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陷入困境

讀經:列王紀上17章15-24節 

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求職者甚多,但僧多粥少,我就是其中一個求職者。經過九個月的煎熬,我終於找到了一份撰稿員的工作。可惜不久之後,這間公司陷入了財務危機,致使我又再次成了無業遊民。

你曾經歷類似的狀況嗎?原以為已經柳暗花明,沒想到又再陷入困境。這也令我想到舊約中撒勒法的寡婦(列王紀上17章12節)。那時正值饑荒,她在為自己和兒子準備最後一餐飯時,先知以利亞向她要點餅吃。她勉強答應了,但得到上帝持續地供應她麵粉和油(10-16節)。

然而,後來這個寡婦的兒子病了,病情日漸加重直至斷氣。寡婦哭號說:「神人哪,我與你何干?你竟到我這裡來,使上帝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兒子死呢?」(18節)

有時,我們或許也會像這個寡婦一樣,以為上帝正在懲罰我們!我們忘記 [....]

羅馬書靈修 | 如何走上信心之路 ?(有聲中文)

作者:东尼叔叔,加拿大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1章1-17節

經文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馬書1章17節

《奇異恩典》是歷史上最美麗的詩歌之一。歌詞由約翰牛頓所寫。牛顿牧師從前是不信上帝的人,曾經在大西洋從事販賣黑奴的活動。1748年,他從非洲返回英國的船上,遇上狂風暴雨。在危難中,他向上帝禱告呼求憐憫,最後平安脱險。1764年,牛頓牧師開始傳福音的工作,並終身致力廢除黑奴的制度。《奇異恩典》是他重生的經歴,亦是他信主的見証。

其實年小的牛顿牧師,有一個非常敬虔的母親。四歲便教他讀聖經及拉丁文。可是,母親過世後,父親因經營商船的緣故,開始带他上船航海。他從水手那學到不少賭博、酗酒的壞習慣及放縱行為。當他從事黑奴販賣時,更是非常殘酷!運送黑奴的途中,奴隸被戴上木枷及鎖鍵、身體伸缩在污濁及酸臭的船艙内。而傳上傳染病的奴隸則活生生被投進大海淹死。所以,當人重新與上帝建立關係時,便得以靠着信,勝過罪惡,重新得到新生命!  就如經上所記: “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1章17節下)

牛頓牧師逝世時,他為自己寫了一座墓誌銘,總结他的人生:  “约翰牛頓牧師,曾是一個放蕩及不信上帝的人,作非洲奴隸之僕;藉着救主耶穌豐盛的憐憫,得蒙上帝保守並赦免,指派去傳掦他曾致力破壞的福音。”我相信,當人領受到基督的救恩的時候,生命就如牛頓牧師般,得到一份祝福——渴慕上帝的教導及遠離罪悪,不再專注眼前的意慾;懂得放下,順服於上帝更美好的带领,行出一條全新的信心之路!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来;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羅1章17節上)

今天當我們遇到罪的掙扎、恐懼及憤怒時,是否憑着一個堅固的信心来迎難而上呢? 堅固的根基,必須清楚基督救贖的確信、與上帝建立緊密闋係、從歷練中堅信不移,及樂意與别人分享!今天世上仍然有很多需要福音的人,求上帝幫助我們謹守祂的義,用信心行上信靠之路 !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靈命日糧 : 給予帶來喜樂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4節 

那是沉悶的一週。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每件事都提不起勁,整天無精打采。

接近週末時,我聽說我的一位阿姨腎功能衰竭。我知道應該去探望她,但說實話,我很想拖延。儘管如此,我還是去了她的住處,與她共進晚餐、閒話家常,並同心禱告。一個小時後,我帶著這一週從未有的好心情離開。不知怎地,把焦點放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轉變了我的心情。

心理學家發現,「給予」能帶來滿足感,因為給予者會得到接受者的感謝。有些專家甚至相信,人類天生慷慨!

