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全然倚靠上帝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24節 

哈莉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不會讀寫。在青少年時期,她被一名殘酷的奴隸主人打傷了她的頭,導致她一生都蒙受癲癇和短暫昏厥之苦。但在她逃脫了奴隸主人的操控後,上帝使用她營救了另外三百多名奴隸。

哈莉特所營救的人稱她為「摩西祖母」。在南北戰爭發生前,她曾勇敢地返回南方十九次之多,帶領其他的奴隸逃亡。即使有人重金懸賞要她的項上人頭,她仍冒著生命危險繼續營救的工作。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每次行動她都會帶著一本讚美詩集和一本聖經,讓別人把經文讀給她聽,她再牢記經文並時常引用。她說:「我無論何時何地都在為我的工作祈禱,我一直和我的主說話。」她將所成就的一切,無論大小都歸功於上帝。她的一生,強而有力地呈現出使徒保羅對早期基督徒的教誨:「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 [....]

靈命日糧 : 定睛焦點

讀經:以賽亞書26章3-4節 

單腳尖旋轉是芭蕾舞者和當代舞者優雅的轉圈動作。小時候,我喜歡在現代舞蹈課上做單腳尖旋轉,一圈又一圈地旋轉,直到我頭暈目眩地摔倒在地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會了一個保持平衡和控制的技巧,就是「定睛焦點」,即找一個視線的定點,每旋轉一圈,目光就回到同一個定點。有了這單一的焦點,我就可以優雅地完成單腳尖旋轉。

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我們都會面臨許多波折,但若我們把焦點放在問題上,所遇到的事情會看似難以處理,使我們頭昏眼花,最終難免會失敗跌倒。聖經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堅心倚賴上帝,單單定睛仰望祂,祂就會保守我們「十分平安」(以賽亞書26章3節)。十分平安意味著無論我們在生命中旋轉了多少圈,都可以保持平穩,深信上帝會與我們一起度過這些困難和考驗。祂是「永久的磐石」(4節),是我們終極的「 [....]

靈命日糧 : 起飛

讀經:約書亞記1章1-9節 

當我們參觀一艘航空母艦時,一位噴射戰鬥機飛行員解釋說,飛機需要時速56公里的風,才能從如此短的跑道上起飛。為迎向這種穩定的風,艦長要將航艦轉成逆風方向。我問道:「飛機不是要順風起飛嗎?」飛行員回答說:「不是。噴射機必須逆風而飛,而這也是唯一能起飛的方法。」

上帝呼召約書亞帶領祂的子民,頂著強烈的「逆風」進入應許之地。約書亞有兩方面的需要。於內,他需要「剛強,大大壯膽」(約書亞記1章7節);於外,他需要接受挑戰。這包括領導數千名以色列人的日常任務、攻打城牆高大的城邑(6章1-5節)、戰事失利(7章3-5節)、亞干的盜竊(16-26節),以及持續不斷的戰爭(10-11章)。

只要約書亞所做的事是來自上帝的指示,那麼他所面對的挑戰就能提升他的生命。上帝叮囑約書亞必須謹 [....]

靈命日糧 : 獨具慧眼

讀經:使徒行傳9章26-30節 

在一篇論述導師的文章中,作者薛漢娜(Hannah Schell)提到導師要讓你得到支持、激勵和啟發,但首先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要能相信你、認可你。認可不是指得到獎勵或表揚,而是單單地「相信」,這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需要受到認可、瞭解和信任。

巴拿巴的名字意為「勸慰子」(使徒行傳4章36節),他獨具慧眼,當眾門徒都懼怕掃羅時(9章26節),唯有他願意給掃羅機會。掃羅(又名保羅;13章9節)曾迫害基督徒(8章3節),所以大家不信「他是門徒」(9章26節)。

後來,保羅與巴拿巴為了是否要帶馬可去「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而發生爭論(15章36-39節)。保羅認為帶馬可同去並非明智之舉,因馬可曾半途脫隊。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後來需要馬可的幫助,就像他對 [....]

靈命日糧 : 明智建言

讀經:箴言6章20-23節 

在2019年4月,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屋頂燃起熊熊大火,古老的木梁與鉛板形成一個大火爐,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在教堂的尖頂坍塌之後,人們轉而注意到鐘樓。一旦掛著鐵鑄巨鐘的木梁被燒毀,將導致兩座鐘樓塌陷,把教堂夷為廢墟。

基於安全考量,消防隊長加萊命令在教堂內部滅火的消防員撤退。當他思考接下來該怎麼做時,一位名叫雷米的隊員緊張地說:「報告長官,我建議向鐘樓射水。」加萊考量到建築物的結構脆弱,立即否定這項提議,但雷米不斷陳述這麼做的種種好處。事已迫在眉睫,加萊面臨關鍵的抉擇:是要採納初級消防員的建議,還是讓教堂倒塌?

聖經常提到採納建議,雖然有些經文是教導年輕人要聽從長者之言(箴言6章20-23節),但大多並不僅限於此。箴言12章15節說:「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而要打勝 [....]

