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現在就擁有

讀經:羅馬書8章1-11節 

有位老爺爺曾對他的孫女說:「我從人們還乘坐馬車的年代,活到了人類登陸月球的時代!」但他喟然長嘆道:「沒想到人生如此短暫,一晃幾十年便過去了!」

人生確實十分短暫,許多人歸向耶穌是因為想擁有永恆的生命。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常常不瞭解永生的真諦,而有錯誤的追求。我們渴望更美好的事物,卻以為將來才會得到,總想著但願我已畢業……但願我有那份工作……但願我結了婚……但願我已退休……。直到有一天,我們會像那位老爺爺一樣,驚覺時光已然流逝。

事實上,我們現在就擁有永生。使徒保羅寫道:「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馬書8章2節),他還表示,隨從聖靈的人,以聖靈的事為念(5節)。換句話說,當我們歸向基督時,內心自然會擁有所渴望的。因為以聖靈為念 [....]

靈命日糧 : 真平安

讀經:約翰福音14章25-31節 

有個朋友告訴我,多年來她一直在尋找平安和滿足。她和丈夫一起開創了成功的事業,使她有能力購置豪宅、名牌服飾和昂貴首飾,甚至擁有極富權勢的朋友。然而,這一切都不能讓她得到內心所渴望的平安。有一天,她正陷入低潮絕望時,一個朋友向她傳講福音,她因此認識了賜平安的主耶穌,而且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平安和滿足。

當耶穌和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之後,向他們提到這種平安(約翰福音14章),為要預備他們面對即將發生的事:祂的死亡、復活及聖靈的降臨。耶穌說祂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耶穌要門徒在艱苦的環境中,仍能學會如何得到真正的平安。

過後,當復活的耶穌向驚惶害怕的門徒顯現時,耶穌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約翰福音20章19節)如今,因著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事,讓我們以及當時的門徒對平 [....]

靈命日糧 : 信實可靠

讀經:約翰福音13章33-35節 

朋友哭著說:「我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了,每次我相信他們,他們就傷害我。」她的經歷令我感到憤怒,她原本信賴的男友,卻在他們分手後,到處散布關於她的謠言。她的童年充滿傷痛,本就讓她對人難以信任,再加上這樣的打擊,似乎又再度證實人真的不可相信。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也無法告訴她,其實她錯了,要找到可以相信的人並不難,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我能深切體會她的痛苦,因為我也曾有過一段意想不到、遭人背叛的經歷。事實上,聖經也非常直接地描述人性。箴言20章6節中,記錄了被人背叛的傷痛,作者這樣的哀嘆跟我的朋友是一樣的。

但我能夠說的是,雖然有些人的確冷酷無情,有些人也會對我們造成痛苦的傷害,但在耶穌裡卻有真愛。在約翰福音13章35節,耶穌告訴門徒,他們若能彼此相愛,世 [....]

靈命日糧 : 岩桌

讀經:路加福音6章46-49節 

有個巨大且夜裡會發光的十字架,矗立在俯視我家鄉的岩石高地「岩桌區」上。在岩桌區周圍的土地上,有好些人在那裡蓋了房屋,但最近這些屋主卻因為安全考量而被迫遷離。雖然他們的房子很靠近基石堅固的岩桌區,但根基仍然不穩固。房子的地基幾乎每天向上移動8公分,這增加了主要水管破裂的風險,也將加速房子的滑動。

耶穌把那些聽見祂的話並遵行的人,比擬為將房子蓋在磐石上的人(路加福音6章47-48節),他們的房屋經得起狂風暴雨。相反地,有些人的房屋沒有穩固的根基,就像那些不留意耶穌教導的人,將會無法撐過洪流。

在許多情況中,我明明知道自己所做的,沒有完全遵照上帝的吩咐,但卻故意忽略這樣的感覺,覺得我的回應已經夠「接近」上帝的要求了。但那些蓋在岩桌區周圍,根基浮動的房屋,給我很好的啟示 [....]

靈命日糧 : 一切所需

讀經:彼得後書1章1-11節 

對於我的一些工作,我常感到無法勝任,不管是教主日學、勸慰朋友,或是撰寫《靈命日糧》,我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我有好多需要學習的,就如同彼得一樣。

在新約中,我們看見彼得在跟隨耶穌時顯露的缺點。當彼得在水面上走向耶穌時,他因害怕而下沉(馬太福音14章25-31節) 。當耶穌被捕時,彼得發誓不認識耶穌(馬可福音14章66-72節) 。但後來他與復活的主相遇,加上聖靈的大能,生命便得到改變。

彼得體會到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得後書1章3節)。像彼得這般軟弱不足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奇妙!

「因此,[上帝]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 [....]

靈命日糧 : 破碎的美麗

讀經:詩篇51篇 

日本有一種傳承數百年的陶瓷修補技藝,稱為金繕(Kintsugi)。工匠會調和金粉與樹脂,將破碎的陶瓷重新黏合或填補裂痕。工匠非但沒有隱藏修補過的痕跡,還讓這破碎的痕跡成為陶瓷美麗的花紋。

聖經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為所犯的罪而心靈破碎、憂傷痛悔,上帝也必不輕看。大衛在與拔示巴犯姦淫,並謀害她的丈夫之後,受到先知拿單當面指責,大衛便幡然悔悟。他的禱告讓我們知道,上帝對罪人的要求是什麼。大衛說:「祢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祢也不喜悅。上帝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祢必不輕看。」(詩篇51篇16-17節)

當我們因犯罪而心靈破碎哀傷時,上帝會以我們救主在十架所賜的赦罪之恩,來修補我們的生命。只要我們在祂面前謙卑俯伏,祂就會以愛接納我們,並恢 [....]