也許正因如此,保羅在寫信鼓勵帖撒羅尼迦教會建立他們的信徒群體時,也激勵他們要「扶助軟弱的人」(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4節)。先前,他也曾引述耶穌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章35節) 。雖然這節經文指的是給予人經濟方面的援助,但也同樣 [....]

靈命日糧 : 難解的奧祕

讀經:那鴻書1章1-7節 

我和朋友散步的時候,談到了我們都喜歡讀的聖經。沒想到,她突然冒出一句話:「但我不喜歡讀舊約,因為太難明白,又常提到復仇。我喜歡讀耶穌的事蹟!」

或許當我們讀到那鴻書的時候,也會同意她的說法。例如其中說道:「耶和華施報大有忿怒」(1章2節),這樣的句子,會讓我們心生抗拒。然而,下一節經文卻又讓我們充滿盼望:「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3節)

當我們深入探討上帝的憤怒這個主題時,便會發現上帝之所以發怒,通常是為要護衛祂的子民,或是為了要維護祂的聖名。因為祂滿溢的愛,祂會對犯罪的施行公義,但也為悖逆祂的人預備救贖的恩典。上帝呼召祂的子民歸向祂,這一點我們不只在舊約聖經裡看到,在新約聖經裡,也清楚看到上帝為了使我們歸向祂,差遣祂的愛子,為我們的罪流血捨命。

[....]

靈命日糧 : 不一樣的愛

讀經:路加福音14章7-14節 

在原定婚期的一週前,莎柔取消了她的婚禮。她雖然傷心失望,但仍決定不要浪費那些為婚宴購買的食物,因此她改變了原定的慶祝計畫。她撤除了禮物桌,更新了宴客名單,改為邀請住在當地遊民收容所的人前來赴宴。

耶穌也很看重這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恩慈,就如祂對法利賽人說:「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4章13節)耶穌告訴我們,因為這些賓客無法回報主人,所以上帝會賜下祝福。祂要我們去幫助那些沒有經濟能力、沒有才華或沒有社會地位的人。

耶穌是在法利賽人家中坐席的時候,說出這樣一番言論,讓我們覺得祂的信息似乎會引起爭議,且違反常理。然而,真實的愛確實是如此。有人說,愛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不求回報地付出。耶穌正是如此愛我們每一個人,祂看到 [....]

靈命日糧 : 致我好友

讀經:約翰三書 

在第一世紀時,使徒約翰寫了一封信給他的朋友該猶,而「寫信」在現今21世紀,已經是一項垂死的藝術了。

《紐約時報》的一位撰稿人曾寫道:「寫信是人類古老的藝術。說到寫信,我們就會想到使徒保羅。」其實,使徒約翰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約翰寫給該猶的信中,他寫下了對該猶身心靈都健壯的期盼、對該猶忠心服事的鼓勵話語,並描述該猶對教會的愛。約翰也提到教會的問題,並允諾之後會和該猶商討如何處理。此外,約翰還寫到為上帝的榮耀行善是寶貴的。總之,那是一封給該猶鼓勵和挑戰的書信。

電子通訊的發達可能意味著紙本書信將逐漸消逝,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就不鼓勵別人。保羅用羊皮紙寫下鼓勵同工的書信,我們現今則可以用多種方式讓人得激勵。重點並不在於我們以什麼方式來關懷別人,而是我們願意 [....]

靈命日糧 : 傾盆大雨

讀經:詩篇107篇1-16、35-36節 

我一直都喜歡暴風雨。記得小時候,每逢傾盆大雨,即使是雷電交加,我們兄弟姐妹都會在屋外瘋狂奔跑,在水潭滑來滑去,直到成了落湯雞才願意回到屋裡。

那種感覺確實令人興奮!在那短短幾分鐘裡,我們沉浸在威力強大的暴雨中,很難說我們是玩瘋了,還是嚇瘋了。

詩篇107篇令我想起暴風雨的情景。聖經以荒蕪的曠野變為「水潭」(35節)來比擬上帝的復興。綿綿細雨不足以將沙漠變成綠洲,只有藉著傾盆大雨,才能將新生命澆灌在旱地裡的每個裂縫當中。

這樣的復興豈不是我們所期盼的嗎?當我們覺得自己漫無目標地漂流,「又飢又渴」,渴望得著好似永不會臨到的醫治時(4-5節),我們需要更大的盼望。當深植於你我心中的罪性,使我們被困在「黑暗中死蔭裡」(10-11節),我們心靈深處所需要的是更 [....]

