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新人

讀經:歌羅西書1章3-14節 

一群青少年到牙買加的蒙特哥灣一間養老院探訪,其中一位成員麗莎注意到房間盡頭有位孤獨的老人。他因身有殘疾,只能躺在床上,而除了那張床之外,他似乎一無所有。

麗莎上前與這位老人分享上帝的愛,並讀聖經給他聽。後來麗莎告訴我們:「當我和他分享福音信息時,我感受到他對福音的渴慕。」所以麗莎進一步向老人解釋,耶穌為我們犧牲受死。但麗莎表示:「對這個沒盼望也沒家庭的老人來說,很難理解這樣的愛,怎麼會有陌生人願意愛他,並為他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後來麗莎告訴他更多耶穌的信息,以及相信耶穌的人都可以進入天國(還有一個新的身體)。老人問她:「那妳會和我在天國裡一起跳舞嗎?」他已經開始想像,自己脫離殘破身軀和癱瘓的景象了。

當老人願意接受耶穌成為救主時,麗莎帶領他祈求主的 [....]

靈命日糧 : 存到萬代

讀經:詩篇145篇1-13節 

我的父母結婚時,正是1933年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我和妻子都是屬於二戰後出生率達到巔峰的嬰兒潮世代。我們的四個女兒,則出生於1970和1980年代,屬於X和Y世代。在不同的時代中成長,我們對許多事情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時代的人在生活經歷和價值觀上有很大差異,甚至連主內肢體也是如此。但無論我們流行什麼穿著,或喜歡什麼音樂,我們在靈裡的合一卻勝過這些差異。

詩篇145篇是一首讚美上帝的詩歌,表明各個世代之間信仰的連結:「這代要對那代頌讚祢的作為,也要傳揚祢的大能。⋯⋯他們記念祢的大恩,就要傳出來,並要歌唱祢的公義」(4、7節)。雖然我們的年齡和生活經驗迥異,但我們因尊崇主而聚在一起,共同傳講上帝國度的榮耀,談論上帝的大能(11節)。

雖然差異或不同喜 [....]

靈命日糧 : 到祂面前

讀經:希伯來書12章18-24節 

儘管只是一個仿製品,但在以色列南部所建造的會幕仍然莊嚴肅穆,令人心生敬畏。會幕是依照原本的規格大小所設計,盡可能符合出埃及記25-27章的描述(當然並未包含真金與皂莢木),巍然聳立在內蓋夫沙漠中。

當我們的旅遊團穿過「聖所」,準備進入「至聖所」參觀「約櫃」時,有些人開始躊躇不前。這至聖之地,不是只有大祭司才能進入嗎?我們怎能隨意闖入呢?

我能想像,每當以色列人來到會幕前預備獻祭時,會是何等恐懼戰兢,因他們知道自己正來到全能上帝的面前。每當上帝藉著摩西向他們傳遞信息時,相信他們會覺得不可思議。

今天,你我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面前,因知耶穌在十架上的犧牲,已經拆毀了我們與上帝之間的一切障礙(希伯來書12章22-23節)。我們每個人都能隨時與上帝交談,閱 [....]

靈命日糧 : 已蒙赦免!

讀經:約翰一書1章1-10節 

有時候,我的朋友諾曼下班回家時,會試著給他的家人一個驚喜。他進了家門之後,會大聲喊著說:「你們得到赦免了!」其實,他的家人並沒有做錯什麼事,需要諾曼的原諒。他只是在提醒他們,儘管一天當中難免會犯罪,但他們卻因上帝的恩典,得著完全的赦免。

使徒約翰曾在約翰一書中提到上帝的恩典:「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無罪[沒有犯罪的傾向],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1章7-9節)

「在光明中行」是跟隨耶穌的象徵。約翰表明,當我們靠著聖靈的幫助效法耶穌,就顯明我們與歷代聖徒有相同的信仰根基,都是真正的基督徒。然而,他也勸我們 [....]

靈命日糧 : 體貼的陪伴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5-26節 

這位老太太住在養老院裡,她不與人交談,也從不曾要求些什麼。她每天只是獨自搖晃著破舊的搖椅,旁人往往忽略她的存在。老太太很少有訪客,因此一位年輕的護士常在自己的休息時間,探訪這位老太太。她沒有試圖與老太太聊天,只是搬了另一張椅子陪著老太太搖晃。幾個月之後,這位老太太對護士說:「謝謝妳陪我一起搖晃。」她實在很感激這位護士的陪伴。

主耶穌回歸天家前就應許門徒,會賜給他們一位長久的同伴。祂告訴門徒,祂非但不會撇棄他們,而且會差派聖靈與他們同在(約翰福音14章17節)。至今基督徒仍然有這寶貴的應許,主耶穌說,三位一體的真神「住」在我們裡面(23節)。

主是我們一生既親密又信實的同伴。當我們在極其艱困痛苦之中,祂會指引我們;當我們犯罪時,祂願意饒恕;當我們向祂傾心吐意時,祂 [....]

