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見證人

讀經:約翰福音1章6-14節 

在法院進行訴訟的過程中,證人並非一般的旁觀者或觀眾,而是能夠影響一件案子結果的積極參與者。我們為基督做見證也是如此,我們積極向人見證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實,就是耶穌的死和復活。

施洗約翰告訴人們耶穌就是世界的光,他的見證乃是基於本身對耶穌的認識。記錄耶穌事蹟的門徒約翰,也以他親身的經歷為耶穌做見證,他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章14節)。使徒保羅也特別叮囑年輕的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摩太後書2章2節)

我們可以說,所有的基督徒都被傳召,在世界的法庭面前做證。聖經說,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為耶穌的受死與復活做見證。施 [....]

每日旅程:人生的意義

WeChat Image_20170508080707

作者:Roxanne Robbins
翻譯:湘穎
讀經:加拉太書4章1-20節

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拉太書4章11節)。

《標杆人生》是有史以來在 《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時間最長的書之一。這本書有超過3000萬份的銷量,顯然,許多讀者把它當做了教導如何過有意義人生的秘籍。

追求人生的意義並不是21世紀才有的。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追求過有目標有意義的生活。

連使徒保羅也渴望知道他對他人生命的付出是有意義的。繼保羅從一個基督徒的迫害者首領轉變成耶穌基督的門徒后,他一生都致力於傳播福音。他想讓所有人知道上帝「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拉太書4章6節)。他希望人能明白他們「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着上帝為後嗣」(加拉太書4章7節)。

保羅解釋了在耶穌基督里真正的意義是什麼。他希望加拉太人明白,若沒有基督,他們就是給那「本來不是上帝的作奴僕」(加拉太書4章8節)。因着許多人開始認識上帝,後來卻又回到了無用的屬世精神原則中去,保羅感到很憂傷。這些人試圖討好上帝,而不是藉著耶穌基督與上帝建立關係(加拉太書4章9-10節)。

「我為你們害怕,」保羅說。「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拉太書4章11節)。使徒保羅深深渴望他所教導和培訓的門徒能夠明白真正的意義只能在基督里找到。我們都渴望找到生命的意義,耶穌基督邀請我們通過祂找到這個意義——因為正是祂賜給了我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閱讀:

讀約翰福音15章16節,思考耶穌向信徒們揭示了祂給我們的生活意義是什麼。

思考:使徒保羅的一生如何向你展現了上帝的“目的”?有哪些事會妨礙你活出在基督里的價值?你如何能靠着上帝的大能戰勝這些事呢?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靈命日糧 : 等待的壓力

讀經:詩篇90篇 

過去幾年,我有兩位家人罹患了致命的疾病。對我而言,在陪伴他們度過治療的這段期間,最困難的一件事情就是什麼都無法確定。我巴望著醫生能給個確定的答案,但總是事與願違。醫生給我們的並不是明確的答案,而是無盡的等待。

無法確知事情的發展,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壓力,讓人不斷猜想下一次的檢查會出現怎樣的結果。我們還有多少時間相聚?是幾週、幾個月、幾年,或是數十年?但不論我們患了何種疾病,或得到什麼診斷,終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癌症之類的疾病,只不過是突顯了人類必會死亡的事實,讓人不能對此繼續抱持駝鳥的心態。

面對人人必有一死的事實,我也像摩西那樣禱告。他在詩篇90篇說,我們生命雖如草一般枯乾(5-6節),但上帝卻是我們永遠的居所(1節)。我們也可以像摩西一樣,求上帝 [....]

靈命日糧 : 黑暗中的讚美

讀經:馬太福音26章17-30節 

我的朋友李奇雖然已經近乎失明,但他卻說:「我仍要每天持續不斷地讚美上帝,因祂為我成就許多美事。」

耶穌不只給李奇,也給了我們不斷讚美祂的理由。在馬太福音26章,描述了耶穌上十字架前一晚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的情景。根據第30節的記載,他們的晚餐是這麼結束的:「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那晚,他們唱的詩歌是讚美詩。幾千年來,猶太人都會在逾越節吟唱「哈利路亞頌詞」(Hallel,這個字希伯來文的意思為頌讚),就是記錄在詩篇113-118篇的禱詞和讚美詩歌。它最後的部分尊崇上帝成為我們的拯救(118篇21節) 、被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22節) ,以及有一位將會奉耶和華的名而來(26節) 。所以他們高聲歡唱:「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 [....]

靈命日糧 : 我該饒恕嗎?

讀經:馬太福音18章23-35節 

我提早到教會幫忙安排一個活動,看見禮拜堂的另一頭,有位姐妹站在那裡哭泣。她曾對我很不友善,還散播與我有關的流言蜚語,所以我立即用吸塵器的聲音掩蓋她的啜泣聲。我何必關心一個不喜歡我的人呢?

然而,聖靈提醒我,上帝一直饒恕我的諸多過犯。於是,我前去關心她,才知道她襁褓中的女兒已經住院好幾個月了,我瞭解她的艱辛,和她一起流淚,互相擁抱,並為她的女兒禱告。彼此間的歧異既已弭平,我們如今成了好友。

在馬太福音18章,耶穌將天國比喻為國王結算賬目。有個僕人欠國王一大筆錢並請求寬容,但國王免除他積欠的債務之後,他卻向另一個欠他錢的人追討債務。而那人所欠的,遠不如他欠國王的多。這件事傳到了國王耳中,最後這名惡僕因不饒恕別人,而被關進監牢(23-34節)。

選擇原諒他 [....]