靈命日糧 : 以恩慈待人

讀經:路加福音18章9-14節 

我每週都會和一位教會姐妹一起禱告。一天,我向她抱怨某個朋友的決定讓自己深陷罪中,也影響了我,這位姐妹握著我的手,對我說:「我們來為大家禱告吧!」

我皺起了眉頭說:「也包括我們嗎?」她回答:「是的,妳不是常說,耶穌已為我們建立了聖潔的標準,不應拿別人的罪和自己的罪做比較嗎?」我說:「嗯,你的提醒讓我有點難受,但你說的沒錯。我的批判態度以及屬靈的驕傲,和她的罪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她又說:「而且我們談論妳朋友的言行,其實是在說別人的閒話,所以⋯⋯」我低著頭說:「這就是犯罪了,請妳為我們禱告吧。」

路加福音18章記載耶穌的一個比喻,提到兩個人以截然不同的態度到聖殿禱告(9-14節)。有時,我們就像法利賽人一樣,不斷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我們吹捧自己(11-12節),甚 [....]

每日旅程:大膽去做吧!

Do something

閱讀: 馬太福音25章14-30節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馬太福音25章27節)。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爸爸就鼓勵我要勇敢,而不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到我總是喜歡反覆思考才做決定並且害怕冒險,就鼓勵我:「去做吧!」。接着他會打趣地補充:「即便錯了也無所謂 !」

我們在耶穌講的三個僕人的比喻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智慧。在出發之前,主人召集了三個僕人,讓他們在他不在的時候管理家業。他把錢“按着各人的才幹”分給他們(馬太福音25章15節)——第一個人拿了五千(一千是大約是15年的工資),第二個人兩千,第三個人一千。主人按照他們各人的能力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的分給了他們,就往外國去了。

當主人回來時候,前兩個人都賺了雙倍的錢財。主人對這兩個人大加讚賞,儘管他們賺得的總數不同。他對他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章21,23節)。

然而第三個僕人又惡又懶,他選擇了把主人的錢財埋藏起來。主人問:「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馬太福音25章27節)。主人對前兩個僕人很滿意,儘管他們的錢財總數不一樣。我們看到這個主人非常仁慈,若是第三個僕人把錢放在銀行收利息他都會感到滿意。然而,他無法忍受的是那個僕人以不負責任的心來回報他的細心教導。我聽到主人跟我爸爸一樣在反覆說:「大膽去做吧。」

同樣地,我們親愛仁慈的上帝也邀請我們管理好祂所賜給我們的一切!

相關閱讀:
閱讀哥林多后書5章10節,並思考我們在上帝面前的責任是什麼。

思考: 你在什麼樣的時候會變得過於謹慎和害怕?認識到上帝主要關心的並不是結果,而是看到你勇敢地為祂施展你的技能后,這給你帶來怎樣的寬慰?

靈命日糧 : 堅守崗位

讀經:馬太福音6章1-6節 

阿靈頓國家公墓安葬了許多無名戰士,唯有主知道他們的名字。每次觀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衛兵換崗儀式時,那沉靜莊嚴的情景總是讓我肅然起敬。這個精心設計的儀式,是為了向這些無名戰士表達敬意。即使在最惡劣的天氣狀況,或是沒有圍觀的群眾,衛兵仍然堅守崗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人十分感動。

2003年9月,依莎貝颶風襲擊華盛頓特區,衛兵得到允許可在惡劣的天氣中撤崗。令人訝異的是,幾乎每個衛兵都拒絕離開!即使是在颶風來襲的時刻,他們依然不顧自身安危,都堅守自己的崗位,向這些為國捐軀的士兵表達崇高的敬意。

當我深思,記載在馬太福音6章1-6節耶穌的教導,我相信祂期望我們能持續地、毫無保留地向祂獻上自己。聖經教導我們要有好行為、過聖潔的生活,但這一切須出於敬拜與順服的心(4- [....]

靈命日糧 : 看顧麻雀

讀經:馬太福音10章28-33節 

我的母親一生高雅端莊,如今卻年老體弱,躺臥在安寧病床上。她連呼吸都十分費力,她已是風燭殘年、時日無多,與窗外欣欣向榮的明媚春光,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心想,死亡真是令人失去尊嚴!無論如何預備好自己的情緒,我們都不忍心看到親人身體的衰敗,也很難坦然面對生離死別的事實。

我把目光轉向窗外的餵鳥器。一隻松雀輕快地飛近,吃了一些種子。此時,一句熟悉的經文立刻躍上心頭:「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馬太福音10章29節)。雖然這是耶穌差遣門徒前往猶大地時,對他們所說的話,但這教導同樣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而且,耶穌還對他們說:「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31節)

我母親動了動,微微睜開雙眼,她的記憶回到童年時期,以荷蘭語親暱地稱呼她的母親,然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