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三思而後言

讀經:詩篇141篇 

張先生因妻子沒有確認美食餐廳的地點而責怪她。他們全家原本打算在登機返國之前,享用一頓豐盛的大餐,為此趟日本之旅畫下完美的句點。但他們因找不到餐廳而耽擱了時間,只好放棄用餐的計畫。張先生十分沮喪,因此批評他妻子的行程規劃糟透了。

但過後,張先生卻對自己口出惡言而感到後悔。他不應對妻子疾言厲色,因為自己也沒有先確認餐廳的地點,更沒有感謝妻子完美地規劃了前七天的行程。

其實在生氣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像張先生一樣,總是按捺不住滿腔怒火而口無遮攔。我們多麼需要像詩人一樣地禱告:「耶和華啊,求祢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詩篇141篇3節)

我們該怎麼做呢?有個小祕訣:先思考,再開口。你要說的是不是能造就人的好話,又滿有恩慈呢?(參閱以弗所書4章29-32節)< [....]

靈命日糧 : 重新開始

讀經:路得記4章13-17節 

琳達驚訝地問:「你們都不認識我,怎麼對我那麼好?」

琳達曾誤入歧途,結果在異鄉入監服刑。她在監獄裡待了六年,出獄時,卻不知何去何從,她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毫無指望。當她的家人正在為她籌措回家的旅費時,有一對好心的夫婦為她提供食宿與幫助。琳達因他們的愛心而深受感動,以至願意聆聽他們分享上帝的福音。他們告訴琳達,上帝不僅愛她,更願意給她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琳達的經歷,讓我想起聖經裡的拿俄米。她是一位寡婦,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客死他鄉,她認為自己一生已毫無指望(路得記1章)。然而,上帝並未忘記拿俄米,藉著媳婦對她的愛,以及義人波阿斯的憐憫,拿俄米看見上帝的慈愛,並且有機會可以重新開始(4章13-17節)。

這一位上帝如今也眷顧著我們。他人的愛心可以提醒我們 [....]

靈命日糧 : 上帝的時間

讀經:路加福音1章5-17節 

有時候,上帝會延遲回應我們的禱告,對我們而言,這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

祭司撒迦利亞的經歷正是如此。那一天,他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天使加百列在香壇邊向他顯現。加百列對他說:「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伊利沙伯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加福音1章13節)

但是,撒迦利亞祈求上帝賜給他孩子或許是多年前的事了,他對加百列的話也感到難以置信,因為伊利沙伯早已過了生育的年齡。儘管如此,上帝還是應允了他的祈求。

上帝絕不會忘記。祂能夠記得我們的禱告好幾年,甚至好幾代,遠超過我們的年日。祂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禱告,即便過了許久,祂仍會作出回應。有時,我們的禱告未蒙應允,有時,祂要我們等候。但祂的回應,永遠都是出於愛。上帝的 [....]

靈命日糧 : 喜樂與公義

讀經:詩篇67篇 

在一個亞洲區的研討會中,我在短短幾小時內,聽到了兩段讓人瞠目的談話。首先,有位牧師談到,他被誤指為殺人兇手,枉坐11年的冤獄後才得以平反。另外,有一家人提到,他們為躲避家鄉的宗教迫害而付出巨款,但答應救他們的人收了錢卻背叛了他們。現在,他們已在難民營待了好幾年,不確定未來是否還能擁有自己的家。

這兩起事件都是公義不彰而使人受害,也是這個世界已經敗壞的一個明證。然而,不公不義絕非永恆的狀態。

詩篇67篇呼籲上帝的子民,要讓敗壞的世界認識這位上帝,好讓世界充滿喜樂。這樣的喜樂不僅是回應上帝的愛,更因祂的公義彰顯。為此,詩人說:「願萬國都快樂歡呼。因為祢必按公正審判萬民,引導世上的萬國。」(4節)

雖然,聖經的執筆者明白「公正」(公平且公義)是上帝的慈愛中 [....]

靈命日糧 : 著名的微笑

讀經:詩篇28篇6-9節 

我和妻子參觀了巴黎的羅浮宮之後,我撥電話給11歲的孫女愛蒂。當我告訴她我們看了達文西最有名的畫作《蒙娜麗莎》時,她問我:「她在微笑嗎?」

這不正是一直以來世人對這幅畫最大的疑問嗎?達文西於600多年前畫下這幅油畫,至今我們還是不知道,畫中的女主角到底是不是在微笑?雖然我們欣賞這幅畫朦朧的美,但始終無法確定她臉上的表情。

這幅畫吸引人之處或許就是「微笑」。但是,微笑很重要嗎?聖經是否也提到微笑呢?事實上,「微笑」在中文聖經裡不曾出現,聖經也沒有教導我們要微笑。但聖經卻教導我們一種可以帶來微笑的態度,那就是喜樂。這個詞在聖經中出現了127次,如大衛說:「凡投靠祢的,願他們喜樂,時常歡呼,因為祢護庇他們」(詩篇5篇11節);「祢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 [....]