靈命日糧 : 同為一體

讀經:羅馬書12章1-5節 

在農村社會裡,消息總是傳得很快。幾年前,銀行拍賣了大偉家族幾十年來擁有的農場。如今,大偉得知這片土地將再次被拍賣。於是他省吃儉用加上自己的儲蓄,才籌到了資金,到拍賣會場與近兩百位當地的農民競標那塊土地。大偉的出價很低,真能得標嗎?他率先喊價之後,就一邊深呼吸,一邊看著拍賣商徵詢是否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來競標的農民始終保持沉默,直到木槌落下,讓大偉順利得標。村民們優先考量大偉和他家人的需要,更勝於自己的經濟利益。

這群農民願意犧牲個人利益的善行,正是使徒保羅勸勉信徒要展現的生活方式。保羅警誡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12章2節),不要把個人自私的慾望置於他人的需要之前,也不要凡事只考慮到自己的利益。相反地,當我們優先考慮別人的需要、服事他人時,我們可以確信上帝必會供應 [....]

靈命日糧 : 愛的力量

讀經:雅歌8章6-7節 

分別住在德國和丹麥的兩位八旬長者,是難能可貴的一對戀人。他們兩人在喪偶之前,都曾享受了60年的婚姻生活。他們倆的住處只相隔15分鐘的路程,卻分屬兩個不同的國家。不過他們依然墜入情網,常常一起做飯、共度美好時光。可惜的是,2020年丹麥政府因新冠疫情而關閉邊界。但他們卻未因此受到攔阻,每天下午3點在邊境一處幽靜的鄉間小路,分坐在各自的國界內,隔著柵欄一起享受下午茶時光。老先生說:「愛使我們相聚在這裡!」他們的愛情勝過邊界的隔閡,也勝過疫情的威脅。

聖經雅歌深刻地描述愛情無窮的力量,所羅門堅稱:「愛情如死之堅強」(8章6節)。無人可免於一死,無人能摧毀必會臨到的死亡。但所羅門強調,愛情的力量強如死亡。不僅如此,愛情「所發的電光,是火燄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燄」(6節)。你看過烈焰 [....]

靈命日糧 : 絕不忘記

讀經:希伯來書6章9-12節 

當我們提到歷史上開拓福音荒地的宣教士時,可能不會想到非裔美國牧師喬治•利斯爾(George Liele,1750-1820年)。其實,他的事蹟應該讓更多人知曉。利斯爾生來就是個奴隸,於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在喬治亞州信主並獲得自由。後來,他將福音帶到牙買加,牧養在當地農園裡工作的黑奴。他也是喬治亞州薩凡納兩間非裔美國人教會的創堂牧師,其中一間教會被視為「黑人浸信會友的母會」。

關於利斯爾牧師對福音事工的付出,有些人可能會忘記,但上帝從未忘記。同樣地,上帝也絕不會忘記你為祂所做的。希伯來書的作者激勵我們:「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祂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6章10節)。我們的上帝確實是信實的,祂必知道並記念為祂名所做的一切。因此,希伯來 [....]

靈命日糧 : 憑信心生活

讀經:撒母耳記上17章32、40-47節 

蓋瑞在走路的時候不容易保持平衡,於是醫生為他安排物理治療來改善失衡的狀況。在一次的療程中,治療師告訴蓋瑞:「你過度依賴眼睛,只相信你所看見的,但其實是錯的!你沒有充分運用身體其他的感官,例如可以用雙腳的感覺和內耳接收的訊息,這些都能幫助你保持平衡。」

「只相信你所看見的」令我想到牧羊少年大衛與非利士人歌利亞正面對決的故事。歌利亞是個巨人,一連四十天,每天早晚都來到以色列的軍隊面前,狂傲地要他們派一個人出來與他戰鬥(撒母耳記上17章16節)。眾人只看見巨人歌利亞,自然令他們驚惶害怕。此時,年少的大衛因父親要他帶食物給他的哥哥們而來到前線(18節)。

大衛如何看待這種局面?他全然信靠上帝,而不是相信自己所見的。他看見了巨人,但他堅信上帝必拯救祂的子民。儘管大衛只是個 [....]

靈命日糧 : 天父的聲音

讀經:馬太福音3章13-17節 

朋友的父親最近去世了。他的父親自生病後,病情便迅速惡化,短短幾天就與世長辭。朋友和他父親關係密切,但仍有許多想問父親的問題、想要尋求的答案,以及還有好多要聊的話題。這麼多事都還沒來得及說,他父親就離世了。朋友是一位專業的心理輔導員,明白悲傷情緒應有的高低起伏,也知道如何幫助別人度過這些驚濤駭浪。儘管如此,他還是對我說:「有時候,我真的很想聽見我父親的聲音,想要聽他對我說,他深愛著我。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耶穌要接受約翰的施洗,是祂公開傳道以前,非常關鍵的一個事件。雖然約翰試圖拒絕為耶穌施洗,但耶穌堅持那樣做是必要的,因為這樣祂才能與世人認同。耶穌對約翰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馬太福音3章15節)。於是,約翰便按照耶穌的要求去做。接下來所發生的事,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