靈命日糧 : 無限的愛

讀經:詩篇145篇8-21節 

一位睿智的朋友告訴我在爭執時,要避免用「你每次」或「你從來沒有」這樣的字眼,特別是對自己的家人。的確,我們常常會對身邊的人失去耐性,諸多責難批評,或對所愛的人感到厭煩,但上帝對我們的愛卻是恆久忍耐永不改變。

詩篇145篇強調了這個事實。詩人告訴我們:「耶和華善待萬民,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9節);「耶和華一切的話信實可靠,祂一切的作為都有慈愛。耶和華扶起所有跌倒的,扶起所有被壓下的」(13-14節,和合本修訂版);「耶和華保護一切愛祂的人」(20節)。

這首詩篇一再提醒我們,上帝的愛沒有限制也沒有偏袒。新約聖經則告訴我們,從耶穌基督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份愛最偉大的表達方式:「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 [....]

靈命日糧 : 罪人如我

讀經:路加福音15章1-7節 

我有一位朋友名叫佑彤,她曾經跟我談到,她決志信主的經過。

其實,佑彤一直對宗教不感興趣。但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她走進了她家附近的一間教會,希望她空虛的心靈能夠得著滿足。當天牧師選讀的經文是路加福音15章1-2節﹕「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祂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當時,佑彤聽到牧師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佑彤)他們吃飯。」她立即在座位上端正坐好!過後,她知道自己誤解了牧師的意思,但那句話卻在她的腦海盤旋,就是耶穌接待罪人,這罪人也包括了佑彤。當日下午,她決定「親近」耶穌,聆聽祂的話語。於是,她開始閱讀福音書,並且很快就決志信主、跟隨主。

耶穌與惡貫滿盈的罪人一同吃飯,震驚了當時的宗教人士,因為他們 [....]

無論你在做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Estera Pirosca Escobar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讀經:約翰福音17章13-19節

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約翰福音17章18節)。

吃過晚飯後,朋友一邊洗碗,一邊和我聊天。我一抬頭,注意到水槽上方有一塊木板,上面刻着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的經文:「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我問她為什麼張貼那句經文,她告訴我,這句經文提醒她要在任何時候都榮耀上帝,即便是在洗碗的時候!

當耶穌開始祂的事工時,祂宣告了天國的到來(馬可福音1章15節)。祂拯救人們脫離罪和死亡,並展示了一種新的生命,並以此建立了上帝在地上的國度。這個新的國度的生活方式包括呼召他的門徒「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章23節)。

上帝的國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我們決志跟隨主耶穌時,我們的價值觀就發生了轉變。知道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會改變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

認識到我們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服侍周圍的人,這給我們的工作賦予了新的意義。透過我們的行動、態度和與他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在工作場所反映出上帝國度的恩典和智慧。憑着耶穌的帶領和賜給我們的力量,我們能夠服侍以及愛他人,這也是祂為我們所做一切的小小縮影。

當然,在我們的工作場所里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是信徒。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在為上帝的國盡一份力。在聖靈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透過無私地愛身邊的人、效法基督來榮耀上帝,「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做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章28節)。

延伸閱讀:閱讀歷代之下31章20-21節,注意希西家王對上帝呼召他做的工作怎樣委身。

思考應用:你在工作或家庭中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局面嗎?你可以如何使用上帝所賜的智慧和恩典努力面對這個處境來榮耀祂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