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清楚說明

讀經:約翰福音16章25-33節 

在度假期間,我和丈夫報名參加一個悠閒的泛舟之旅。我穿著涼鞋、背心裙,戴著寬邊帽,當我們發現行程會經過一小段激流時,我不禁抱怨,因旅遊手冊沒說清楚。所幸與我們同行的那對夫妻對激流泛舟很有經驗。他們教我丈夫划槳的基本技巧,並保證會引導我們安全抵達目的地。還好我有救生衣,但我仍一直尖叫,緊緊抓著橡皮艇上的塑膠把手,直到抵達下游泥濘的河岸。我走上岸,把我錢包裡的水倒出來,我丈夫則幫我把裙子下襬的水擰出來。雖然這趟行程跟旅遊手冊的廣告不相符,仍令我們開懷大笑。

那本旅遊手冊遺漏了行程中一個重要的細節,但耶穌卻清楚地警告門徒,前方會有驚濤駭浪。耶穌告訴門徒,他們會受逼迫、會殉道,祂自己則會受死、會復活。耶穌也表明祂是確實可信的,祂必會帶領他們得勝,並得著永恆的盼望(約翰福音16章16- [....]

靈命日糧 : 可愛!

讀經:耶利米書31章1-6節 

一天早上,年幼的女兒穿戴整齊時,我忽然聽到她口中迸出一句話:「可愛!」我感到莫名其妙,她拍拍穿著的襯衫,那是她表姐傳給她的二手襯衫,上面印著「可愛」二字。我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笑得很開心。我說:「妳真可愛!」她的笑容更加燦爛,蹦跳著離開,口裡重覆說著:「可愛!可愛!可愛!」

我不是一位完美的父親,但這一瞬間卻是完美無缺。在這自然美好的互動中,我從女兒容光煥發的臉龐上,看到人得到無條件之愛的喜悅:這是一幅令人愉悅的圖像。女兒知道印在那件襯衫上的字,正是父親對她的觀感。

我們的心裡是否知道,天父對我們的愛無限無量呢?但有時候,我們卻懷疑這個事實,以色列百姓就是如此。當試煉臨到時,他們以為這意味著上帝不再愛他們。但在耶利米書31章3節,先知提醒他們,上帝曾說:「我以 [....]

靈命日糧 : 使之安靜

讀經:尼希米記4章1-6節 

每年,我會和一群人共同舉辦一個社區活動。我們用11個月的時間策劃每個細節,以確保活動成功。除了決定日期、地點和票價,選擇食品攤販和音響技術員外,我們還得在接近活動日期時,回覆民眾的提問並提供指導。活動結束後,我們還需要蒐集參與者的意見。意見當然有好有壞,我們為讚美之詞感到興奮,也要平息抱怨聲浪。然而,有時惡意的批評實在令人沮喪,讓我們真想就此放棄。

當尼希米領導以色列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甚至遭到人們毀謗。他們嘲笑尼希米以及和他一起工作的人,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尼希米記4章3節)。尼希米的回應幫助我學習回應別人對我的毀謗:他不灰心喪志,也不反唇相譏,乃是向上帝求助。尼希米不直接回應別人的毀謗,而是求上帝垂聽百姓受到的藐視,作他們的辯護者(4節) [....]

靈命日糧 : 謙卑的愛

讀經:腓立比書2章1-11節 

美國革命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年輕時,曾列出他在一生中渴望能擁有的十二項美德。他的朋友看了之後,建議增加「謙卑」這個美德,他也欣然贊成。他後來在每一項美德上附加指導方針,關於「謙卑」這一項,他則以耶穌作為效法的榜樣。

耶穌是我們學習謙卑的絕佳榜樣。聖經告訴我們:「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像。」(腓立比書2章5-7節)

耶穌展現出最極致的謙卑。雖然祂恆久與天父同在,卻因愛世人而甘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使凡接受祂的人都能藉著祂的死,進入祂同在的喜樂中。

當我們藉由服事人來服事天父的時候,便是在學習耶穌的謙卑。耶穌謙卑的榜樣讓我們看到,願意放下自己,關心 [....]

活出公義(有聲中文)

作者: Monica Brands

翻譯:熊永蘭,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讀經:羅馬書5章1-5節,6章13-18節

將自己獻給上帝,並將肢體做義的器具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

很多人對公義是否是福音的核心持有懷疑態度,這實在令人驚訝。有次,我聽到Justice Conference的創始人Ken Wytsma對此做出了回應。他的反思頗具諷刺意味:“福音是公義的上帝使不義的人與自己重歸於好,讓他們成為公義的人…….你卻說公義跟福音沒有關係?”

公義在上帝的心中絕對處於中心地位。因為祂是一位“為受屈的伸冤”,“扶起被壓下的人”,“保護寄居的”,“扶持孤兒和寡婦”的上帝。(詩篇146篇7-9節)

在一個不公義的世界里,說我們愛鄰舍遠比為他們伸張公義要容易得多。後者可能需要我們去對抗權勢,並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如果我們因為懼怕而不去為他人伸張正義,我們就沒有行在主耶穌給我們的自由和喜樂里。正如保羅在羅馬書5章中提醒我們的,那些“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馬書5章2)的人應該視患難為生忍耐、塑造品格的良機(羅馬書5章3-5節)。

如果我們還在害怕為正義挺身而出時別人會說什麼或做什麼,那我們就仍然活在捆綁中。正如保羅直截了當地說,我們只有兩個選擇:“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羅馬書6章16節)

