、尺度量別人,卻常常忘記用同一把尺子量自己。這是人性,不是嗎?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卻常常有假冒為善的傾向,找借口脫罪。

他愛發脾氣;我只是忿忿不平。他吹毛求疵;我只是直言不諱。他話語惡毒;我只是心直口快。他野心勃勃;我是兢兢業業。他貪心;我是不進則退。他優柔寡斷;我是思維縝密。他一身臭味;我卻有「泥土的香氣」。

這個單子可以繼續列下去。我們常常在同樣的事情上論斷別人,卻有千萬個理由為自己開脫。正如保羅在羅馬書2章1節說的:「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

其實「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但那唯一可以定我們罪的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

當我們把眼光從別人身上轉向基督的時候,我們愈發看到自己的虧欠和不配。當我們仰望耶穌的榮美時,祂的愛也會在我們身上啟動,讓我們勝過論斷,更能夠以同情、憐憫的心,給予愛。

思考:你最近有論斷他人嗎?如何以基督的心為心,以憐憫代替論斷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靈命日糧 : 完成了嗎?

讀經:希伯來書10章5-14節 

完成工作會帶來滿足感。以我的工作為例,每個月看到一項工作從「進行中」進階到「完成」,都令我十分滿足,我最愛按下標示「完成」的按鈕。但上個月當我按下「完成」的按鈕時,不禁想到:若我在努力克服信仰的軟弱時,也能按下「完成」的按鈕,那該多好啊!基督徒的生命似乎永遠是在進行中,從未達到完成的階段。

我不由想起希伯來書10章14節,這裡說到基督的一次獻祭,使我們永遠得到完全。所以我們可以說,耶穌已經為我們按下了「完成」的按鈕。耶穌的受死,成就了你我無法為自己做成的事:當我們相信耶穌,祂就使我們在上帝眼中得蒙悅納,正如耶穌所說:「成了!」(約翰福音19章30節) 但令人費解的是,儘管耶穌的犧牲已使我們完全得救,我們卻仍需天天不斷地追求靈命成長,直到希伯來書作者所說的「得以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