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不要懼怕

讀經:士師記6章11-16、36-40節 

十歲的克里歐第一次釣魚,他往魚餌罐裡看了一眼,卻好像有點猶豫,遲遲沒有動手。最後他終於對我的丈夫說:「幫我!我很……」我的丈夫問他怎麼了,他結結巴巴地說:「我很……怕蟲子!」他的懼怕讓他無法採取行動。

成年人也會因懼怕而失去行動力。當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時,相信他一定十分驚恐。那時他正躲避米甸人的搶奪,偷偷地打著麥子(士師記6章11節)。天使對他說,上帝已經選召他,要他帶領上帝的百姓出去爭戰(12-14節)。

基甸怎樣回答呢?他說:「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瑪拿西支派中是至貧窮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15節)。即使上帝表明必與他同在,但基甸似乎仍然感到不安,並求上帝賜予印證,他才能相信上帝的應許:必使用他來拯救以色列人(36-40節)。上帝回應 [....]

靈命日糧 : 充足有餘

讀經:列王紀下4章42-44節 

當有人問我和丈夫能否在家中舉辦小組聚會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能。我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家很小,沒辦法容納這麼多人,椅子也不夠,我們更不確定自己有能力帶領小組討論。此外,我也很擔心他們會要求我準備食物,不單是因為我本來就對烹飪不感興趣,而且我也沒有多餘的錢。我覺得我們夫妻「沒有足夠」的資源,我自己更「不足」以做好這件事。然而,我們卻實在希望能為上帝和社區做點事,因此雖然我們仍然擔心,但還是答應了下來。在之後的五年裡,我們因為開放客廳給小組聚會,享受了極大的喜樂。

我注意到聖經有個人也有相同的猶豫和懷疑。當這個人將20個餅送給上帝的僕人以利沙的時候,以利沙告訴這人把食物分給眾人,但這人質疑說:20個餅怎夠100個人吃呢?他似乎不願意與眾人分享這些食物,因為按照常理,這些餅肯定 [....]

靈命日糧 : 要到幾時呢?

讀經:哈巴谷書1章2-11節 

剛結婚時,我以為很快就會有孩子。但事情並不如我所願,不孕的痛苦讓我不斷求告上帝,我呼求:「要等到幾時呢?」我知道祂絕對可以改變我的狀況,但祂為什麼不?

你正等候上帝的回應嗎?你是否也在問:主啊,要等到幾時,這個世界才會有公義?癌症才能治癒?我才能夠不再負債?

先知哈巴谷也有同樣的感受。在公元前七世紀,他向上帝呼喊:「耶和華啊,我呼求祢,祢不應允,要到幾時呢?我因強暴哀求祢,祢還不拯救。祢為何使我看見罪孽?祢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哈巴谷書1章2-3節)他禱告許久,一直不明白為何公義和大有能力的上帝要容許猶大國中仍有邪惡、不公及敗壞?哈巴谷認為,上帝早就應該介入了。為何上帝什麼也沒做呢?

有時,我們也會感到上帝什麼也沒做。我們跟哈巴谷一樣,不斷地問上 [....]

靈命日糧 : 若早知道……

讀經:彼得前書1章3-9節 

上班途中,我聽著一首英文歌曲(Dear Younger Me),歌詞說道:「假如能帶著現在已知的一切回到過去,你會告訴年輕的自己哪些事?」我邊聽邊想,如果真的回到過去,我會給予少不更事的自己哪些忠告和提醒。在我們生命中的某個階段,多數人都曾想過,若生命可以重來,或許我們做事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但接下來的歌詞又說,即便我們對過去的生活充滿悔恨,但過往的經驗卻也塑造了我們。如今,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也不能改變當初的抉擇或錯誤所造成的後果。但讚美上帝,因著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我們不需要背負這樣的重擔和過去的錯誤。「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

若我們相信並歸向祂,為我們的罪痛悔,祂就赦免我們。在那一刻,我 [....]

靈命日糧 : 以愛環繞

讀經:申命記32章7-12節 

貝蒂的女兒自國外旅行返家後,便感覺身體不舒服。後來因為她實在疼痛難忍,貝蒂和丈夫便帶她到急診室,醫護人員即刻開始檢查。經過幾個小時的焦急等待後,一位護士走過來告訴貝蒂:「她會沒事的,我們會好好照顧她,讓她好起來。」當下,貝蒂感覺一股平安與愛的暖流湧上心頭。她明白自己只能在女兒身邊焦慮地等待,但上帝卻是那位能在我們有困難時,安慰看顧祂兒女的完美天父。

申命記記載,當上帝的子民在曠野漂流時,上帝提醒他們,祂是如何像父母疼愛子女般照顧他們。祂從未離開過他們,祂就像一隻老鷹「兩翅搧展,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32章11節)。上帝要他們記得,雖然他們在沙漠之地經歷了艱難困苦,但祂從未撇棄他們。

同樣地,我們也會面臨許多挑戰,若能謹記上帝永不離開我們,我們的心便得安慰和激 [....]