只有當我們毫無畏懼地——由上帝帶領並加給我們力量——“將自己獻給上帝,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帝”(羅馬書6章13節)時,我們才是真正行在喜樂和“上帝的恩典之下”(羅馬書6章14節)。

今天,正如無畏的南非種族隔離反對者Nelson Mandela(納爾遜·曼德拉)說過的那樣:“願你的選擇不是出於恐懼,而是出於盼望。”

延伸閱讀:閱讀約翰一書3章16-18節,反思什麼是為別人捨命。

思考應用:在你的教會和社區中,你看到哪些不公義的事?為了見證和實現上帝的公義,你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靈命日糧 : 呼喚你名

讀經:約翰福音20章11-18節 

廣告商認為,最能吸引觀眾注意的詞彙就是他們自己的名字。所以英國有個電視頻道,藉由線上服務引進個人化的廣告。

我們或許喜歡在電視上聽到自己的名字,但總不及那愛我們的人親切地呼喚來得情深意重。

耶穌死後埋葬的第三天,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空墳墓前哭泣,然後她聽見耶穌呼喚她的名字(約翰福音20章16節),吸引了她的注意力,認出這位就是她所愛且跟隨的夫子。我想那時她一定難以置信,但又充滿喜樂。馬利亞聽出這是耶穌在呼喚她,使她心中疑慮盡消,並相信那位完全瞭解她的耶穌,已經從死裡復活了。

馬利亞蒙耶穌所愛,有機會聽見復活的主親自對她說話,同樣地我們每個人也都蒙上帝所愛,能夠親近上帝。耶穌告訴馬利亞,祂將升天去見祂的父(17節),祂也告訴門徒,祂不會撇下他們為孤兒(14 [....]

靈命日糧 : 父親的忠告

讀經:箴言3章1-7節 

因遭公司裁退,我失去了編輯的工作。過後,我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找到一個新的工作。然而一週週過去,我填寫的申請表或在網絡上投出的履歷都石沉大海,無消無息。我開始感到不滿,並且質問上帝:「祢難道不知道,擁有一份工作對我來說有多重要嗎?」我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向上帝抗議,因祂似乎沒有回應我的禱告。

我父親常常提醒我,要信靠上帝的信實。我和他聊起找工作的情況時,他說:「我希望妳能學習更信靠上帝,相信祂言出必行。」

父親的提醒,使我想起箴言第3章,提到了父母給摯愛的子女智慧的忠告。這段熟悉的經文,特別適用於我的處境:「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指引你的路」即表示上帝會引導我們,走向祂所定的目 [....]

靈命日糧 : 親切問候

讀經:彼得前書4章7-11節 

我們的朋友史提夫總是讓每個到教會的人覺得自己受到歡迎,他常親切地問候人,熱情地與人握手,甚至是給人來個「聖潔的擁抱」。他所做的正是實踐羅馬書16章16節的教導:「你們要用聖潔的親嘴彼此問安」(新譯本)。

在史提夫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且必須接受治療,暫時無法到教會的時候,他擔心地問說:「那有誰會給每個人溫暖的擁抱呢?」

當我們為史提夫禱告求上帝醫治他的時候,他卻擔心在手術治療期間無法來到教會,我們便少了一份溫暖的問候。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史提夫那樣親切地問候別人,但是他的確在關心別人這件事上,成了我們的榜樣和提醒。彼得曾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換言之,這些都要出於愛心(彼得前書4章9節;參閱腓立比書2章14節)。在第一世紀時,所謂的「款待」包 [....]

靈命日糧 : 完美的父親

讀經:詩篇27篇 

我站在商店裡擁擠的走道上,努力地想要找到一張最合適的父親節卡片。雖然我和父親多年來緊繃的關係早已緩解,但我還是從不覺得自己和他親近。

站在我身旁的女士把手中的卡片重新塞回架上,喃喃地抱怨著:「為什麼就沒有設計一些適合的卡片,給那些和父親的關係不好,但試著和解的人呢?」

我想要對她說一些話,但她早已氣沖沖地離開,所以我只能為她禱告。感謝上帝,讓我知道只有祂才是完美的父親,我懇求祂堅固我和我父親之間的關係。

我也渴望和天父有更緊密的連結。我想要像大衛一樣,完全信靠上帝時刻的同在、能力和保護(詩篇27篇1-6節)。

當大衛呼求上帝幫助時,他知道上帝必會回應(7-9節)。雖然這世上有些父母會排斥、拋棄,或忽略他們的孩子,大衛卻明白上帝無條件接納我 [....]

靈命日糧 : 面容

讀經:加拉太書5章22-26節 

記得孫女莎菈還小的時候,她按自己的理解告訴我人死後的狀況,她說:「人死後只有臉會到天堂去,身體並不會。所以我們原來的這張臉,會配上一個新的身體!」

當然,這只是個小孩對於永恆的理解。但莎菈也的確抓住了一個重要的真理。從某方面來說,我們的面容確實會反映出內心的光景。

母親常說,我那憤怒的表情,有一天可能真的就在我臉上定格了!她實在是太有智慧了!我們臉上的表情,如緊蹙的雙眉、憤怒的嘴型、懷疑的眼神,或多或少反應了內心的痛苦。相反地,關愛的眼神、溫柔的表情、親切的微笑,儘管帶著皺紋、疤痕,或其他的缺陷,卻都是內在生命轉變的標記。

我們或許無法大幅改變與生俱來的臉孔,但我們卻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們謙卑、耐心、恩慈、寬容、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