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在真理中

讀經:西番雅書1章1-6節,2章1-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場婚禮,新郎和新娘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融合確實是件美事,但婚禮中卻混雜了基督教傳統及多神教的宗教儀式。

先知西番雅曾斥責猶大國的百姓,在獨一真神的信仰中摻雜了其他的信仰(或稱為宗教融合)。他們雖敬拜真神,但卻也信奉當時民間的宗教瑪勒堪(西番雅書1章5節)。西番雅發出警告,因為他們隨從異教的文化(8節),上帝要將他們趕離家鄉。

然而,上帝從未停止愛祂的子民。祂的審判只是為了要他們回頭轉向祂。因此,西番雅鼓勵百姓「尋求公義謙卑」(2章3節)。過後,上帝也以溫柔的話語應允他們未來的回歸:「那時,我必招聚你們,帶你們回到故土。」(3章20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我們會譴責將宗教融合的情況,正如我參加的那場婚禮一樣。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很容易將 [....]

靈命日糧 : 肩並肩

讀經:尼希米記3章1-12節 

在古代,破裂毀壞的城牆意謂著城中的居民遭受戰敗,是一種羞辱,更是危機四伏。這就是以色列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的原因。他們怎麼做呢?我們從尼希米記3章看到,他們攜手並肩地工作。

乍看之下,我們可能會覺得第3章很無趣,都是描述誰做了些什麼。但細看之後則會發現,其實這突顯他們如何通力合作:祭司與官長一起同工;做香的和銀匠一同修造;有些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人也來幫忙;有些人修造自己房屋對面的城牆;沙龍的女兒們也和男人一同修造城牆(3章12節);提哥亞人修造兩段城牆(5、27節)。

這章經文讓我們看到兩件事。第一,他們全都為同樣的目標而共同努力。第二,他們受到讚揚是因為他們參與了事工,而不是因為他們做了多少。

如今我們看到許多家庭破裂,社會敗壞,然而耶穌能藉著改變 [....]

靈命日糧 : 瞎子的懇求

讀經:路加福音18章35-43節 

幾年前去旅行時,同行的友人發現我要把書本拿得老遠才看得見。於是,他做了一件簡單但對我影響甚大的事。他把自己的眼鏡摘下來遞給我,對我說:「試試看吧!」戴上他的眼鏡後,我意外地發現原本模糊的視力瞬間變得十分清晰。後來,我去找眼科醫師並配了一副眼鏡,以矯正視力。

在今天閱讀的路加福音18章中,描述了一個瞎眼的人,生活在黑暗中,並被迫以乞討為生。這個瞎眼的乞丐已經聽聞有關耶穌這位大受歡迎的老師,以及祂施行神蹟的消息。所以當這個瞎子知道耶穌行經他所在之處時,心中燃起了希望,便大聲呼喊:「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節)雖然他雙目失明,但他心靈的眼睛卻能看出耶穌真實的身分,並且相信耶穌能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信心驅使他「越發喊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9節)結果 [....]

我要在何處敬拜?(有聲中文)

作者:Remi Oyedele

翻譯: Lomo,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讀經:約翰福音4章19-24節

耶穌說:“婦人,你當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21節)

在一次去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旅途中,招待我的朋友們帶着我簡單遊覽了整個市區。路途中,他們指給我看一些曾經是教堂,現在已經被改造成了酒吧的建築。我知道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不僅僅是在澳大利亞,全世界都是如此。我很憂心,思考着未來我們要去哪裡做敬拜。可以想象當我讀到有一家酒吧逆勢而行改造回教堂時,我有多麼激動!

儘管有個敬拜場所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敬拜並不依賴於某個特定的建築或者地點。在聽到撒瑪利亞女人的詢問時,主耶穌教導了我們這一點,婦人對他說:“ 先生,我看你是一位先知。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上帝,你們倒說,應當敬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19-20節)。耶穌並沒有評論說哪個地點好、哪個地點差,而是對她說:“ 婦人,你要信我。時候將到,你們敬拜父,既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約翰福音4章21節)。

要知道,在耶穌的那個時代,聖殿和會堂可是人們宗教生活的中心,耶穌的回答肯定讓這個女人大吃一驚。意識到這一點,耶穌繼續解釋道,“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敬拜他。上帝是靈,所以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他。”(約翰福音4章23-24節)

當我們堅信“我們的身體就是聖靈的殿”(哥林多前書 6章19節)這個真理時,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敬拜並不局限於某個特定的建築里了。當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被聖靈充滿時,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我們經歷和敬拜祂的地方。

延伸閱讀:閱讀並且思考羅馬書12章1節來進一步了解敬拜。

思考應用:是否在某一個特定的地點敬拜很大程度影響了你敬拜的深度以及對上帝同在的感受?你要如何操練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靈命日糧 : 開我眼睛

讀經:約翰福音14章23-31節 

當我首次參觀位於伊斯坦堡、華麗的科拉教堂(Chora Church)時,從教堂裡拜占庭式的壁畫和天花板上馬賽克的鑲嵌畫中,我雖能認出幾個聖經故事,但我也忽略了很多東西。但當我二度造訪時,我有了個嚮導。他點出我上一次所有錯過的小細節,令我瞬間茅塞頓開!我這才明白,原來第一個側廊,描繪的就是路加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生平。

有時當我們讀聖經,我們明白基本的故事,但是否瞭解經文和完美救恩的關聯呢?沒錯,我們有聖經註釋和研經的工具書,但我們也需要一位嚮導開啟我們的雙眼,幫助我們看見上帝所寫下的啟示。這嚮導就是聖靈,教導我們「一切的事」(約翰福音14章26節)。保羅也告訴我們他用「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哥林多前書2章13節)。

有上帝這位聖經的作者親自向我們解釋其中的奧妙,是 [....]

