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ources

靈命日糧 : 隨時聆聽

讀經:尼希米記2章1-9節 

父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他曾在軍中服役多年導致聽力受損,所以平時都配戴助聽器。某天下午,他覺得我和母親聊個沒完沒了,他就開玩笑地說:「每當我想要清靜時,只要這樣做就行了。」說著他用雙手俐落地把兩個助聽器都關掉,然後雙手交叉枕於腦後,微笑著閉上雙眼休息。我和母親都笑了。對父親來說,我們的談話已經結束了!

父親那天的舉動讓我想到,上帝實在與我們大不相同。上帝總是願意聆聽祂兒女的心聲,而聖經中有個極短的禱告就讓我們看到這點。一天,尼希米在服事波斯王亞達薛西時面帶愁容。當王問尼希米為何愁煩時,尼希米感到懼怕,坦承是因他祖墳所在的耶路撒冷城已被攻破,成了廢墟。尼希米寫道:「王問我說:『你要求什麼?』於是我默禱天上的上帝。我對王說……」(尼希米記2章4-5節)

雖然尼希米的禱 [....]

靈命日糧 : 樂於給予

讀經:路加福音3章7-14節 

一位牧師生動地詮釋了「傾囊相助」的真諦。他在教會講台上向會眾發出了一個挑戰,說道:「如果我們將身上的大衣脫下來,送給有需要的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話一說完,牧師便將自己的外套放在禮拜堂的正前方,接著許多人也紛紛仿效。當時正值隆冬,那一天這些人在回家的路上,可能就沒有那麼舒適了。但是他們的捐贈,對許多需要幫助的人而言,冬天會多了點溫暖。

當施洗約翰在猶太的曠野傳道時,他嚴厲地警告那些來聽他傳道的人說:「毒蛇的種類!……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加福音3章7-8節)。眾人震驚地問他說:「這樣,我們當做什麼呢?」施洗約翰給了他們這樣的建議:「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10-11節)。顯然,真實的悔改能帶來寬厚之心。

「捐得 [....]

靈命日糧 : 不再掌控

讀經:創世記12章1-9節 

為了慶祝我們的結婚紀念日,丈夫借了一輛雙人自行車,準備享受浪漫的時光。當我們踩著踏板出發的時候,我坐在後座,前方的視野都被丈夫寬大的肩膀遮住了。另外,我的把手是固定的,不能操控方向。只有前座的把手才能決定方向,而我的把手只是幫我支撐上半身的重量。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對於無法掌控方向感到挫折,要麼相信丈夫會引導我們平安地享受這趟旅程。

當上帝要亞伯蘭離開本族和父家的時候,並沒有明確地對亞伯蘭說要往哪裡去。上帝並沒有提到行進的路線,對於目的地沒有具體的描述,也沒有提到那裡的天然資源,甚至也沒說要花多久時間才會抵達,上帝只要亞伯蘭往祂所指示的地方「去」。即使對許多細節都不瞭解,但亞伯蘭仍然順服上帝的命令,這便是他對上帝的信心(希伯來書11章8節) 。

若我們正因著不確 [....]

靈命日糧 : 香氣

讀經:哥林多後書2章14-16節 

作家麗塔·斯諾登(Rita Snowden)提到當她在英國多佛的一個小村莊時,曾發生一件有趣的事。那時,她坐在露天咖啡館享受著下午茶,突然聞到一股迷人的香氣。麗塔便問服務生香氣從何而來,發現香氣竟然來自經過她身邊的路人。原來許多村民都在附近的一家香水工廠工作,他們回家的時候,吸附在衣服上的香水味也就瀰漫在街道上了。

對基督徒的生命而言,這是多麼美好的寫照啊!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們是基督的馨香之氣,在各處顯揚基督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章15節)。保羅將此比喻為爭戰得勝的國王,帶領士兵隨同俘虜凱旋歸來,城中瀰漫象徵勝利的馨香,宣揚國王的偉大(14節)。

我們會以兩種方式散發基督的馨香之氣。第一種是透過口中的話語,對人傳講美善的上帝。第二種是藉著我們的生命,也就是像基督一 [....]

靈命日糧 : 享受美景

讀經:詩篇148篇1-6節 

日落餘暉,總是能令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邊的事,駐足觀賞。同時還不忘拍攝照片,享受令人心醉的落日景緻。

最近,我和妻子在墨西哥灣看夕陽,周圍有一大群人,多半是互不認識的遊客。大家都聚集在海灘上,欣賞這夕陽西沉、晚霞滿天的黃昏景色。當紅彤彤的夕陽帶著最後一抹金光,完全滑落地平線的那一刻,大夥兒熱烈鼓掌,齊聲歡呼。

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反應?詩篇給了我們一些提示。詩人說,上帝要日頭讚美那位創造它的主(詩篇148篇3節)。當日出或日落的迷人景緻出現時,人們也會不由自主地由衷發出讚美。

鮮少有事物像大自然的美景那樣觸動我們的心。這些自然美景不只令人停下腳步,或只是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更會使我們將焦點轉向創造這片美景的造物主。

上帝偉大的奇妙創造,總是能 [....]

每日旅程:苦難中的安慰

The Orange is South Africa's largest river. At Augrabies in the Northern Cape the river channels through a granite gorge.

