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我看見你了

讀經:詩篇121篇 

兒子沙維爾兩歲時,有一次在一家鞋店裡的走道跑來跑去,不時躲在一疊疊鞋盒的後面,只要我丈夫阿倫說:「我看見你了!」沙維爾就被逗得哈哈笑。

過了一會兒,我看到阿倫慌忙地在走道間來回穿梭,還邊喊著沙維爾的名字。我們衝到鞋店前方,正好看到我們的孩子笑嘻嘻地跑向敞開的大門,而外面就是車水馬龍的街道。

瞬間,阿倫一把抱起沙維爾。過後我們不禁流淚擁抱,我哽咽地感謝上帝,並親吻沙維爾的臉頰。

我在懷沙維爾的前一年,因流產失去了第一個孩子。當上帝賜給我們沙維爾時,我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母親,每天深怕有什麼閃失。但那次在鞋店的經歷讓我知道,我無法每時刻看著他、保護他。所以我學習在憂愁恐懼時倚靠上帝,因祂是我唯一的幫助,讓我的心滿有平安。

天父的眼目從未離開過 [....]

活着的證據 (有聲中文)

作者: Mike Wittmer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讀經: 路加福音19章1-10 節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加福音19章9節)

如果有人被綁架,他的家人一定會要求綁匪提供人質「活着的證據」,否則就拒絕支付贖金。這個活着的證據可以是一通電話或者一段視頻,以此證明他們的親人還活着。真正的基督徒則體現出另一種「活着的證據」,證明在基督里他們的生命已經被改變。

撒該在遇見耶穌之後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新生命。他本來是那一地區的「稅務總長」。也就是說,他收取本國同胞的稅款,中飽私囊為自己牟利,再把剩餘的部分交給羅馬帝國。他「變得非常富有」,因為他很擅長自己的工作(路加福音19章2節)。他遭人鄙視,但是耶穌並沒有鄙視他,因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耶穌正是為了撒該這樣的人而來。因此,當耶穌看見撒該在樹上時,就主動提議到他家去吃晚飯。(路加福音19章5節)

周圍的人都抱怨說撒該是一個「臭名昭著的罪人」,撒該自己也沒有否認(路加福音19章7節)。撒該的確是個「罪人」,但在那之後,「罪人」不再是他的代名詞。當撒該承諾拿出自己一半的財產分給窮人,並且自己若曾經訛詐過誰就四倍償還的時候,他表現出了真實的悔改之心(路加福音19章8節)。耶穌鑒察也知道他的痛悔之心,就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加福音19章9節)

當我們為自己的罪悔改,並相信耶穌的時候,我們就得救了。而悔改的一個證據就是償還我們所虧欠的。當我們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時,我們這麼做了嗎?信心的證據就是願意犧牲自己。我們對耶穌的信心能夠激發我們犧牲自己,服侍他人嗎?

耶穌按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但是因着祂深愛我們,祂不願意我們一直都保持着罪性的本相。耶穌對我們的改造可能會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是每往前一步都是我們在基督里「活着的證據」。

延伸閱讀:閱讀彼得后書1章3-11節。彼得說我們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有哪些標誌呢?

思考應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證據表明耶穌改變了你呢?有哪些品質可以讓人在你身上看到基督和祂的道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靈命日糧 : 活出信仰

讀經:彼得前書3章8-16節 

我在德州奧斯汀市的一家飯店住宿時,注意到房間的桌子上有一張卡片。上面寫著:

歡迎光臨!願上帝讓你能在這裡好好休息,在旅途中有豐富的收獲。願上帝賜福保護你,願祂的臉光照你!

這張卡片是來自管理這間飯店的公司,這讓我想要更進一步地認識他們。所以我瀏覽了他們的網站,瞭解他們公司的文化、優點和價值觀。他們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在職場上追求卓越,並活出他們的信仰。

他們的理念使我想到,彼得對分散在小亞細亞各地的信徒所說的話。他鼓勵他們在所處的社會中,活出基督的信仰。即便他們遭遇威脅迫害,彼得仍勸勉他們不要害怕,「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 [....]