靈命日糧 : 有影響力

讀經:詩篇13篇 

第一次見到這小嬰孩時,我哭了。他睡在嬰兒床,看起來就像正常的新生兒,但我們知道他不會醒來,除非他到了耶穌的懷裡。

他堅持了好幾個月。後來,他的母親寄來一封令人心痛的電子郵件,告訴我們他過世了。她寫道:「這讓我心痛如絞。⋯⋯但上帝透過這小小的生命,將祂的愛刻在我們心裡,他的生命多有影響力啊!」

有影響力?她怎麼會這麼說?

這個寶貝的孩子讓他的家人和我們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在任何事上都必須倚靠上帝,在苦難時更是如此。我們在痛苦中會看見上帝,這是個讓人覺得難受但又能得安慰的事實,上帝也曾經歷失去愛子的傷痛。

我們在最深的哀傷中,可以看看大衛的詩歌。他傾訴內心的悲痛,問道:「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2節)他還說:「使我 [....]

靈命日糧 : 成為無名氏

讀經:羅馬書12章1-13節 

我很喜愛一篇標題為《成為無名氏》的文章,這是簡.約倫(Jane Yolen)多年前登載在《作家》雜誌上的文章。她說,最好的作家,在內心深處會渴望成為一個無名氏,因為故事本身才是重點,而不是作家。

基督徒也是一樣,我們所傳講的福音才是重點,而不是我們自己。我們傳講的是救主耶穌,祂為我們流血捨命。讓我們和其他的信徒一起為耶穌而活,積極與他人分享基督的愛。

羅馬書12章3-21節告訴我們,基督徒彼此之間應以愛與謙卑的態度彼此相待。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上帝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3、10節)

我們若總以過去的成就為傲,便容易忽略他人的恩賜。傲慢會危害我們的未來。

施洗約 [....]

靈命日糧 : 這是誰?

讀經:馬可福音4章35-41節 

記得在學生時代,只要聽到老師說:「請把書本都收起來,拿出紙和筆。」我就知道測試的時間到了。

在馬可福音4章,我們讀到了耶穌所經歷的一天。那一天,耶穌以在海邊教導眾人開始(1節),然後以在海上測試門徒為結束(35節)。耶穌在船上向眾人宣講信息,過後便乘著那艘船和門徒到對岸去。在航行中,耶穌因疲累而在船尾睡著了。這時海上忽然起了狂風(37節)。門徒們驚慌地搖醒耶穌說:「夫子!我們喪命,祢不顧嗎?」(38節)接著,神蹟發生了。先前,主耶穌在海邊告誡眾人要聆聽(3節),如今祂對著大自然的風暴,下達簡潔有力的命令:「住了吧!靜了吧!」(39節)

結果風浪聽從了耶穌,門徒在驚嘆之餘,彼此對問說:「這到底是誰?」(41節)這是個好問題,但門徒需經過一段時間才真正認識耶穌是上帝 [....]

靈命日糧 : 茹思的故事

讀經:羅馬書10章1-13節 

茹思說到自己得救的經歷,總是熱淚盈眶。她已經80幾歲,無法四處走動,不能經常參加教會的活動。她需要別人載她出門,再加上獨居,當然接觸的人也不多。

然而,當茹思一如既往向我們娓娓道出她得救的經歷時,卻讓人看到上帝在她身上彰顯了奇妙的恩典。在她30幾歲時,某天晚上,一位朋友邀請她去參加聚會。茹思並不曉得那是一場福音佈道會。她說:「如果當時我知道,我就不會去了。」茹思當時已經有了「信仰」,而且這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好處。但是她當晚去了,並聽見了有關於耶穌的好消息。

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她流著喜悅的淚水,述說耶穌如何改變她的生命。佈道會那天晚上,她成了上帝的孩子,如今她生命得救的故事,仍然觸動許多人的心。

我們得救的經歷是否與茹思相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 [....]

靈命日糧 : 揭開奧祕

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我一直非常欣賞《花生》漫畫作者查爾斯.舒茲(Charles Schulz)的幽默及獨到的見解。我最喜歡他所畫的一部漫畫,是一本以教會裡的年輕人為題材的作品。漫畫中,一位手拿聖經的年輕人,正打電話告訴一位朋友說:「我想,我已經蓄勢待發,準備要揭開舊約聖經的奧祕,我正開始讀舊約呢!」

詩篇119篇充分表露出詩人渴慕上帝的話語,他希望每天都能瞭解並經歷上帝話語的能力,詩人說:「我何等愛慕祢的律法,終日不住地思想」(97節)。他對上帝話語的渴慕與追求,使他的智慧增長、更為通達明理,且能遵守上帝的訓詞(98-100節)。

聖經中並沒有任何「揭開奧祕」的神奇方程式。我們不只是以理性來閱讀聖經,也需要對所讀的內容做出回應。儘管我們可能對某些經文感到困惑不解,但我們仍然可以抓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