靈命日糧 : 時鐘與日曆

讀經:詩篇62篇 

我父親58歲時過世。從那之後,我總會特別在他的忌日追念他,思想他對我生命的影響。當我意識到在我的一生中,父親在我身邊的日子實在不長的時候,我開始省思自己生命的短暫。

當我們回顧時,過去所發生的某件事或某些感受,會讓我們特別有感觸。雖然我們是用時鐘和日曆來衡量時間,但我們記得某段時間,是因為那時發生了某些事件。在那些觸發我們內心情感的時刻中,我們或許正經歷到喜樂、失去、蒙福、痛苦、成功和失敗。

聖經鼓勵我們:「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祂,在祂面前傾心吐意。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62篇8節)。這樣充滿信心的宣告,並非在得享安樂之際。相反地,大衛是在被仇敵包圍時寫下了這些話(3-4節)。大衛甚至安靜地等候上帝(1、5節),這也提醒我們:上帝永不止息的愛(12節)總大過我 [....]

靈命日糧 : 咀嚼時期

讀經:彼得前書2章1-11節 

最近妻子送給我一隻拉布拉多的幼犬,我們給牠取名為麥斯。有一天,我在書房做事,麥斯就在我跟前。當我在書桌前全神貫注時,突然聽到身後傳來撕紙張的聲音。我轉身一看,只看到一臉心虛做錯事的小狗,身邊一本攤開的書,還有一張書頁叼掛在牠的嘴邊。

獸醫告訴我們,現在正是麥斯的「咀嚼時期」。因為當幼犬的乳牙要替換成恆齒時,牠們看到東西幾乎都會啃咬咀嚼,以舒緩牙齦的不適。所以我們需要小心地看管麥斯,確保牠不會啃到什麼傷害自己的東西,我們也引導牠去啃其他對牠有益的替代品。

麥斯想要啃咬咀嚼的衝動,以及我看管牠的責任,讓我不禁思考,我們的心思意念都「咀嚼」了些什麼。當我們閱讀、上網或看電視時,是否慎思我們正以什麼餵養自己的心靈呢?聖經鼓勵我們:「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 [....]

靈命日糧 : 停歇

讀經:詩篇46篇 

我和朋友坐在沙灘上,享受岸邊的海水輕撫雙腳。遠方夕陽西下,一波波的浪花淹過我們舒張開的腳趾頭,停留片刻又隨即退去。朋友微笑地說:「我愛大海,它會動,所以我不用動。」

多棒的想法!我們許多人都很難停下來,每日汲汲營營、不斷衝刺,終日勞碌奔波,深恐一旦停止努力,我們就會失去生命的意義,或是害怕一旦停下來,就會落入自己努力避開的困境中。

詩篇46篇8-9節描述上帝施展了祂的大能:「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祂止息刀兵,直到地極;祂折弓、斷槍,把戰車焚燒在火中。」我們的上帝正忙著在我們生活的混亂中,為我們創造平靜。

接著,我們在第10節讀到:「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當然,我們在東奔西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仍然可以認識上帝,但詩人邀請我們停 [....]

靈命日糧 : 關係中斷

讀經:馬太福音27章32-50節 

耶穌大聲哀悽的喊叫聲穿透午後陰暗瀰漫的氛圍,我想這喊叫聲必定蓋過了聚集在耶穌腳下的朋友和親人的哀哭聲,以及在祂兩旁垂死罪犯的呻吟,並震懾了所有聽見的人。

當耶穌在各各他忍受羞辱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祂哀慟並絕望地呼喊道:「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馬太福音27章45-46節)

祂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

我實在無法想像還有什麼比這更悲慟的話語。自亙古以來,耶穌和天父一直擁有完美的團契。祂們一起創造天地,以祂們的形象造人,還一同擬定救贖的計畫。自萬古以先,祂們從未有片刻分離。

那時,十字架的酷刑不僅持續帶給耶穌致命的痛苦,當祂背負全世界罪的重擔時,祂也第一次感覺到失去上帝的同在。

但這卻是唯一的方法。只有藉著 [....]

靈命日糧 : 口誤

讀經:羅馬書8章22-27節 

不久前,我用語音輸入法發了一封簡訊給我的妻子凱莉。當時,我正準備出門接她下班回家,我想要發簡訊問她:「妳要我在哪裡接妳,老妞兒?」

凱莉不會介意我叫她「老妞兒」,這是我們在家常用的暱稱。但我的手機「不懂」這個詞彙,結果在簡訊中出現「老牛兒」這個詞語。

還好凱莉立刻明白其中的關鍵,而且覺得這很有趣。後來她還把這個簡訊放在社群媒體上,問說:「我應該生氣嗎?」其實我們兩個都覺得很好笑。

在那天,我的妻子以愛回應我笨拙的用語,讓我想到上帝也是以愛理解我們的禱告。我們禱告的時候,可能不知道該說什麼,甚或不知該如何祈求,但當我們屬乎基督,聖靈就會「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8章26節),並且祂還會慈愛地幫助我們,在上帝面前明確表達我們最深切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