靈命日糧 : 脫離深水

讀經:撒母耳記下22章17-20節 

我專注地觀察水中的狀況,留意每一個危險的跡象。身為救生員,在6小時值班的時間內,我都會目不轉睛地守護在泳池旁,確保泳客們的安全。要是我離開了崗位,或是注意力稍有鬆懈,都有可能讓那些泳池裡的嬉水者陷入危險。只要有人因受傷或泳術不佳而溺水,我就有責任把他們從水中拉上來,將他們帶回安全的池畔。

在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的戰役中,大衛經歷了上帝的援助(撒母耳記下21章15-22節),過後他將得著拯救的經歷描述為從「大水」中被拉上來(22章17節)。在與仇敵爭戰時,大衛與士兵們陷入危險,在那生死存亡之際,上帝拯救大衛脫離危險。救生員是受雇去確保泳客們的安全,但上帝拯救大衛,卻是出於對大衛的喜悅(20節)。當我明白上帝對我的看顧及保守,並非出於責任和義務,而是出於祂對我的愛,我的心就充滿喜 [....]

靈命日糧 : 領悟什麼?

讀經:詩篇37篇1-6、23-27節 

約翰·伯恩斯為《紐約時報》報導國際時事將近四十年,他在2015年退休後寫了一篇文章,提到一位罹患癌症的密友兼同事曾經說過:「人生就像一趟旅程,重要的不是你走了多遠,而是你領悟了些什麼。」

詩篇37篇可視為大衛對人生的領悟,他的一生經歷了從牧羊人變成戰士,再成為一國之君。詩中以一連串義人與惡人的對比,激勵那些信靠耶和華的人。

正如大衛在詩中所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1-2節)

「義人的腳步被耶和華立定,他的道路,耶和華也喜愛。他雖失腳,也不至全身仆倒,因為耶和華用手攙扶他。」(23-24節)

「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25節 [....]

靈命日糧 : 同為一體

讀經:以弗所書2章19節-3章11節 

屬靈導師盧雲(Henri Nouwen)曾說,社區裡一定有一些你不想接觸、不想看見的人。通常我們周遭都是合得來的朋友,可以組成社團或小圈子,但不是生活社區。誰都能成立社團,但要建造一個生活社區,就需要願景、共同異象和努力。

教會可說是歷史上第一個將眾人一視同仁的生活社區。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男人或女人、奴隸或自由人,在基督裡都同為一體。使徒保羅說,這是要使眾人明白「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祕」(以弗所書3章9節)。保羅也表明,教會讓背景各異的人成為一家,我們可以藉此引起世人的注意,並天上執政的、掌權的,都能知道上帝各樣的智慧(10節)。

雖然教會仍無法完全發揮這樣的功能,但還好,至少教會能將不同年齡層的人聚在一起。在教會中,我常看到睡在母親懷中的嬰孩 [....]

靈命日糧 : 幕後功臣

讀經:歌羅西書4章7-18節 

在1950至1960年代,黃梅調電影在亞洲蔚為風潮,當時最令人稱道的有《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經典電影。女主角林黛和樂蒂風采絕倫的演出深植人心,而醇美優雅的歌聲更為電影增添光彩。然而,這些電影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在幕後的代唱者靜婷。靜婷經常為電影的女主角代唱,但人們對這些電影讚不絕口時,卻鮮少提到她。

在教會當中,有些人擔任支援的角色,他們的付出讓另一些人能負責台前的服事。在保羅的服事中,也有一群人在背後奉獻與付出。德丟為保羅代筆,寫下大有能力的書信(羅馬書16章22節) ;以巴弗默默地持續為保羅和初代教會祈求,使他們能站立得穩(歌羅西書4章12-13節);呂底亞熱情地接待保羅,使他和同行的人得以歇息(使徒行傳16章15節) 。若沒有這些主內肢體的支持,保羅便無法完 [....]

靈命日糧 : 我很害怕⋯⋯

讀經:腓立比書4章4-9節 

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在社群網站通知朋友自己將做醫療檢查,留下這句令人心疼的話:「我真的很害怕!」這個女孩因為健康出現問題,必須前往離家三小時的市區醫院,準備住院,進行一連串的檢查,然後忐忑不安地等待醫生確定她到底患了什麼惡疾。

不管是年老或年少,誰沒經歷過類似的恐懼害怕呢?發生意想不到的事常令人措手不及,我們能向誰求助?面臨這樣的處境,我們能從哪些聖經經文找到安慰,得到勇氣去面對問題呢?

以賽亞書41章13節告訴我們:「因為我耶和華你的上帝必攙扶你的右手,對你說,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身為基督徒,我們知道上帝必與我們同行,領我們度過艱難,在絕望中仍有盼望。

此外,只要我們藉著禱告將困難告訴上帝,祂就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