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無私的奉獻

讀經:瑪拉基書3章8-12節 

我兒子小維六歲的時候,一個朋友帶她的小孩來我們家玩。我看到小維慷慨地送小朋友玩具,感到很高興。直到他想把一個毛絨動物送給對方,我才有點不太樂意。那是我丈夫跑遍不同城市,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我朋友知道這玩具得來不易,便禮貌地拒絕。然而,小維卻把禮物放在她孩子的手中,並說:「我爸爸給我很多玩具,可以跟小朋友分享。」

雖然,我真想說,小維不願獨享玩具的態度是跟我學的。但事實上,我卻不是那麼樂意與人分享或是奉獻給上帝。然而,當我想到,我擁有的一切都是天父所賜,祂也必供應一切所需,與人分享就變得容易多了。

在舊約聖經裡,上帝吩咐以色列百姓信靠祂,不要獨享上帝的賞賜,要把部分歸給祭司利未人,祭司也要藉此幫助有需要的人。當以色列百姓不願聽從吩咐時,上帝就藉著先知瑪拉基告訴他們這 [....]

靈命日糧 : 必得安穩

讀經:以賽亞書33章2-6節 

多年來,我們這個城市的居民,買賣和建造房屋都不會在意地質是否鬆軟。有些人知道這潛藏的危機,但有些人卻毫無警覺。其實,四十年來,地質學家不斷發出警告,並有許多法規確保營造安全。但民眾仍不瞭解原因,也漠視其嚴重性。這些區域的房舍大多擁有絕佳的景觀,但卻暗藏地基不穩,隨時會有災害發生的危機。

在古時,許多以色列百姓也同樣漠視上帝的諄諄告誡:要離棄偶像,並要回轉歸向又真又活的上帝。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百姓不願順服的悲慘後果。但縱然強敵環伺,上帝仍藉由赦罪的信息引導祂的百姓,期盼他們能歸向祂,並遵守祂的誡命。

先知以賽亞曾說:「你一生一世必得安穩,有豐盛的救恩並智慧和知識,你以敬畏耶和華為至寶。」(以賽亞書33章6節)

今日也如同舊約時代一樣,上帝也讓我們自行 [....]

靈命日糧 : 別像雜草

讀經:撒母耳記上20章30-34節 

父親一邊拿鋤頭給我,一邊對我說:「任意滋長的植物就是雜草。」家中的豌豆園冒出一株玉米苗,我雖然想要保留下來,但一生務農的父親卻要我鏟除它。這株玉米苗只會影響豌豆的生長,並奪取豌豆所需的養分。

有時候,人也會像任意滋長的雜草一樣,任意妄為,選擇做一些不符合上帝心意的事。

掃羅王的兒子約拿單就不願意任意妄為。約拿單是王子,理應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但約拿單看見大衛蒙上帝眷顧,也知道他父親內心充滿妒忌和驕傲(撒母耳記上18章12-15節)。所以,約拿單沒有設法保全這不屬於自己的王位,反而成為大衛的密友,甚至還救了大衛的性命(19章1-6節,20章1-4節)。

在有些人的眼中,約拿單做了很大的犧牲。但我們希望將來別人怎麼記念我們呢?是像野心勃勃的掃羅王,緊抓王權 [....]

靈命日糧 : 憐憫勝過審判

讀經:雅各書2章1-13節 

我的孩子們在年幼時期,常因爭吵而跑來向我告狀。我會將他們個別帶到一旁,讓他們各自說明事情發生的緣由。確定雙方都有過錯之後,我會在談話結束時問他們,要怎樣才是公平和合理地處置對方的行為,他們都會建議要立即處罰對方。出乎孩子們意料的是,我卻用他們自以為對方應得的懲罰來處置他。瞬間,每個孩子都開始哀嚎,因為他們自以為給對方這樣的責罰十分公平,但當相同的懲罰方式加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頓時覺得不公平了。

我的孩子們所展現的正是上帝所警誡的「無憐憫的審判」(雅各書2章13節)。雅各提醒我們,上帝不要我們偏袒富有的人或自己存有私心,而是期望我們能愛人如己(8節)。雅各教導我們,不應利用他人來謀得個人的利益,也不該因無法從某些人身上受益就因此輕視他們,而是行事為人當與所蒙的憐憫和赦免相稱, [....]