作者:Ruth O’Reilly-Smith 

翻譯:陳琳

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1-10節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 (哥林多後書12章10節)

1981年的萊恩斯堡洪水是南非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洪災。兩天之內將近半米的降雨量,造成了104人死亡,184間房屋被毀。萊恩斯堡鎮挨著布法羅河這條「乾涸的河床」而建造。然而,令市政工程師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條看起來不大的河流每100年就會決堤一次。雖然當地的農民一開始很感恩雨水,但是他們的欣慰很快變成了恐懼。六米高的大水沖過城鎮,把人,動物,房屋和財物一同吞沒。

當我們遭遇一連串的困境時,信心會受損,決心也會受挫。使徒保羅就經歷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歲月,他遇到了海難,後來又被關押、毆打和擄掠(哥林多後書11章23-29節),但他仍然堅定地依靠上帝,稱頌祂「就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了」(哥林多後書11章30節)。

使徒保羅在他的軟弱中誇口,使基督的能力得以彰顯。他為著基督的緣故,就以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喜樂。上帝也一次又一次地向保羅展現了祂的信實。然而祂並沒有使他免受困苦的環境,而是宣揚:「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耶穌在困境中與我們同行,使我們藉由這些困境學習基督的樣式。

保羅頓悟了,然後他宣告,「因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章10節)。定睛在耶穌身上吧!因祂在困苦中塑造你。

相關閱讀:

閱讀羅馬書5章3-5節,思想為什麼我們即便是在艱難時仍然可以喜樂。

 

思考: 你是否覺得自己深陷煩惱和痛苦中無法自拔?上帝的恩典是怎樣幫助你勝過苦難繼續前行的?

靈命日糧 : 永恆家園

讀經:約翰福音14章1-4節 

有句話說:「天涯無處勝家園。」這反映了我們內心渴望有個能休憩、生活,並且有歸屬感的地方。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的晚餐之後,祂談到人心中的這份渴望,以及祂將要面臨死亡與復活。雖然祂即將離世,但祂卻應許門徒必會再來接他們。祂要為他們預備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一個家。

聖潔無罪的耶穌,為你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上帝律法的要求,讓祂的門徒和我們都能進入祂所預備的家園。耶穌也應許祂的門徒,祂既然願為他們預備居所而經歷苦難,當然就會為他們再來,並且絕不會撇棄他們。無論在地上或是在天上,門徒都不需要再為了生命而恐懼擔憂。

我們可以從耶穌的話語中得到安慰及確據,因為我們深信:祂為我們預備了家園。祂住在我們裡面(參閱約翰福音14章23節);祂也為我們預備在天上的家。無論我們居住在 [....]

靈命日糧 : 祂瞭解並關心

讀經:以賽亞書53章1-8節 

有人問一位男士,他是否認為無知和冷漠是現代社會的問題,這位男士開玩笑地說:「我不知道,也不關心。」

我想,許多懷憂喪志的人,可能會認為在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冷漠。其實,我們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掛慮,耶穌完全瞭解,祂也深切關心。舊約以賽亞書53章預言耶穌將被釘十架,讓我們瞥見祂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祂被欺壓,在受苦……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7節);「祂受鞭打……是因我百姓的罪過」(8節);「耶和華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祂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10節)。

主耶穌在十架上甘願背負我們的罪惡與過犯,唯有祂為了我們承受如此的苦楚。祂知道要救我們脫離罪惡,祂必須付多大的代價。但因著愛,祂心甘情願地付出 [....]

靈命日糧 : 愛的代價

讀經:以賽亞書53章9-12節 

我的雙親來英國探望我們。這天,他們啟程回返美國,當我們相互揮手道別時,女兒突然嚎啕大哭地說:「我不要他們回去!」我趕忙安慰她,丈夫在一旁輕聲說道:「或許這就是愛的代價。」

當我們與至親別離的時候,難免深感傷痛。耶穌在十架上付出愛的代價時,祂更是經歷到與天父的分離。耶穌是完全的人,也是完全的神,祂「擔當多人的罪」,應驗了在祂之前七百多年以賽亞書中的預言(以賽亞書53章12節)。在以賽亞書53章,有好幾節經文都表明耶穌就是那位受苦的僕人,例如以賽亞提到「祂是為了我們的過犯被刺透」(5節,中文新譯本),而當耶穌被釘十架時,確實有一個兵丁用槍刺祂的肋旁(約翰福音19章34節) ,又如「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5節)。

因為愛,耶穌來到世界上成為嬰孩。因 [....]

靈命日糧 : 十架真諦

讀經:馬可福音15章19-20、33-39節 

在我們教會講台的後方,有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象徵耶穌為我們釘死,以祂的聖潔代替我們的罪惡。上帝讓祂完美無瑕的獨生子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親自承擔我們所做的、所說的、所想的每一件錯事。在十架上,耶穌完成了救贖大功,代替我們死,接受罪的懲罰(羅馬書6章23節) 。

看到十字架,讓我想起耶穌為我們所經歷的苦難。在耶穌被釘十架之前,羅馬兵丁鞭打祂、向祂吐唾沫、用蘆葦桿打祂的頭,還跪下來假意地敬拜祂。他們試著要耶穌背起十架走到刑場,但祂遭受殘酷的鞭刑後,實在無力背負。在各各他山上,他們用釘子刺穿耶穌的身體,將祂牢牢地固定在十架上之後,再將十架豎立起來。當耶穌被懸掛在十架上時,這些傷口承受全身的重量。六個小時之後,耶穌就斷了氣(馬可福音15章37節)。一位百夫長目睹耶穌死亡的情景,高聲說:「 [....]