靈命日糧 : 前車之鑒

讀經:耶利米書29章4-14節 

失落和失望的經歷常常會使我們感到憤怒、內疚或困惑。有時候,我們的選擇使自己永遠失去一些機會,或者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悲劇還是臨到我們身上。結果我們就像章伯斯所說那樣,深陷在悔恨當中,巴不得有不同的結果。我們可能試著壓抑痛苦的回憶,但卻發現我們根本辦不到。

章伯斯提醒我們,上帝還在塑造我們的生命。他說:「當上帝讓我們想起過往時,不要怕,也不要壓抑這些痛苦的回憶,這些斥責、懲罰和悲傷都可以為上帝所用。上帝能將我們的悔恨,轉化為未來成長的力量。」

在舊約時代,當上帝允許以色列百姓被擄到巴比倫時,上帝告訴他們,雖身在外邦但仍要事奉、信靠祂,直到祂將他們領回故土。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 [....]

靈命日糧 : 五分鐘家規

讀經:詩篇102篇1-17節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有位母親為她的孩子制定了一個「五分鐘家規」。她要他們為上學做好準備,每天在離家前的五分鐘,必須要聚集在一起。

當他們聚集在母親的身邊,她就為他們一一提名禱告,祈求上帝在這一天當中賜福給他們。接著,她親吻每一個孩子,才讓他們去上學。假如鄰居的孩子剛好來了,她也會讓他們聚在一起,為他們禱告。多年之後,其中一個孩子談起,從這個「五分鐘家規」中,她學習到禱告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詩篇102篇的作者明白禱告的重要性,這篇詩被標記為:「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詩人呼求:「耶和華啊,求祢聽我的禱告……我呼求的日子,求祢快快應允我」(1-2節),耶和華「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19節)。

上帝在乎 [....]

靈命日糧 : 孤身一人

讀經:創世記28章10-17節 

曾在阿波羅15號太空船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阿爾弗萊德·沃爾登(Al Worden),能夠體會在遙遠月球那端的感覺。在1971年,沃爾登有整整三天的時間,獨自駕駛著奮進號飛行,而他的兩位組員,則在離他幾千公里遠的月球表面執行任務。當時唯一陪伴他的就是滿天星斗,他回憶說,那時密密麻麻的星宿就像發光的毯子一樣包圍著他。

舊約聖經人物雅各在離家的第一天,夜幕低垂時,他也感到分外孤單。不同的是,雅各離鄉背井是為了躲避哥哥的追殺,因為他奪走哥哥長子的名分與祝福。然而,那天晚上,雅各在睡夢中看見一個梯子連接天上地下。當他看著天使在梯子上下往來時,他聽見上帝應許要與他同在,並要讓全地因他的後裔得福。雅各醒來之後,他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創世記28章16節)

雅各因為 [....]

靈命日糧 : 輕輕一摸

讀經:馬太福音8章1-4節 

柯莉把握機會參與在東非偏遠地區的醫療宣教,但她感到忐忑不安。因為她沒有任何的醫療經驗,不過,她仍然可以協助一些日常照護。

在當地,柯莉遇見一名婦女,她罹患了可怕但還能治療的疾病。這名婦女的腿因著這種疾病而潰爛不堪,令人不忍卒睹,但柯莉知道自己應當為她做些必要的護理。當她替這名婦女清洗傷口、進行包紮時,這名婦女忍不住哭了。柯莉擔心地問她是不是很痛。這名婦女哽咽地說:「我流淚不是因為傷口疼痛,而是因為九年來第一次有人敢伸手摸我。」

痲瘋病患者也常令人退避三舍,古時的猶太人更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條例,以防止痲瘋病的傳染。正如律法規定,患者必須隔離,「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利未記13章46節) 。

但令人驚異的是,當痲瘋病患到耶穌面前說:「主若肯,必能叫 [....]

每日旅程:真正的成功

WeChat Image_20170501105339

作者:Sheridan Voysey

翻譯: Penny

讀經:路加福音10章1-20節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加福音10章20節)

對你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人們會說:「要快樂地生活,」「要實現我的目標,」「看到他人接受救恩。」我的一個朋友這麼說:“我覺得成功就是在各個方面得到上帝的造就,無論是在身心靈、財務,還是人際關係方面,都得到上帝的賜福。」

如果我們把取得的成就定義為成功,那我們要怎麼衡量它呢?通過比較嗎?例如,一間30人的教會和2000人的教會相比,哪個比較成功?一個小康之家(三個孩子、一輛SUV和一個舒適的屋子)和一個推着他人捐贈的嬰兒車的單親媽媽相比,哪個比較成功?若成功就是我們取得的成就而且是可以拿來比較和衡量的,那就容易得多了。你越快樂、越富有、達到的目標,拯救的靈魂越多,你就越成功。

但是在聖經中,當72位門徒在完成了使命后歡歡喜喜地回來時,主耶穌教導了他們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他們告訴耶穌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路加福音10章17節)。」耶穌卻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旦從天上墮落,像閃電一樣(路加福音10章18節)。」 「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路加福音10章20節)。」

主耶穌對成功的定義與我們是多麼的不同!我們所取得的一切,都是短暫的,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有永恆意義的是我們在天上的名分!

耶穌基督很看重我們的生活是否能結出果子來(約翰福音15章1-4節)。成績或許重要,但卻不是最緊要的。我們所取得的成果,不能決定我們是否成功,更不能通過比較來衡量成功的大小。對耶穌基督而言,成功是與祂緊緊相連的——就是上帝親手在生命冊上寫下我們的名字(啟示錄3章5節)。這不是能夠靠着自己的行為賺取的,乃是上帝所賜的恩典(以弗所書2章8-9節)。

唯有在基督里,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永生的生命。

相關閱讀:
閱讀詩篇37篇4節。思考這節經對於何為真正的成功以及成就的來源是如何說的。

思考:你時常與別人比較誰更成功嗎?要達到上帝所說的成功,我們今天可以做哪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