靈命日糧 : 干擾

讀經:路加福音18章35-43節 

專家們認為,我們每天都會因為不同的干擾而花了很多的時間。無論是在工作或在家中,一通電話或有人突然來訪,都很容易讓我們偏離了首要之務。

我們大多不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干擾,特別是因為這會帶來麻煩,或是打亂原本的計畫。但耶穌卻用很不同的方式,來應對看來像是干擾的事。在福音書中,我們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耶穌為了要幫助有需要的人,而停下祂手邊的事。

當耶穌前往耶路撒冷,這個祂將要被釘十字架的地方時,有個瞎子在路旁呼叫哀求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路加福音18章35-38節)群眾中有些人叫他安靜,但他仍持續呼叫耶穌。耶穌停下來問那個人說:「你要我為你做什麼?」他說:「主啊,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41-42節)

當 [....]

靈命日糧 : 因危機而生

讀經:詩篇57篇 

馬克想起小時候的某一天,父親召聚了全家人,告訴他們車子壞了,而且已到月底家裡的錢也用光了。接著,父親頓了一下就開口禱告。然後,他要全家人期待上帝的回應。

至今馬克仍記得上帝奇妙的幫助。有個朋友把車子修好;收到意想不到的支票;食物也出現在門前。全家人都不由自主地讚美上帝,這場危機,讓他們能由衷地向上帝獻上感恩。

一直以來,詩篇57篇為譜寫敬拜詩歌提供了豐富的靈感。當大衛宣揚:「上帝啊,願祢崇高過於諸天!」(11節)我們可能想像他正觀看中東浩瀚的星空,或是在帳幕中敬拜歌頌。但實際上,大衛那時卻是為了逃命,正躲在洞穴裡。

大衛在這首詩篇中提到:「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這些飢餓的野獸是指「性如烈火的世人……他們的牙齒是槍、箭;他們的舌頭是快刀」(4節)。大衛 [....]

靈命日糧 : 完美的禱告夥伴

讀經:羅馬書8章31-34節 

有些聲音很美,好比愛你的人為你禱告的聲音。當你聽到朋友帶著憐憫並屬天的智慧來為你禱告時,可說是有如天籟之音。

更美的事情是,我們知道因為上帝的慈愛,我們的禱告可以直接到達上帝那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不知道如何禱告,或是覺得詞不達意。但耶穌教導門徒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章1節) 。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能常常禱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耶穌「現今在上帝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馬書8章34節)。

我們永遠不會孤單地禱告,因為耶穌也正在為我們禱告。祂垂聽我們的禱告,也為我們向天父祈求。我們不需要擔心用詞是否優雅,因為無人如耶穌這樣瞭解我們。在我們的每個生活層面中,祂都幫助我們,把我們的需要帶到上帝面前。祂也知道,有時我們所求的,並非對我們有益。祂乃是以完美的智 [....]

靈命日糧 : 成長需要時間

讀經:以弗所書4章11-16節 

在小樂樂第一天上幼稚園時,老師要她畫一張自畫像。她畫了一個圓形代表身體,上面連接一個長方形的頭,還有兩個較小的圓圈是眼睛。到了她在幼稚園的最後一天,老師又要樂樂再畫一次自畫像。這次她畫了一個小女孩,穿著五顏六色的裙子,臉上帶著笑容,五官也很清晰,還有一串美麗的紅色髮辮。學校用這個簡單的作業,來顯示時間能讓孩子逐漸成熟。

我們都認同孩子需要花時間成長,但是我們對自己或其他信徒在靈命上的緩慢成長,卻可能會逐漸失去耐心。當我們看見「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23節) 時,心中會充滿歡欣,然而看到人犯了罪難免會感到沮喪。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提到這一點,當他寫信給教會時說:「到這個時候,你們應該已經作老師了;可是你們還需要有人再把上帝道理的初步教導你們。」(希伯來書5章12節,新譯 [....]

靈命日糧 : 裡外都更新

讀經:約翰福音3章1-8、13-16節 

幾年前,有個出版商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有一本書已經出版多年,是時候進行改版了。作者重寫了這本書,使內容合乎時宜。但是當修訂版發行時,卻出了問題。出版商幫這本書設計了不錯的新封面,但裡面印的卻是舊書的內容。

封面外觀是剛做的、新的,但內容卻是舊的、過時的。這個「新版」根本一點也沒有更新。

有時,在人們身上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他們意識到事情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人生需要改變。所以他們換上嶄新的外表,但內心卻沒做出重要的改變。他們可能改變外在的行為,卻沒有意識到只有上帝才能改變我們的內心。

在約翰福音3章,尼哥德慕知道耶穌有這個能力,因祂是「從上帝那裡來」的(2節),祂所賜的是與眾不同的。尼哥德慕意識到,耶穌所給予的就是重生(4節)。尼哥德慕需要「重生」,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