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越發感恩

讀經:羅馬書11章33-36節 

你希望能對上帝越發感恩嗎?17世紀的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在其詩作《感恩》裡寫道:「祢既已將萬物厚賜給我,請再賞賜我一樣:一顆感恩的心。」

赫伯特明白,若要懂得感恩,就是要覺察上帝早已賜給他諸多的恩典。

羅馬書11章36節宣告說,耶穌基督才是萬福之源,「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萬有」涵蓋了日常生活中所有奇異或平凡的恩典。我們在生活中所領受的每一樣事物,都來自慈愛的天父(雅各書1章17節) 。因為祂愛我們,祂樂意賞賜我們各樣的恩典。

為了更加留意上帝在我生命中的賜福,我正在學習培養感恩的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經歷快樂的事時,認定那位賜喜樂的源頭,特別是那些我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物:就像在涼爽的清晨跑步,與友人 [....]

靈命日糧 : 禱告的大能

讀經:撒母耳記上7章7-14節 

有一天,當我正為著一位至親的問題而擔憂時,舊約先知撒母耳的事蹟給了我很大的激勵。看見以色列人遭遇危難時,這位以色列人的領袖如何為他們向上帝祈求,讓我也下定決心,要為我這位至親禱告。

那時上帝的子民再次面對非利士人的逼迫,先前他們因為沒有信靠上帝,曾遭非利士人擊潰(參閱撒母耳記上4章)。以色列人認罪悔改後,聽聞非利士人即將再次發兵攻擊他們。這回他們請求撒母耳繼續為他們禱告(7章8節),上帝也清楚回應,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10節)。雖然當時非利士人或許比以色列人強大,但上帝卻遠比他們更強大。

當我們因所愛之人面對爭戰而感到難過和憂傷,並且擔心情況不會好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上帝不會有所行動。但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禱告的大能,因為慈愛的上帝會聽我們的懇求。雖不知祂將 [....]

靈命日糧 : 追求合一

讀經:歌羅西書3章9-17節 

我成長於50年代的美國,我所居住的城市實行種族隔離措施,對於這一點我從未質疑。在學校、餐廳、公眾交通系統以及鄰里間,不同膚色的人都必須有所區隔。

直到1968年,當我接受美國陸軍基礎訓練時,我的態度才有所轉變。在我們這群年輕人當中,有許多來自不同文化的族群。我們很快就明白,大家要彼此瞭解、互相接納和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務。

當保羅寫信給第一世紀的歌羅西教會時,他也熟知會眾的多元性。他在信中提醒他們:「在此並不分希臘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歌羅西書3章11節)。在一個群體中,無論是表面或是深層的差異,都可輕易造成分化。所以,保羅勸他們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1 [....]

靈命日糧 : 知之,愛之

讀經:約翰福音10章7-16節 

有一首傳唱已久的兒童詩歌,歌詞寫道:「耶穌愛我,我知道,因有聖經告訴我。」這是由十九世紀安娜.瓦娜(Anna B. Warner)女士譜寫的詩歌,歌詞親柔地訴說我們與耶穌的關係,我們是蒙祂所愛的。

有人送給我妻子一塊飾板,飾板上所寫的正是那句歌詞,只是稍微作了變化:「耶穌認識我,我開心。」這是以另一個不同的觀點,看待我們與耶穌的關係,我們是蒙祂所認識的。

在古時的以色列,真正的牧羊人關愛與認識每一隻羊,但雇工就不是這樣。牧羊人花許多時間與他的羊相處,以至對小羊有深切的瞭解和持久的照護。因此我們不難理解,耶穌會對門徒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翰福音10章14、27節)

耶穌認識 [....]

靈命日糧 : 發怒的上帝?

讀經:出埃及記33章18-19節,34章1- 

我在大學時代曾研讀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故事。我很訝異,那些故事中的神祇竟是如此喜怒無常、暴虐浮躁,動輒就大動肝火,取人性命。

我對此很不以為然,心想怎麼會有人相信那樣的神祇。我也自問:我對真神上帝是否也有相同的看法呢?每當我質疑祂的時候,不也是把祂看作一位輕易發怒的上帝嗎?不幸地,我確實如此。

摩西蒙揀選帶領愛發怨言的以色列人。令我激賞的是,摩西求上帝「顯出祢的榮耀給我看」(出埃及記33章18節),為要確定上帝會幫助他完成這艱巨的任務。上帝聽了摩西的祈求,向摩西彰顯祂的榮光,還宣告了祂的名和屬性,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34章6節)。

這節經文讓我更加確信,上帝並非衝動浮躁,動輒發怒的上帝。尤其當我想到自己也曾在盛 [....]