靈命日糧 : 認識上帝

讀經:希伯來書1章1-10節 

為了歡慶一個特別的日子,丈夫帶我到一間藝術畫廊,讓我選一幅畫作為禮物。我選了描繪溪流穿過森林的一幅小畫。畫中河床佔了一大部分,幾乎看不見天空。不過,溪流倒映出太陽、樹梢和四周朦朧的景象。所以若想「看見」天空,唯有透過水面的倒影。

耶穌就好像這條溪流一樣。若我們想看見上帝,就看看耶穌吧!希伯來書的作者說,耶穌就是「上帝本體的真像」(1章3節)。雖然我們可以從聖經的描述中,認識上帝的屬性,如「上帝就是愛」,但如果我們看見上帝如何應對世人經常遇到的困境時,就會對祂有更深的認識。上帝藉著耶穌成為人的樣式,讓我們可以更認識祂。

當耶穌在世上面臨試探時,祂彰顯了上帝的聖潔;面對屬靈的黑暗,祂展現出上帝的權柄;面對人的質問,耶穌顯露上帝的智慧;在祂的受難中,耶穌表明上帝的愛。 [....]

靈命日糧 : 世界之光

讀經:啟示錄3章14-22節 

在英國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的小教堂裡,掛著一幅我最喜愛的畫作。那是英國畫家威廉·霍爾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所彩繪的《世界之光》,畫中耶穌手裡提著一盞燈,正敲著一扇門。

這幅畫作有個特別之處,就是這扇門沒有門把。當有人質疑這要如何開門時,作者亨特表示他想要呈現的是啟示錄3章20節的意境:「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

使徒約翰的記載以及這幅畫都表達了耶穌的恩慈。祂輕敲我們的心門,要帶給我們平安。耶穌耐心地站在那裡等候你我的回應。祂不會強行開門進入我們的生命,也不會強橫地要我們聽從祂的旨意。相反地,祂是要讓所有人都得到救恩,並要以真光指引我們。只要有人願意開門,祂應許會進入他們的心,沒有其他的要求,也沒 [....]

靈命日糧 : 愛的體現

讀經:約翰二書1章1-6節 

我和孩子們開始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每晚臨睡前,我們拿出彩色鉛筆,點上蠟燭,求主光照我們。然後取出日記本,以圖文回答兩個問題:今天我用什麼方式去愛人呢?今天我什麼時候沒有愛心呢?

愛鄰舍「從起初」就是基督徒生命中重要的一環(約翰二書1章5節)。約翰向會眾寫的第二封書信,就是要他們遵從上帝的命令,彼此相愛(約翰二書1章5-6節)。「愛」是約翰所寫的書信中,最常出現的主題之一。他提到行出真實的愛,是顯明我們「屬真理的」一個途徑,也表明我們就住在上帝的同在裡(約翰一書3章18-19節) 。當我和孩子們一同省思的時候,我們發現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體現愛,如與人共享一把雨傘、安慰傷心的人,或燒一頓好菜。同樣地,我們也很容易在小事上缺乏愛心,如說人閒語、不願與人分享,或只顧自己 [....]

靈命日糧 : 垃圾中的戒指

讀經:馬太福音13章44-46節 

大學時,一天早上當我在宿舍醒來,看到我的室友歌莉十分焦急,原來是她的印戒不見了。我們找遍每個角落,甚至第二天早上還翻拉圾箱來尋找。

我撕扯開一個垃圾袋,轉頭對她說:「妳真的不惜一切要找回戒指啊!」

她回答說:「我可不想失去價值美金200元的戒指!」

歌莉的決心讓我想起,耶穌所說有關天國的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馬太福音13章44節)。有些東西確實值得不計代價去尋找啊!

在整本聖經中,上帝一再應許凡尋找祂的必得尋見。在申命記,祂讓以色列百姓明白,當他們離開罪,盡心盡性尋求祂的時候,就必尋見(4章28-29節) 。在歷代志下,亞撒王也因這樣的應許得著激勵(15章2節) 。在耶 [....]

