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長者的智慧

讀經:列王紀上12章1-7、12-17節 

在2010年,新加坡的報紙刊登了一篇特別報導,集結了八位高齡市民的人生經驗。開頭寫道:「年邁雖然帶來心智和身體上的挑戰,但卻也擴展了生活的其他領域。年長者在情感和社交方面有豐富的知識,還會有連科學家都開始定義為『智慧』的生命特質……長者的智慧。」

的確,有智慧的長者能教導我們好多人生經驗。但在聖經中,我們看見一位剛登基的君王,他並沒有意識到這點。

那時,所羅門王剛過世。在列王紀上12章3節,我們讀到「以色列會眾都來見羅波安」。他們請求這位剛登基的國王,能減輕先前所羅門王加給他們勞役和高稅的重擔,而他們也將效忠於羅波安。

起初,這位年輕的國王諮詢了長者的意見(6節),但他卻拒絕了他們的建議,反倒和他一起長大的少年人商議,並接受他們愚蠢的主意(8節), [....]

靈命日糧 : 只是暫別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 

孫女愛莉每次和我道別時,都有個固定的模式。我們會先緊緊相擁,大聲哀嚎,戲劇化地啜泣約二十秒,然後分開後退一步,輕鬆地說「再見」才轉身離開。儘管我們的道別方式有點傻氣,但我們都很期待很快能再次相聚。

然而,有時和我們摯愛的人分離卻是痛苦難熬的。當使徒保羅向以弗所的長老道別時,「眾人痛哭,抱著保羅……。叫他們最傷心的,就是[保羅]說『以後不能再見我的面』那句話」(使徒行傳20章37-38節)。

最深的哀痛莫過於因死亡而分離,在此生最後一次和對方說再見。這種分離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我們哀悼、哭泣,因失去摯愛而心碎。

但我們憂傷,並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保羅告訴我們那些「信耶穌死而復活」的人,將來會再相聚(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18節)。他說:「因為 [....]

靈命日糧 : 如同小孩

讀經:馬可福音10章13-16節 

小女孩快樂優雅地隨著讚美音樂翩然起舞,雖然只有她一個人站在走道上,但她卻不受影響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她的母親面帶微笑,並未出聲制止。

我看著這個小女孩,心情也跟著上揚,實在很想加入她的行列,但我沒有這麼做。我早已失去孩子的天真,再也不像孩提時毫無顧慮地表達喜樂和讚歎。雖然我們確實應該要成長、變得成熟,且離棄幼稚的心態,但我們不應該失去那份喜樂和驚嘆,特別是在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上,更是如此。

當耶穌在世上時,祂也歡迎小孩子來親近祂,並常在祂的教導中提到小孩子(馬太福音11章25節,18章3節,21章16節)。曾有一次,有些父母把孩子帶到耶穌面前領受祝福,但卻遭到門徒制止,耶穌便指責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上帝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可福音 [....]

靈命日糧 : 寬容或權益

讀經:創世記13章1-18節 

朋友阿奇旅行回來後,發現鄰居建了一道木籬笆,越過他家的地界約1.5公尺。阿奇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試著跟鄰居商議拆除籬笆。但即便他提出要幫忙拆除,或分擔拆除的費用,都徒勞無功。阿奇原本可以提出民事訴訟,但他選擇放棄這個權利,讓籬笆繼續留在原地,藉此向他的鄰居展現上帝的寬容。

或許你會認為阿奇是個懦夫,但事實並非如此,他絕對有能力解決這事,只是他選擇放棄土地,寬容待人。

這使我想起亞伯拉罕和羅得,他們的牲畜甚多,牧人因為土地不夠使用而時有爭執。「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不相信耶和華上帝的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創世記13章7節)。後來羅得選了最好的土地,但最後卻失去了一切。亞伯拉罕接受羅得選剩的土地,卻獲得了應許之地(12-1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