靈命日糧 : 和而不同

讀經:瑪拉基書3章13-18節 

李先生是個勤奮盡責的銀行職員。然而他發現,當他要在工作中活出信仰時,常常顯得突兀不群。例如,當同事在休息室談論不雅的話題時,他會選擇離開。他在查經小組中跟大家提到,他很擔心自己會因為沒有融入群體,而失去升遷的機會。

在先知瑪拉基那個時代的信徒,也面對類似的挑戰。以色列百姓從被擄之地返回,並重建聖殿,但他們對於上帝的帶領依然存疑。有些以色列百姓還說:「事奉上帝是徒然的,遵守上帝所吩咐的,……有什麼益處呢?如今我們稱狂傲的人為有福,並且行惡的人得建立。他們雖然試探上帝,卻得脫離災難。」(瑪拉基書3章14-15節)

在這個鼓吹若不附和眾議就會被淘汰的文化中,我們如何才能為上帝站立得住?在瑪拉基的時代,信仰堅定的人對這項挑戰所做出的回應,就是與其他敬畏上帝的人一起聚會、 [....]

靈命日糧 : 裡面有什麼?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7-18節 

看見朋友的女兒抱著一個舊式的布娃娃,我禁不住稱讚了一下,朋友就問我:「你想看看裡面有什麼嗎?」出於好奇,我回答說:「好啊,我很想看一看。」於是,她將娃娃翻過來面朝下,拉開布娃娃背上的拉鍊,小心地從裡面取出一個寶貝:那是她從小就珍愛的一個布娃娃,迄今已超過20年了!如果沒有裡面這個寶貝撐起整個形狀,「外面的」娃娃就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

保羅將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形容為寶貝,裝在上帝子民這脆弱的瓦器裡。這個寶貝使一切信靠祂的人,在艱苦的逆境中得以勇敢堅強,並繼續服事。祂的榮光和生命將在他們裡面,透過他們的軟弱綻放光芒。保羅鼓勵我們不要「喪膽」(哥林多後書4章16節),因為上帝會賜力量給我們,讓我們能為祂作工。

正如那個「裡面的」娃娃一樣,寶貴的福音就在我們裡面,讓 [....]

靈命日糧 : 僕人心態

讀經:路加福音22章24-30節 

辛苦忙碌工作了一整天之後,一回到家,我就得立刻投入另一項工作:當個好爸爸。妻子和小孩原本的問候聲變成了:「爸爸,晚餐吃什麼?」「爸爸,你可以幫我拿杯水嗎?」「爸爸,我們可以踢足球嗎?」

我真的只想坐下來好好休息,雖然我想當個好爸爸,但我卻不想服侍家人。就在此時,我看到一張妻子從教會帶回來的感謝卡。上面畫著一盆水、一條毛巾和一雙骯髒的拖鞋,圖片下方有一節經文:「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路加福音22章27節)

這節經文正是我所需要的,它描述了耶穌的使命,祂來是要服事祂所尋找和拯救的人(路加福音19章10節)。如果耶穌樂意為祂的門徒做那些最骯髒的工作,像是清洗門徒沾滿污泥的腳(約翰福音13章1-17節),那我也應該毫不抱怨地替我兒子拿杯水。那一刻,我想起家人需 [....]

靈命日糧 : 記念石

讀經:約書亞記3章14節-4章7節 

某些早晨我上網的時候,臉書會提醒我這一天特別值得記念的事,它會顯示我在過去幾年的這一天上傳了些什麼。這些美好的回憶,如哥哥婚禮上的照片,女兒和曾祖母一起玩的影片,常常使我莞爾。但有時候,過去的回憶也會影響我的情緒,就如看到我去探望化療中的姐夫之後所寫的一段話,或是三年前母親剛動完腦部手術時,頭上釘著一排釘書針的照片,都令我想起上帝信實地陪伴我們度過難關。這些臉書上特別值得記念的事,提醒我獻上禱告與感恩。

我們都很容易忘記上帝為我們做的一切,因此我們都需要得到提醒。當約書亞帶領上帝的子民前往應許之地時,他們必須越過約旦河(約書亞記3章15-16節)。上帝將水分開,使祂的子民得以行走乾地(17節)。為了記念這個神蹟,上帝吩咐他們從河床取了12塊石頭,並將石頭堆在岸上(4章3、6 [....]

靈命日糧 : 免去罪債

讀經:詩篇103篇1-12節 

我看著我的醫藥費帳單,強忍著不讓眼淚流下。想到丈夫長期失業後找到的工作,薪水驟降,如今即使只還一半的醫藥費,我們都得花好幾年才能分期付款償還。我禱告之後,打電話到醫生的辦公室,想要向他解釋我們的處境,並討論還款方式。

電話接通沒多久,接線人員告訴我,醫生已將我們的欠款一筆勾銷。

我哽咽地道謝,這份慷慨的大禮使我滿懷感恩。我讚美上帝,並考慮保留這份帳單,不是為了提醒自己曾虧欠多少,而是為了記念上帝所成就的一切。

我的醫生決定免除我的債務,使我想起上帝也選擇赦免我無法彌補的罪債。聖經使我們確信,上帝「有憐憫、有恩典,……且有豐盛的慈愛」(詩篇103篇8節)。祂並「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10節),當我們悔改並接受基督為救主時,祂便除去我們的罪,「東離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