靈命日糧 : 被釋放

讀經:歌羅西書1章13-23節 

一個生來就罹患腦性麻痺的男孩無法說話,也無法與人溝通。但他的母親從未放棄,當他十歲時,他母親想出了辦法,透過他的目光和一個字母板與他溝通。有了這樣的突破,他母親說:「他被釋放了,我們什麼事都可以問他了。」現在,喬納森能以目光與人交流,甚至能讀寫詩歌。當被問及與家人和朋友「交談」是什麼感受的時候,他表示:「能告訴他們,我很愛他們,真是妙極了!」

喬納森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我,並讓我再次思想,上帝如何讓我們從罪惡的牢籠中被釋放。正如使徒保羅曾告訴歌羅西的基督徒,我們從前「與上帝隔絕」(歌羅西書1章21節),因著惡行而與上帝為敵,但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死,現在你我在上帝面前乃「成了聖潔」(22節)。如今我們能「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在一切善事上多結果子,更加認識上帝,並在各方面都 [....]

靈命日糧 : 得到自由

讀經:羅馬書8章1-2、15-17節 

小時候我住在鄉村,不知道為什麼我喜歡捉弄那些雞。只要我抓到一隻雞,就會把牠按在地上不放。過了一會兒,才輕輕地放開牠。可是,當我放牠自由的時候,牠卻還是倒在地上。縱然牠已得著自由,但牠以為自己仍然受困。

當我們決志相信耶穌時,耶穌就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並除去撒但對我們的轄制。然而,我們犯罪的習性和行為,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撒但會讓我們感到仍然受困,但上帝的靈早已使我們得到自由,祂已釋放了我們。保羅曾對羅馬人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馬書8章1-2節)

我們可以透過閱讀聖經、禱告和聖靈的能力,讓上帝在我們心中動工、潔淨我們,並幫助我們為祂而活。聖經鼓勵我們,儘管放膽與耶穌同 [....]

致孤獨中人(有聲中文)

作者:Ruth O’Reilly-Smith

翻譯:Lomo,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讀經:列王記 19章1-21節

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 19章10節)。

2017年,有兩項調查顯示,英國孤獨人群的數量正在不斷增長。其中一項報告表明大約有800萬男性每周至少有一次會感到孤單,並且估計大約有300萬男性每天都會感到孤單。另一份報告調查了2000餘人,結果顯示75%的殘疾青年身陷孤獨。

雖然有些人認為孤獨在當今社會尤為普遍,是我們為現代化的生活所付出的代價,但孤獨的感覺其實早已存在。先知以利亞在亞哈王統治時期居住在以色列王國的北部,他常常感到被孤立和孤獨(列王記上 18章1節—19章21節)。上帝差遣他擊敗了巴力的450位先知,並且通過降雨來回應他的禱告,結束了長達三年的乾旱(列王記上18章19-46節)。 儘管如此,當亞哈王的妻子耶洗別威脅他要殺害他時,以利亞害怕地逃跑了。隻身一人,他奔向曠野並在那裡禱告:「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列王記上 19章1-4節)。

儘管上帝派遣了一位天使來安慰並支持以利亞,他依然感到孤單(列王記上19章5-9節)。「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19章5-9節)。

當孤獨感的威脅快要淹沒以利亞的時候,上帝向祂的僕人顯明了自己(列王記上19章11-13節), 鼓勵他回到上帝對他的呼召中,並且提醒他,他並非獨自一人(列王記上 19章14-21節)。

上帝在以利亞感到孤獨的時候給予了他全新的盼望。當你感到孤單時,祂也會同樣陪伴你左右。

延伸閱讀:閱讀詩篇 34篇18節 並思考,當我們感到孤單和難受時,上帝怎樣陪伴我們?

思考應用:你會感到孤單嗎?或者你身邊有人感到孤單嗎?為什麼你能確信上帝知道你的處境並與你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