靈命日糧 : 繫好安全帶!

讀經:希伯來書4章11-16節 

當飛機遇到亂流時,我們會聽到廣播:「飛機正通過亂流區,繫好安全帶的指示燈已經開啟。請立刻回到您的座位,將安全帶繫妥。」空服員會給予這樣的預警,是因為乘客若沒有扣好安全帶,可能會在飛機搖晃時受傷。乘客需要在座位上繫好安全帶,才能安然度過亂流區。

很多時候,人生的種種不安景況出現時,都不會有這樣的預警,但慈愛的天父知道我們所面臨的困境,祂關心我們並要我們將一切的掛慮、傷痛、恐懼都交託給祂。聖經告訴我們:「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5-16節)

當人生的亂流來襲,藉由禱告來親近天父是我們最好的選擇。「蒙恩惠,作隨時的幫 [....]

靈命日糧 : 就在你身邊

讀經:以弗所書3章14-19節 

我想應該沒有小孩會喜歡蜘蛛,特別在臨睡前,看見房間裡出現了蜘蛛,應該都會感到害怕。一天晚上,我女兒正預備就寢時,發現一隻蜘蛛就在她床邊上。她大聲驚叫:「爸爸,有蜘蛛!」可是,不管我再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隻八腳的入侵者。我只好安撫女兒說:「牠不會咬妳啦!」但她根本聽不進去。直到我答應待在她的床鋪旁邊守著她,她才願意躺下睡覺。

女兒進了被窩,我握著她的手,對她說:「我很愛妳,我就在這裡。但妳知道嗎?上帝比爸媽更愛妳,而祂就在妳身邊。當妳害怕的時候,可以隨時向祂禱告喔!」她似乎得到安慰,很快便安然入睡。

雖然,聖經不斷提醒我們,上帝常在我們身邊(詩篇145篇18節;羅馬書8章38-39節;雅各書4章7-8節) ,但有時我們卻不易相信。或許正因如此,使徒保羅會為以弗所的 [....]

靈命日糧 : 蒙福的生命

讀經:馬太福音4章23節–5章12節 

每當瑞希·曼千達(Rishi Manchanda)醫生詢問他的病人:「你住在哪裡?」他想知道的其實不只是地址。他觀察到,來看診的病人大多居住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黴菌、鼠疫、各種毒素都會讓人生病。為此,曼千達醫生開始倡導他所謂的「上游醫護人員」,這些人不僅提供緊急醫療照護,更與病患和社區合作,從源頭開始為健康把關。

在耶穌行了神蹟,醫治了前來求助的人們之後(馬太福音4章23-24節),祂還引導他們看見身體與物質生活以外的需求。祂的登山寶訓所帶給人們的,已超越了醫治的神蹟(5章1-12節)。祂七次提到反映蒙福生命的心態,這種生命以嶄新的眼光看待事物,並擁有領受屬靈福氣的應許(3-9節)。另外,祂也稱那些遭受無情逼迫,卻在祂裡面找到盼望與歸宿的人為有福(10-12節)。

[....]

靈命日糧 : 不夠?

讀經:哥林多後書9章10-15節 

從教會返家的途中,女兒坐在後座享用她的小魚餅乾,兩個兒子則一直要求她與他們分享。我看到女兒緊抓著點心不放,忍不住問女兒說:「今天你們在主日學做些什麼?」她告訴我,大家一起弄了一籃的麵包和烤魚,因為有一個小男孩獻給耶穌五個餅兩條魚,耶穌用這些餅和魚餵飽五千多人(約翰福音6章1-13節) 。

於是,我對她說:「這個小男孩真好心,願意跟別人分享。妳覺得,上帝是不是也希望妳能與人分享這包小魚餅乾呢?」她回答說:「不行啦,媽咪。」

我想鼓勵她不要獨享所有的餅乾,但她卻聽不進去,她說:「不夠分給大家啊!」

分享並不是一件易事,我們很容易就緊抓眼前的一切。或許我們在心裡估量過,會辯稱:「不夠分給大家啊!」但這句話所假設的是,只要給了別人,自己就會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